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热点观察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劝儿进国企”:母爱还是“世袭”荒诞剧?

“劝儿进国企”:母爱还是“世袭”荒诞剧?

  “进国企就稳当了,可儿子为什么就是不懂我的苦心啊!”

  这是57岁的刘喜梅如今最大的心结。3年来她10次从河北老家到重庆寻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劝大学毕业的儿子回老家的国企上班。在刘喜梅看来,儿子如果能进国企工作,才会拥有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人生。可是儿子却坚决不同意。母子间的“战争”也因此持续了3年:从最初的好言相劝,到后来,打过、骂过,也闹过;27岁的儿子为了不再争吵,无奈地选择躲避,甚至不愿再见母亲。日前,在重庆当地媒体的撮合下,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开导,母子俩终于见面,抱头痛哭。

母亲十劝儿子进国企的隐喻

劝儿进国企  一个是爱子心切的母亲,她为了儿子而奔波,为了劝服儿子而十次来到重庆,甚至骂过、打过孩子……一切,只为让孩子的职业更加稳定,更加契合父母的心愿。一言以蔽之,母亲的一切行动,都是她们认为进国企是对孩子未来最好的决策,于是干起来不遗余力。我们能读懂这背后的母爱,但我们也能懂这孩子的选择。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不肯服输、服软的性格,注定要进行一番属于自己的打拼,过早地进入安逸的生活,非其所愿也。

  我们能读懂母爱,也能读懂这名孩子的心。即便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这名孩子好,但采取的方式却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矛盾,也导致了事情出现“纠结”--母亲第十次来重庆找儿子,儿子避而不见。舐犊情深,但各自为了自己的坚持与执着,便有了难以扭转的局面,而公众围观与关注的焦点,也因这背后暴露了现实的双重问题。

  一者,何以当代母亲还要打包孩子的未来?如果这名母亲,不是为了打包孩子的未来而奔波劳碌,而是选择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现在的处境是恶劣还是完美,都是一如既往地“贴心”,那孩子也肯定不会选择“不见母亲”!我们知道,传统意识之下,父母总是在塑造着一条路,让孩子跟着自己打造的这条路走,可如今社会如此多元化,一切的成长轨迹,早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的打包,往往会适得其反。这是现代家长教育的缺失。

  刘母的好心为何却不能得到儿子的理解?细细咂摸后,我们也能够对事件背后的端倪窥探一二,表面上看是儿违母命,一意孤行,实则是当下青年现代择业意识与父辈一代传统择业观的激烈碰撞。当下,作为80后一代的年轻人,怀揣梦想,充满激情,想在自己喜欢的天地里创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即使前行的道路布满了坎坷荆棘,隐藏着无数的暗流险滩,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前行的脚步,这种为了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在现实的当下更显可贵,理应得到呵护和鼓励,而父辈一代则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工作即可,兴趣和爱好根本就不值的一提,在父辈们看来,当生存都有问题的时候,还谈什么爱好还谈什么梦想呢,求稳、“铁饭碗”的观念给经历了“大锅饭”、“计划经济”父辈们烙上了深深的印迹。

  二者,为何国企老员工的子女想进国企机会多多?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名孩子的父亲,是国企员工,他们大儿子轻轻松松就进入国企,而其这个不听话的儿子呢?也有多次机会进入国企?作为一名围观者,难免心生疑惑:何以人家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进入国企?而你我,即便挤破脑袋,也是一次机会难寻?这背后,有无世袭的嫌疑,有无“萝卜招聘”的猫腻?在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的确需要权威消息回应这般疑云。

  对这起事件,我们总是着眼于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纠葛,的确,这是映入眼帘的一层矛盾,也是第一眼的真相。可在这之外,同样有着对公平公正的焦虑,这焦虑,来自于国企的招聘。

  母亲十劝儿子进国企工作,言外之意其实是母亲可以随意、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儿子进入国企工作,而且是随时都可以安排自己的儿子进入国企工作,这也是母亲10次劝说儿子进国企工作的前提条件。

  刘喜梅的丈夫只是中铁二十二局建筑四公司的普通职工,大儿子冉杰勤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了父亲所在的国企上班”---按时间推算,外面早已不包分配,可国企职工子弟却能“顺利进入”,这可是世代相传的福利!冉杰希应届毕业没有“顺利”进入国企,“他爸托了老领导,让他去中铁二十二局五公司报到,这个单位也在重庆”---天下国企是一家,职工子弟走天下呀!2010年9月份,(国企)职工子弟可以回来解决就业,冉杰希所学专业不对口,“单位说送他们去石家庄铁道学院委培学习2年”---只要是职工子弟,国企不抛弃、不放弃,天下还有更好的单位吗?!

