降低数字化转型的“不可控性”:联想智慧服务的解题密码

曾响铃 原创 | 2021-12-24 19:24 | 收藏 | 投票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

数字化如火如荼,但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一个“难言之隐”也显露出来:真正意义上达到数字化转型预期目标的“成功率”并不算高。在埃森哲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中,2020年我国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的企业才只有11%。

一边是企业纷纷把数字化转型当作未来发展规划中的标配,另一边是不尽如人意的成功率,一个问题不得不问:在大谈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同时,究竟什么才是提升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的关键所在,让企业或组织能够达到预期成果、“不花冤枉钱”?

答案,可能要从那些已经成功的实践中去找寻。

最近,《互联网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联合发布了互联网经济论坛的最高荣誉“金i奖”,其中,与数字化转型直接相关的ICT服务类大奖“2021智慧服务领军企业奖”颁发给了从事政企数字化转型的联想智慧服务。

无独有偶,在《互联网周刊》评选的2021年度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100强中,联想名列前茅(排名第十五位),而联想智慧服务的“颐和园-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同样在《互联网周刊》评选的2021企业服务、科技互联网案例TOP100中排名第十八位。

联想智慧服务正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而从整个数字化发展的行业角度,这里更关心的是,从联想身上,我们或可以窥见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成功率的密码。

“不可控性”——数字化转型低成功率的本质原因?

要分析为什么能够成功,要先来看看为什么会失败。

通常,数字化转型未达预期,其原因往往包括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一些环节上掉了链子、上下认知不统一、人才缺失、项目预算“超支”甚至未考虑合规需求等等。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数字化转型,说到底是一个“复杂系统”,牵扯技术、人员、流程、运营等多方面的因素,任何一个地方的出现纰漏都可能造成整体效果的不佳。

而如同数学、物理学上的“复杂系统”,运行出现预期的偏差归根结底都指向其过程的“不可控性”——从技术到方案到执行总是有一些不在预料之中的情况出现,影响了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方案与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没有完全对齐,临落地了才发现有些地方显得很鸡肋,但已经改不了了;

做了一大半才发现有些重要的业务环节漏掉了,传统流程环节和数字化环节对不上;

信心满满落地执行才发现很多员工甚至领导层意愿不强,打了折扣;

还有,最基本的ICT技术支撑在运行时才发现很多薄弱项,硬件强、软件不行,软件好但硬件支撑不够,等等。

没有谁可以做到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出现令人措手不及的意外状况,因为谁也不是全知全能,但起码,这种不可控情况的出现频率一定是与数字化转型成功率成反比的。

所以,数字化转型要提升成功率,最底层的任务之一,一定是要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不可控”状况,尽可能让数字化不偏离预设的航道、完成既定目标。而这,恰恰是对从事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企业的最大考验。

提升“胜算”,数字化转型的“可控性”已有答案?

联想智慧服务之所以能够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从提升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的角度看,是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转型过程的“不可控性”。

具体而言,这种能力的实现离不开联想智慧服务在三个方面的做法,它们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企数字化转型“不可控性”的产生原因,以及借鉴如何才能实现更高的“可控性”。

1、“过河先趟水”——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

为什么偏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总是会有那么多“意外状况”,首要原因,是高度定制化的业务本身往往也意味着缺乏大规模实践的检验,没有经历过现实场景的迭代,总会有很多因素没有被考虑到,在实际方案和落地过程中“出岔子”。

这也是很多大型政企组织在选择合作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到底有没有做过、有没有经验可以做好?

而尴尬之处在于,目前所谓从事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很多都有点像“空手套白狼”,缺乏特定行业和场景的实践经验,光有技术没有对业务的理解,做起数字化转型来连自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客户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个实验品。

但是,在联想智慧服务这里,情况变得不太一样了。

2021年的联想集团创新科技大会上,“擎天”被明确为其新IT架构的内核,而这个内核也成为联想智慧服务推动政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依托,它最大的特点,是以引擎的方式实现了联想自身能力的“内生外化”,也即将联想多年来在业务转型过程中积累的IT创新和IT实践沉淀转化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在内部落地应用、推广并不断迭代,在成熟后以产品化的方式在客户处应用落地与迭代。

本质上,“擎天”让联想以“数字化管理运营行业标杆”身份,把自己当作了客户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实践检验场、成功案例,联想自己趟过的水、遇见过的任何问题在客户那里不会再来一遍,数字化转型的不可控性也就大大降低。

于此同时,随着联想合作的灯塔客户越来越多,在“好的开头”以及不断涌现的合作成果基础上,迭代还在继续,数字化转型的“可控性”也将变得越来越强。

2、“全频道对齐”——系统化布局避免遗漏

考虑到这个没有考虑到那个,总有漏掉的,而一不小心漏掉的地方就变成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掣肘,像木桶短板一样影响着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复杂系统”意味着众多要素在一开始就要被考虑进来,一个尽可能全的“路线图”要在一开始被设计好,否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问题会让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措手不及。

这就需要在多个维度上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全频道对齐”,用尽可能系统化的动作来避免任何遗漏。

从联想智慧服务的案例来看,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要素的对齐。基于联想自身的实践以新IT的创新探索,联想智慧服务提供的是一套“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区别了很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只能提供云、端等某方面技术能力,只要是数字化转型有需要,这个体系都已经储备了能力在等待;

