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辨

陈潭 原创 | 2005-10-03 19:55 | 收藏 | 投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记得是听领导报告、看报纸电视以及阅读宣传文章时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多少年来使我们对一些权威机构和某些领导者的言行充满着极度的信任,且从来就没有怀有戒备之心;正是这句话使我们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充满着极度的尊敬,对公民监督始终充满着信心。同时,正是这句话使我们对官场愈来愈放松了警惕,使越来越多的官员丧失了本该有的“自律”,亦使越来越多的公民丧失了本该有的“他律”!

在此,本文所谓的“群众”,自然相对于“精英”或者“领导”而言,指的是社会生活中普通的老百姓。那种打着“群众”的旗号呐喊自己是“群众中的一员”而从事“反群众”之实者是无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观点的。因此,反对把现实场景被垄断了的机构说成是代表群众的机构,也反对那种嘴上说是“群众”而行动却脱离群众的“非群众”者。我们所言“群众的眼睛”也是芸芸众生的普通劳动者及其群体的“眼睛”,尽管他们的眼睛来自底层甚至缺乏营养但却也不缺失犀利。

实际上,关于“群众的眼睛”的表述隐含着两个正反两个方面的命题判断:

命题1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

论据1因在人民网刊出《连江县委书记致信人民网:为何防弹衣随我六年》一文,称自己因坚持反腐败触动一些人,有人要暗害他,使他六年里不得不穿著防弹衣生活和工作。于是被称为“防弹衣书记”的黄金高就成了全国知名的新闻人物。紧接着,央视《今日说法》又播出介绍“反腐英雄黄金高”节目,黄金高更是声名鹊起。然而,黄金高涉嫌贪污、受贿和生活作风败坏,在当地影响极坏,不久后被“双规”,并于2005年8月3日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现年53岁的黄金高在1993年至2004年担任福州市郊区副区长、晋安区副区长、福州市财委主任和连江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干部提拔、任用和专项资金的拨付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计人民币368.53万元、美元22.8万元、寿山石30块(价值26万多元)、笔记本电脑一台(价值1.7万元)、金砖一块、白金项链二条,其中黄金高索贿人民币127.7万元、美元16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这很让公众吃了一惊。原来这个不可一世的“防弹衣书记”、“反腐英雄”却是这种货色,媒体被他欺骗了,公众被他愚弄了,我们都上当了。但是,黄金高的拙劣伎俩掩藏不住他的狐狸尾巴,当地群众早就识破了这个腐败份子的假象(资料来自于人民网20050811)。

正方之辩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从唐太宗的“舟水”说到后来共产党的“鱼水”说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虽然伟大人物或者精英分子在历史大潮当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关键。无论黄金高伪装的多么巧妙、多么高明,结果都被群众拉下了马来;无论成克杰、程维高、刘方仁等人的级别多么之高,结果都无法逃避群众的审判!因此,历史的选择就是人民的选择。在反腐斗争中,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为只有“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

命题2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

 论据2审计署2005928公布了外交部、发改委等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这次审计发现的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乱收费等问题,也是近年来屡审屡犯的主要问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但是,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已经成为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一些所属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收费154亿元,其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归集英语四六级考试费14亿元、北京语言大学收取汉语水平考试费129393万元、北京师范大学收取人文社科项目鉴定评审费11852万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收取评审费8538万元(资料来自于中国新闻网20050929)。

反方之辩认为,在这些权力机构的徇私舞弊中,如果不是审计机关的强力介入,群众的“眼睛”再“雪亮”无论如何也是无法看清楚的。比如,购物,一般的商品老百姓是有鉴别力的,知道优与劣、好与坏,可是对于那些以假乱真“极似”的东西无疑就需要“专业眼光”了!某位官员曾经私下自嘲地说,老百姓看到官员吃吃饭、喝喝酒难道就算是腐败吗?其实,真正的腐败老百姓是看不到的!假使没有李真,程维高的案子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才能东窗事发?假使没有李平,成克杰怎么也不会落到上刑场的悲剧?假使没有王宝森,陈希同还不照样居庙堂之高?假使……在这之中,李真、李平、王宝森这些人难道是普普通通一般的群众吗?至于那种把配偶聘为领导干部家庭廉政监督员的作法,希望夫人能够监督丈夫,那只是一种“廉政秀”、一种无奈的作法罢了,同时也是对“群众眼睛”视野有限特征的弥补。