  窥究刘母“劝儿进国企”的现实语境,我们的社会是否应该做更多的反思呢?在权势肆意侵占资源,“萝卜招聘”横行,阶层固化的当下,作为政府部门,更应该大力的去改革,为80、90后等青年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打破限制年轻人上升的“瓶颈”,诸如身份问题、户籍制度等等,只要有利于个体全面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都应该提倡和鼓励;另一方面,要尽快扭转畸形的就业机制体制,改善恶劣的现实就业生态,建立和完善良性用工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一些非法用工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制裁,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做到人尽其才,激发个体的创新力和活力,我们相信,落实如上举措,不但会解决个体的生存问题还将极大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父辈们的爱也将不会如此的无奈和沉重。

“劝儿进国企”一段绕不过的国情与历史

劝儿进国企  劝儿进国企是时下社会观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看到新旧两代人价值观的对撞,也可以看出社会福利分配不公的现状。

  一提到国有企业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高福利,进入国企也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理想选择。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独身一人来到异乡,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而默默奋斗着,可这群孩子现实中的母亲,却在为儿子的未来忧心着,诚然儿子的理想是美好的,但这份远大前程的理想也是易碎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因此母亲的现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结束四处漂泊的生活,应该是全天下母亲们对孩子的一种质朴想法。

  正如赴港生子的母亲那样,母亲千里迢迢赶赴异乡生子,不也是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母爱是自私的,也是最伟大的,因此笔者能够理解,一个母亲劝儿进国企的心情。我们不该对这样的母亲给予过多的指责,在中国这样的母亲还有很多很多。与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不如想出吃葡萄的办法。对待劝儿进国企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看待。

  首先是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劝儿进国企是新旧两代人价值冲撞的结果,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转型的今天,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这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老一辈人的眼中,“铁饭碗”代表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铁饭碗的观念也是根深蒂固,虽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铁饭碗”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但是很多现有端着铁饭碗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子承父业。

  端着铁饭碗的初衷虽然,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铁饭碗”的待遇终将被打破。一张报纸一杯清茶的生活也将成为过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市场经济的今天,国企已经不再是最优的选择,很多民营企业能够提供比国企更为优厚的待遇。但是目前这样的民营企业还是非常有限,未来国家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提供和国企一样的优越环境,这也将打消两个人之间的隔阂。

  国企的福利问题是一段绕不过国情与历史,实质上反映的是社会福利分配不公的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果,离不开人民的共同努力,因此发展的成果也应该和每一个人共享。建设和谐社会的标准也应该是,就业机会均等、社会压力均化、福利政策共享。

  劝儿进国企是特定时期下,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是时下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思社会分配不公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依然有那么一群孩子,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面对这份勇气,国家需要做的是,搬开青年人梦想之路上的绊脚石,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劝儿进国企”落后就业观急需改变

劝儿进国企  计划经济条件下,国企员工吃“大锅饭”,端铁饭碗,进入国企成为百姓的荣耀,改革开放虽然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市场经济也已深入人心,但是自主就业的就业观依然没有普及,尤其是中老年人依然坚持传统就业观,劝儿进国企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落后就业观急需改变。

  解放后,为了集中有限的资源加快推进国家建设,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有企业全面铺开,几乎涉及所有行业,从而也吸纳了大量工人就业。

  此时的国有企业,完全定量生产,采取行政命令式的方法进行管理。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完全是行政命令。完成生产后,政府负责分配,企业没有任何负担。此时的生产工人,工作稳定,每月领取固定工资,对于千年以来崇尚小农生产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完全是“神仙式”,也是之前几千年历史中所从未有过的。

  这样的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工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积极性完全受到压抑,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制度终于受到了严重挑战,传统的就业观也在逐步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私营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却步履维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终于迎来了一次国企改制高潮。铁饭碗被彻底打破,大量工人下岗再就业,此时的人们,尤其是为企业付出了终身心血的老工人充满疑虑和不舍,哭泣,甚至轻生也大有人在。

