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人间(上)

姜明 原创 | 2005-12-05 12:57 | 收藏 | 投票

内容提要

幸福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追求。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创造文明的历史,也是一段追求幸福的光辉历程。可以说我们一旦放弃了对幸福的追求,我们人类的历史将会重新回到野蛮的时代。

但是,所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一们学问,到如今中国乃至世界都还没有译本专门研究着们学问的“教材”,还没有一本教我们如何制造幸福。而本书则弥补这片真空,虽然它不是最权威的理论,甚至也不是最经典的法则,但透过这本书,确实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使得我们对幸福有个全新的认识。只要我们以次为参考,适当的多做点什么,或者少做点什么,或者不做点什么,幸福明天就会萦绕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幸福就在我们的枕头边上;洗脸的时候,幸福就在我们沾水的毛巾上;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幸福就在我们的餐桌上;当我们看书的时候,幸福就在我们的纸页上;当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幸福就从音箱里飘出来;当我们走路的时候,幸福就在我们的脚底下……

幸福,这是一个沉重的概念。我们常常会对知己说:“我很幸福!”或者对着同事说:“哎……真痛苦!”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一时的感受罢了。究竟什么是幸福,什么又是痛苦,或许我们从来还没有严谨地思考过。

的确,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理反映。但问题是,它究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和反映呢?这些问题搞不清楚,可以说我们追求幸福只是在跟着感觉走,而不能能动地去驾御它,或者说是去改变它、去抓住它。

在根本上,幸福是一种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变幻莫测的心理反映,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映。本书从幸福的根本属性着手,考察了人能感受幸福的种种境况,比如精神状态、生理需求、情感需求、人为关怀等等,读者可以在本书中认识幸福,同时获得幸福达成的灵感和源泉。并可以把这些相关的知识作为参考,适当地改变或回避一些东西,同时再创造一些东西,是自己有个好环境、好的空间、好的心情,这样,也就能够拥有幸福。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这么几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并将它们由低到高排列,形成一座金字塔。之后有人又把它发展到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从人文背景和地理位置来看,人在社会中可以分为七个层次,即:

下层贫民

下层富人

中下层人

中产阶级

中上层人

上层贫民

上层贵族

这七个阶层分别对应着七种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果该阶层的人满足了该阶层的需要,那么,他们是在总体上是幸福的。如果,超越该阶层的需要,他们都是幸福的。如果不能满足该阶层的需要,他们可能会是痛苦的。假如,他们从其他方面可以获得另外一种满足,他们也许是幸福的。如果一个社会群体整体上要满足幸福,那就不是仅仅某个阶层的相应需求的满足了。

人类的幸福就是,在一定的时空状态下,基于某些物质或者可以量化的精神状态,人对追求某种目标的实现的可能性有信心和对某种需求的满足。

别忘了,在自己沐浴着幸福的时光时,也多给别人一点点幸福的空间,像家属、亲人、同事、邻居……让我们都幸福起来。


幸福学:一门待建的具有终极意义的新学科(代序)

  粮德淳

一、全球危机日益加剧与幸福学的创建

    近二、三百年,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科学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不断增多且越来越棘手时,就演变为各种令人寝食不安的危机。进入本世纪,危机的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有许多危机皆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如生态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信仰危机、人口危机、等等。这些危机给人类带来难以言表的困扰,造成了极大的灾祸,对人类的生存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人类的前景正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可以说,人类的命运已到了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这决非危言耸听。对此,众多有识之士都已向世人发出了声嘶力竭但回响寥落的呼吁,并且纷纷提出各自的救世方案,有的全力批判现代科技文明的弊害;有的希冀到传统文化中寻求拯救人心的良方;有的指望科学柳暗花明,引领人类杀出危机的重围;也有的将危机树为标靶,创建了一些有助于人类摆脱困境的新学科,如大协调学、未来学、生态学、危机学、和平学、环境学、贫困学、人学等。基于类似的思考,本文尝试提出“幸福学”这个学科概念,并对其主要方面加以初步阐述。   

    当今社会的各种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不能和谐统一的体现,从深层次上说,是“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宿弊与“物质主义”这一时弊共同作用的恶果。所有危机可归结为生态危机、物质危机、精神危机,其中生态危机密切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与物质危机、精神危机互为因果。从本质上说,这些危机的发生,乃是因为人类精神的失衡与错位,尤其是幸福观偏离正道所致。     

    生态危机的恶化,直接与人类将幸福理解为纵情声色、恣意狂欢有关,比较典型的即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五十年代,美国成了享乐主义的乐园,其后,此风弥漫至世界各国,崇尚消费、炫耀财富,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浊流。为了满足欲望,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疯狂开发,据统计,工业革命只有300 多年的历史,仅占迄今人类史的0.2%,而其消耗的能源却占人类历史消耗总量的99% 以上。非理性的幸福观,必然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而极大地败坏人类的生存空间,贻患无穷。     

