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政策调整

宋广磊 原创 | 2022-02-22 15:02 | 收藏 | 投票

 对一个社会影响深远、显著改变它面貌的的事件并不是很多,而这样的事件往往来自政府政策的调整乃至一个法案。

中国大陆经济焕发活力,走上康庄大道在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台湾经济创造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在于推出三七五减租。
美国480号公法为推动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业经济意义非凡。
现在每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依旧发生着变迁,但是人们依旧对此记忆犹新,为了推动更加深刻的变革,为人们改变命运提供出路,人们希望能够再次发生这样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事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它们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重大的意义?
这是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经济首先是人的经济,要发展经济首先要释放对人的束缚,发挥出人的价值。
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在于人们自主性的提升,这不仅在于人们不能具备固定的身份标签,而且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发展经济的结果在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拥有更多的财产权,人们由此可以从事更多的投资和消费。
人们职业选择更多的来自自身的从业经验,社会发展终将淘汰一些群体,他们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新的要求,如果在一个自主性比较高的社会,人们可以更加灵活的面对这种变化。
财产的多寡、收入的高低自然带来不平等,而且这将可能瓦解旧有格局,人们为了维护自主性,需要拥有与庞然大物保持距离的能力。
这种距离既不会造成一些群体被奴役,成为庞然大物的附庸,成为它财产的一部分,也不会因此瓦解人们对于共同体的认知,造成社群的分裂。
这种距离由政策对社会架构而产生,人们可以在其他群体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这就是此类变革深具意义的所在。
其次,它为什么不会不断出现?
如果一个社会持续不断的进行改革,将会消耗改革的动力,新的改革将不如维持旧有的状态。正如水电站的建设,需要蓄势而发,如果在水势平缓的地方则不会产生水电,即使能够发电也会得不偿失。
当社会变迁的闸门大开,人们的观念就会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持续发酵,并基于此再产生变革的可能。
春秋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农民以租税方式耕种土地,因之而来的是很多国有资源向民众开放,代之以税收的方式进行管理。
唐代中期,均田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以两税法代之,确立了中国作为财政国家的型态,一直影响到现在。
而这之所以产生在于国家财政的需要和国家对于社会资源的有效管理,反之,政策很难得到有效调整并产生深远影响。
再次,社会发展总会产生自缚手脚的结果,这才是改革的力量
如果一味秉持自由市场经济,按照资本方式推进社会活动,也将产生诸多弊端,人们将它称之为“市场失灵”,在推行一段时期之后,就应加强政府干预,防止社会失序,同时,如果一味推行干预,也将窒息经济的活力。
美国在政党轮替中实现政策的转变,但这也未必能够迎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在于方向的转变,更在于政策到位。
美国在2008年提出量化宽松、推行通胀目标制等等,伴随世界和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政策越来越举步维艰,除了政策调整,能否创新金融管理体制则在于经济关系的变迁。
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振经济也能造成经济泡沫,投资适当则提升经济活力,否则也会抑制活力。
一些地方依靠投资发展经济,造成经济对此的依赖,不能因应国际和社会的期待则会丧失机遇,因此健全投资体制和政策形成机制至关重要。

宋广磊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业余写作,偶有所感均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广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