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为什么江浙一带能做得有条有理,其他地区却画虎类犬?

黄永刚 原创 | 2021-04-08 13:21 | 收藏 | 投票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全国各省都在向江浙看齐。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标杆项目俨然走在全国前列,考察学习团到访络绎不绝。乌镇、拈花湾、莫干山、田园东方、基金小镇、同里、鲁家村……从样板到全国推广,处处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是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到美丽乡村,每一个都做得超群出众。为什么江浙一带能把乡村振兴做得有条有理,其他地区却画虎类犬?

 

01


江浙一带生活讲究

 

 

 

自从大运河开通以后,浙江人对水土关系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于粮食的种植,那时候浙江已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也是我国的粮仓。自古以来文人总是诸多讲究,加上浙江这块宝地才子佳人辈出,所以富有的浙江人大部分都形成了生活讲究的作风。

 

而这种生活作风是世代传承的,到现在江浙人无论从外表到生活,处处透露着体面。从北向南火车到江浙,看到农村的房子,一栋栋二、三层小别墅,门前花植,屋后花园,每家根据自己的审美将它装修得里外都很美,这一点与北方的模版化与中部的标准化大不同。北方到目前为止还是以满足需求为止,放粮食、农机具和囤菜这些功能占到很大部分面积。

 

江浙人从自我到周围环境都要求得体、文明,很多美丽乡村成功是当地农村自然发展的产物。乡亲们有意愿和诉求要改变村里环境,发展农村产业,最重要是能够维持保护好改造后的乡村,这与当地讲究的生活风气密不可分。

 

02


农村三产融合快速发展

 

 

 

江浙发展乡村旅游并没有脱离一产,而是在农业生产、加工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发展休闲农业。无论是鲁家村、高家堂村、尚书村等,都形成了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浙江省GDP在全国不是第一,但我们从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统计看,浙江是人均收入第一的省份。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612元,名义增速比全国平均高0.3个百分点。消费升级市场,在江浙一带就特别吃香,老百姓手里有余粮,平时对生活有追求,这种追求从市场来体现,就是消耗各种各样的休闲产品。这个市场不仅仅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更多的是由懂得精致生活的人决定的。

 

比如广东这个省也很有钱,像万科、碧桂园这样的企业盖出的房子也很精美,但广东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整体的乡村振兴标杆项目呢?经济水平是一方面,农村整体的三产融合更是立基之本。

 

03


政府办事风格务实

 

 

 

与北方一些省份的官本位思想形成反差的是,江浙政府更加务实,注重为企业做好服务。

 

何以见得?乡村振兴标杆项目其一的鲁家村,据书记朱仁斌讲述,接手之初村里集体经济仅有1.8万元,负债却达150万。

 

但是要发展本村,基建设施是必须要投的,钱从哪儿来?它们曾经向交通、水利、环保、体育等部门申请了至少600万资金。这部分资金用来做河道美化及水景,村内的旅游交通与自行车道,如果是一个卡得死、管得严、不是本着利于当地人发展的政府,这些利用方式都可以上纲上线了。

 

但恰恰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让这些利用成为了可能,不仅通过了验收,反而大大鼓励表扬鲁家村的做法,成为了鲁家村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相比同时期其他地方政府“吃拿卡要”不同,江浙的政府已经开始主动服务,主动出击了。

 

04


乡贤作用发挥明显

 

 

 

江浙一带有乡镇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他们把乡贤治乡的传统承接得很好。治理乡镇不是从政治角度去完成指标,很多地方乡村振兴都是一个政治风潮,一波涌过就过去了,产业没发展起来,土地和环境全部浪费掉了。而在江浙是一大群能人回乡创业,一步一个脚印从产业到服务业这么有条不紊地发展起来的。比如鲁家村被立为乡村振兴的典型,并不是从2016年提出乡村振兴才做的,而是朱仁斌在2011年开始就在逐步的实践。

 

类似于他这种能人,把在外面接受的新思想,新经验与模式,应用于乡镇发展。加上对村镇情况了如指掌,处事与和人都比较优势,容易获得乡亲们的尊敬与拥护。

 

总之,江浙地区的乡村旅游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鹤立鸡群与他们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息息相关。整体经济水平靠前,当地乡贤带动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讲究,更重要是地方政府有作为。这都让乡村振兴成为可能,使项目成为全国标杆。所以,学习乡村振兴不是照抄它的样子,更是综合因素促成的一个结果,而钻研里子才是硬道。

 

个人简介
擅长领域: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区域经济规划;总部经济战略规划设计;产业投资机会及价值评估、投研;项目可行性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主要从事总部经济研究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城乡战略等重大项目概念规划、投资可研…
每日关注 更多
黄永刚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