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教育为什么需要市场化?
24.判断一个人的经济学是否入门,可以看他是否把医疗,教育等等视为公共品。
交流24、“判断一个人的经济学是否入门”,必须看他是否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至于教育、医疗等等都是社会的服务部门,这些服务部门的费用应该由国家负责支出,从老百姓为国家创造的价值中去获取(税收),而不应该再向老百姓重复收费。百姓为国家创造价值(税收形式),国家为百姓提供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这种交易天经地义。所谓免费的公共服务,其实并非是真的免费服务,而是已经付费的服务,再次收费就变成了重复付费的服务。
25.学校与市场的区别:市场没有边界,消费者可以在大范围内选择他喜欢的商品,在网商时代更是如此,但在学校这种模式下,学生和老师都做不到像市场中一样,在大范围内选择让他们喜欢的对方。对老师来说,学生是给定的,对学生来说,老师是给定的,这和“父母包办”没有根本区别。
交流25、市场与学校的不同之处是:市场是交易商品的场所,学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市场与学校的相同之处是:市场有商品的多样化,学校有知识和人才的多样化,——而并非老师的多样化。老师少,学生多。老师是相同的,学生各有不同。老师是性格千奇百怪,学生也是如此。什么样的老师适应什么样的学生?这是无法通过社会实践和市场来进行匹配的。好的老师并不一定适应好的学生,教出好的学生,差的老师不一定教不出好的学生。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老师和学生都不是商品,可以选来选去的。无论老师如何,他们所教授的知识都是一样的。无论学生如何,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也是完全相同的。虽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质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学习课程的完成都是相同的,只是有些老师和学生辛苦一些,有些老师和学生轻松一些而已。
26.为什么教育需要市场化?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匹配”,老师需要对他讲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来听他的课,而学生也需要找到这样的老师。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是以分数来选拔学生,行政部门统一分配老师和学生,无法做到这样的匹配,双方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低效和浪费。教育的前提是“发现”的过程,学校的首先工作要“发现“”什么样的老师对学生是重要的,而学生也要发现在什么学校才能找到对自己重要的老师。
交流26、教育怎么就非需要市场化?如果把老师和学生都放到市场去,那么学生自然是买方,老师自然是卖方。在这样的市场中,学生花钱买老师的课程,老师收取学生的学习费用,这里纯粹是商品交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匹配”不“匹配”的事情。即使市场化的教育产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那么这些人才市场能够全部给他们安排工作吗?在“毕业就失业”的状态下,市场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教育市场化只强调人才供给,没有提供人才需求。在这种状态下,市场培养的人才越多,对人类生存资源的浪费就越多。让学习理工、化工、历史等等专业大学生去送外卖,是不是一种极大的人才浪费?
27.很多人认为高考这种选拔方式是最公平的。这是一种静态的世界观。不应该用如何分配给定的教育资源去思考公平,而是要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市场化来创造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交流27、“高考”并不是“选拔方式”,而只是一种学习经历的证明。在工作岗位市场化的情况下,金钱和权力才是主要的“选拔方式”。教育市场化的结果就是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之后就渺无音讯了。能够到相关部门工作的人才寥寥无几,大批人才出国留学,之后留在外国,为所在国服务。
28.并非“高考改变命运”,而是“市场改变命运”。如无市场的发育,大部分考试成功的人都挤到体制中去,这不会增加财富。一个好的社会是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年轻人也有机会成功,实现自己价值的社会,而不是让年轻人去追求高考成绩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鼓励年轻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而不是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交流28、并非“高考改变命运”,也不是“市场改变命运”,而是权力、地位、金钱“改变命运”,学历只是挤向美好阶层的基本条件而已。即使是考试成功,有了高学历,也很难进入高层行业。所谓的市场竞争,不单单是学历的竞争,还包括权力、地位和金钱的竞争。对于低学历、无权无势、无钱的年轻人人来讲,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概率几乎为零。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人才购买力有限,不能将人才全部接纳使用。这就导致大量人才外流,或者只能在国内市场中大材小用。
29.大学不是“考”上的,是“发现”的:大学不是“等”在那里的。认为进了某某大学,进了课堂,就是在读大学,这是传统的老观念,该改了。发现好的老师,发现好的书本,发现好的公众号,才是读大学,而这些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并没有关系。互联网时代,更要善于在网上发现好的大学。
交流29、问题是只有“考”上的大学才发毕业证,“发现”的大学并不发毕业证。社会上比正规学校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渠道也是有的,但是他们发毕业证吗?学习知识是一方面,拿到毕业证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为到各个单位工作要的并非是你的知识有多丰富,而是要你知识丰富的证明——毕业证。眼下,正规大学毕业的学生都被大量排除在需求市场之外,那么野路子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更没有用武之地了。我就是野路子学习经济学的,我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向谁来推荐自己?即使推荐了,又是否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大部分人才都找不到市场,市场究竟在哪里?我要出卖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有市场让我去销售吗?千万别说市场是万能的!——因为我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我的研究成果价值亿万金,谁买我的“钟”,我必有千百万倍的回报!
30.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比较优势在哪里?我认为应该是“思想”,而不是“技能”。拿技能来说,他们无法和计算机、财会等这些专业比。目标手段的选择是一个思想相关的问题,他的行动或企业家精神是由他的思想驱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比技能还重要些,技能往往是服务于思想,当然,“好”的经济学思想本身也是智慧财富。
交流30、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思想,必须变成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技能”才会有用于社会,单纯的思想是空想,对社会进步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就是要掌握消除社会经济弊端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否则思想必然是脱离实际的。即使是“技能”也是实现思想意图的结果,而不是人身自带的本能。如果不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通货膨胀、生产过剩、失业等等),那么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就白白度过了大好时光。如果“技能”造不出劳动产品,那么学习技能的学生同样白白度过了美好的学生时代。
20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