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欧阳文忠公诗

段军山 原创 | 2005-12-13 12:13 | 收藏 | 投票

冬夜读欧阳文忠公诗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倡者。但幼时颇为不幸,四岁丧父而成就“画荻教子”之千秋佳话。后在政治上锐意进取,累官至参知政事。但宦海浮沉,也曾遭遇贬谪,但其风骨胸襟使他发出了“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的生命萌动之喜悦,那时他在夷陵山城,也就是现今的宜昌,胸中虽有块垒,但“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也好像恰合我等小时候课文总结的“革命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寒夜读来,自有“野芳虽晚不需嗟”的同感。

  后来,他又被贬滁州,写下了“环滁皆山者,琅砑也”的名篇,但他也是寂寞的,“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那时作者才39岁,没有美人相伴,只好“醉与花鸟为交朋”,但残酷的现实里,他还是能区分朝中那些巧舌如簧的谗口,而喜爱滁州的“啼鸟”了。“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心心相映,息息相通,历史总是惊人的一致,只是永叔先生更多了份理性,“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叹气归叹气,作者知道“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只因这雨横风狂,我当“门掩黄昏”。

在诗人的羁旅人生里,离愁别绪时常侵袭他的心,“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正因为这离愁更行更远还生,所以诗人敏感的心也怕了,“楼高莫近危阑倚”,怕看到春山外的亲人好友。一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典雅蕴藉之至,含着多少生动的情怀。诗人在元宵节里,“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又是何等的让人怅惘。随着月影西斜,诗人不免长太息以掩涕:“今宵谁肯远相随? 惟有寂寥孤馆月”。 

在诗人的政治生涯里,一向与民同乐,也写他们的悲苦愁疾,“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和白乐天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热爱农家生活,“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童年是艰辛的,但毕竟是最烂漫的。在对王安石新法的不满中,老迈的诗人最想退隐到西湖,因为这里“绿水逶迤,芳草长堤”,兼有“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鸥掠岸飞”的美妙。

政治总会死去,而只有诗文长存,言以文远,诚哉斯验。

个人简介
言近其旨,近于泥土之根;若思如风,风当行于华夏之顶。俯瞰之与仰望,当尽平生之心力,在思想喷薄若镣铐之舞里,倚醉当歌,如犁行大地,吾当扶锄,吾本农民。
每日关注 更多
段军山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