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3)

宋艾君 原创 | 2009-06-07 09:35 | 投票

与民歌、戏曲等其他中国民族音乐形式相比,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文人雅性是超越于其他形式的。在历史的沿革中,由于古典诗词歌曲与文学之间的亲缘关系,它深受文人墨客的审美取向的影响,成为文人寄意托寓的一个载体,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传统文人的价值观、哲学思想,因此使得它更为阳春白雪,成为了一种古有的“雅乐”。其乐谱风格与古琴谱更为接近,更加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任意挥洒、自由率真、融合天籁、舒卷自如、简淡冲远的审美追求,节奏感略弱,而写意、抒情性较强,演唱难度较高。

从《诗经》可以看出,中国诗词与音乐结缘。学者句艳华认为,诗三百其实就是一部歌词集,所收作品无一不可以用来歌唱,对中国文学影响巨大的另一部文学典籍《楚辞》,同样也是可以用来歌咏和演唱的,文体具有强烈的音乐性。此后的词、曲,更是是音节抑扬顿挫,合乎音韵。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一直是伴随着音乐的发展,也没有离开过歌唱的形式,是相伴相随的关系。

在古代,诗歌往往是用来吟诵,词则用来演唱。诗歌能够展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的灵魂。音乐作为艺术学科,兼具民族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并与其它人文学科紧密联系。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美妙境界。

可见,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朴含蓄,典雅精绝,是诗词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体,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特点,蕴含着华夏民族的审美观,对古典诗词和韵文的语言形式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吸收了蕴含了民歌精华,一些原谱原调的作品更是保存了当时的民情世态,是活文物、活化石。它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一种通俗的表现。学习古典诗词歌曲,对于学习古典诗词,学习血统纯正的汉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三是演唱古曲能够更好地加强自身修养,从雅的古曲中陶冶情操,追求至高的艺术境界。

“乐乃心声”。真正的音乐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判别。儒家思想认为,“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这种音乐美学思想,对于提高音乐修养,扩展人们对音乐的审美,具有时代意义。

一个人对音乐的喜好品种如何,对音乐的审美趋向如何,一般反映了他的学识、修养和社会道德观。也就是说,一个没有文学修养的人是不可能去欣赏古典诗词的,一个人没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观也不可能去欣赏高雅音乐的,一个人没有对中国文化的厚爱也不可能去关心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

在单位、在社会一个人欣赏什么音乐,基本能反映出这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趋向,反映出这个人的个性和自身品位。打的比方,打死你也不会相信一个林黛玉似的女性会在单位里欣赏歌曲《明明白白我的心》、《让我一次爱个够》等俗音乐。

所以,享受古诗词歌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奇妙的韵律节奏会提高人的修养,给予人们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的思索。艾君观点,俗与雅其本身并不排斥,但从俗到雅的转变却是一个人的修养升华。

同理,一位歌手能准确地把握好古诗词的演唱也是其对民族音乐追求的至高境界,反映了其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彰显了其对曲子和词意的完美融合和把握。

演唱古典诗词,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的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的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情况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这是一个歌手要走得一条艰苦卓绝、阳春自雪的艺术之路。在这条路上,必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心力。

 

三、对古曲的内涵、演唱特点以及发展与保护的几点认识

艾君拙见,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体现出宫廷音乐的特点;古曲是民族音乐演唱的巅峰,体现着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演唱古曲,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状态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故--《宋玉答楚王问》。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吗?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这也就是“阳春白雪”的典故的来历。

《阳春白雪》是我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应该说,电影《红楼梦》的歌曲是我国现代作曲家创作古诗词歌曲的代表典范。《葬花吟》这首古曲,合唱之前的前奏,短促但韵味十足,恰似漫天飞雪,扑面而来,飘零纷散……继而起之的小合唱在此情景上自然的流露:“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在余音缭绕中陈力的轻盈飘逸,净脆婉转的独唱幽怨而起,随着黯然真情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反复歌唱将整曲推向高潮。这正是有了古人曹雪芹的绝妙诗词,在后人王立平的深刻理解中谱曲,再加上演唱着陈力的功力表达,构成了“黛玉葬花”成为古曲经典作品。

 [1] [2] [3] [4] [5]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