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热点观察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 经贸难题待破解

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 经贸难题待破解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25日在广西南宁闭幕。5天时间里,来自各国的2280家企业布下了4600个展位,举行了包括金融、检验检疫、先进制造业、物流、医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内的13个高层次会议论坛活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两年多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交往不断扩大并呈现良好势头,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习近平出席中国—东盟峰会开幕式

中国—东盟博览会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1日在广西南宁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暨2012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开幕式,并作了《携手推进深度合作共同实现持续发展》的致辞。

  习近平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自2004年起已连续举办8届,累计有42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500多位部长及贵宾出席,30多万客商踊跃参会。这些成效充分表明: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不但是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搭建的经贸等多领域有效合作的大平台,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助推器,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惠,在中国和东盟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没有变。中国越是发展,同地区和世界的联系越是紧密,就越需要一个稳定的地区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近代以来曾饱经沧桑,我们深知发展之重要、和平之珍贵,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习近平说,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亚洲地区虽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仍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中国同东盟作为友好近邻和战略伙伴,应携手推进深度合作,共同赢得持续发展。他提出4点建议:一是更大力度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二是更大力度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三是更大力度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四是更大力度促进社会人文交流。

  习近平最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和东盟的前途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中国愿同东盟各国携手共进,共同开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顺利建成运行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金融领域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王兆星介绍,中国与东盟各国银行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进程近年来不断加快,截至2012年8月末,东盟国家共在华设立了7家法人银行(下设35家分行),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5家代表处,在华东盟银行资产总计1987.05亿元。今年5月,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各成员行签署了《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合作协议的补充协议》,进一步完善了银联体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框架,为各成员行之间的紧密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保障。

  双方金融监管协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积极参与区域性金融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国与相关东盟国家在许多金融监管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并且携手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按照“共同且带有区别”的原则进行。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与东盟十国中的六国监管当局达成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此基础上与相关国家的监管当局实施了联合跨境现场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共同配合落实整改措施。

中国-东盟博览会签订国际合作项目118个

中国—东盟博览会  今年的博览会收获自贸区丰硕经贸成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强心针”。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在博览会闭幕式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5日下午4时,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吸引参展参会客商5.2万人,比上届增长2.8%;此外还有90个中外采购(投资)团组到会采购,其中东盟和其他国家和地区采购(投资)团组73个,比上届增长12.3%。经过5天的洽谈,今年博览会达成商品贸易成交总额17.7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两年来,投资合作成为区域合作一大亮点。据统计,今年博览会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18个,总投资额8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国内各省市及中央直属企业对外合作的“走出去”项目63个,总投资额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国内各省市还签订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04个,总投资额802.12亿元,比上届增长9.7%。作为博览会举办地广西在博览会上共签订国际合作项目69个,总投资额56.66亿美元。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最大国际性经贸盛会,博览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参加。今年东盟国家共使用展位1300个,创历史新高。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包馆。

  为进一步适应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全面发展新趋势,博览会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还围绕质检、金融、文化、先进制造业、智库、物流、医学、城市建设、教育、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领域合作主题举办了13个系列会议和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

十年合作成就斐然

中国—东盟博览会  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2周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10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激增至2011年的36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中国连续3年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截至2012年8月,中方累计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238万份,总金额878亿美元,接受东盟国家证书92万份,受惠货值917亿美元,为东盟各国产品减免关税约500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与东盟的相互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从2002年3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70亿美元,年均增长10%。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从2002年的0.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29.1亿美元,年均增长57%。

  不仅如此,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目前的0.1%。中国与东盟各国市场和投资更加开放,双方贸易往来也更加频繁,进而推动双方在金融、航运、物流、旅游、科技、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从共识走向共赢。10年里,从“早期收获计划”600多种农产品率先实现零关税,到7000多种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与东盟贸易在互惠互利中实现了几何级增长;10年里,涵盖人口最多的自贸区正式建成,推动了双边在贸易、投资、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制造”与“东盟制造”--合作大于竞争

中国—东盟博览会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受到来自东盟国家的挑战,“中国制造”正缓缓转向“东盟制造”。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担心“中国制造”将和“东盟制造”在未来大战一场。但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大部分来自中国和东盟的专家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中国东盟间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合作大于竞争”,中国与东盟之间制造业合作依然是主旋律。

