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依法治国”

徐达内 原创 | 2014-10-26 09:32 | 投票
标签: 依法治国 

    持续四天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落幕,最受瞩目的全会公报已经出炉。

 

新华社昨晚全文发布后,各大门户第一时间刷新首页予以公示:“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如会前会中两个阶段,会后全民核心焦点仍齐聚“法治”二字。

 

总目标、大方向就在眼前,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宪法”、“司法公正”、“法治建设”...这些曾被民间谈论多时的话题终于在中央最高级会议公报中出现,关注着眼前变化的乐观者翘首以盼法治的实现。

 

从公报来看,此次全会重心确实在“法治”上,全会提出的内容几乎都与“法治”相关:“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长达5千余字并以“法治”贯穿全文的公报在网络各大媒体平台密集扩散的同时,也被浓缩为各种亮点集结、看点汇总、信号解读,为急欲快速读懂公报的好奇者提供捷径。

 

“四中全会诸多‘第一次’标定法治中国新方位”,凌晨刚过,这篇署名为“国平”的分析文章即在中国新闻网发布。

 

最先受到作者关注的,便是公报中关于党与法治之关系的论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第一次以全会文件的形式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第一次明确了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四大职责。”

 

作者看来,公报全文皆是令人兴奋的“第一次”:“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一次将守法提高到与立法、执法、司法在依法治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第一次强调党内法规要同国家法律相衔接与协调”...

 

有人搜罗“第一次”,试图从中发现新风向;也有人热衷于细数关键词的出现次数,以窥执政者之决心何在。

 

@中国新闻社即属后者:“5200余字的会议公报中,‘法治’出现次数达58次,‘依法治国’次数达23次。有关‘法治’的搭配还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民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层治理法治化、依法治军等。”

 

以数据说话,虽不置评论,却胜于评论。而从着墨繁多的“法治”中衍生的“司法改革”与“法治建设”,同样也是舆论聚焦所在。

 

@刘胜军改革从公报明确提及的司法改革措施中,找到七大亮点:“1、最高法设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设立法院检察院;2、干部干预司法责任追究制度、司法人员履职保护机制;3、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4、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5、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6、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7、‘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身为律师,袁裕来在转发微博时特意提及:“最后一条是关键。”

 

横看成岭侧成峰,内容丰富的公报也让关注点各不相同的议政者仿如观山。

 

例如新京报新媒体昨晚邀来的学者之谈,即着重于分析全会公报中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这是公报里最大的亮点。”知名宪法学者、武汉大学教授秦前红愿意乐观以待,因为“违宪审查将被激活,全国人大有望专设宪法监督机构”:“根据宪法第67条,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过去这一条文基本处于冰冻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机制,今后宪法第67条可能被激活。’根据四中全会的部署,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望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宪法实施。”

 

同为法律学者,常年关注民间司法案例的@徐昕有不同看法:“最大的亮点,我认为是: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有助于理顺党法关系,提升司法的独立性。”

 

而且即便有亮点,似乎也不值得他为之兴奋:“强调依宪治国,但没有为宪政正名;强调审判检察独立,但没有确立司法独立原则。四中全会决定有进步,但没有迈出关键的一步。”

 

乐观也好,观望也罢,法治号角已经高调吹响,下一步落子何处只待观察。

 

除了“法治”,“四中全会到底有什么干货?”智谷趋势微信公众平台决定一窥究竟。

 

对于中国政治而言,指导思想的变化往往隐藏着重大信号,偏偏在公报中,“指导思想由‘三’变‘四’”:“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之后,加上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是中共最高规格会议文件中首度将‘习的讲话精神’与已经载入党章作为中共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相并列。”这不免引人遐想。

 

对高层会议文章的解读,向来需从细节入手,否则也无法知晓异常何在。一头钻入密集文字中的智谷趋势发现,“‘反腐败’仅出现一次”:“四中全会公报全文只在总结一年来工作时提及一次‘反对腐败’,而在关于法治建设的具体论述中无一处‘反腐败’字样...这并非表明高层对‘反腐败’不重视,很可能说明高层将‘反腐败’作为和‘依法治国’相并列的顶级命题,将在未来专门开会研究。”

