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或大才小用或人才浪费

龚忠智 原创 | 2009-06-06 19:14 | 投票

 
十余年前,考上大学就成了准国家干部,就有了准铁饭碗,因此“高考”被看成“一考定终身”的功名之举。考上大学,是无比荣耀之事啊!很多人为此付出多年的努力。现在考上大学不再分配,不再是国家干部,大学毕业只是多了块谋职的敲门砖。上世纪90年代末试行,本世纪兴起的“公务员考试”(简称“公考”),因其一旦考上便成为高人一等的公务员,一生尽享工资福利等待遇,说不定还能搞个“一官半职”,享受“皇袍加身”的滋味。因此“高考”“一考定终身”之美名不得不让贤给“公考”。
 
“公考”可以避免官员贪污腐败,可以避免官场上不正用人之风,可以择优用人,最为主要的是体现了用人公平。于是,《公务员法》就规定了凡进必考之规定。于是,大学生对“公考”趋之若鹜。“公考”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现在的“公考”,却很容易造成大才小用或人才浪费。
 
由于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压力小,再加上中国好企业不多,就业困难,致使大学生千军万马过“公考”这座独木桥。云南就上演了两姐妹同时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两姐妹上了研究生后,又被录用为公务员,两姐妹双双放弃了研究生学业选择了公务员职业。这不能不说是人才的浪费,这不能不说是“公考”的悲哀,或说是公务员特殊待遇的悲哀。
 
某地参公事业单位为了解决几年前引进的研究生入编问题,对“公考”参考者提出严格的学历要求:要求报考者需研究生学历,不成想这一职位却引来了几十个研究生报考,这是正常形象吗?这不是“公考”的悲哀又是什么?为何这样说,因为普通公务员只要大专水平足矣,这从中专生都能步步高的“升官”反映出来。研究生是干什么的,是研究专门技术的,他们精通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或某一课题,对吏制不一定精通,就算他们精通吏制,若都参加“公考”,我们国家的技术还由谁去搞?开设研究生专业又有何益?研究生“公考”浪费我们国家的专业人才,这是典型的大才小用。
 
某地机关事业单位“公考”不限专业,结果五年制医科大学生考上了,他白白学了五年医学专业,这不是人才浪费又是什么?
 
再来让我们看看“公考”考些什么吧。行测考试内容大多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这些内容属于中学基础知识,只要中学基础知识扎实,就能考好。《申论》考什么呢?大纲里说主要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试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可是,纵观近几年的《申论》试题,实际上只考了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只要文字功底深一点就能考好。也就说“公考”,只要中学基础知识扎实,成功率就非常的高。由此可见,“公考”与学历不呈相关性或呈弱相关性,难怪“公考”成功者往往学历水平不高呢?
 
不能说“公考”不好,笔者只是想“公考”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例如,如何科学设置考题,每个部门招考公务员是否应该加试专业课,不要对学历限制太甚等等,都需要思考。只有科学设置“公考”,才能既可选到真才实学之人,又不至于人才浪费。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