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遲暮之旅

张海勤 原创 | 2021-05-24 02:49 | 收藏 | 投票

  「深更半夜」英'雄迟暮之旅

  实话实说,英国的功利主义还是很给力的,英国人🇬🇧 还是很理性的,呼应其功利性。

(圖片來自鳳凰新聞客戶端)

  英国🇬🇧 脱欧后,本想重塑其经济实力,也就是海上贸易能力,没想到疫情拦腰截断。约翰逊本来就是个神经病,机会主义者,他得益于特蕾莎梅的无能。

  约翰逊能够成为首相除了倚against特蕾莎梅之外就是抓住了英国🇬🇧 国内民粹主义的脱欧情绪。實際上,英國脫歐是一個長期戰略,有利於英國在世界上重新強大。這和特朗普的政策是一致。

  目前,英國深陷疫情漩渦,什麼事也做不成。而拜登這老傢伙呢又含情脈脈的給世界及其盟友以橄欖枝。雖然,不一定都輕信拜登,但是,迫於各自的國內困局,再加上所謂西方民主國家的政黨政治的輪替或任期限制,狗急跳牆就見怪不怪。

  米國作為西方政治體制的象徵,也就是大哥,它把中國視為敵手,也就是西方國家組織聯盟對抗中俄的指南。在此指引下,如果你視米國為大哥,自然而然就要叫兩聲或走兩步。(本來打算今天說一說立陶宛,後來一看胡主編的文章,沒什麼好說的)。

  不管是叫還是走,那都有講究。理性功利的英國人選擇了走,即行動;這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畢竟英國是二哥,出來嘚瑟一圈不少錢,還得評估中國的敏感性、米國的好感度,自己的收益等等。其他的小三小四嘍囉兄弟已經吠過一陣子了,開銷低廉,也不需要那麽燒腦子,主人喜歡,越早越討喜。

  外部環境不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為了眼前的苟且之事,還是要去冒險的。就像現如今人們的手機一樣,那代表一個人的核心社會形象和地位。約翰遜就是大英帝國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帶上出去晃一晃,雖然日本網友對此也好壞參半,畢竟國內可以平衡一下。

  這次出來嘚瑟,是在西方普遍意識到中國的崛起帶來的情緒化背景下,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加持,所以,西方聯盟紛紛爭奪米國回位的新座次。約翰遜本能的反應就是他登上首相寶座的拆台特蕾莎梅之舉:辭職。

  英國明明知道中國對他的重要性,包括所謂“黃金十年”,經濟建設,市場資源,中國未來的地位和影響力,或者直截了當的做中國的最佳合作伙伴等等,約翰遜又選擇了“辭職”與中國的合作:期待更上一層樓。實際上,安倍當初也是有這個想法的,就是先抑後揚對華,期待更好和時間性操作。

  歐盟那邊沒有英國那麽靈活,法國可能率先垂範以壓制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同時歐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米國一廂情願了,而且,馬克龍一直在作拿破崙,所以,歐美分離已經不可逆,長遠來看,對米國分裂是一個蟻穴:米國很多精英本來就是來自歐盟地區。

  帶著英雄情節的英國雙航母打擊群巡遊世界,猶於泰坦尼克號,是不輝煌的英國的偉大夢想的啟航,他自以為可以讓主要國家把他當成不會沉淪的象徵。不客氣的啦,說不定半道上出了事?可惜局座不在微媒體露面了,如果在,可能又要加碼英國某航母進水了。

  英雄是勇敢的,有情感的。英國這次出動是為了彰顯勇敢,不是真的,而是虛張聲勢。道理很簡單,美國俄羅斯中國甚至法國都比他強👍。而情感方面,約翰遜能上臺已經感情一回了,這次故技重演,英國人的性子不吃這一套的。卡梅倫對中國的友好合作態度,也許會成為約翰遜買單這次紈絝瘋子之旅的報表。

  ~~Chamheiquen

(圖片來自鳳凰新聞客戶端)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侵權必究」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