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之中的宰相典范

刘文瑞 原创 | 2014-10-27 18:37 | 投票
标签: 陆贽 

    中国古代的知名宰相非常多,中唐的陆贽似乎名气并不大,但是,不少有识之士却往往以陆贽作为宰相楷模之一。宋代苏轼曾经给哲宗推荐陆贽的奏议,认为陆贽的政论“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而且开卷了然,是帝王最好的教材;清朝曾国藩列举“葛陆范马”(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为政务典范,要求儿子曾纪泽熟读;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复观,干脆写了《中国的治道》一篇长文专论陆贽的《翰苑集》,认为陆贽揭示了中国治道的根荄。正是前贤这种异乎寻常的关注,给今人提供了探究陆贽管理思想的路标。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他出生于唐代的天宝盛世之末(754年),尽管他成长于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之中,但时事乱局并未冲击到苏杭一带。相对平定富裕的家乡,官宦世家的余荫,使陆贽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旧唐书》本传说他“特立不群,颇勤儒学”,诚哉斯言,这正是奠定陆贽管理思想的基础。然而,儒学的熏陶和积淀是一种底衬,当时并不能显示出来,使陆贽迅速出人头地的因素,则是他的文采。陆贽能写一手出色的骈体文,用典随手拈来,词语字字珠玑。这种文字功夫,在他后来的诗文奏章中处处可见。正是这种文采,使他在18岁就高中进士,次年又应考博学弘词科,从此步入仕途。

 

唐代科举是仕途正道,而科举的不同科目存在着差别。唐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白居易27岁考中进士,还写下了“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得意之句。孟郊进士及第后,“一日看遍长安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陆贽18岁中了进士,第二年又参加制科博学弘词登第,这在唐代科场是少见的,同自诩“最少年”的白居易相比,说他是神童也不为过。但唐代进士的优势体现在任职后的升迁上,初任官职不过九品。按照唐代规矩,即便世人把进士看作“白衣公卿”,羡慕其“头上七尺焰光”,进入官场还得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陆贽最初所任职务,是华州郑县尉,即管理一县治安的从九品小吏。此后按部就班,先后担任过渭南县主簿(正九品)、监察御史(正八品),进京以后,经常承旨入翰林,到建中四年,以祠部员外郎(从六品)为翰林学士,成为德宗身边的亲信。

 

安史之乱对唐朝盛衰的影响极大。当陆贽进入官场时,这场大乱虽然基本平定,但它的后遗症却在不断发酵。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战争中形成的强藩拥兵自重,朝堂之上宦官专横跋扈,国家财政捉襟见肘。仅仅从在册户籍上看,天宝年间为5200万户,十年大乱后变成了1600万户。战争时期借用游牧民族的兵力平叛,又使回纥、吐蕃看透了唐朝的虚弱不堪。加上陆贽所辅佐的唐德宗,是一个刚愎自用、多疑善变、轻举妄动而又没有担当的君主,把各种政治、军事矛盾推到极端。陆贽从进入翰林院起,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大势。

 

比较一下代宗和德宗,就可发现这父子两人互为镜像。代宗懦弱,但这种懦弱又是一种宽厚。例如,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郭暧仗着父辈的军功与公主吵架:“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资治通鉴》卷224代宗大历二年)史书对代宗多有赞誉。《旧唐书·代宗纪》史臣称赞代宗“少属乱离,老于军旅,识人间之情伪,知稼穑之艰难”。他的懦弱和宽厚,能够把各种矛盾冲突缓解到朝野各方可以容忍的程度,却给德宗留下了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这也怪不得代宗本人,情势使其然耳。德宗强硬,要一改父辈的窝囊,但这种强硬又缺乏实力支撑。德宗有文才,好逞能,总觉得自己高明,还喜欢同他人辩论,“朕好与人较量治体”。他即位时正当青年,锐气十足,一心要根除河朔祸患,结果惹出了泾原兵变的大乱子。

 

德宗刚即位时,曾派黜陟使分巡天下,时任渭南主簿的陆贽,曾经给中央下来的黜陟使提出了一整套治国建议。《新唐书·陆贽传》载:“贽说使者,请以五术省风俗,八计听吏治,三科登隽义,四赋经财实,六德保罢瘵,五要简官事。五术曰:听谣诵审其哀乐,纳市贾观其好恶,讯簿书考其争讼,览车服等其俭奢,省作业察其趣舍。八计曰:视户口丰耗以稽抚字,视垦田赢缩以稽本末,视赋役薄厚以稽廉冒,视案籍烦简以稽听断,视囚系盈虚以稽决滞,视奸盗有无以稽禁御,视选举众寡以稽风化,视学校兴废以稽教导。三科曰:茂异,贤良,干蛊。四赋曰: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六德曰:敬老,慈幼,救疾,恤孤,赈贫穷,任失业。五要曰:废兵之冗食,蠲法之挠人,省官之不急,去物之无用,罢事之非要。”可以说,这是一套完整的政务方略。

 

但是,陆贽引起德宗的重视,并不是这套政务方略,而是他的诗文功夫。德宗本人聪明,以文见长。《全唐诗》说德宗道:“善属文,尤长于篇什,每与学士言诗于浴堂殿,夜分不寐,三令节御制诗敕群臣赓和,品第优劣。四方贡艺者,帝多亲试。或有乖谬,浓点笔抹之;称旨,即翘足朗吟。”这样一个自负文才的君王,自然会赢得下属的吹捧,“无不服帝之藻鉴焉”,由此更增加了他对诗文的自信和兴趣。在德宗为太子时,他就知道了陆贽的文名。当上皇帝不久,就把陆贽召进翰林院。

[1] [2] [3]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