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豪刘禹锡的《陋室铭》在重庆永川仙龙镇酝酿写就?

蔡律 原创 | 2021-12-06 11:16 | 收藏 | 投票

  刘禹锡的《陋室铭》在重庆永川仙龙镇酝酿写就?

  有仙、有龙、有翠竹,有农桑,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地处永川区南部黄瓜山麓,场北有山形似龙而得名。这地名、地势、桑田,沃野十里,瓜果飘香,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代诗豪刘禹锡写的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陋室暗寓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只要内心世界丰盈,居住简陋算什么?生活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苍白,文化名人靠的是自己丰富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尊敬。

  仙龙镇党委书记告诉笔者:刘禹锡的《陋室铭》是在重庆永川体察、感悟生活素材,酝酿写就的,在安徽和州发表的。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曾游历巴渝许多地方。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陋室铭》托物言志。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及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单纯、简练、清新,充满哲理和情韵,为世人推崇。在哪儿酝酿、写就、发表不重要,但《陋室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境界是超越时空的。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评价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他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失败,以致仕途坎坷,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这段时间的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仅八十一字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心态的自白。

  蔡律  2021年12月6日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