  承接发达地区和东部产业转移“要花费更多精力和力气”是中国一些西部地区基层干部近年来的感受。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出现向东盟国家转移趋势是造成他们感觉到压力的原因。

  广东是电子、IT产业的“世界工厂”,电脑配件生产占全世界的60%,电子配套能力占全世界的90%以上。然而,广东省电脑商会会长陈芝华说,近年来,大量广东电子企业将生产车间转移向了东盟国家而不是中国西部地区。

  一些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也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13%。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一样,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7月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到8%。贸发会议的另一份报告指出,由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东盟各国在制造业上的相对竞争力继续增强。

  多位专家表示,寻求更为低廉的成本、规避贸易壁垒是制造业向东盟转移的两大主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目前中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到工业化后期,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必然上涨,环境负荷不断加大,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而目前,东南亚国家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各方面成本相对低廉,正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机会。

  此外,规避贸易壁垒也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出于追求贸易平衡、逼迫人民币升值、争取大选选票等考虑,欧美国家往往倾向于制造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但欧美国家“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制造业转移至东盟国家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

  尽管如此,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依然看好中国与东盟之间制造业的合作前景。

  “中国与东盟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制造业合作发展的潜力十分广阔。”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说,东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也是主要的橡胶种植和出口地区,而中国是主要的进口国;同时,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中,产业层次存在明显梯度,双方产业合作空间和潜力十分广阔。

  同时,有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合作可以产生“新的增长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当前制造业正从“单个企业包揽生产全过程,产品价值链在一个企业的不同生产车间内全部完成”转换为“跨国企业将产品价值链分解到不同个国家的配套协作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由全球范围内多个企业合作完成”。这使得制造业跨国转移和合作,尤其是制造业技术、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成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又一增长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杨沐说,目前中国与东盟海陆空交通设施日趋完善,但道路流量仍较低。“制造业转移无疑会刺激交通流量的上升,进一步刺激双方的贸易。”

  柬埔寨招商引资代表方侨生说,柬、中两国制造业产业链可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纽带进行产业对接,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合理利用分工,尝试组建区域性产业链,“这将会为两国带来更大的收益。”

  而新加坡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说,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补性明显、中国全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而东盟国家亟待外来投资的背景下,未来双边先进制造业合作潜力巨大。

博览会搭建合作桥梁

中国—东盟博览会  自《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广西已成功举办了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7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广西掘金东盟,也有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通过广西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充分表明,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不仅是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搭建的经贸等多领域有效合作的大平台,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助推器,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惠,在中国和东盟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中国-东盟自贸区需求为准量身定制,面向全球开放。博览会高度集中中国和东盟11国的企业、商品、项目、资金信息,把11国政府的共识转变为企业对零关税等自贸区商机的普遍共享,发挥了自贸区建设“助推器”的作用。

  通过博览会,东盟国家的咖啡、榴莲制品、珠宝玉器、橡胶、棕榈油等特色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中国市场。东盟国家在经济建设中所需中国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筑材料,以及东盟消费者欢迎的中国农产品、轻工业品等,都在博览会实现了“一站式”零关税采购。

  博览会开辟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便捷渠道。博览会把11国的投资促进机构、经济园区、投资商、项目业主、金融机构等整合在一起,通过投资合作圆桌会议、各国投资推介会、投融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形成双向投资尤其是“走出去”的强大合力。通过博览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等重大投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不仅如此,博览会还提供了金融、旅游、物流、信息技术外包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巨大商机,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博览会精选契合东盟发展需求的先进适用技术3000多项,向东盟国家转让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技术;博览会展示了11国80个“魅力之城”,使双方合作从国家层面延伸到城市之间。

  由于博览会建立了跨国家、跨省区、跨部门、跨行业的11国共办机制,我国各省区市、各领域、各行业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实现了最便捷、最有效的对接。

合作意愿不断加强

中国—东盟博览会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远未消除之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既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新发展。正如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论坛上所言,中国和东盟的合作,特别是自贸区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东盟副秘书长林康宪则在本次论坛期间表示说:“中国和东盟共建的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多元构成的全面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框架。我们在这个框架之内,将会加大同第三方国家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这一地缘优势和我们合作的意愿,可以进一步缩短我们合作的距离。”

