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热点观察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社会衍生物:间隔年

社会衍生物:间隔年

   源于欧美的“间隔年”(Gap Year)概念近年来开始在中国内地兴起。一些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工作前,开始了一次长期旅行,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然而,在“间隔年”悄然流行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国内地数量庞大的青年就业大军。

何为“间隔年”

    “间隔年”在发达国家非常流行,是指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去旅行或是从事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最常见的间隔年发生在大学毕业与工作之间,这时候的间隔年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自己,体验生活。间隔年就是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还有一种“Career break”的说法,指的是已经有工作的人辞职进行间隔旅行,以调整身心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别的事情。总之,无论是学生的gap亦或有工作一族的gap,都是为了从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中暂时跳出来,去另外一个环境体验新的生活,经历更多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人生的际遇就是这样,其实,只需要给一次“跳出来印象,或许就能得到可以支撑整个人生的幸福”。

中国内地青年悄兴“间隔年”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某种角度来说,旅行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心灵与世界沟通的方式。通过去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融入不同的生活,看到更宽广的世界的同时,也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这或许就是当下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急着找工作,而是先尝试“间隔年”的重要原因。

  对于“间隔年”时下风靡的现象,不少社会学专家认为,体验“间隔年”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对于已经毕业工作多年的上班族来说,都是一个打破现状,重塑自我的过程。

  和不盲目找工作一样,“打破现状,重塑自我”也应该有所准备。想要尝试“间隔年”的同龄人,虽然很多人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想法会在“间隔年”中慢慢形成,但之前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一定的准备,“现在的‘间隔年’,一般有三种模式,打工旅行、公益组织志愿者、单纯的背包旅行,可以先看看你对哪种方式比较感兴趣,再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

间隔年:给青春一点思考的时间

   年轻人为何渴望间隔年?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应该问一问,中国的年轻人为何迷失?在中国最大的间隔年理念推广网站——间隔年旅行网上,每一个出发者都在说:间隔是为了重新寻找自我。他们似乎正在为生活理想的同一化和生活目标的功利化而迷失。

  为了父母之命、就业之便而被选择专业、被毕业的年轻人,在毕业之际做着从大流还是从心的挣扎。过着为了买房、买车、步步高升而奋斗的白领们,思索着除了全社会都在效仿的功利化人生,生命是否还有其他可能?面对挣扎,间隔年是一个出口。“对于徘徊在职场入口的中国大学生,‘间隔年’未尝不是一个选择。花点时间,在路上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和真实的社会。”

  在豆瓣网的间隔年小组里的群公告里,挂着这样一句话:“有时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事实也的确如此,许多间隔年旅行者,在归来之后,并没有寻找到外面世界更美好的选择,如在国外找到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留在自己梦寐以求的国家。他们还要继续回到现实中,却收获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所以,当间隔年越来越火,众多商家开始营销间隔年概念之时,更应该明确的是:间隔是为了思考而不是逃避,出发是为了获得独立思考而不是吃喝玩乐,行走是为了重树价值而不是旅游度假。毕竟,间隔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漫漫人生路的一个逗号

 “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其实间隔年的做法自古有之,只是没有这种叫法而已。司马迁20岁时,他父亲司马谈给他一辆马车,指导他有目标地游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年轻的时候,从美国来到巴黎,有过一段被他称之为人生中“一场流动的盛宴”的日子。他在回忆这段最美好的时光时这样写道:“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把自己移植到他处,我想,人和其他生物都需要移植。”

  曾有专家提出,应当让中国学生也享有间隔年,让这些从小一直只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在间隔年里,充分体验到学校以外的生活,开阔视野,学习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

  间隔年的意义应该不限于间隔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人生旅程中,一个人有一段时间和自己面对,去寻找自己内心的方向。在中国学生还无法享有长达一年的间隔年的现在,大学生不妨把两个月左右的暑假、寒假,当成“迷你间隔年”,离开自己熟悉的校园和家庭,一个人或几个人一起,到与原来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里,过一段别样的人生。

截然不同的“间隔年”  

     对于2013届毕业生而言,“间隔年”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大部分准备过“间隔年”的学生都没有轻松心态去旅行,他们过“间隔年”的方式在我看来有点奇怪,大部分人会选择去上班。

    之所以有工作却仍认为自己在过“间隔年”,主要原因是他们现在的工作并不是正式的,收入也极不稳定。这些打算过“间隔年”的毕业生很多会选择留在读大学的城市实习;并且,他们大多都没有转正或者长做的打算。在他们眼中,这种临时工作只是为了填补从离校到找到满意工作、或者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一段空档期。

结语

   “中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期和社会转型期。通过倡导‘间隔年’,旅游也好,“工作”也罢。希望让中国大学生更加了解和关注中国现实,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西方青年相比,中国青年的“间隔年”计划固然也追求个人的兴趣,但似乎更重视这项实践的社会意义,以此提升自我的社会价值。
 

价值中国网编 2013-08-07
手机版
最新评论 更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统一人类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成果,认识的成果是精神文化,改造的成果是物质文化。文化是以认识形成与开拓人的精神世界——构筑灵魂——文化铸魂,驾驭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理智,从迷信到科学,从谬误到…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和谐原理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和谐,是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偏离和谐发展的任何理论与实践,都是背离真理的谬误。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政治…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人的发展方向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获得的荣誉、社会的地位、形成的势力——权、钱、名…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提高人性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不在物质(生理)结构,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远意义、广泛价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能动精神、发展标志。这是和谐人性观的基本观点,…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和谐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这是和谐发展观。和谐…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普世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具体事物的属性,是具体事物中真理的含量,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度量,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功能,是它的质,这种功能起作用的时空范围与强度——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它的量,是真理转化为现实的尺度。这样的价…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追求真理什么是真理?我们追求的真理究竟应该是什么?真理是有利于相关各方共同生存发展的合理关系,能够被不分民族、种族、阶级、文化、信仰与国籍的人类绝大多数接受,能够被人类历史最终肯定的真理,只能是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崇尚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
司建国 评论了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不能仅从经济面上去讨论问题,政府会想方设法守住这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