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热点观察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不能承受的“金牌”之重

不能承受的“金牌”之重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继续进行,为了避开提前与本方队友在淘汰赛中相遇,女双A组的于洋/王晓理与郑景银/金荷娜,都选择了消极对待比赛。她们在场上缺乏斗志和求胜欲,击球不是下网,就是出界。温布利体育馆6500名观众嘘声四起,全场观众强烈质疑,被指控“未尽全力争取胜利”。于是乎,世界羽联一纸关于“取消于洋/王晓理参赛资格”的决定摆到了中国羽毛球队的眼前,直接将曾经的“梦之队”打击地溃不成军。

  为了取得好成绩,选手们选择刻意避免内耗,这种做法从个人情感方面考虑并不难理解。但是,无论什么理由,都掩盖不了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对于公平竞争的阐释。

  赛后李永波承认:“我作为总教练,确实觉得要向球迷和全国观众说对不起。因为没有真正把中国羽毛球队优秀的拼搏精神充分地展现出来。这一点我做得不够。”

国羽队让球事件盘点

国羽队让球  在过去10余年间,李永波也多次承认自己曾安排队员让球,并对让球这一行为表示自豪:“我们让球是因为我们强大,只有和队友交手才有机会(让球)。我觉得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强大,我们同时有几个(组)选手进入前八、前四,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手想让球他也没有这个资本。”2002年世锦赛淘汰赛为了让晋级球员保存体力,所有内战都让第一局获胜者晋级,而在高崚/黄穗对杨维/张洁雯的比赛中;裁判还因为杨维/张洁雯第二局消极比赛上报了国际羽联。2007年中国公开赛以个人名义参赛的陈宏,第三轮遇到鲍春来时主动弃权……当然,最为人所知的让球事件,还是集中在以下三人身上。

  2000年奥运会叶钊颖让球龚智超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丹麦名将马尔廷淘汰了戴韫率先进入决赛,另一场半决赛在叶钊颖和龚智超两位中国选手之间进行,为了确保这枚金牌,羽毛球队内部展开了讨论,由于叶钊颖对马尔廷负多胜少,而龚智超对马尔廷几乎屡战屡胜,最重要的是,马尔廷曾经表示过惧怕龚智超,毫无疑问,龚智超成为了“内定人选”。李永波回忆道:“我们承诺如果龚智超夺冠,给叶钊颖相同的奥运冠军待遇,当时她哭了,但最后还是愿意尊重队伍的决定。”

  2004年奥运会周蜜让球张宁

  2004年奥运女单半决赛,龚睿那没有成功狙击荷兰名将张海丽。而在另一场半决赛中,两位中国选手张宁和周密对决。在第一局比赛结束后,场外指导对周蜜言语了几句,拍了拍他肩膀,随后第二局周蜜很快败下阵来。后来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李永波说出了真相:“张宁状态要更好,关键是对阵张海丽战绩也不错,所以第一局结束的时候就让周蜜不要拼了,使得张宁保留体力拼决赛。”最终张宁在决赛战胜了张海丽,成功卫冕,而周蜜四年的努力则付之一炬。

  近2年林丹屡屡让球陈金、谌龙

  从2010年中国公开赛到2012年青岛亚锦赛之间,林丹在国际各项赛事中有七次“因伤”退赛,林丹退赛部分的确是因身体不适,但须知其退赛的获益者往往不是陈金就是谌龙,他们是中国备战伦敦奥运的另两位男单大将。2011年马来西亚公开赛林丹退赛之后,印尼名将陶菲克表示“林丹缺乏职业道德”,面对媒体的质疑,李永波的回应是:“让赛退赛这样的问题说了很多遍了,我也不想多重复,我们就是实力摆在那,用实力说话,不要叽叽歪歪的。”

消极比赛是规则与道德的碰撞

国羽队让球  有什么办法让所有运动员都不钻规则的空子,有什么办法让运动员在任何比赛中都百分之百地投入?顾拜旦没有留下话,罗格也没有超人的智慧。处理好参与和争胜的关系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愿景,一旦面对现实,又成了难解的困惑。

  国际羽联推出奥运会先分组循环,再按照小组赛名次确定淘汰赛对位的新赛制,本意是给竞争力不强的运动员更多机会,不至于只打一场球就回家,这种本意是用制度来体现的。同时,新规则也给了竞争力强的中国和韩国女双运动员选择淘汰赛位置和对手之机,这种客观效果只能用体育道德来限制。两者所具有的约束力度明显不同。

