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四日至三月十二日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而明天上午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后,今年的两会将在安定和谐的环境下圆满结束,此时由衷祝贺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军委领导班子,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政府领导班子成功组建,相信在您们的领导下,国家,社会与人民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下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在两会期间即3月10日我注意到:安徽省人社厅转发了2022年12月人社部关于破四唯,树立职称评审新风尚的文件,其中安徽方面指出:要做好改革前后政策的衔接过渡,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确保职称制度改革平稳顺利。各地各单位要创新工作措施,认真按照文件明确的九条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2023年6月底前完成各系列(专业)评审标准条件修订工作。工作中遇到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安徽省人社厅报告。由此我看到相关方在做工作时都相对细致,审慎了一些即遇到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上报,我想后续应该是针对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再综合研究,考量。
经历过职称评审者都能体会积累材料的不易,准备材料的辛苦即以往的职称评审硬件要求一般人是很难积累齐全的,所以当经过自己的努力材料准备齐全时又擦身而过,当事人是什么心情你们能感同身受吗?而准备材料付出体力辛苦只有参评者才能体会,并感叹再也不想受职称评审煎熬了,而我分别在2018年与2021年两次受到如此痛苦的经历,所以这一次我不得不说,绝不会放弃。
2018年的那次就差一篇市级获奖论文,而我实际所写的论文多得多,我获得其它方面的成果远比一篇市级获奖论文的分量厚重得多,但老实人喜欢遵守规则,而没想着变通,而2020年经过自身的努力(2018,2019年就没送参评论文)获得了职称评审所需要的最后一个硬件市级获奖论文,而由于论文获奖通知是10月9号发布,而当年申报公示时间为10月1号,无奈错过当年职评,而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职称评审试行新文件。我问过一些人说以前的教师职称评审是由教育局主持的,随后就由人社局主持,文件上虽然写着教育局与人社局共同负责教师的职称评审,但实际上教育局是不插手的,是由人社局主持的,所以才会出现遇到特殊情况,不能照会,综合研究的情况。
2020年按照当年的职称文件我是够的,而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试行新文件。中国历次改革的特征都是渐进,要考虑改革衔接过渡,要推陈出新,也要新老兼顾,然而一试行就简单化,一刀切即我准备的材料除了对照2020年老文件准备的,同时又按照2021年试行的新文件准备了,其中业绩项中要求两次岗优,我提供一次,但我另外至少增加四份材料辅助(1)参与国家发改委开展的十二五,十三五征议,并获得国家发改委表彰 (2)受当地主政邀约,撰写促进所在区域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3)与教育部领导专家讨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途径 (4)与两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就教材,教法等具体细节持续十余年的交流内容,另外又增加本站的内容,然而这些还不如一次岗优,让人对职称评审的专业性持疑,让真正做事的人对职称评审的结果感到心寒,甚至是愤怒。
更大的方面说,现在的职称评审门槛的确放低了,造成的结果是新人比中人,老人更从容即有的教师已经等了20年还未评上,而在新职称评审环境下,新人10年就实现了,也就是职称评审的堰塞现象更多在新人中得到疏解,往后存在的更大的问题就是指标问题,届时新老都会出现堰塞,因为教师群体已经饱和,先评上职称的可以高枕无忧,而未评审者只能更加挤破头,如何让职称评审可持续,有活力,更公平又将是巨大的挑战!
我向安徽省人社厅提出呼吁:可以相互比较一下评审通过与没通过的材料,先做个对比,然后对职称评审要求做个检视,做出一个更经得起历史,时代,人民的检验的评定。我提出的诉求是:按照文件我2020年就具备条件,而因官方而非个人原因错过,人社与教育部门是否应该考量,即使2020年错过,能不能就2021年评审给当事人一个负责任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