 

其实,对于全会公报这种又长又枯燥的论述而言,具体而微妙的人事变动才最吸人眼球。长篇全文行将结尾处,短短百来字今晨被五大门户提炼推至首页即是证明。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建堂、王作安、毛万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李东生、蒋洁敏、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杨金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已入笼中的“老虎”们在全会上被公告开出党籍并不算新鲜,隐藏在这段文字中最出人意料的是一个众人陌生的名字:杨金山。

 

按照已有的打虎惯例,应由中纪委公布杨金山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开除党籍,但此前却从未见诸报道。这位中将的骤然倒台,引来众多惊叹:“史无前例!”、“最意外细节!”

 

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昨夜有意为此做一番解局:“作为205名中央委员中的一员,作为十八大后落马的现役最高军衔者(中将),杨金山之事,堪称四中全会人事变动中最出人意料的一笔...和徐才厚被调查三个月之后才公布消息、一公布便是开除党籍的流程类似,由中央全会首次透露的杨案,也着实令人察觉军队反腐之严密与复杂。”

 

在民间舆论场中,杨金山虽名不经传,但其军旅生涯却不简单,“在薄一波一手创办的14军中浸淫多年、历任西藏军区司令和成都军区副司令的杨,能查到的公开资料并不算多。今年7月即最后一次现身公众视野的他,消失没几天后便有港媒曝出‘被抓’、‘贪腐’,但当时并未引起公众注意。”

 

不愧为党媒,在不足两百字的表述中寻找蛛丝马迹,还是发现了诸多异常:“公报的开始说:‘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我们知道,十八大共选出中央委员205人,候补委员171人——除去已经落马的蒋、李、杨3名中委,以及李春城、万庆良、王永春、陈川平、潘逸阳5名候委,这意味着,还有3名中委和2名候委并未出席,原因目前仍未可知。”

 

竟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缺席,闻者不禁浮想联翩。

 

大公网仔细回看昨晚《新闻联播》逐一扫过出席全会中央委员的画面后,今晨即有答案揭晓:“这3名缺席的中央委员分别为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和工信部副部长兼国防科工局长许达哲。虽然官方未有相关解释,但这3位中央委员缺席四中全会的原因应是公务在身。”

 

四中全会具体部署背后的深意岂止如此而已?

 

依据“大老虎未现身”这一线索,搜狐点击今日认定执政者们“还有‘硬骨头’要啃”:“对周永康的审查,关注度尤为强烈,所以此前外界普遍认为四中全会会公布周永康案内容。不过,从目前官方发布的通报来看,周永康案并未成为全会讨论的议题。这也说明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周永康的调查还远远没有结束...同时也说明了中央下决心狠打这只‘老虎’及其枝蔓的决心。”

 

随着四中全会的落幕,昨日上午,中纪委官网公布了中纪委四次全会的会期——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25日召开。

 

今日提及此消息的媒体并不多,新京报特意辟出一整版,大加预测:“四中全会是首个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全会。紧随其后召开的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应该会对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思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下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反腐,作出探讨。讨论如何实现‘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怎样全面推进依法反腐、依法惩贪等议题。”

 

如此看来,四中全会公报中着墨不多的反腐话题,将在明天得到淋漓尽致的大商讨。而中纪委四次全会必然也离不开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这一主题。

 

作为最高党报的子报,环球时报显然对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未来发展充满自信:“四中全会的决定能全面落实吗?我们的强烈期待是:它能。因为它不是这个国家的心血来潮,它是1997年依法治国进入党代会报告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不断积累后的大河出川。它也不是一项单独冒进的社会建设,它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国家其他改革的同步进展支撑着它。依法治国不是个秀,不是为了赢得短暂的喝彩。”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