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是新世纪中国价值的呈现(4)

王岳川 原创 | 2009-04-30 16:43 | 投票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人类不断创新的文明,需要一个不断创新的伟大的中华文明!在西方百年霸权主义道路越走越窄的处境中,中国会议东方和文化的方式为未来人类提供一种不全同于霸之路的王者之路。西方乃至东亚必然将与中国共存在世界,不管西方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可更改这一事实。世界需要一个和谐发展的中国,中国需要一个对已无害的西方。在文化创新中,中国身份承诺意味着为人类提供的不是任何形式的“中国威胁论”,而是创建人类共同美好的世界新秩序!如果中断了同5000年中国历史的联系,中断了同大陆文明、海洋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联系,中断了同生命和精神的联系,创新只不过是没有地基的肤浅的“创新”。应该重新对定义文化,重新去发掘经典和艺术对人类精神的滋养作用和陶冶作用,使人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向历史,面向未来。

  文化创新对中国崛起意义重大。创新的归宿应该是对当代人的生活意义。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个时代是无情消解价值论和目的论的时代。人们获得了“今天”,但没有获得今天的“意义”,而是通过将“意义”放逐来获得所谓今天的“意义”。于是,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目的被生活的消费、调侃所取代。没有了历史感,也没有了方向感,也没有了创新的基础。往古五千年,未来一千年,似乎都与人不相干似的。那么,今天也就成为时间的“空场”。个体的狂欢放逐时间的沉重,身体的滥用导致身体的反抗。人抽离了精神的同时也被身体所抽离。两脚空空还以为飘飘欲仙,乃是时代之不幸。

  当代文化创新的基础面临一个时间性的难题,这也是一个心理性的难题,即如何让时间成为人性的时间,如何让生命成为反抗异化的生命。慢生活节奏是对生命意义的修正,是对人的工具理性的批判,需要致力于改变整个社会文化制度和环境。如果我们一切都是快节奏的、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式的、大杂烩式的拼贴和堆砌不是创新,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也不是创新。文化创新需要时间的优游,需要生命的散步。创新的归宿在于人类历史链条的延续性,在于改变人、改善人。如果不相信世界、人类、历史,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

  一个创新的民族是伟大的,他们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希望全面地了解世界奥秘,同时这个民族整体上具有永无止境的创造欲,希望通过伟大的创造干预世界的进程。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创新”是当代中国一个前沿学术问题。要重新地阐释这个问题殊为不易,要提出新世纪中国文化创新的策略更是难上加难。这主要因为,中国再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习惯于“文化拿来”,很难想象还存在多少“文化创新”的可能性。这里面关涉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化身份”的失落和重建的问题。因此,“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身份危机表征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总体危机。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即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如果中国经济日益发达,而文化却不断萎缩,必然会因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结构性内耗。因此,今天不仅需要全面振兴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而且为了减少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误读”,需要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从而形成文化和经济均衡发展。在全球化中抵制一体化神话,彰显东方文化身份,重申中国文化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中国文化与发达国家经济的关系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形态,在美国出现的“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为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服务,他们用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甚至谋杀等手段,拉拢控制他国的政治与经济精英,向他们提出蓄意制造的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张本。而当代艺术与美国全球文化后殖民战略紧密相关。近来美国《混合语》(Lingua Franca)杂志不断曝料——在第三世界推进“现代性”的幌子下,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豢养一批打手专门打压那些为自己民族文化崛起的人。中央情报局事实上是美国的文化部宣传部,中央情报局动用了“马歇尔计划”2亿美元的资金来搞文化宣传“心理战”,通过“法弗德基金会”、“亚洲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大量收买本地文化打手,一些着名的经济机构,同样是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的。诸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联储、华尔街、离岸银行、出口信贷机构、大型跨国公司参与了美国驻在全球金融的兴衰,使第三世界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受到空前的压力。美国在冷战时代,甚至将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空投到前苏联,以卑鄙的手法扩大美国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空间。美国政府发言人乔治·坎南(George Kennan)很直率地说:“美国没有个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缺。”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宣传”定义为:“有组织地运用新闻、辩解和呼吁等方式散布信息或某种教义,以影响特定人群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有计划地运用宣传和其他非战斗活动传播思想和信息,以影响其他国家人民的观点、态度、情绪和行为,使之有利于本国目标的实现”。霸权主义宣传和冷战心理战的目的是让第三世界人崇美忘本,其重要性“与空军一样不可或缺”。美国宣传心理战专家克罗斯曼(Richard Crossman)说得更直白:“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让被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而他们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为了做到这一点,乔治·坎南认为“必要的谎言(necessary lie)”和欺骗都是允许的。而且“所有的知识领域,我们都有兴趣,从人类学到艺术创作,从社会学到科学方法论,无一例外”。

 [1] [2] [3] [4] [5] [6]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