  缅甸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部长甘佐认为,中国和缅甸之间在加强农业领域合作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希望加大同中国的合作,也希望加大贸易往来,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发展和高产种子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商务部在本次论坛中就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出的四点建议,则充分体现了中方真诚的合作意愿:一是认真落实协议,中方将与东盟各国共同努力,全面执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二是进一步完善协议,根据经贸发展的新要求,中方将与东盟一道及时修订和完善协议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推动市场开放;三是不断推动产业合作,共同努力,继续鼓励和支持双方商会、协会开展行业对接合作,进一步优化区域内部的资源配置,延长并提升产业链;四是积极做大自贸区。2011年,中国香港正式提出了加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申请,香港在贸易、投资及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沟通中国内地与东盟贸易投资的重要桥梁。

中国-东盟经贸难局亟待破解

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余年来,双方关系不但实现了正常化,而且建立了高层对话等各种合作机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则标志着双方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双边贸易日趋繁荣。

  从现实观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与东盟双边经济领域合作交流尚有不少隐性壁垒和障碍亟待破除,而且,政治互信滞后于经济合作、政经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因素考验着中国与东盟各方的智慧。

  自贸区遭遇“隐性壁垒”

  “菲律宾的汽车行业政策不健全,没有尾气排放规划和旧车强制报废制度,名义上菲律宾对中国汽车开放市场,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的市场管理政策,中国汽车要整车出口到菲律宾非常困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玉柴集团海外营销部副总经理梁冰说。

  这是中国与东盟经贸领域中“隐性壁垒”的缩影。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介绍,随着“零关税”的实施,传统的“关税壁垒”已经逐步打破,但是这样的“隐性壁垒”却一直存在,制约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入发展。

  首先是非关税壁垒亟需应对。非关税壁垒,主要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专家认为,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其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并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我国一些与东盟国家同质化较为严重的产品可能对其造成一定冲击,相关国家在本国行业协会的压力下,有可能采用一些带有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非关税壁垒。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原主任沈世顺认为,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有撤销非关税壁垒方面的一些条款,但由于有些非关税壁垒难以发现和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非关税壁垒仍将是影响自贸区发展的一个复杂问题。

  其次,技术、标准等“隐性壁垒”也可能成为贸易和投资的重要“瓶颈”。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实贸易中标准不一、技术上得不到他国认可等因素正在影响贸易的进行。比如,马来西亚从2010年7月1日起就规定,只有附带测试报告的玩具才能在马来西亚销售,这个要求管控的产品范围包括所有新生产或现有的玩具。

  对此,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安特蓬深有感触,他说,以泰国水果为例,由于各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运送货物的车辆不能在东盟各国自由穿行,现在大多要经过海运或者从越南中转,大大增加了成本。

  因此,沈世顺总结说,由于“隐性壁垒”的存在,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但这些协议落实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和考验。

  经贸合作深层次瓶颈凸显

  专家认为,“零关税”到来两年多以后,自贸区带来的效应开始递减,中国与东盟在经济领域深化合作也开始遭遇深层次瓶颈的制约。

  其一,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结构相似,生产要素流动性低。中国与东盟10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人均GDP上看,文莱和新加坡相对于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前者是后者的几十倍。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小迎说,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基本都采取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相似程度高,不利于产品多样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大竞争压力。在生产要素流动性方面,区域内流动性较差。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很多,即使是流动性最强的资本也受到各国的限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杨沐认为,东盟内部的问题主要是东盟老六国和新四国的经济差距问题,除了越南近些年经济发展迎头赶上以外,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实际上却在扩大。

  东盟各国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外,内部市场开放程度也参差不齐,部分国家市场甚至还不规范。梁冰说,东盟国家的市场开放程度差异很大。以汽车产业为例,印尼的汽车市场开放度较低,汽车及发动机的进口关税较高,中国汽车进入印尼困难重重。

  其二,区域内市场信息流通还不够畅通、政策信息还不够透明。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阳通介绍,公司在柬埔寨、老挝、印尼等东盟国家都有一些矿产开发项目,在国外投资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就是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包括法律法规、地质资源、社会文化等,导致很多项目进展缓慢。

