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语言连接世界,思想创造未来

林永青 原创 | 2011-10-24 15:56 | 投票
标签: 思想 语言 世界 道德经 

 

                                           ——为潘世强教授《道德经》译本而作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巨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潘世强教授仅用了五天时间,将《道德经》译成了英文,(译文首发价值中国网),这让我非常吃惊!吃惊之后是由衷的敬佩和尊敬。据我所知,中国近代学贯中西的文化巨匠林语堂师,也用了近三年时间才完成了《道德经》的英译。潘教授是我的父执辈,本书也是我们两代人希望开展的一个宏大工程的开端: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在世界之中创新中国文化......

 

为这样一本书写推荐文章,真是一件很艰难的工作,因为潘世强师译作的高度,也因为《道德经》的高度。但是,我还是决定遵潘教授嘱写出这篇文章,出于我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更出于创新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继承很重要,文化创新同样重要!21世纪是又一个思想“大轴心时代”的来临,又一个各民族、各文明之间的思想大融合的时代。中国文化曾经引领世界数千年,自近代五百年开始衰落;21世纪开始大行其道的全球化进程,和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经济起飞,使得中国又拥有了可以参与人类文化创新的大机遇。这一次,我们这代人应当有舍我其谁的信念、勇气、和历史使命感。

 

《道德经》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影响了中国和世界2500年。《道德经》到底是什么?我想谈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道德经》首先是方法论。它早在人类文明的幼儿时期,就阐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思维和悖论思想。很大程度上,“思想是由思想方法决定的”,比如,东方的整体论和直觉领悟为主的思维方式诞生出了东方文化,而西方的还原论和理性分析为主的思维方式诞生出了西方文化。相比较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道德经》有着更强烈和深刻的哲学思辨的意味。《道德经》的思想方法,如能在后世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将更多地包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

 

“您认为犹太民族最可贵的品格是什么?”,身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这样回答:“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同时,这也是他拒绝出任以色列复国后的首任总统的一大理由。然而,古代中国的情形是,自汉初开始的“罢黜百度,独尊儒术”的一元论思想专制,让儒家之外的所有各家几乎都夭折殆尽!——从观点上,我并不反对孔子,但我强烈反对后世强加在孔子衣冠上的“独尊式”的专制思想。更为痛心的是,2000多年前汉朝初年的“罢黜百家”,到了近1000年前的宋儒手中,变得更加变本加厉!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居然都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1]的道统和法统。宋儒们更规定了完全以儒家经典为唯一“教条”的“四书五经”[2],这成为了当时代科举考试的唯一钦定思想和言论,“读书做官”也成为了读书人唯一正确的人生出路!

 

《道德经》也是世界观。用今天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来说,《道德经》涉及了世界观的方方面面,有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汪洋恣肆。从政治社会学角度讨论,《道德经》蕴涵着中华民族幼年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思想。比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又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再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强调对长期价值(“道”)的践行。孔子自己都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然而后世只尊“儒术(儒器)”、不尊“儒道”的极端实用主义的态度,导致了人们只注重眼前功利,不谋社会长远福祉。翻遍《二十四史》,为公共利益而奉献的人真可谓少之又少![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是《道德经》描述的不同人对于“道”的不同态度,强调的是对“道”的实践;其实,孔子有更强烈的追求,《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甚至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然而,历史充满了偶然性,董仲舒之流为自身利益而献计的“儒家帝王术”,和帝王们的专制诉求一拍即合,禁锢了中华思想近两千年!

 

《道德经》还是什么?近期,厦门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君奕教授的新观点,是从管理学角度看,“多数学者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书,而我认为它还是一部战略书笔者和翁老师交流时,记录了教授研究《道德经》的几个创新观点:一、《道德经》中有边际思维(理性思维)。二、中国文化更讲;而西方文化更讲不变。所以,东方思维更强调整体论,西方思维更强调还原论。三、我们都认同,现在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人类文化其实是不可分的)重新融合的时代。四、道是机遇,德是能力君奕);道是目标,德是价值(林永青)……

 

对《道德经》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有不少人是历代名家。以上只是笔者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不能穷尽各种角度,但我的观念是,“无论大狗小狗,都有权利发出声音”;而且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责任在前人基础上贡献出自己的创新思想。“人既使脆弱如芦苇,也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4],后世之人如果不贡献和创新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只能以儒家的思想为思想,那么这2000多年的后世之人岂不是都白活了?

[1] [2]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