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融合发展的传统模式

李庆雷 原创 | 2023-01-26 09:17 | 收藏 | 投票

 茶旅融合发展的传统模式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发展迅速,茶科技持续创新,在世界茶叶版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园通常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地处民族地区的茶园还拥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茶文化。同时,茶的生产加工过程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品鉴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茶叶生产企业需要促进产品销售,宣传企业文化。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茶产业与旅游业较早地走上了互动融合之路。早期的“华东五市游”杭州站的行程中就经常出现“龙井问茶”,武夷山的行程中也总是少不了寻访大红袍母树。

时至今日,茶旅融合早已不再局限于那些历史文化名茶了,茶也不再停留在“购”这一旅游活动要素的范围之内。茶叶的研发、种植、采摘、加工、仓储、消费、收藏诸环节中都可见到旅游者的身影,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研学、康养、休闲甚至交通、住宿、情感、商务等要素中也打上了茶文化的烙印,茶旅融合的范围和层次不断提升。在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催生新业态新产品、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茶旅融合还丰富了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以云南省为例,总结起来,茶旅融合的基本载体主要有主题景区、文博场馆、传习所、观光工厂、非遗工坊、旅游演艺、节事活动、研学基地、半山酒店等

主题景区通常包括观光茶园和茶文化遗迹,如南涧县华庆茶庄园(又名无量山樱花谷)、凤庆县锦绣茶尊、宁洱县那柯里茶马驿站。

文博场馆的主体是各级各类以茶为主角的博物馆,如昆明雄达茶城的俸字号冰岛茶博馆、普洱市的普洱茶博物馆、丽江古城的同心阜马帮博物馆。

传习所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培训、体验、推广、交流场所,如宁洱县的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的白族三道茶综合传习中心。

观光工厂即具有参观、体验和购物功能的茶叶生产加工场所,有的会成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如大理市的下关沱茶集团、普洱市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

非遗工坊是依托茶叶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兼具参观功能的茶叶加工点,如景谷县秧塔白茶非遗工坊、墨江紫云茶厂非遗就业工坊。

旅游演艺主要有小型情景演出和大型舞台或实景演艺两种类型,如大理喜洲严家大院的三道茶表演、普洱茶马古道景区的《马帮情歌》。

节事活动的类型多样,如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宜良宝洪茶文化旅游节、双江勐库冰岛茶会。

研学基地的主导功能是依托茶园、茶厂、茶市等开展科普、体验、研究、学习活动,如腾冲市的高黎贡山茶博园和蒲川清河茶文化研学营地。

半山酒店则是建在茶山中的精品酒店,也是开展各类茶文化体验活动的基地,如双江县的“古茗之巢”半山酒店、普洱市思茅区的倚象山茶园半山酒店。(引用格式:李庆雷,石晓红.茶旅全面深度融合发展的精品庄园模式[N].中国旅游报,2023-1-25(003).)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近年来关注旅游文化创意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庆雷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