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十年来,从未计较过名利得失,一直心怀天下,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自觉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力求做到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力求成为始终怀有志气,骨气,底气的人!
职称评审就如社会一样势利,是在体制内除了腐败以外,受人诟病比较多的事项,其要害就在于职称造成的对从业人员贴标签,乃至等级制,更为甚者由于指标的限制,导致先入者一路顺风后入者挤破头,而且即使挤入,在定岗晋级时也是一步慢则步步慢,即越守规矩,越感受心寒,越逾过规矩,更能快马加鞭,我认为有时这是对专业人员极大的侮辱。
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非专业领域,我自认为学识与能力都不差。在2018-2019年职称评审的第一波,选择严守规则,而当时差一篇市级获奖论文,2020年获得了却因官方原因错过,选择了沉默,接受,2021年试行新文件,准备的材料按照2020年的文件够,按照2021年也准备了相应材料(对照2021年新文件,少一次岗优,但提供了至少四项材料替代,但很遗憾未被评审委员会认可),其实可以相互对比参与评审者的材料,比较一下材料的分量,治学与做事的态度,做出一个更负责任的判断。
今年人社部对职称评审又进一步进行了改革,其中提到了破除思维,体现评审的多元评价,要注重职称改革衔接,有序过渡,忌一刀切,简单化的做法,我想这样的精神对2021年的职称评审也是适用的吧?对于主持部门来说,难道修正一个判定真有那么难吗?
我自感作为一名公民,我从未亏欠过国家,社会与人民,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未亏欠国家,学校,家长与学校,作为单位的一员,即使在2021年职称评审未通过很难过的时候,也丝毫没有向组织提要求,去争取按照文件欠缺一次的岗优,而是把机会让给了其它也需要的同事,因而我并不亏欠于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