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价值链风险看谷歌断供华为

邢予青 原创 | 2019-05-22 11:0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近期,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今后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事先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并获得许可。部分评论家认为,取得向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外国公司出售产品的许可证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最近,谷歌,高通,英特尔等美国公司,以合规为名宣布对华为断供。

  从目前公开报道来看,华为子公司海思研发的“备胎”芯片,例如麒麟芯片,也许可以缓解华为在高通等美国芯片供应商断供后面临的危机;如果“备胎”不管用,三星,海力士,东芝等韩日企业,也是可能提供替代方案的候选供应商。这些韩日企业也有趁机填补美国芯片供应商留下的市场的动机。

  更换手机芯片供应商,在智能手机行业并非先例。苹果在最初几代iPhone上使用的就是冤家对头三星的芯片。在三星还未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时,韩国媒体曾经为三星芯片是iPhone的心脏而骄傲.随着三星在智能手机的崛起,并逐渐成为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后,苹果果断放弃了三星芯片,转而使用自己研发的芯片,避免了iPhone核心部件被捏在竞争对手手中的尴尬局面。iPhone从三星芯片转换到苹果自己研发的芯片过程波澜不惊,没有成为街谈巷议的苹果生死劫。

  然而,与芯片断供不同,谷歌禁止华为制造的手机更新安卓操作系统和使用其他谷歌软件的断供行为,对华为手机的未来则是致命一击。没有操作系统的手机,就是一堆拼装好的电子元器件,与植物人无异。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两种手机操作系统是谷歌的安卓和苹果的IOS系统。苹果的IOS系统对谁都不开放,想买也买不到。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虽然几乎没人用,也不可能给华为,因为微软也是美国公司。

  笔者认为,即使华为有传说中的“备胎“操作系统,华为手机也没有为其”备胎“操作系统提供可用软件的生态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除了铁杆华为粉外,华为手机用户不会为了继续使用华为,而学习如何使用华为的”备胎“操作系统。消费者的使用惯性以及转换操作系统过程中的成本,决定了先入市场的操作系统的优势,是后发操作系统被消费者接受的最大障碍。这就是为何开放式操作系统,一直无法打破微软视窗对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垄断。谷歌安卓操作系统的成功,得益于无线互联网发展带动的从个人电脑朝移动通信工具的转换。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通信工具的出现,为谷歌进入并且垄断操作系统提供了契机。

  从商业角度来讲,华为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但是,华为的成功是沿着全球价值链路径的成功,是利用和集成现有通信技术的成功。并非是许多华为粉丝笃信的技术突破主导的成功。今天,华为手机接受和发送的信号依然需要高通的芯片进行处理;华为手机的各种零部件只有在安卓操作系统的指令下,才可以变为真正的通信工具。全球价值链的普及和发展,降低了中国企业进入手机行业的技术门槛。没有核心技术,不拥有操作系统的企业,只要有充足资金的投入,就可以通过集成现有技术,造出具有最先进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智能手机。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快速崛起,并且在短时间内实现在全球前五名智能手机占有三席的结果,就是利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结果。

  全球价值链是在同一产品上研发,零部件制造,组装和销售任务,按照比较优势跨越国界的详细劳动分工。因此,利用全球价值链生产制成品也是有风险的。价值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价值链运作的停顿。企业利用价值链战略进行运作,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任何企业都可以从国际市场中获得必要的零部件和软件。2011年日本福岛大地震后,许多依赖日本零部件的制商,就出现了价值链短暂中断的问题。日本的大地震是导致一些产品全球价值链中断的天灾;美国对华为的禁运,则是打断以华为为龙头企业的手机全球价值链的人祸。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禁用华为设备可以理解。国家安全是一个没有具体定义的概念,在一个主权高于一起,各个国家无论大小,依然以主权的名义对资本和货物跨境流动进行规制的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来界定何为国家安全。美国禁止使用华为设备,与中国境内禁止使用谷歌搜素引擎,都属于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异曲同工的行为,仅仅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异而已。

  但是,华为手机的使用者包括中国的消费者和其他非美国的客户,这些群体使用华为手机,并不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政府对华为的禁运令,完全切断了华为为非美国客户服务的能力,人为地阻断了华为手机产业链按照市场原则的运作,无限放大了华为利用全球价值链发展手机业务的风险。笔者认为,美国政府的做法,超出了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范畴,属于滥用美国在通信技术领域垄断地位的行为。

  利用关税迫使中国回到谈判桌上,进一步开放市场,并达成对美国有利的协议,这都属于正常的谈判手段。但是,利用技术垄断优势,实施可以将中国华为公司置于死地的禁运措施,则超出了贸易争端的范畴,是一种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强调中美贸易不公平,希望中国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希望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美国政府禁运令导致的对华为的断供行为,显然与特朗普总统的诉求背道而驰。对华为的断供,不仅会降低中国对美国半导体产品进口需求,也会刺激华为研制自己的芯片,或者从日本,韩国等第三国寻求替代产品。长远来看,一定会消弱美国芯片制造商和安卓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垄断能力。

  反观“中国制造2025”,一直是美国指责中国政府利用补贴支持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不公平竞争的例子。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美方明确要求中方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考虑到美方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已经从中国的媒体消失,似乎被打入冷宫。除了推动技术革新,助力中国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外,“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一个目的,就是防范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被垄断这些技术的外国企业掐脖子。换句话说,“中国制造2025”也是为这万分之一概率的风险购买的保险。美国对华为的禁运,显然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存在的理由。

  去年美国政府对中兴的禁运,曾一度导致中国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的休克。此次对华为的禁运,几乎可以将华为手机彻底逐出海外市场。笔者认为,把中兴的遭遇和华为目前的困境连在一起,也许会促使中国政府重新考虑“中国制造2025”在未来对抗美国技术封锁的实用价值。

个人简介
日本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研究生院副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邢予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