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哲学理论

张建民 原创 | 2009-09-29 22:37 | 投票
标签: 哲学 认识论 自在之物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康德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康德在1770年以后的批判时期,建立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强调事物的二元对立和先验形式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是康德哲学的两大特征。康德的哲学世界观是二元论,康德的认识论是先验论。

  一、康德的二元论世界观

  在康德看来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和可知的“现象”,知识认识领域的“纯粹理性”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实践理性”,先验的“形式”和经验的“质料”都具有二元对立的特征。

  什么是自在之物?

  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在认识主体的感觉之外独立存在的事物,是“表象”发生的外部原因,是“现象”的内容、基础和来源,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先验形式规定、不受各种先验概念范畴限制的、理性不能认识和把握的事物。

  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说:作为我们的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是已有的,只是这物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在我们心中所产生的表象。因此无论如何,我承认在我们之外有物体存在。他还说:自在之物是现象后面和经验之外的存在,它的性质或本质没有给感官直接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只能按照物所表现给我们的那样,而不能按照物本身那样来认识它”。

  康德认为:知性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是特殊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知识,理性则要求在相对的、有条件的知识基础上,认识把握整体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最高统一体,认识灵魂、世界和上帝。人怎样才能认识把握它们呢?必须用知性具有的先验概念范畴,通过对知性知识的综合统一才有可能,但是人们一旦这样做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亦此亦彼的矛盾和谬误,既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可以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同样可以得到证明正确的观点。康德把这种“必然现象”称为二律背反。

  例如,当理性去把握世界时必然会出现四个二律背反的矛盾:第一,世界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第二,世界是单一的,不可分的,又是多样的无限可分的;第三,世界是自由的,又是必然的;第四,世界有最初的必然原因,又没有最初的必然原因。

  康德因此得出结论:自在之物是人们永远也不能认识和把握的事物。

  我们把康德的“自在之物”同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自在之物”同“理念”和“第二实体”是有差别的同一种事物。不受时间、空间的规定和限制,同可感“个体”、“第一实体”、“现象”相互对立,同普遍性和属性相统一是“自在之物”、“理念”、“第二实体”的共同点。康德的“自在之物”是指最高等级的普遍性或统一体,是指主体的最高普遍性或统一体——灵魂、客体的最高普遍性或统一体——世界,主体和客体两者的最高普遍性或统一体——上帝。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则是指各种级别的普遍性或统一体。柏拉图的理念既包含低级别的理念——“猫”和“床”,也包含最高级别的理念——“善”。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既包含低级别的第二实体“房屋”和“马”,也包含最高级的第二实体——宇宙理念和上帝(第三实体)。

  虽然“自在之物”、“理念”、“第二实体”三者明明是有差别的同一种事物,但是康德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这同一种事物的观点却有很大不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第二实体”具有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特征,康德认为“自在之物”具有不可被人知道但可被人间接感到的特征。如果“自在之物”、“理念”和“第二实体”三者是同一种事物,那么根据逻辑学关于事物认识的同一律理论,康德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同一事物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灵魂、世界和上帝能对人的感官进行直接影响和作用吗?自在之物间接作用人的感官,在人心中产生出关于自在之物的“表象”的事情,能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之外发生吗?以上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康德关于自在之物不受时间空间的先验形式规定和限制的观点,同他关于自在之物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感觉之外,以各种方式作用于人感官的看法自相矛盾。

  我认为: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可知事物,是能够被人认识、发现、界定和彰显出来的最高级别的普遍性和统一体,康德关于人可以感到但不可以认识和把握自在之物的看法是不符合“自在之物”实际的错误观点。

  “在认识主体的感觉之外独立存在、它是感觉表象发生的外部原因”、“它是现象后面和经验之外的存在”、它的具体存在形式是灵魂、世界和上帝,这就是康德关于自在之物的知识,就是康德对自在之物的几点知道,就是康德对自在之物的界定和彰显。康德关于自己对自在之物一点也不知道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任何人都不能说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能够被人说出来的东西都是人所知道的东西。康德说出了自在之物,并说出了关于自在之物的几点限制和规定,就不应该再说自己对自在之物一点也不知道。

[1] [2] [3] [4] [5] [6]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