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全球经济的巨变和中国机会

沈建光 原创 | 2019-10-14 12:0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今年中国经济存在内外部压力,但放之到过去70年或者更长一点的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机会都是非常好的。70年这一时间点有何特殊意义呢?因为今年是建国70年,二战结束和世界秩序重塑也是70多年。纵观70年,虽然中国短期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从长视角来看,我们现在其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利的时机。全球比较来看,也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如果能把握好,中国有可能变成世界强国。

  一、全球战后70年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1948-1966年期间,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当时,欧洲、日本刚经历战后的一片废墟,美国对其经济重振提供资金、产品,即马歇尔计划,彼时日本、德国基本上没有贸易顺差;

  1966-1975年,马歇尔计划支持了德国的重建,德国也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在此期间,日本有一段时期和德国相当,但是到了石油危机之后,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巨大冲击,日本贸易顺差也明显收窄;

  1976年之后,特别是80年代,美国基本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并且不断扩大。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开始崛起,全球贸易格局从此亦产生了70年以来最大的变化。

  中国贸易顺差目前位列全球第一,有一段时间遥遥领先于德国,后来因为内需的崛起,中国的贸易顺差事实上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逆差国,因为大量进口,美国基本上把制造业外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发展中国家现在经济全球占比基本与发达国家相当,这是70年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很重要的变化。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面临困难,但发达国家情况也不太好,其背后发达国家被发展中国家赶超,内部政治矛盾愈发激烈,也是一重原因。

  次贷危机前,中国还只是位于全球出口的第三位,短短十年,中国现在已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美国、德国份额相对下降,美国和中国之间差的距离几乎是日本一个国家的份额。为什么现在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且是最主要的工业生产国,而美国在制造业则明显的相对衰弱?

  其实,十几年前,美国就提出重振制造业和制造业回流,但是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仍然不断下降,目前没有反弹的迹象,仅仅占GDP比重略超百分之十。特朗普减了1万多亿美元的税,基本上没有任何美国制造业显示回流的迹象,包括 GE宣布关闭美国工厂,美国的工会也在反对。其实说明美国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

  富士康宣布在美国投资100亿美金,但是现在都没有兑现。特朗普专门打电话给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询问,郭台铭机变地提出,因为美国经济表现较好,没有失业率,很难找到工人。其实,问题在于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培训非常短缺,而且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在美国旅行跟在中国旅行,反差较大,在美国没有高铁,飞机场里安检,各种各样设施非常落后,美国二十多年没有建一个新机场。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代表着一个现状。美国五十年来五百强企业里的制造业企业基本上都在走下坡路,当然美国存在像亚马逊、谷歌这样的新技术企业,但是中国正在迅速赶超,例如BATJ和 5G方面。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制造业虽然短期有下行压力,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4.4%。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还有30%多。制造业现在短期的压力,其实是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往高端转型的一个阵痛期。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的GDP还只有美国的70%左右,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是美国的1.7倍,这是惊人的数据。现在高端制造业已经在往前迈进,如何完成这关键一跃才是最主要的。

  二、中国领先美国的数个领域

  中国在几个方面已经领先美国,特别是金融科技行业已经领先美国。美国现在还主要是信用卡支付,美国信用卡支付的成本是3%,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成本不到1%,这对企业供应链,对流通领域至关重要。通过5G技术派生出的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其他的应用,中国非常有机会弯道超车。

  仔细观察消费品方面的数据,也可以理解为何特朗普主动推迟1600亿的商品加税,因为这些产品占美国总进口的比重的80-90%。笔者曾经与墨西哥央行官员交流,询问为何雨伞墨西哥也能生产,危地马拉周边都能生产,美国还要从中国进口?墨西哥生产的雨伞,不仅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而且运输成本也低,但为何最后产品比中国更贵?在笔者看来,一个是劳动力效率,二是基础设施是最大的差异,当前中国高铁和各种各样的港口设施都是全世界一流。

  供应链的重构会极大地提高效率。美国认为中国存在偷窃美国技术的行为,但从劳动生产力对比来说,中国在劳动生产力改进方面,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浙江早前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目前已基本上全部转移到了越南,留下的生产完全都是现代化的,比如说纺织、服装业中都是先进的机械设备,用智能纺织、成套制衣设备在生产、出口。

  2000年,笔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时,去美国所有的商店买东西都是中国产的,基本上最简单的汗衫都是中国生产,而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中国产的汗衫,都是孟加拉国等国。中国生产越来越高端化,已经转向成套服装的生产。而柔性屏幕生产等跟5G相关的产业,中国的改进也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中国制造业已经在全球牢牢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4.4%的工业生产增速来算,我们要保持6%的GDP增速的话,服务业的增长就很重要。服务业现在占中国的比重达到52%,而且对GDP的贡献达到了60%。

  对比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不难发现,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5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不只是跟发达国家现在的服务业占比作比较,与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的国家(跟中国目前人均GDP一样)对比,可以看到,他们的服务业也大大高于中国。

  此外,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医疗保健的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医院拥挤不堪,未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中国在教育、养老设施等方面也存在缺失,服务业亦有待提升,这也是下一轮应对提高内需重要的支撑和机会。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仅仅依靠出口,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内需市场零售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年巨变。十年前中国的出口还排在世界第三位,但零售却是美国的1/3都不到,占美国零售的比例是30%多,今年已经跟美国接近甚至有超越的趋势了。笔者曾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中国零售市场即将超过美国,这个确实是超出美国方面的想象,采访稿提及这种变化在改变世界游戏规则,主要就是针对中国机械、零售、还有国内市场的巨大变化。

  三、继续开放和深化改革,中国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现在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选项是开放。为什么开放这么重要?最近中国的经济数据短期内都有下行的压力,但有一个数据是很乐观的,就是外资流入数据。很难想象中国在面临如此棘手的贸易冲突情况下,甚至是在全世界外资流入都在下降且下降剧烈的背景下,中国的引入外资量还在增长。目前美国外资引入量下降30-40%,欧洲下降程度也相当,只有中国逆势增长,这个是很奇特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中国外资撤出的报道,但是整体来看还是流入更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与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关系密切。近几年,中国对外限制的数量大幅下降,规则也有极大改善。最近笔者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主持外资投入专题的研讨会,参会的有许多美国、欧洲的公司。会议嘉宾提及,去年到今年,诸多行业都发生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石化领域,中国允许海外石化企业以100%的股份到中国设厂(以前是50%),允许外资在中国开加油站。在这样的开放政策的驱动下,壳牌对华投资增加100亿美元。另外,美国最大的Exxon Mobile也宣布了100亿美元的对华投资,巴斯夫也是100亿元,这都是去年宣布的,包括特斯拉去年也宣布了500亿人民币的投资计划。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只要继续保持开放的大门,外资就还会大量涌入。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完备的产业链。展望未来,中国若能保持继续开放并深化改革,还是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的。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每日关注 更多
沈建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