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政策的内在逻辑

李晶 原创 | 2017-09-11 16:0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中国政府最近的两个举动乍看之下似乎传达了混合信息,让人看不懂中国到底是开放资本流动限制还是加强管制。

  对于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国当局宣布了一些吸引更多外资的措施,具体包括降低更多行业的投资门槛,放松利润汇回规则,以及把某些优先经济领域的税收减免措施的覆盖面扩大到外国投资者。

  但是这与中国政府对中资对外直接投资的严厉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它引入了对中资对外投资的三个新分类:禁止类、限制类和鼓励类。这意味着投入赌博和所谓成人产业的对外投资将被禁止,房地产和娱乐业将受到限制,而与“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和产业升级有关的投资将受到鼓励。

  尽管这些举动似乎自相矛盾,但在现实中,它们都与中国的短期和长期经济目标相符。尽管过去10年中国一直是很多国际投资者的关键市场,但它已经失去了些许吸引力。

  中国的FDI增长近年失去势头、且去年出现下滑,这与对外直接投资(ODI)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ODI首次超过FDI。随着中国企业日益大胆地在海外市场寻求增长,2016年中国ODI创下了1830亿美元的纪录——比FDI高出近50%。

  FDI增长令人失望可以归咎于几个因素。技术工人短缺和随之而来的工资上涨,使得外国投资者转向更廉价的替代选择,比如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此外,中国并非世贸组织(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的成员国,政府在授予合同时仍然优先考虑国内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

  北京方面明白,FDI增长率下滑将带来负面的经济影响,远不止引入的外资总额减少。销售、就业和支出都是外商投资企业(FIE)经营带来的结果。外资企业还有助于中国引进新技术和最佳业务实践,推动产业现代化。

  为了避免这些领域遭受打击,放松对FDI的限制成为了必要举措。中国政府正在证明自己支持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新经济领域,并寻求把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引入这些领域。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驱动力,并且会沿着整条价值链创造新机遇。服务业贡献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

  另一方面,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引发了有关一些收购目标和所做决策的可行性的担忧。因此,政策制定者今年已采取措施遏制过多的海外收购。

  高额的公司债务和资本外流是中国面临的经济风险,在其他国家债务融资交易数量的不断增多是政府内部一些人担忧的原因。因此,中国加强了对海外投资的控制,特别是那些主要通过债务融资的交易。中国政府把对外投资分为3个明确类别,这反映出政府希望那些目光投向海外的企业应只寻找合理性强的长期投资,而不是搞机会主义和投机。

  既欢迎更多外国直接投资又限制对外投资的双重战略,可能会帮助中国在近期更好地管理资本流动。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减少约三分之二。

  资金流出规模的滑坡有助于稳定境内流动性,从而降低中国央行(PBoC)注入流动性的必要性,并在管理其他货币政策目标方面具有更多灵活性。例如,中国的外汇储备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下滑后,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在增长,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强,这两点都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较长期角度看,中国在管理对内和对外投资方面的战略反映出其更为广泛的经济改革议程。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投资,中国正鼓励投资流入那些会推动经济更可持续增长的行业。另外,作为更全球化世界的一部分,中国需要继续推行改革,提高资本账户开放度,这意味着要逐渐放松资本流入和流出限制。

  然而,近期而言,中国的优先任务是通过稳健的经济增长来保持稳定。减少过多的公司债务和改善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是政策制定者议程上的首要任务。降低公司债务将减轻对债务融资境外收购的担忧,同时高效率且具备盈利能力的国有企业将使中国处于吸引外资的有利地位。

个人简介
李晶女士是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职责范围包括中国证券业务和中国大宗商品业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李晶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