  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岩说,中越投资合作存在的困境在于,自贸区目前来说感觉影响非常大,但是企业对它的了解还不够。特别是有些越南企业甚至还不太明白自贸区会给它们一些什么好政策。

  目前中国与东盟企业在信息收集上还不够及时,市场信息流通不畅,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说,在报关、跨国运输方面,每个环节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而且各国进出口政策还在不断变化,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的实力,缺乏对不同的标准和政策变化的了解,而无法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其三,部分东盟国家政局不稳可能给投资带来贸易风险。专家表示,一些东盟国家政权更迭之后对外经贸采取的态度很难预测,像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都存在违约、政治暴力、汇兑限制等贸易风险。

  孙小迎说,越南反华游行、中国船员在泰国被杀、缅甸密松电站搁置等事件,使得中国企业对投资东盟缺乏安全感。反过来,由于投资东盟的不少中国企业是国有企业,且投资集中在矿产、橡胶、天然气等资源、能源行业,东盟国家内部也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存在不同声音。

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简介

中国—东盟博览会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10个(截至2011年8月):

  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美国与俄罗斯于2011年加入东盟领导的东亚峰会。

  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候选成员国:东帝汶。

  东盟10国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5.76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5062亿美元,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

  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的赞同。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东盟国家同中国关系

  初期

  东盟成立之初,视正处于“文革”浪潮中的中国为共产主义威胁,而中国则视东盟为反共集团,但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正式访华及建交后,东盟各成员国亦开始陆续与中国建交,并解除对华贸易禁令。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与日本、韩国一样通过“东盟10+3会议”与东盟成员国进行共同协商。

  现代

  近几年来,中国同东盟关系顺利发展,高层往来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议,并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单独会议。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首脑会议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东盟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向和指导原则。1998年12月,胡锦涛副主席出席在河内举行的第二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9年11月,2000年11月和2001年11月,朱镕基总理出席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三次、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和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在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一致同意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授权各国经济部长和高官尽快开始谈判。朱总理还提出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湄公河流域开发等确定为新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得到东盟领导人的赞同。为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朱总理宣布将向东盟成员中的三个最不发达国家,即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

  中国与东盟还举行年度外长会议及高官磋商、经济高官会等。双方正酝酿建立交通部长会机制。此外,双方有中国-东盟经贸联委会、中国-东盟科技联委会、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及东盟北京委员会等对话框架,并于2001年11月成立了中国与东盟商务理事会。

  2004年11月29日中国与东盟在老挝首都万象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朝推动成立自由贸易协议区(东盟10+1)的方向推进。为达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零关税的目标,双方决定自2005年开始,针对部分货品开始协商免税,再逐渐扩大到2010年时达到全面免税的目标。另一方面,日本与韩国也宣布将自2005年开始,与东盟十国协商自由贸易区谈判,以作为成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十加三)的起步。

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一是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二是建立一个综合框架,包含市场一体化的一系列措施,如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以及和谐的贸易及投资规则与标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价值中国网编 2012-09-27
手机版
最新评论 更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统一人类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成果,认识的成果是精神文化,改造的成果是物质文化。文化是以认识形成与开拓人的精神世界——构筑灵魂——文化铸魂,驾驭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理智,从迷信到科学,从谬误到…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和谐原理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和谐,是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偏离和谐发展的任何理论与实践,都是背离真理的谬误。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政治…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人的发展方向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获得的荣誉、社会的地位、形成的势力——权、钱、名…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提高人性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不在物质(生理)结构,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远意义、广泛价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能动精神、发展标志。这是和谐人性观的基本观点,…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和谐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这是和谐发展观。和谐…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普世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具体事物的属性,是具体事物中真理的含量,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度量,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功能,是它的质,这种功能起作用的时空范围与强度——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它的量,是真理转化为现实的尺度。这样的价…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追求真理什么是真理?我们追求的真理究竟应该是什么?真理是有利于相关各方共同生存发展的合理关系,能够被不分民族、种族、阶级、文化、信仰与国籍的人类绝大多数接受,能够被人类历史最终肯定的真理,只能是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崇尚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
司建国 评论了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不能仅从经济面上去讨论问题,政府会想方设法守住这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