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指玄集】上;中;下

李海波 原创 | 2009-04-26 23:32 | 投票

 

 

太上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欲求黄老道学而治理天下的君王领袖们,他们想要统御万民,成九五之至尊,必须要懂得“善下”的道理。

 

为什么要善下呢?你们看:大江和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一切溪流的交汇之处,而成为“百谷”之王,就是因为它甘居下游,甘处下位,自求卑下,减损容纳,所以才“百川归海不归山”,成其伟大与浩瀚。

 

因为,要想成为受众人拥戴的上等君王领袖,就必须在言辞和姿态上保持住谦下卑微;要想成为领导民众的楷模与表率,就必须要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民众之后。所以,能够这样去要求自己并实行的“君主”,他们位居民众之上,民众却不会感到压力和负担;他们领先于民众之前,民众却自愿拥护爱戴而不妨害。

 

天下民众乐于推荐、拥护、爱戴而不妨碍厌恶,这不正是因为他们懂得了黄老之道而“为而不争”吗?所以天下人是没有人去与得到的圣王争夺上下先后的。

 

 

 

为君为王者该处上位,还是具有智慧的“高士”当处上位呢?

 

齐宣王召见颜触时说:颜触你到前面来。颜触也说:大王你到前面来。颜触认为,他到前面去表明他是为权势,齐宣王到前面去说明他礼贤下士。

 

宣王一听就变了脸,说:是君王尊贵呢,还是士人尊贵?

 

颜触说: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去柳下季的坟墓五十步之内打柴、采摘的,一律处死,不予赦免。还下过一道命令:有能得到齐王人头的,封他为万户侯,赏赐黄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着的大王的人头,还不如一个死士的坟墓。

 

宣王于是被说服,拜颜触为师。

 

当时宣王身边的人说: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之地,千斤之钟,四面八方,没有敢不服从的。现在名声高的士人也只是普通百姓,每天步行到地里去干活;等而次之的则住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闾里、巷口的看门人。士人的低贱,真是到了极点啦!你还傲慢什么

 

颜触说:从前禹的时候,有诸侯万国。舜是从一个农民发展起来,成为天子的。到了汤的时候,诸侯只有三千。而到如今,西南称王的传不到四代。这难道不是由于不重视士人造成的吗?等到国破家亡之时,诸侯全都被挂在杆子上杀掉,就是想做闾里、巷口的看门人,也不可能了。

 

当年,尧有九个帮手,舜有七个诤友,禹有五个丞相,汤有三个辅佐。自古至今,得不到贤德之士的辅佐而能建功立业的人,从未有过。因此,君王不应以经常向人求教为耻辱,不应以向别人学习为惭愧,只有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才可以实现他的理想。

 

所以,郭隗为燕昭王进言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厮役处。”称帝者重用老师,称王者重用朋友,称霸者重用臣子,亡 国之君重用奴仆。曲意顺从,虚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才会到来;求贤不持久,求教没恒心,就会得到十倍强于自己的人才。人家主动来,自己才去迎接,那只能得到与自己才能相仿的人。颐指气使,只能得到仆役;放纵暴戾,怒吼喝叫,那就只能得到奴才了。

 

各位老板们,你们缺不缺人才呢?你们得到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呢?

 

 

面对君王领导,有道之士可以以“帝者师”、“皇者师”的高姿态出现。那么,面对普通人群呢?高姿态还合适吗?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放低姿态,与草根交往、向他们求学了。

 

为何?

 

为道者呀,你们承担着“代天宣化”、“替天行道”的使命。

 

何谓天之道:“天之道,高者下之,抑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也!”

 

为道者呀,你们伟大呀!有谁能知道你们的伟大之处,正是因为平衡了阴阳,消弭了矛盾呢?

 

这就是“中”道,中和之道,中极正道,中华大道!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