  在竞技比赛中,道德的约束力不是无限的,运动员和其身后的智囊团队有足够多的智慧,研究规则的倡导和约束,打出“擦边球”。中国羽毛球队既在很早就曾指出奥运会新规则有所不妥,又在伦敦奥运会女双小组赛实战中消极比赛,用不正确的做法回应一项有缺陷的赛规,并不可取。

  比赛规则要面对新情况不断修订,所谓完善永远是相对而言。体育道德的追求也有理想化成分,难能脱离现实。只有观众希望运动员总是竭尽全力打出精彩比赛,满足观赏需求。矛盾各方位置不同,都有道理,只能不断调整,而非在一次大赛时就能达到完全统一。

  吃一堑长一智,国际羽联不能将新规则的不智之处作为惩处运动员的理由。中国是世界羽毛球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有顶尖水平的队伍和庞大的羽毛球爱好者大军,理应以更大利益为重,为世界羽毛球运动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主动避免不可为或不可提倡的做法,能夺取金牌,也具有强者的风范和气度,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究竟谁导演了国羽队的故意输球?

  输了,输的一败涂地,惨不忍睹。羽毛球这个“梦之队”,此刻却令国人痛心疾首。尽管还未及决赛,但中国羽毛球队已经输掉了整场伦敦战役。但在“让球”的背后,谁才是真正的牺牲品?

  先来看这么一个故事,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统计》显示,整个2011年度,中国羽毛球选手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一共出现了99次“内战”的情况,其中的20场都没有完场(11场弃权),没有完成比赛的概率达到了20%,而中国选手在“打世界”时,没有完成比赛的概率却仅为0.21%。如此悬殊的差距让英国羽毛球名将阿德考克质疑:中国选手是不是在比赛中让球了?这样使得我连奥运会的资格都拿不到。

  而中国羽毛球总教练李永波在听到来自阿德考克这番指责的声音时,霸气外露地表示:“别理他们,他肯定是忘记吃药,脑子出问题了!”而以此时、此景、此地来看,李永波的这番话简直就是对自己赤裸裸的嘲讽。

  李永波开始忙着各处道歉,开始用“不了解赛制”等绵软无力的理由来搪塞,开始用诚惶诚恐的表情祈求各方的原谅。但是殊不知,这场“让球”让多少无辜的人得到牺牲!

  究根到底,致使这场“让球”风波出现的,还是中国“万恶”的举国体制,还是中国难舍的奥运金牌情节。为了能确保奥运冠军,李永波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再次一手导演了“让球”事件,这种冠军的“心魔”恐怕已早早根植于心底,无时无刻不在泛滥、作祟。上次牺牲的是周密,这次却是一对前程似锦的冠军组和全中国人民的心。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反思,中国羽毛球这是怎么了?

奥林匹克精神

  取消参赛资格的惩罚不可谓不重。尽管事涉极有希望夺金的两名中国运动员,但这样的处罚结果却赢得众多网友的叫好声。

  根据赛程分析,如果此前两连胜的于洋/王晓理击败郑景银/金荷娜,她们将获得A组头名。根据淘汰赛对阵规则,她们有可能在半决赛中和另一对中国选手相遇。而输球则排除了这种可能,增加了中国队获得金牌的保险系数。就此而言,消极比赛是中国队避免“火星撞地球”的务实之选,但这样的务实之选,却彻底违背了体育道德和奥运精神。

  即使没有奥组委的官方认定,但凡看过这场比赛视频的观众,恐怕已经在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也更能理解现场嘘声不断的原因。涉事选手在赛场上的消极表现,如同在戏弄观众,就连新华社发自伦敦的相关稿件,也直接了当地用了“输球又输人,丢人丢到家了!”这样语气强烈的标题。消极比赛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眼下,金牌同政绩挂钩,金牌同奖金、房子、车子等挂钩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切又在“国家荣誉”的大旗之下显得理所当然。国家荣誉,该争;为国争光者,该奖,但体育精神与各种利益却不可本末倒置,更不可为了逐利而置体育道德于不顾。

