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提速?

梁建章 原创 | 2021-08-29 19:51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焦点关注

 当前教育领域内存在最大问题,是基础教育已跟不上知识爆炸的速度。

人类的知识积累正在经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把知识大厦比喻成一个巨人,那么这个巨人正在不断地长高长大。创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一百年前,可能大学生就有资格参与科研工作,但现在要实现前沿创新,也许博士生才是学历要求的起点。即使是在企业里从事商用研发,大部分也都至少需要硕士生。而且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也越来越强,比如现在的生物学家也需要学习统计学和计算机算法等学科。

不只是科研需要更多的知识,经济和社会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哪怕仅仅做一个农民、工人或者服务员,也需要具备管理机器人和电脑系统的技能。工作以外,作为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公民、家庭成员或者投资者,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其中包括基本的计算机、逻辑统计和经济金融知识,所以这些都应该成为大学本科的基础课程。

当整个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学习更多的东西时,好消息是学习工具也变得越来越好,很多原本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搜索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人工智能和网络未来还可以提供廉价的高质量的教育内容。但坏消息是,在僵化的教育体系内,基础教育的效率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是下降了。现在十八岁的小孩所学的东西,和三十年前没有本质的区别,高考还是考这么点东西,但是家长和学校投入的时间、金钱却比以往多得多,这就是教育内卷。大量额外投入只是为了那最后的“5分”——把高考成绩从95分提高到100分,目的是可以考进更好牌子的大学,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那些高考不考的内容。天赋高的学生(以下简称快学生)为了最后5分而浪费大量时间不断刷题,导致中小学教育的效率持续下降。

如何教育提速

其实如果没有高考,对于快学生,完全可以大幅度提高教育的效率或者提高完成课程的速度。可以想象把学校的班级分成快班和慢班。慢班用两个学期完成的课程,比如现在初中的几何,快班可以一个学期完成。一个学生无论身处慢班还是快班,在达到标准以后比如80分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更深的内容学习。

这样快学生可以更快地完成学业,到了大学阶段就可以学习更广泛的学科,未来成为一个更全面和更年轻的科研人员。慢学生则可以花更多时间,用于掌握必须的一些基础技能,比如代数等等。必须指出的是,我所提出的分快班和慢班的建议,和现在很多学校的高班和低班不同。现在所谓的快班,本质上其实是“高班”,不是更快地完成教学内容,而是补充更多更难的题目例如奥数,学完了也不能更快地进入下一阶段。这种班级还是为了高考取得最后那5分所服务的,导致快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复习高考。如果按照我的建议,快学生就可以提早毕业进入职场或者进入科研单位,未来就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科创成就,这对于快学生个人和社会都很有好处。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建议对于慢学生不公平。其实恰恰相反,现在的教育制度也不利于慢学生。由于现行限制高中人数的政策,慢学生反而被早早要求提前结束中学学业,接受低质量的职业教育。至于本文提的快慢班方案,可以让快学生早点毕业,省出很多教育资源,反而可以增加对慢学生的投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教育资源去掌握课程,其中既包括中学的基础教育课程,也包括未来职业和社会必须的本科课程,如基础的计算机、逻辑统计、金融理财等。慢学生不一定一直都慢,有些慢学生只是晚熟,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工具性知识,才能为慢学生提供更加均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减少贫富差距。再说,贫困家庭也可能有天资好的快学生,不用花钱补奥数,只要能够快速学会标准课程,也能进入快班并且提早完成学业,这就部分解决了贫困家庭上不起补习班的问题。

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是把初中和高中合并,普遍实行快慢班。快学生4年毕业,慢学生仍然5-6年毕业。小学也可以适当缩短到5年,大学本科可以按照学生的速度维持在3-4年之间。当然上述改革的前提,是取消中考和高考,让高中和大学本科教育彻底普及和均等化。

那么未来应该如何测评和选拔人才呢?

如果有一门考试,一个学生只用了一年考了95分,另一个人用了两年考了100分。如果你是一位教授,在招研究生会录取哪一名学生呢?现在的考试制度显然倾向于后者,造成大家宁愿晚点参加考试,也不愿意早点毕业来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经常有人励志地说,自己为了考上北大复读考了三年。与其对此表示钦佩,大家不如认真思考一下,这是多么严重的资源浪费啊!