二是服务要素的对齐。政企组织在寻求数字化转型合作时,越来越倾向于一揽子式的解决方案,什么环节都“包圆了”,避免那个环节的认知不足而误事。可以看到,联想智慧服务依托于“擎天”的技术积累,提供的是从评估、规划、设计,到交付、运维、服务质量提升的IT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只要是数字化转型可能涉及到的,都纳入了进来;

三是业务要素的对齐。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涉及面往往十分广泛,需要全盘考虑,不能临了才想起还缺这个、少那个。

以联想与颐和园的合作为例,双方合作搭建智慧云平台,而整体工程将包括智慧旅游、智慧管理和智慧园区三期。其中,智慧服务以游客服务中心为核心,为逐年递增的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数字体验,这里考虑了“游客”这个核心要素;智慧管理以提升景区管理效率和能力为目标,提供园区管理优化智能工具,这里考虑了“景区管理”这个核心要素;而智慧园区则以实现文化创新与文物保护、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全人类共享为目标,这里考虑了“产业”这个核心要素。

由此可见,联想智慧服务做到的是“一个都不能少”,把数字化转型涉及到的技术元素、服务环节、业务利益各方全面兼顾,层层细化触达每个末梢,让每个触点都能做到可控。

以与颐和园合作为例,如果观众来到这里的体验有纰漏,在某些环节不够方便、体验不佳,那么对颐和园这样的景区来说,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可能就大为受限。也由此,联想与颐和园打造的“云端惠民”新样本,就在让每一位来到颐和园的观众能够享受到更高速的网络服务和高清视频内容,获得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数字体验。

3、“降低落地风阻”——契合企业业务实际

即便有实践的检验、有最全面的布局,如果数字化转型不能很好地贴合企业业务的实际,也容易出现执行时各种不到位的问题,“明明好好的,怎么到这里就搞不下去、到那里就不动了,有些功能好像根本就没用”。

不贴合实际很容易导致各种磕磕绊绊的出现,让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美好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在执行时冒出各种料想不到的问题,举步维艰。要降低这方面的“不可控性”,就需要让数字化转型尽可能贴近企业业务实际,否则再优质的技术和服务,都成了无用处的炫技。

联想帮助桐昆集团实现高效率管控的过程,就充分表达了从客户业务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桐昆集团是中国化纤龙头企业,在两年前面临着集团化管控上的挑战,该企业历经四十年发展,依靠收购迅速扩张,发展到旗下共21家工厂,分布在全国各地,最远的位于新疆,员工超过20000人。

这时候,对桐昆集团而言,数字化转型的诉求显然不只是某个工厂、某个流水线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实际上桐昆已经在这方面自己努力了很久),如何在全局上进行统筹、实现集团化管控才是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需求。而联想介入后,其以以工业物联网平台LeapIOT为核心,帮助桐昆打造了完整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家分厂车间的工业网络得到了改造和增强,971条生产线上的26820台设备得到连接,全量生产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得到了融合处理。

而这样的统筹,才契合桐昆集团当下的数字化转型要求,才能让所有的技术和应用都跑在最需要的地方。

最大的不可控是“未来”,数字化转型服务要准备好子弹了

从企业视角到行业视角,在整个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下,最大的不可控性始终是“未来”。

新技术的发展、新业态的出现,总是不断对数字化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不能紧紧跟上,很容易出现对新的需求不能把控的状况,硬着头皮上将出现各种因为能力对不齐而造成的问题。

而联想智慧服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始终抓住前沿发展趋势。

在技术层面,联想的擎天包括混合云(xCloud)、私有云(Jupiter)、公有云/专有云的IaaS层,技术中台和通用业务中台的GPaaS层以及面向不同行业领域的VPaaS层,同时具备云原生、中台化和AI智能这三大特征。

而这些特征,与数字化下一步发展的趋势紧密贴合,例如在云计算深入发展后,当前“云原生”相比较“本地应用上云”已经越来越占据主导权,未来的多数与云计算有关的数字化都将以“云原生”的姿态出现,联想早已提前布局。

在业务层面,联想智慧服务能够支撑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办公等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但这还不够,在绿色低碳的叠加需求下,这些场景的转型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以智慧城市为例,联想的绿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并不局限于市面上通常的“智慧城市”打法,而同时强调对低碳经济的融合,其以“新IT”+绿色能源为主线,聚焦绿色智慧园区、绿色智慧交通、绿色基础设施这三个关键场景,例如在打造绿色智慧园区方面,打造的是低碳产业园区、商业园区、生活社区、校园园区等。

可以说,联想在这里发挥了“新IT”企业绿色科技创新优势以及在智慧城市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与服务经验优势,来不断贴合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

总而言之,“不可控性”造成了政企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低迷的现实,对那些服务于政企的外部合作方来说,谁能最大程度降低不可控性,谁就有了更明显的行业竞争优势,会更加容易赢得理性的政企客户选择。而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企的需求本身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行业层面的“不可控性”,这时候,在已有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之上未雨绸缪,才能帮助从业者赢在未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个人简介
资深评论人,关注智能硬件、新媒体、移动电商等。百家、钛媒体、虎嗅、创事记、i黑马、创业邦、投资界、蓝鲸tmt、界面、亿欧、砍柴、速途、头条、搜狐、一点资讯、凤凰等近60家媒体专栏作者。《商界》《销售与市场》《重庆商报…
每日关注 更多
曾响铃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