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但在这个时代要守住做人的底线我认为是不容易的,比如我认为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就是一条基本底线,可现实中有多少人做到的呢?公务员有多少没有接受过小恩小惠呢?更退一步说有多少没迟到早退呢?又有多少接受带有利益成分的吃请呢?而医生有多少没收过红包,没拿过回扣,而是既解除病人病痛,又为家庭减轻就医负担的呢?还如教师,特别是中考,高考科目的老师,有多少没有给学生补过课,从来不想沾染家庭与学生利益的呢?这类普遍性的现象已经不是底线,而是已经规则化的常态,于是更凸显干净,如一的可贵。
从来不计较名利得失也是做人的原则,但是看到一些通过人员公开说论文是花钱买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纵观社会,在一些事情上邪比正更有底气,更理直气壮,让正直的人不得不拍案而起;我一直力求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评审所需要的各种硬件,所以走的比较艰难,比如按照时限2017年我就有获评资格,但当时职称评审条件要求高,同龄人也同样受阻,大约在2019年左右堰塞现象开始得到疏解,我当年也参评了,可惜的是缺少一篇市级获奖论文而在最后时刻放弃;当然那几年也没投递作品参评,2020年才第一次参评市级论文评选,并最终获得职评所需要的最后一个硬件,但由于当年市教育局发布论文获奖通知在后(2021年10月9日发布,相应网站有记录),而职评公示在前(2021年10月1日,我有网站截图,但网站暂时打不开了)遗憾的是因非个人原因错过当年的职评,以致出现了之后这近两年的愤怒,甚至恼怒,也许这就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坎,让人刻骨铭心,但我一直不能释怀。
2022年11月30日,人社部发布60号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通知中的这些内容我很关注,比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努力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又如职称评审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为目标,坚持先立后破,力避一刀切,简单化,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再如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告,而随后在2023年3月9日,安徽省人社厅发布38号文,向市一级人社局转发上述人社部文件,并提出要求,其中我关注的表述有:提高职称评审的公信力,要进一步做好职称服务工作,确保职称评审质量。要做好改革前后政策的衔接过渡,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确保职称制度改革平稳顺利。工作中遇到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安徽省人社厅报告等
其中注重职称改革的衔接过渡,忌一刀切,简单化,以及在职称评审过程中,遇到重大情况和问题,要知会,协调等表述与我向北京方面的提出的建议与意见是吻合的,也就是说今年之后的职称评审将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理性,但既然如此,请安徽省人社厅给2021年的阜阳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人一个更负责任,更经得起历史与时代检验的交代。
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也是有底线的,一味的丧失名利,也会让人感到泄气,甚至心寒,比如错过2019年,再错过2010,2021,2022等等,可能有人说不能用时间来比对,其实专业的人都知道彼此之间专业水平有多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心里都有一杆秤,即使你比别人多一个硬件,又能说明什么呢?更何况我提供至少四个辅助材料来佐证。可以说这一年多,我的心情是受到影响的,但还好我一直内心比较强大,同时即使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也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比如现在正处于高考前的最后备考关键期,依然在心情,身体受到极大的影响下,坚持坚持再坚持,不亏欠国家,不亏欠社会,不亏欠人民,更不亏欠单位,家庭,学生!
有时候感觉做许多事没有意思,自己既受累了,还讨不点好,有时候站位比努力更重要即在你做某些事的时候,非但得不到一些领导的理解,反而至少从内心上领导是看笑话的,而不是主动的关心,但还好中央开展的反腐斗争一直没有停歇,他会匡正体制与市场的不当行为,让你哪怕是做样子也要守正,努力成为好的领导的样子,而我因内心热爱所至,会一如既往,会一往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