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投资人揭秘:PE投资到底怎么玩才赚钱?

王鸿嫔 原创 | 2017-03-06 15:5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为了躲过准备年夜饭,全家去日本滑雪,飞机上看到一则健身神器的广告—SIXPAD,我和老爷看得好乐。

  女儿:你们别乱买喔。

  老爷继续嬉皮笑脸的:是C罗耶!C罗代言喔!

  女儿冷冷地回了一句:买回来你也不会变成C罗!

  看到这则广告,真有苦尽甘来的味道。我们投资健身神器生产商是2001年了,当时公司的产品是助眠器,虽然我是个一沾枕头就能睡的体质,不过看到身边很多朋友有睡眠的问题,加上许多数字显示富裕国家里一直有高比例人群有“失眠”这项文明病,就投了这个公司。随后这家公司有很长一段时间有点要死不活的样子,08年金融风暴时许多未上市股票死的死逃的逃,一时都忘记了还有这家公司。直到前几年,收到股东会报告书,说要增加新产品线,攻向美体健身,其实我也没抱什么希望啦,公司还活着就万幸了!

  新产品问世,同样的穴道按摩专利,拿来攻“六块肌”、“马甲线”,售价就翻了好几倍。上个月在香港机场看到C罗成排地秀腹肌,赶快拍几张照片,作为股东看到公司产品大卖,能不乐吗!

  这几年大家谈得火热的PE投资,从上个世纪就参与,以前也没什么高大上说法,就是未上市股票,既然是未上市,一则没有公开价格,双方喊一喊就定了。 二则,没上市就没流通。三则,未上市当然就是要等到上市赚一笔大的啰!

  多年前有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形容投资新创公司三步骤:看相、卜卦、掷骰子。

  看相:看创业者面相、看团队气场

  卜卦:核算产业、公司营业模式前途

  掷骰子:七分本事、三分靠天,要有些赌性的意思!

  乍看似玩笑,真实参与多年的体会,还真不能说他错!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在JPMorgan工作近20年,在公开市场的投资受到很多限制,所以半强迫地很早就参与未上市、股权投资,到大陆工作后旁观了几年才敢出手。

  前阵子听到达泰资本叶卫刚演讲,他的团队本来就有很好的管理绩效,他的演讲说明了PE投资的架构、获利机会等,挺有系统的,借此摘要分享。以下内容我借花献佛了:

  首先,PE赚的是什麼?三笔钱。第一笔是低买高卖。但是知易行難,举个例子,最近这两年半导体行业在国内很热门,但其实这是一个成熟行业,存在了五六十年,但在国内发展只有20年,如果你五年前去投一个不错的半导体设计团队,现在这个企业做起来了,要上市卖掉,你肯定是赚钱,因为五年前没人看好这个行业。

  但在今天这个行业炒得很热,有些上市公司花天价去收购一些小企业,有些小企业的估值也被炒得很高,你今天再去进一个,可能是没什么经验的团队,而估值又很高,很可能过两年你就亏掉了。所以同样一个行业,你能够比别人先走一步,别人不看好你看好,那你当然能够做到低买高卖。

  第二,PE赚的是长期投资的钱。

  PE基金一般都五到七年,甚至更久。你需要有这个能力,学习巴菲特做长期价值投资。(啊,就像我投资SIXPAD的例子)

  第三,能够参与到被投企业的价值创造的过程里,也就是参与经营,扶植、协助公司治理、优化客户产品结构等。这些需要产业以及管理知识,还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像我自己的投资就没可能做到这一点,除非委托专业的创投团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现在有一定规模比较活跃的投资基金,大概有三五百个,但投资策略是不完全一样的。根据他们投资阶段,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这么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投早期项目的,叫风险投资基金,甚至有些更早期的,叫天使投资基金,我都把它们归为一类了。