国羽队让球  奥运金牌固然重千斤,孙杨破纪录、体操男团卫冕……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都让亿万国人无比自豪。但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懂得,体育竞技不可完全同金牌画上等号。人们渴望自己国家的运动健儿夺冠,更渴望他们能在奥运舞台上展示体育精神,展示最真实的人性和风貌。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八名选手被指控“不以最佳竞技状态参与奥林匹克比赛”,尽管当事人都表示比赛已经拼尽全力,但是通过反复研究参赛录像,国际羽联和伦敦奥组委还是做出了这一处罚。无论是普通观众的直观感受,还是国际羽联的专业判断,都直指消极比赛,但从国际羽联发言人的话语中,公众得到的信息是,包括于洋和王晓理在内的消极比赛选手并非主动坦承错误,而是被动接受处罚。

  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采取何种战略战术,或许不能完全由自己掌控,但不管是涉事运动员于洋、王晓理,还是中国奥运代表团,都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消极比赛已然是错,切不可一错再错。

  某种意义上说,承认错误,拿出勇气和担当,比金牌更重要。后者指向的是能力、成绩和荣耀,前者却同体育道德和奥运精神有关。

  伦敦奥组委对消极比赛运动员的严惩,说到底是为了捍卫奥运精神和体育道德。既然事关道德,那么光是被动接受处罚还不够,于洋、王晓理和中国奥运代表团都该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并就此事作出深刻反思。

从叶诗文双冠和羽球消极比赛谈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  近两天,最为人关注的,是国羽女双出战韩国时消极比赛,引得全场嘘声一片;连夺两块金牌的小将叶诗文则成了焦点人物,有英国媒体对她成绩的过于优异提出了质疑,有外国记者则直接咄咄逼人地追问其是否服用禁药。

  叶诗文事件和国羽女双的风波没有直接联系,但透过两件事情,可以发现,在国际赛场上,每一个运动员的行为,都不只是涉及个人的声誉,也直接关系到中国队的形象,以及一个国家的形象。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国家形象也是一种软实力,体现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受尊重的程度。

  国家形象不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它具体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表现中。体育,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不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事业)近些年一直在不断进步中。在国际社会眼中,中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的国家形象已然确定。

  在最近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队的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队更是以金牌总数第一名的成绩,盖过了体育大国美国的风头。因此,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一个团队。中国队有怎么样的表现,国际媒体盯得很紧。

  一个体育代表团在赛场上究竟如何才能展现良好形象?套用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要赛出水平,也要赛出风格。“水平”比的是能力,你能拿冠军,就不会甘心当亚军;“风格”展现的则是对游戏规则的尊重,对体育精神的尊重。没有“水平”的比赛必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没有“风格”的“水平”却会让人不屑,甚至鄙视。

  在奥运会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的丑闻,尤以滥用兴奋剂为普遍。各种丑闻不仅给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浓重的阴影,也给运动员所在的国家队留下阴影。中国队作为奥运奖牌最有力的竞争团队之一,更应在国际社会面前赛出风格,以干净、阳光的形象捍卫自己应得的荣誉。

  目前,中国羽毛球女双的头号组合于洋/王晓理因消极比赛被世界羽联取消了奥运会资格。无疑,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总成绩会产生影响,更伤害了中国队的形象。

奥运精神  我们认为,奥运精神不容玷污,世界羽联的这一决定,应当诚恳接受。当然,当事的运动员或许也有委屈,她们在赛场上消极比赛也未必是自己的意思。倘若这是背后的教练组和领队的意志在起作用,则需要有人为此次伤害中国队形象的严重事件担起责任。

  所幸,小将叶诗文的成绩经受住了考验。这位年仅16岁的姑娘斩钉截铁地宣称自己“绝对没有”服用兴奋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尼汉勋爵更是以反兴奋剂检测的结果清晰地证明了叶诗文的清白。一个清白的冠军是为人们尊重的英雄,而一个服用禁药的冠军则定会被人们不屑,最终黯然离场。

  叶诗文以自己的清白,捍卫了自己的形象,也捍卫了中国队的形象,在更高一层的意义上,捍卫了国家形象。清者自清,流言何足为惧?我们不畏惧那些无根据的指责,但是,我们确实也要审视自己,做得够不够符合规则,是否禁得住考验?希望我们的奥运健儿,能以此次消极比赛事件为鉴。

请尊重这张迟来的罚单

  也许,国羽有千种委屈万般无奈,能为消极比赛找出一堆理由。比如本届奥运规则的改变,将单淘汰赛制改为小组赛加淘汰赛,客观上使队员可以选择对手,自己不这么干就会吃亏;且金牌本来就是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只要合乎规定,一切无可厚非;比如,各个比赛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对待比赛的现象出现,为何独独羽球此次广受质疑?

