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中南林

蒋伏利 原创 | 2009-04-08 15:03 | 投票

【作者按】早春4月,清明时节,APP中国林务外宣部总监蒋伏利和该部高级林业工程师、处长刘立武分别就《传统经济学批判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展望》及《APP中国与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为题,对中南林学子做循环经济讲座。刘立武处长在《APP中国与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讲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图片资料向在座师生报告了APP中国在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实践中的经验和探索,围绕APP中国科学发展人工林展开了尽情的演说。为阐释APP中国实践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的动机和原因,蒋伏利总监给中南林学子带来的是其最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篇重要作品《末日之思——对传统经济学的批判》。蒋伏利总监从传统经济学及其增长模式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到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能够给予人类社会的良好发展预期,深入浅出的把经济学发展历程、存在问题、未来出路做了大胆精辟的讲解。通过该讲座,进一步加大了高校学子对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增长模式以及APP中国努力探索、躬行实践的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认识和预期。蒋伏利总监和刘立武处长精彩的报告,以其幽默的谈吐和旁征博引不时引起同学们的阵阵喝彩。讲座结束,刘立武处长深情回顾了自己在母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求学经历,感谢母校中南林的培养、教育,并勉励中南林学子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中南林争光。

传统经济学批判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思考【主讲人:蒋伏利】  20041226发生的东南亚海啸,遇难者总人数已经超过29万人,这已经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表面上,自然海啸的起因是地震灾难,但深层次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是由于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砍伐森林、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据预测,到2100年,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如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此,索罗斯指责政策制定者放任市场并让其自动调节是导致目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索罗斯认为,目前的金融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发生了内破裂。他指责传统经济学及其增长模式给了市场活动家过多的自由,任由一个极度铺张的信贷市场发展。英国《泰晤士报》专栏作家凯尔斯盖面对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种种乱象,指出:被广泛应用于过去、当今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存在根本性的谬误,不是简单的修补就能够解决。甚者,需要一场革命,在经济思想认识上进行彻底的范式转变,才能透过重新认识经济和经济学的本质,以达到架构一种新的能够指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学说的预期。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须臾不能割裂的依存共生之复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得以存在的基础或者前提只能是也必须是生态系统。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诸要素中,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在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学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与自然之间即传统经济学与自然生态的矛盾关系,产生了全球性两大环境问题:一是自然资源耗竭。表现在两方面:可更新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不可更新资源储量不断减少,有的濒临枯竭。二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空气和噪音污染,食物污染等。
 
鉴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及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学正在走向反动,正在成为自然生态和人类的敌人。所以,如何反思并架构、推动一种新的经济学来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即法国生态经济学家勒内帕塞所说的,如何创造一个能考虑到这个复杂世界中相互依存的各种因素的新的经济学方法,是将来之事,更是当务之急。好在基于反思精神并扬弃、超越传统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上世纪已经诞生、发展并开始在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态经济学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新观念的产生。脱胎于生态经济学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的范本便是APP中国实践和推动的林浆纸一体化循环。
 
在这个范本中,为了改变甚至根治传统造纸白沫喷涌、黑水横流污染老大形象, APP中国自1992年来到中国,就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躬行实践林浆纸一体化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构建植树造林及制浆造纸的绿色大循环和废纸回收还原再生的小循环,把污染严重的传统浆纸业转变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型绿色环保产业。其全部过程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植树造林、制浆造纸等经济活动,把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其全部经济活动符合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循环经济三原则与三层次在林浆纸一体化过程中得到了完美体现。以林纸循环为范本,相信中国造纸乃至中国经济,一定能达成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国家预期。
 
APP中国与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主讲人:刘立武】 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首先要解决人工林问题,大力推进可持续人工林是保护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的唯一出路。
 
在我国,由于以前对纸业属性认识不足,加上森林资源匮乏,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用木材造纸是浪费资源,用草类原料才最符合中国国情。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造纸界的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纸业应该走以木材为主的道路,当时还曾掀起一场草木之争,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才明确了以木材为主的路线。目前,全球造纸原料中木材已占到93%以上。世界上主要造纸国家之所以广泛采用木材造纸,是因为木材更适合现代造纸工业对生产规模、技术、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选择木材作为造纸原料,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在控制污染方面也有成熟的工艺。同时,用木材作为原料也可以促使产业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现代造纸业已成为世界木材的最大用户。据统计,造纸用材为世界工业用材的27%,每年消耗7亿立方米8 亿立方米,需要砍伐几千万公顷林地。许多年前,有人曾担心纸业是否会成为破坏全球生态系统的罪魁祸首。但是多年来世界纸业的发展证明,纸业不但没有破坏生态,而且还促进了林业的生态建设。
 
现代纸业,尤其是以APP中国为代表的林浆纸一体化,把林业基地建设作为自己生存的重要条件,形成循环经济,这也是当代纸业的一条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这一点,已从北欧、北美等纸业较为集中国家的纸业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在一些森林覆盖率达到30%至70%的国家,每年用于制浆造纸的木材量占原木总产量的30%至60%。如美国1974年制浆造纸用材达到1.8亿立方米,占采伐量的36%,瑞典占63.8%,芬兰占55.5%。日本是个木材进口国,1977年制浆用材为3400万立方米,占木材总消耗量的31.4%。由此可见,提高木材在纸业原料结构中的比例,实行林纸一体化模式,是解决纸业环境困局的出路。
 
APP中国在科技营林、生态营林、环保营林等方面的先进经验:APP中国通过合理规划,在政府批准的商品林区域内已营造林地面积达465万亩,主要树种为桉树、马占、杨树、木麻黄等树种。APP中国还在业内率先开展了ISO14001认证、PEFC认证。同时,已发布了06年和07年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报告》。还于20086月在造纸行业率先进行了立足中国、绿色承诺,通过每季度定期发布公开报告接受社会监督。近期,APP中国顺利完成了碳足迹评估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碳足迹活动的浆纸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秦立春教授为蒋伏利先生颁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证书”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