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疫情认识资本

宋广磊 原创 | 2022-04-09 12:09 | 收藏 | 投票

 在新冠疫情持续多年之后,世界各地依然要不时面对,此间各地采取隔离措施或者封闭政策以期减少疫情的影响、尽快控制疫情,几年下来,我们看到这确实缓解了疫情的冲击,经济得以陆续的开放。

今天我们审视这个过程,对经济又能够有一番怎样的认识?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认为资本是经济的核心,要保持经济的活力,就要保持资本的流动性,要保持一个经济体的开放,也要健全金融业,金融是经济开放的基础。
很多地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建立贸易港或开放特区,引入资本,通过资本的力量翘起经济发展的杠杆,让世界各地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商品通过资本的力量源源不断的输入进来,促进本地经济的繁荣。
乡村建设和振兴事业也需通过资本和市场的力量打开封闭的牢笼,通过资本的力量将封闭的乡村和开放繁荣的城市衔接起来,通过商品、技术、管理经验有效的流通才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
这些生动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发展需要开放,要开放需要抓好资本,通过它也才能够将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资本的力量促进开放,也可以将人们的才智有效地汇集起来,将市场的各种信息汇集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使得经济能够走向繁荣发展。
但是今天因为疫情的冲击,人们不得不采取隔离和封闭的政策,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有资本,但是没有商品和服务,资本的价值无法发挥出来。而商品和服务不能够流通,那么资本就会随之锐减,经济活动减少。
因此我们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比资本更加强大的力量,即比市场更加强大的力量。
它不是科技革命也不是重大公共疫情,它来自于社会管制措施,来自于一地的社会观念,当社会的一些政策措施不能够有效地疏导资本、商品之间的关系,经济就会走向衰退,当人们接受一些先进观念能够让资本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经济就会走向繁荣。
当然,人们的观念都是基于社会制度而来的,因此无论何等奇妙的想法都会受到制度的制约和潜在影响,比如艺术和文学就是对制度的折射。
疫情爆发时,西方各国针对疫情基于自身的制度推出了很多措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消极的应对疫情的冲击,只是制度的不同、只是社会群体的不同,各国开出的对策不同而已。当然,我们充分地发现,无论世界各地采取何种措施,它都是要保障尽快地开放经济,尽可能的避免疫情对经济造成影响。
所有的政策看起来都是正确的,我们看到世界各国的政策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开出各项税收优惠和负所得税的政策,保障企业和个人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维持运转的状态,不因隔离离措施而陷入毁灭。
简而言之就是撒钱,显然这并没有让他们很好的缓解疫情的冲击,因为停滞的经济由此造成了通胀,供给的减少带来消费水平的下降,商品价格的提升让人们的资产缩水、购买力下降。
审视各国政府推出的措施,它们是基于短期就能够战胜疫情、恢复经济而推出的,随着疫情迟迟的得不到缓解,那么这样的政策就会出现弊端,造成了今天一些国家的通胀。任何政策都是一把双刃剑,推出政策需要考虑时间窗口。
总而言之,有比资本更加强大的力量在影响资本作用的发挥,它使得社会产生优胜劣汰的效应,而这种结果并不总是正向的,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新冠疫情本身是一个负面的力量,所以它产生的优胜劣汰则也是负面的,基于网络的线上经济活动蓬蓬勃勃发展,而线下经济活动、制造业和物流则受到影响,人们无法将基于厚重的生产线的生产活动分散化,而零部件物流不畅则造成停滞,等等。
基于平时观念对资本的把握,造成了今天资本价值的扭曲,当然还有许多无形的力量在影响人们对资本的观念,这种观念有可能使得资本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的经济受到拖累。
无论多么自由的市场经济、多么自由的社会,人终究要基于一定的观念、一定的思想来指导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资本的作用,对社会产生影响。总而言之,要使得资本能够促进经济的开发与繁荣,首先要看以怎样的观念运用资本,同时还要看资本掌握在哪些群体的手中。

宋广磊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业余写作,偶有所感均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广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