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集体出走”与政府的招商引资

段晓茅 原创 | 2007-07-04 06:51 | 投票
标签: 政府 招商 个体户 
    《市场报》载: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成为个体户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个体户数量的减少所引发的民生之痛——公众创业热情不再,创富激情消弭,在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崛起之时,社会就业压力仍旧沉重的关口,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警觉。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框架开始构筑以来,我们的政府工作中有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招商引资”,不管是境外的客商还是省外、市外、县外的资金,只要来,我们都奉为上宾;只要有,我们都视为珍宝。内部工作制度中,我们层层下指标,招商引资力度,几乎达到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程度;外部政策上,土地价格优惠甚至是零地价,税收减免3至5年,一些园区企业,还常常能受到“挂牌”或“封闭”式的保护,环境宽松和优厚得无以复加。

  为什么同是创业者,一个发展的空间如此之大,而另一个连生存的条件都有艰难呢?就因为一个是外来资金,一个是民间资金;一个是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一个是起步蹒跚的个体户?而事实上,中国人内资企业也同样没有外资那种优惠政策的享受,国家工商总局的另一组数据同样让人警醒: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资企业实有350万户,比上年净减少30.1万户,下降7.9%。

  也许有人说,个体户不能与那些企业相提并论,那可是高科技呀。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引进了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企业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作出了贡献,但那仅仅是我们所引进的外资和外来企业中的一部分,而很多的外资和外来企业也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优秀和真实,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污染程度重的外资企业在全国各地也比比皆是,更不用说洋鬼子“空手套白狼”公司和假外资实内资的“冒牌货”了。

  一方面,我们的政府花大力气和下高成本去招商引资,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让具有创业热情和求富激情的个体户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下自生自灭。要知道,正是那些个体户,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激活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他们是有功之臣呀!

  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护和激发这种创业热情。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让大量的职工处在急需重新就业的时候,科技发展的现实,又局限了其中一部分人重新在规模企业上岗的可能。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应该要让他们走进“个体户”的行列,工商呀、税务呀、城管呀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该多多关心他们,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安安心心地摆个摊,设个点,开个门面,让他们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障生存,积攒财富,图谋发展。这样,既为政府和社会减轻了就业的压力,事实上也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共同发展和进步,社会也就增加了更多的和谐的成份。

  政府在招大商引外资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本乡本土”的个体经济的发展。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