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世界的真相-----由虚物质构成
道与德、实与虚、有与无、形与相、心德法、因缘和合
一个人为什么长得端庄漂亮,另一个人为什么长得丑陋甚至奇形怪状?一个人为什么富有四海,而另一个人为什么会衣食不饱?这一切都是自心的化现。
自心是怎么化现的?
我们仍然引入虚物质的概念。世界的表相,是实物质,有形有象的,还有现代科学能测度的各种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他们也算是有形有象的物质;世界的本质,是虚物质的构成,实物质是虚物质的集合显现,是以说是“一合相”。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就如水在某种条件下凝化成冰,冰化后复为水,这个冰水混合物就是一合相,它只在适当时候和条件下的呈现出这种状态;大菩萨大神通者,可以于手中随时聚合出一个东西来,比如说变化,类似于孙悟空拔根毫毛,吹口气,就可以变化出人啊,树啊,蛇啊,猴子啊什么的,这虽然是神话,但于大菩萨们而言,这却是真实的存在,所有神通只不过是自性功能在不同层次上的展现,等而下之的神通,是使障眼法生成幻象,比如孙悟空可以变出多个孙悟空来,但不一定多个孙悟空都能有自己那么大的能力可以打仗,有时他变出的可能是个幻象,迷惑人的,不是真实的存在。
所有的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具有这种大威神力:一身复现刹尘身。分化百千万亿乃至无数身形,而且都具有同等威神之力!为什么每人在家里供着佛像,都能有感应,难道菩萨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后天又跑到美国,跑到欧洲去?那不是把菩萨累死啊 ?其实只要以真诚恭敬心来供养佛菩萨,无论多少人供奉,菩萨都会分化百千万亿分身而现其前,一 一护持。大菩萨为什么有这种能力?因为其自身功德的不断累积,从而掌握了这个虚空世界的运化规律,才可以时刻变化,不仅变化自身,还可以变化万物。当然,每一个层次的世界,都有其运化的规律。任何有形的东西,都是因其心而化现,因其因缘而合和成,因其德而维系,因其法而运动发展变化的。菩萨为什么不能随便示现神通,就的这个原因,因为他也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律,不能用神通而扰乱这个世界的秩序 ------ 众生心贪,你若点石成金给他救急,他是不想要的,他希望你把手指剁下来给他。一旦大众都知道有这种好事,随便就可以有了金子,这世界就要乱套了 。
所以说,有形的东西,在他有形时,是真实的存在,不是空的,但它本质却是空的,我们就说它是由虚物质构成的,是无常的,而且它必然有成住坏空并归于无形本源之时,所以不要执著于有形,有相的东西,指的是这个道理;但你如果不承认这个有形的世界万象,却是错误的。六祖说,不见一物存无见,不知一法守空知,这就是说,只见形相是着相,不见形相是眼瞎。一些人受了挫折心里消极了,学佛也是整天喊四大皆空,一切皆是空,却不知道著空了,脱离这个现实的有形世界了,其实有形世界是无形世界所化生,明了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著相与著空,都是妄执。佛法不执于空,亦不执于有,虚空不虚,实物不实,皆因其互相转化之道。很多人一听佛教徒讲四大皆空啊什么的,就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颓废的,事实上,真正信仰佛的人,他是积极的,他从不认为这个社会是空的,而是最认同这个现实世界,最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最勇于入世度化世人的。
所谓“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即是指所有的有形有象的实物,都是由一种我们姑且命名为“虚物质”的东西转化来的。虚物质是这个宇宙时空的最基本的物质,它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虚物质,没有分别,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可说是道,也可说是心,可说是本性,却又不可说不可说,说即不中,因为道之为物,唯恍唯忽,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只能用心来感知。无尽的虚空中,时时都有有形有相物质的生灭-----成住坏空,而最后返本归元,都归于这种虚物质。我们的修行,追求的是到达无形无相的层次,但我们却又必须从这些有形的、有意识的有为法的修炼入手,从而逐步归于无的层次,认识并返归于无尽虚空的本源的。道家讲的练虚合道,佛家讲的无生,都是指这个回归世界本原的层次。
我们的心就是掌控一切,调空一切的开关。能觉先天 一点动,胜读经书千万卷,自心含藏万法,含藏万物。因此,心,同样可以认为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只不过我们无法看到,因为它无形无相,无失无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同时又化现一切,所谓三界五行,随心所化,心是本体。当然在最后,心亦灭了,本来无一物。在佛家来讲,心为本性,自性,慧心,本来面目,也叫阿赖耶识,而在道家来讲,心为道,元神、无、万物之母。心又分真心与妄心,即先天自我本性与后天意识之心,即自我本性与我们的后天意识。先天自我本性主宰一切,后天意识之心处于受支配地位,我们平常用的是后天意识之心,它影响着我们是否合于道,合于先天自我本性。我们的心理、意念、行为,都是心之显现,并不断影响着真实的世界。后天意识之心,其表现在行为上为德,是我们累生累世以来心理行为的总和所化现的结果,它以一个现在的状态展现,同时它也不断演化着,当我们学善道,行善行,后天之心就表现为德行,逐渐主动合乎先天自我本性,消除我们累生以来的业障;我们行恶行,学恶道,就是逐渐在远离自我本性,来断不能消除累生的业障,还会增加自己的恶业,最后必定会感召到三恶道报,所以自心中恶即三恶道,自心中善,即善道,当后天意识之心完全与先天自我本性相合,就是明心见性,成佛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