如果不通过分数来进行筛选,那么谁有机会进名牌大学呢?我在以往的文章里写过,建议重点大学只办硕士班。非重点大学实现大学本科教育的普及化和均等化。只要过了高中的标准,就可以上普通大学。大学可能不需要快慢班,快学生可以通过选更多的课,或者提前毕业。一些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在大学阶段选择更加个性化的课程,慢学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掌握必修课程,本科教育可以是3-4年。

取消高考,普及高质量的大学教育,是因为大学本科教育精英化的理由已经不成立。以前的大学本科教育资源稀缺,所以必须严格筛选最好的生源,但是现在大学本科教育已经足够丰富,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科技进行线上化和标准化,大幅度降低成本,我们完全可以让所有的中国孩子都接受大学教育。快学生可能18-19岁就能本科毕业,还能选修多门学科的基础课程。慢学生则需要到20-21岁,才能学完作为一个未来合格劳动者和公民的课程。

当然,到了研究生阶段和找工作阶段,还是需要一些能力考试的。可以由各家研究生院和企业依照标准能力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标准。对于一般的工作,可能更注重语言和逻辑,年龄不是太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是物理系博士的招生,则主要看其本科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以及完成学科课程的广度和速度。总之,各家研究生院和企业在择优录取过程中,可以决定如何参照标准能力考试的成绩。

内卷解决

如果废除了高考,改为大学生毕业能力考试,是否还会引发内卷呢?如果相关课程学得很广或者年龄小,都是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加分项,那么学生家长会尽量提速,或者学习更多的课程。这当然也是比较大的负担,但是至少不是无效竞争,因为比起为了高考最后5分而无效刷题,节省学习时间或者学习更多的学科,对于未来终究是更有价值的。而且对于行为价值的高低,会由用人单位来确定,而非基于高考的一刀切。可以预想,这样就会有很多快学生提前完成学业,未来就有更多职业发展和成家立业的时间(这对于快学生中的女性来说尤其是个好消息)。

少年班和跳级悖论

以前的确有很多对少年班的批评。这是因为少年班和跳级不是常态,只有极少数学生可以完全通过自学完成学业。但是即便不能完全自学,还会有很多快学生可以加速完成学业。所以不能只靠极少数少年班或者跳级生来提速教育,而是要通过快慢班来实现提速。

另外以前少年班学生因为太少了,成了珍稀动物,导致社会关注度和期望太高。而且年龄也太小,甚至是12-13岁上大学,造成这些学生在社交等方面有些畸形发展。按照我所建议的快慢班方式,最早也要等15-16岁才能够上大学,而且学校里有相当比例的同年龄段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健康的社交圈子。

其实我参加的复旦少年班就是平均15-16岁,可惜由于社会对于科大少年班的质疑,导致复旦少年班也没有办下去。其实回头看复旦少年班这些人的成就,有好多成功的学者平均成就的确是好于同届的普通本科学生。如果对比的不是同届的本科生,而是同龄的本科生,那么成就更是高出了不少。有人说早两年毕业,不就是多了两年工资吗?但跟年龄大的人在一起竞争不是劣势吗?以我的经验而言,答案并非如此。最开始的时候,年轻对于某些岗位的确可能是劣势,但是到了30岁以后,年轻明显就是优势。所以不是少了两年的起薪,而是少了两年职业生涯顶峰的工资,以及在这两年顶峰期有可能取得的各种成就。2007年去申请斯坦福大学博士的时候,如果不是37岁而是40岁的话,几乎不可能被录取。如果大多数顶尖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都能多出两三年的发展时间,显然会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额外收益。

教育提速之后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大学本科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化,而且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帮助,实现这一点基本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而对学生们来说,快班的学生可以相比现在更早两三年实现本科毕业,获得了效率的提升。慢班的学生则在原先只能通往职校的道路上多了本科的选项,获得了机会的拓展。也就是说,通过教育提速,可以同时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与公平,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总之,解决教育内卷的目的不仅仅是减负,而且应该是教育提速。通过在中学阶段开展快慢班,让快学生早些毕业进入大学教育,别再为了追求最后的五分而虚耗大量青春和社会资源。这需要改革高考和普及大学本科教育作为配套。利用先进的网络科技和相应的改革措施,可以大幅度提升教育的效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有利于提高生育率。

个人简介
携程网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