众所周知,在上述正反两个命题中均设定了一个基本的预设——“群众是有眼睛的”,两个命题所述说的只是眼睛的状况或者光亮程度。假使只能有单一选项,我们到底是采纳命题1还是命题2呢?这确实是一个两难选择,但冒着反唯物史观的风险宁愿选择命题2。现实生活中,我们太多地使用“善”的假设,因此很多情况从来不考虑“万一”,结果造成巨大的损失。你要知道,正是因为“恶”的存在,我们才选择“恶”的制度加以规范和惩戒,但我们的理想仍然是追求“善治”。如果我们老是用“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作为公民监督的假设前提,或者全盘寄希望于公民监督,那么我们的很多政策和法律可能只是“软约束”。因此,宁愿相信“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视野是有限的、并非一览无余的,但是,你得必须相信“群众的眼睛”。

因此,在命题2的基础上产生以下三个推论:

推论1群众的眼睛是瞪着的,有眼睛瞪比没有眼睛瞪要好。

推论2被监督者的层级越高,群众的眼睛也就越难“雪亮”。

推论3群众“雪亮”的眼睛所发挥的作用在一定时间内不一定有效。

在任何民主社会里,公民监督都是不可或缺的。群众是有眼睛的,群众的眼睛时刻瞪住权力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是有益的,它能够提醒和防止那些想要徇私舞弊和以权谋私者,能够对贪官污吏起到威严和震慑作用。从论据2我们也发现,瞪住周围的容易,瞪住高层的不易,当然好在我们还有一个越来越负责、越来越厚重的国家“看门狗”——人民审计机关。可是,群众的眼睛瞪住了又怎么样呢?从实际来看,群众眼睛的“雪亮”程度与防治腐败程度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也就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然很好,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论据1中,即使是“当时莆田城几乎无人不晓”,也阻挡不了黄金高的加官进爵、步步高升。所以,不仅得让群众的眼睛雪亮,更重要的是要让有关部门、有关领导者的眼睛也雪亮起来,才能及时而有效地清除腐败和社会不正之风。

此外,我们还得提出三个相关问题:

问题1群众的眼睛什么时候才“雪亮”?

据有关媒体报道,去年全国各级组织部门通过受理“12380”电话举报,先后对469件选人用人问题进行了查处,705名干部受到了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这么多违规选人用人问题,在群众举报之前,各级组织部门为何没有发现?莫非群众的眼睛真的比各级组织部门的眼睛还要雪亮?早在因《为何防弹衣随我六年》一文令黄金高名声鹊起之时,就有不少对黄金高知根知底的福州人觉得好笑。据说,当央视《今日说法》播出介绍“反腐英雄黄金高”的节目后,几位酒店小姐直笑,说:“原来这位一喝多了就要叫小妹的人,是县委书记,还是个‘反腐英雄’!”成克杰1993年就开始和其情妇李平敛财了,为什么早没发现呢?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事例简直太多。为了降低社会总成本,因此,群众雪亮的眼睛必须既要在“防”上发挥作用,也要在“治”上显示作用。当选人用人时,当工程建设时,当利益分配时,群众眼睛该是最为需要“雪亮”的!

问题2群众的眼睛怎样才能“雪亮”?

   群众监督权力是与生俱来的,是宪法明确的。但群众监督必然需要知情权的保障,没有知情权,群众的眼睛是无法“雪亮”起来的。在一个信息资源被垄断的区域内,公共资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公共”,老百姓怎么去明白公共事务的真相呢?在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里,我们反对任何机构和个人去屏蔽社会的影象与混淆公众的声音,我们支持群众对于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的“声音”与公共管理的“在场”。只有信息公开、表达顺畅,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意见表达机制健全,“群众眼睛”的存在才有意义,公民监督或舆论监督才能有效。但是,群众通过“雪亮的眼睛”检举、揭发社会不良现象时,必须受到充分的保护。如果没有相关的防护措施,“雪亮的眼睛”有可能遭到报复而变得十足的暗淡。同时,也还必须有相关的激励措施去激发群众监督的热情,从而促使公民监督不断制度化甚至法制化。此外,只有当公民监督、舆论监督与权力监督、法制监督有机地结合,政治治理结构才能模式化和常态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才能更富有意义!

问题3:如何对待“雪亮”的“群众的眼睛”?

“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是老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的段子多次明示:只有认真对待群众的“眼睛”和群众的“需求”才能永不言败!在现实中,某些领导常怀“群众悖论”:如果群众所说所做不符合他的心意,那就说老百姓是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群众所说所做符合他的心意,那就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际上,这是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是无视群众力量的表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群众的监督效力。同时,公共权力机构的代理者也应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对待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的民主技术条件下,群众监督的作用不能高估。比如在对于选人用人问题上,群众监督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其主要方式还是要依赖于各级组织部门擦亮眼睛,严把考核与任用关口,加强任后监督。如果组织部门的眼睛变得比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能先于群众发现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问题,无疑说明干部任用机制的完善和称职,群众的眼睛即使闭着也会放心!当然,社会光有“上访”是不够的,还必须需要“下访”!

 

                                           20051003


个人简介
性格学术,道德文章。思想散客,学术民工。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