  这些人的做法就是说赌性比较足,他会去投一些他看好的行业,他比较看好的团队,很早期,可能就是三个研究生在车库里面创业这个阶段,除了PPT,啥都没有,这个阶段他敢于去投资。听起来不是很靠谱,但是往往伟大的公司就从这个阶段产生出来的,对吧?所以过去20年的中国确实也有一些做早期投资,赚了大钱,投到BAT三个公司任何一个的早期投资人肯定都赚大钱了,对吧?像投京东的今日资本的徐新,他投京东一个项目赚回的钱,就等于他的整个基金的五六倍。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是这个行业的问题,投早期,特别超早期项目的问题,就是说成功率比较低的,风险很高,它就是严格意义上的高风险高回报。有可能经常很多基金,一个基金投20个项目,成了一个,死了19个,但是成了一个可能把整个基金赚回来,这种情况是有的。所以如果你要去参与这样一个基金的话,可能真的得做好思想准备,这笔钱有可能是血本无归的,如果你能够承担这个风险,也有可能给你赚大钱。

  目前来说,国内这一堆做早期投资人的,目前基本上都聚焦于互联网跟移动互联网领域。

  另外一种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投资策略,投后期的IPO,这叫pre-IPO投资。

  大部分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一些大的海外并购基金进中国之后,都是做这类型的投资。他们的理念就是赚快钱,快进快出。我找一个可能已经几千万的利润企业,明年就符合申报创业板或者主板的条件,我今年就进去。然后争取我今年进去,明年报材料,排队排个两年,再锁定一年,三五年能够把钱收回来。他追求的回报不高,一个项目赚个两三倍,但是希望周转的比较快,那他的投资回报还算可以,这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投资策略。

  这个投资策略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上市是一个审批制,同样一个公司,过会的跟没过会的估值就差很多。选这个企业过会的成功率比较高,所以就赚这个一二级市场的差价。这个从正统的PE理论来说,是不合理的一个投资策略,只是在中国是存在这样的机会。但是,也有做得好的机构。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特别一些新入行的,不太了解行业规律的机构,在2010到2012年之间做了大量的Pre-IPO投资,结果全套里面了。为什么?

  因为你Pre-IPO投资,有个前提是你这个企业IPO能够出得来才行。那中国这个IPO市场是政府控制的,从2010年到现在中间停过两次,对吧?2013年3月份停到2014年底,然后2015年整个下半年就停掉了。

  如果一个基金,预计投一个Pre-IPO项目进去和出来,如果是3年时间的话,那你这个基金就肯定死掉了。2012年报材料的项目,最快最快要2016年才发行,这个就4年了,还锁定1年,就是5年。结果3年基金,压根到你清算的时候,你项目都出不来,所以这个投资策略也有它的风险。

  第三是成长期基金,其实是我觉得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比较靠谱的一个投资策略。

  它其实就风险和回报之间取一个平衡点,他们不像早期基金那么早,就是3个人在车库里面创业,也不像Pre-IPO这么晚,我们自己就做成长。我们一般是等到一个企业,至少你得有销售收入了,那时候证明第一个你的技术成熟了,第二个你的商业模式得到验证,那个阶段进去,我可以部分项目进去了不盈利,但是它一定有很高的成长性,今年不盈利,可能明年就盈利了。这样整个下来,5年左右周期,我还能等到企业上市,或者通过并购退出那一天。

  所以像这个阶段的投资,一方面承受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风险,没有早期那么高。另一方面,因为我进去时候这个企业比较小。没什么人看好它的,因为国内的大部分投资还是喜欢赚快钱的。5年投资周期大部分承受不了,所以我进去没什么竞争,我的估值是很合理的,只要这个企业能起来,不管它上市也好,后来通过并购退出也好,一般都会有4到5倍以上的收益。所以这个从理论上来说,它是能够取得风险和回报之间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

  但对这个行业来说,其实这个阶段也不好做。最不好做在什么地方?你投资的是小企业,尽管在未来预期成长很快,但要达到的成长目的的话,你要帮他很多事情,你不能光给他钱,做个甩手掌柜,每年回来看看报表就行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说不定过两年这个企业就没了,所以你得真的按照我刚才讲那个理念,得撸起袖子参与到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去。

个人简介
姓名:王鸿嫔 位置:中国·上海 简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1992年加入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集团,历任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顾问股份…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