  这些理由,听来或许都有那么几分道理。但她们所不明白的是,在奥运赛场,运动员的职责,并不仅限于对自己、对胜利负责。在这场闹剧中,她们既没有完成职责的下限赢得比赛,更没有为观众奉上精彩的比赛。

  一方面,消极比赛首先违背的不是体育精神,而是契约精神。现代赛事中,运动员和买票进场的观众之间存在着默认契约,即球员有义务尽可能奉献精彩的比赛以飨观众。过于沉闷消极的比赛可视为对观众的单方面违约,这是比赛招来全场嘘声的最直接原因。

国羽队让球  另一方面,消极比赛的运动员对规则倒背如流,却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原则下做了“灯下黑”。她们忘了自己在开幕式上默许下的奥运誓言:“为着体育的光荣和本队的荣誉,我们将以高尚的体育精神参加各项比赛。”

  纷繁复杂的现代体育世界中,要保持高尚绝非容易的事,时时念及体育精神由此更显必要,正所谓“求乎其上,得乎其中”。而如果总是以底线标准要求自己,体育精神的丧失就只是时间问题。

  “高尚的体育精神”不是一天之内被忘掉的。消极比赛在昨天毫不掩饰地大行其道,而在此之前,人们记忆犹新的是,羽球队的各种“让球”和“战略性退赛”早已打着“合乎规则”的旗号一再重演。也许,昨天的比赛,羽球队能有所顾忌略加收敛,哪怕认真点多发几个过网球,都不会引出如此轩然大波,世界羽联判定“消极比赛”的难度也会增大。只是,这些注定只存在于假想中。这样的比赛已经变得太过习以为常--在“合理利用规则”的阴沟里待久了,不但不再觉得臭,也不会再记得在五环旗下对全世界的许诺。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对运动员说:“你们是大家的榜样。”羽球赛场上“利用规则”的现象井喷,多场消极比赛你方唱罢我登台,这恐怕与强大的中国羽球长期形成的示范效应难脱干系。

  对取消8名运动员的比赛资格,世界羽联和国际奥委会这次下了重手。中国体育代表团对这一处罚结果表示充分尊重,“于洋/王晓理赛场上的这种行为,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体育公平竞争的精神,中国代表团对此感到痛心,并坚决反对、严厉批评这种行为”。

  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认识是到位的。这是一张已经迟来很久的罚单,迟来好过不来。否则,中国体育丧失的,将远不仅止一枚奖牌

结语

  说到底,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育的全球化和国际传媒对体育的关注,国际体育竞技赛场往往是体现国家形象的绝佳场所。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肖天曾就此次出征伦敦有一个表态,“我们参赛目标之一,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中国运动员良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和体育道德风尚,展示个人风采、魅力和国家形象。”是的,我们期望得到更多的奖牌,但我们更期望彰显奥林匹克精神,期望在赛场上展现中国形象。

价值中国网编 2012-08-02
手机版
最新评论 更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统一人类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成果,认识的成果是精神文化,改造的成果是物质文化。文化是以认识形成与开拓人的精神世界——构筑灵魂——文化铸魂,驾驭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理智,从迷信到科学,从谬误到…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和谐原理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和谐,是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偏离和谐发展的任何理论与实践,都是背离真理的谬误。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政治…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人的发展方向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获得的荣誉、社会的地位、形成的势力——权、钱、名…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提高人性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不在物质(生理)结构,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远意义、广泛价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能动精神、发展标志。这是和谐人性观的基本观点,…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和谐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这是和谐发展观。和谐…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普世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具体事物的属性,是具体事物中真理的含量,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度量,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功能,是它的质,这种功能起作用的时空范围与强度——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它的量,是真理转化为现实的尺度。这样的价…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追求真理什么是真理?我们追求的真理究竟应该是什么?真理是有利于相关各方共同生存发展的合理关系,能够被不分民族、种族、阶级、文化、信仰与国籍的人类绝大多数接受,能够被人类历史最终肯定的真理,只能是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崇尚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
司建国 评论了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不能仅从经济面上去讨论问题,政府会想方设法守住这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