  长期的计划经济,民众已经适应了那种进工厂,做工人,搞生产的生活方式,对市场经济心存畏惧,对自主择业认识不足,以为进国企好,进国企就是铁饭碗,这一思想即便到了现在,依然存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业市场也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寻求理想的职业;通过竞争,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胜,仅有竞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

  在竞争机制作用下,自主择业成为就业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动态就业观,多渠道就业观,自主创业观等得到逐步接受。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要求,时至今日,国有企业依然没有完全退出经济领域。相反,在一些领域国有企业反而发挥着主题作用,同时,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朝定终身的用人制度依然存在,进入国企,相对民营企业来说比较稳定,收入也有保障。

  劝儿进国企,是现实情况的一种真实写照,虽然有些可笑,但是却发人深思。国有企业要完善用人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就业者,尤其是家长,要转变传统的就业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劝儿进国企不如鼓励闯天下

劝儿进国企  河北的刘喜梅3年来10次赶赴重庆,劝儿子回家进入国企工作,以使生活相对稳定。从最初的好言相劝,到后来打过、骂过……3年来,冉杰希为躲避母亲,搬了3次家、女朋友没了、工作也辞了。

  我们从中可以读出浓浓的母爱,为了儿子择业四处奔波,忍受种种委屈和不解,一切都是为了她心目中最理想的人生;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年轻人的执著,为了自己的目标,宁愿忍受贫困仍不愿放弃。

  客观评价,两代人成长环境和经历完全不同,价值观一定不尽相同,这都是人之常情。老一辈人青睐相对稳定的工作,年轻人追求自由飞翔,从情理上说,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而事件居然演化到骨肉分离的地步,其中最大的是非曲直自然是:爱孩子的理由有千万条,孩子成长的道路同样有千万条,还是要多一点宽容和理解,让孩子独自闯天下。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社会个体的一分子,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主选择。父母对子女择业的关心,固然有一定合理性,还是要多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从旁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切莫因过于重职业稳定,而舍弃下一代在职业发展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只要在爱与被爱的前提下相互理解,进行有效沟通,就完全可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痛苦。

结语

  盘点着国企的种种好处,越发理解刘喜梅的“顽固”,同时觉得现在的国企很像“顽固的母亲”:在外面改革开放浩浩荡荡之下,内部队伍仍然搞着“近亲繁殖”---有用的没用的,制度符合的不符合的,专业对口的不对口的,只要是职工子弟统统可以进来。事实上,人员状况只是这座“堡垒”的冰山一角,体制内行业相互照应、企业垄断封闭、官员手眼通天等“顽症”,还藏于暴露出的癣疥之下,非大力度改革不能触及、打破。

  一边是父母期望的稳定、有保障,一边是儿女追寻的创新、有挑战,过于执着的纠葛,放大了两代人价值选择的矛盾,也凸显了职业间天生的不平等。打破垄断、缩小差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职业选择可以在更公平、公正的天平上进行,或许57岁的刘喜梅就不会如此执着而纠结。

  相关阅读: 《“硕士当城管”与人才浪费无关》

价值中国网编 2012-03-14
手机版
最新评论 更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统一人类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成果,认识的成果是精神文化,改造的成果是物质文化。文化是以认识形成与开拓人的精神世界——构筑灵魂——文化铸魂,驾驭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理智,从迷信到科学,从谬误到…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和谐原理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和谐,是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偏离和谐发展的任何理论与实践,都是背离真理的谬误。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政治…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人的发展方向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获得的荣誉、社会的地位、形成的势力——权、钱、名…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提高人性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不在物质(生理)结构,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远意义、广泛价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能动精神、发展标志。这是和谐人性观的基本观点,…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和谐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这是和谐发展观。和谐…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普世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具体事物的属性,是具体事物中真理的含量,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度量,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功能,是它的质,这种功能起作用的时空范围与强度——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它的量,是真理转化为现实的尺度。这样的价…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追求真理什么是真理?我们追求的真理究竟应该是什么?真理是有利于相关各方共同生存发展的合理关系,能够被不分民族、种族、阶级、文化、信仰与国籍的人类绝大多数接受,能够被人类历史最终肯定的真理,只能是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崇尚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
司建国 评论了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不能仅从经济面上去讨论问题,政府会想方设法守住这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