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周明华 原创 | 2008-10-19 09:24 | 投票

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中,尤其是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力量和掘墓人,无产阶级用暴力手段推倒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这一观点,存在很大的缺陷,从这一结论的推断过程来看,其推论的过程和逻辑存在问题,就历史事实来考察,与历史事实也不相符。

我们先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奴隶社会的诞生是原始社会私有财产产生和发展的产物,而封建社会的产生则是奴隶社会中部分奴隶主改变生产管理方式,向封建社会生产方式靠拢,并通过内部斗争,使赞成新的生产方式的奴隶主和市民获得胜利的结果,作为奴隶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奴隶阶级,受其阶级狭隘性(以获得自由为目的),没有能够提出或者创造出新的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关系和社会制度。也就是说,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是奴隶阶级创造的,而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新兴阶层和市民阶层创造的,当然,奴隶主阶级的消亡也并不仅仅是奴隶阶级反抗斗争的结果,奴隶阶级的反抗只是加速了奴隶主阶级中新兴阶层的发展,被奴隶主新兴阶层加以利用,加速了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封建社会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亦不是封建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创造的。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均没有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无数次的循环重复,这也是部分社会历史学家说中国800年停滞不前的原因。在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是工商业者和商人力量的兴起,是这一股力量同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结果,而不是农民阶级斗争的结果。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最早迈入封建社会的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而在欧洲却发生了多次奴隶起义;在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无数次农民起义的中国却大大晚于没有发生农民起义的欧洲迈入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现象也进一步说明,被统治阶级的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受阶级狭隘性没有创造出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社会制度。那么,资本主义的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被压迫、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同样受阶级狭隘性的影响,不可能真正提出和创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后的下一个高级生产关系。而能够提出并创造出符合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阶层只能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外的一个社会阶层,这一社会阶层随着社会的发生进步,会逐渐成长,直到社会条件成熟时,通过和平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社会中白领阶层(教师、学者、科学家、管理阶层等脑力劳动者)很可能会最终完成这一使命。白领阶层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工人阶级力量不断缩小的结果,也是社会脑力劳动不断超越体力劳动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脑力劳动者将超过体力劳动者,社会精神生产与精神消费最终将超过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将最终到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并建立一种更新的生产关系的推理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可以说,这种推理只是出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为革命斗争提供理论依据。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强调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阶级矛盾是社会的首要矛盾。被统治阶级或者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是推动社会的主要动力。把人类社会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或者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运动现象和规律。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这一方法论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也造就了马克思阶级理论的缺陷。社会结构是十分复杂的,用二分法的方法(二元思维方式)把社会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把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结构过于简单化,不利于我们更准确的认识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律。要更加准确的认识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律,不能依赖于马克思主义的二元思维方式,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思维和整体性思维中寻找出路。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