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卫祥云 原创 | 2022-04-11 09:12 | 收藏 | 投票

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卫祥云

今天是清明节的第五天,星期六早上还是阳光灿烂的天气,午后就起了变化,变得阴暗混沌起来。

本来计划好至清河边漫步,只好临时决定放弃。作为生活中的小事一桩,本不值得探究其因,但它却像人世间存在的许多大事一样,需要人们时刻关注甚至警惕,以防出现不测,以利于正确面对和应对,即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近两年以来,在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上,似乎不确定性的事情越来越多。两年前出现的新冠疫情,谁也没料到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而且其存在和消失的不确定性日益严重。今年已是这次疫情的第三年。去年年底,很多专家预测今年四月份这次疫情将会终结。作为完完全全的外行,我似乎也相信这种判断,这也只是自己个人的判断。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员,无权质疑。但我相信专家,也相信科学,也就是说我相信医学专家的判断。如果他们都不能解释原因和现状,那就更不能相信其他人了。另外,我对此判断比较相信的还基于一个自己认为的原因。即从世界上每次大的疫情蔓延的历史来看,大多三年时间就会结束。至于下一次疫情何时再现,就很难判断了,就像我们最近两次遇到的“非典”和“新冠”疫情一样,中间间隔20年左右(2002年—2019年)。而在2002年之前,至少在中国50年左右没有遇到这种疫情流行的情况了。对此现象,至少需要从事现代医学的科学家们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吧。也许,这只是一个平常百姓的一点奢望。尽管这种奢望难以满足,或者过分。但却能给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以精神上的些许满足,以便我们更加平静和正确地应对随时存在和出现的不确定性。

好在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确定性政策,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使全国疫情处于全面掌控之中。对于这次上海和吉林的疫情而言,目前还处于发展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是需要政府和每个人都要高度重视的。而对于个人而言,有效防护高于一切,胜过一切。即不给病毒任何传播的机会。

最近,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出现的另一个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事件就是“俄乌之战”。今年春节以后,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突然对乌克兰“不宣而战”,再度拉开了美俄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序幕,而乌克兰则成为这起不确定性事件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喜剧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林斯基则成了这次大事件无可争议的“主角”。本人非政治学者,对大国角逐这次战争的成败得失无言评说。但战争发展至今天,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尤其是出乎那些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研究家的预料。即战争及战争引发的不确定性似乎在增多。而确定性越来越低,越来越难以判断。但有一点我认为是确定的。就是有的国家会因此分崩离析;有的国家会大发战争横财。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美国的崛起和战败国日本的复兴一样。至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则认为不会太大。因为世界大战中虽然存在种种不堪和违逆人性的行为。但其最后的结果对促进一国或他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这一点似乎是各种战争的不确定性之中存在着某种确定性。

说到不确定性,最近还有一件事就是中美股市不确定性的比较,在美国“道指”和中国“上证”指数的表现上非常明显。三年前,美国“道指”曾因疫情严重导致下降万点以上,跌止19000点左右。而到了今天,即四月九日早四点收涨在34721.12点。三年期间不免涨涨跌跌,但总体上维持在33000—35000点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可以看出比较独立的确定性。而代表中国股市的“上证”指数三年前已达3500点以上,而到了今天,即四月八日收盘收涨于3251.85点。虽然比这次调整前的最低点3170点左右上升了80点左右,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说如何应对各种事件的不确定性,是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和对待的。

2022年4月9日

 

个人简介
卫祥云,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主任,先后出版《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产权的逻辑》等多部经济著作。现兼任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卫祥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