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文章

何军邑 原创 | 2008-06-18 12:59 | 投票
  

 

  现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一些理论工作者的文风,八股味很浓,毫无用处的精美的垃圾文章盛行。

  许多文章,假话、空话、套话、大话、官话连篇,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从上到下,一以贯之,有的是把上级文件,前后顺序颠倒一下,大小标题变换一下,个别词语调整一下,有的甚至是整段整段地大抄特抄。这些文章,看起来非常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于当地实际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作用不大,好看不中用。翻一下各地的领导讲话文稿或者一些同志的理论文章,几乎是清一色的模样:词藻越来越华丽,结构越来越工整,篇幅越来越宏大,论述越来越晦涩,味道越来越八股,实际越来越没用。

  这些领导讲话或者理论文章,思想僵化,内容虚无,形式刻板,看起来像满脸擦粉的太监。满脸擦粉的太监有什么特点,那就是,远远地迎面走来,香气袭人,不仔细看,让人错以为是个大美女,心中暗喜;实际走近了看,原来是男人被阉割了,虽然衣帽工整,外表庄严,但实际是无用的东西,令人望而却步。比如,有些领导干部部署工作的讲话文章,流行新的“三段式”,即,“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某某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明确目标,努力推动某某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三、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某某工作的保证措施。”再比如,有些总结经验的文章,流行的模式主要有,“一、工作现状。二、主要做法。三、几点体会。四、今后打算。”或者是,“一、某某年的工作回顾。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下一年的工作任务和打算。四、落实工作的主要措施。”还比如,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理论文章,流行这样的模式,“先是戴一个华丽精美的帽子,在什么什么的领导下,高举什么什么,全面贯彻什么什么,认真落实什么什么,切实突出什么什么,着力抓好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完了之后就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帽子的结语。然后,正文又是,一、基本情况(或基本现状)。二、存在问题(或国际、国内、本地的好的和不好的形势)。三、工作体会(或产生问题的“原因”)。四、机制建设(或所谓的创新工作的措施)。五、工作打算(或战略规划或宏观走向预测)。”每篇文章,有许多标题,字数凑得一样多,很整齐,大标题,小标题,一二三,(一)(二)(三),123……每一个标题下,总要先谈一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认识,然后罗列一些不是调查研究得来的问题,最后空洞无物地“要什么什么”、“必须什么什么”“坚持什么什么”等等。整篇文章,穿靴戴帽,五脏俱全,什么问题都讲到了,头头是道,谁也挑不出毛病来。但你如果拿中央文件一对照,就会发现,如此精致的一篇文章,竟然从头到尾是对上级文件的生搬硬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用真理,是站在太空上说大话,根本看不出来与本地实际结合了起来,更不要说对工作有什么指导性了。

  对此,有些人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贯彻上级精神,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这种认识是低级的、幼稚的、庸俗的,更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

  上级文件,它是从各地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来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贯彻上级文件,主要的是贯彻其精神,就是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把上级精神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去落实,而不是抛开当地实际的特殊矛盾于不顾,机械地照搬上级文件,盲目地遵从条条框框。机械照搬和盲目遵从,本质上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只会让我们的精神窒息,让我们的事业止步不前。

  贯彻上级精神的过程,也是新的实践的过程,更是跟踪补充决策的过程。当发现有些上级精神同当地实际并不一定相符时,就要善于从本地实践中进行总结,勇于向上级陈言,进而达到调整工作部署、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而不是茫茫然不知所措也,抑或是言行不一,阳奉阴违,讲话、写文章是一套,做实际工作又是另一套。事实上,这种“两面派”的做法,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在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些地方,贯彻上级精神时,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只晓得一讲了之,一发了之,而不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没有一点求真务实的精神。

  文风,说到底是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之所以流行以上这样的文风,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思想作风上,许多人把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到了脑后,致使在党内缺少创新精神,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盛行;在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如果不改变这种文风,对我们的思想,是一种束缚;对我们的事业,是一种贻误;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危害;对我们的生活,是一种污染。

  要改变这种文风,最主要的,一是继续解放思想,二是多做调查研究。

  解放思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通过深入实际工作,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发现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写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生动朴实,文风才会大为改观。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在一个又一个新的实践中不断去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解了之”。那些想找到一个解放思想捷径的人,是图劳的。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去做调查研究,发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克服表面性、片面性和主观性,深入地运用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武器。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从鲜活生动的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提炼新观点,指导新实践,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更加解放、理论更加有针对性、实践更加有可行性。

  我们党历来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的。早在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就对党内的主观主义进行了批评。尤其是对教条主义的危险,洞悉透彻。“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用人,而工农干部不易识破他们;也可以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现在的许多理论工作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他们很少深入实际,去做调查研究的工作,经常是把自己关在写字楼,主观臆想,闭门造车,一遍遍地咀嚼上级的文件,一遍遍地照抄别的地方的经验,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新意,且同当地实际工作脱离。“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人民出版社第二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0页)

  改变这种文风,就要彻底地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决绝。在一个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的地方,只会有表面的文章和花架子,根本不会有切合实际、解决民生问题的硬办法和真发展。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或者理论工作者,应当学会“出门走路看风向,吃饭穿衣量家当”的本领,学会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想问题、写文章、做工作的本领。而不是什么也不顾,只知道一味地从本本里寻找今天是东西风还是南北风,不是穷得只剩下裤子了还要充阔人去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虚无一回。只有吃透了本地的民生实际情况,了解了上情、下情,知道了人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做出一篇朴实无华但却很管用的大文章来。改变文风还应当提倡领导干部自己撰写讲话稿,领导要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别人代写的,很难真正体现领导干部的思想和意图,也就没有针对性。提倡讲短话,写短文,提倡限定时间的汇报,提倡朴实的文风,有话就说,没话不说,长话长说,短话短说。本来无一物,硬是要在那里大讲特讲,既浪费大家的时间,又助长了八股文风,有百害而无一益。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