    物质危机同样具有全球性,据世界银行报告,世界尚有1/5 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即便像美国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有为数可观的人穷困潦倒。“据路透社1996 116日的报道,美国有2600万人,即每10个美国人中有1 人,靠向慈善机构领取食品度日。据美国国会饥饿中心统计,美国有3000万人食品不足,处于饥饿状态,其中有 490万老人。”(任言实:《请看美国的人权纪录》,《人民日报》199735)而我国目前还有6500万农村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城市中贫困人口也有2800万。未来随着各种各样天灾人祸的不期而至,返贫或陷入各类困境的人将可能有增无减,如何使物质贫困不宿命般地引发精神贫困,如何使人们不致沦为形而下的生存状态,浸泡于苦海而不能出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沉重的必答题。     

    无论是富裕者,还是贫困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不容回避的现实,即精神的全面危机。这种危机具体体现在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理想危机、心理危机等,由此,导致了人类行为的非理性化、野蛮化,为了各自的利益动辄诉诸武力,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与骚乱冲突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暴力犯罪与日俱增 ,“19902月,联合国预防和控制犯罪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过去10年间,全世界的犯罪数平均以5%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同时也超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控制犯罪的能力。”(康树华:《当代世界犯罪热点》,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 )我国的犯罪也十分猖獗,贪污受贿、制假售假、贩毒吸毒等都屡禁不止。精神危机还表现在精神疾患的增多,“早些年,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份关于抑郁障碍报告记载:每年世界上至少有一亿人发生临床可查出的抑郁症,并且这个数目有逐渐增加之势。”(傅治平:《心灵大嬗变——人类心理的历史构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50351)     

    以上仅是对人类的诸种危机作一浮光掠影的观照,所见已足以令人触目惊心,说人类已出现全球性的危机决非故作惊人之语,说人类的危机乃是对幸福的蒙昧无知亦决非无稽之谈。因此,创建幸福学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幸福学的创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从理性上认识幸福的实质,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幸福研究严重滞后与幸福学的创建     

    人类的幸福,作为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不懂得何为幸福,不懂得如何去达成幸福,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人们往往跟着感觉走,或随顺世俗,其实这都不足为凭,有的快乐潜伏着更大的痛苦人们却乐此不疲;有的痛苦孕育着深远的幸福人们却敬而远之,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短视之徒是难识此中三昧的,他们过份看重眼下的、实在的,固执已见地认为自己懂得幸福并正在谋取幸福,他们往往将幸福物质化、对象化、仪式化、集体化,如认为“财、寿、子”即是幸福本身,殊不知,人们的许多追求与占有,充其量仅是达到幸福的手段与过程,为幸福提供一些外部的条件,幸福的手段、过程、条件皆不是幸福本身。幸福具有主观性,同样处境的人,对幸福的感受也许差异极大。再则,谋求外在之物不一定能事事遂人心愿,如果没有坚韧的心理承受力,则往往得不偿失。不仅现实中的人们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许多学科的任务及目标也是如此,属于一种现实关怀,而幸福学则是一门涉及终极关怀的学科,它将帮助人类从形而上的终极意义着眼,摆脱痛苦,以达幸福之彼岸。     

    幸福问题一般被认为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但是,从终极意义而言,它其实是一个最重要的范畴。人类真正终极的有关生存的目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固然位居幸福问题之上,只有解决了这些疑难,才能确定幸福的指向,但问题在于:“宇宙智慧”创造人类这种生灵的目的何在,人活着究竟有什么价值,科学、哲学及其它学科都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们也不可能确知,至多仅是凭借一种个人灵性的感悟,或信奉宗教的说法,而这些往往超验而神秘,不能成为一种人所共认的定理。对于这个问题,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认为,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无法猜测的,我们能够评价的只是人生“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梁漱溟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可评,如果说有,那么也只是在现实生活中。     

    既然宇宙智慧的意图我们不能确认,那么就只能在他的创造物——人类身上寻求她的暗示。换过这种角度,幸福这个范畴就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价值,因为不论什么类型的人,从事什么类型的活动,他的最终结果都是带有精神性的,都要激发头脑的快乐中枢,都想使自己幸福,即便是自残自虐的变态人,也是为了寻找“苦中之乐”。因此,趋乐厌苦是人类的首要本性,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幸福具有终极性是一个无须论证的公理。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想,宇宙智慧的最终的目的应在人的现世生存中有所暗示,并具同一性。一个生命应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或曰生存状态,无法想象一个垂头丧气、痛苦不堪的人会是宇宙智慧所愿看到的,也不能想象一个吃喝嫖赌、几类禽兽的人符合宇宙智慧的初衷。不能幸福必定远离了真正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反之,能幸福则必然预示终极目的的成就。综上所述,幸福问题应超乎伦理学的人生价值之上,遵循人类自定的价值观,不一定能令人幸福,但幸福的就必然是有价值的,伦理学著述中常有这样的说法,“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使别人受痛苦的基础上”,这种表述自相矛盾十分明显,使别人痛苦的人能真正幸福吗?所谓的幸福不过就是一种魔性的满足罢了,对于什么是幸福我们往往含混不清。     

    幸福问题在伦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对于幸福的诸类问题,不要说一般大众,即便是伦理学研究者亦存在着许多的困惑,比如“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幸福吗?”、“个人的幸福是否依赖集体的幸福?”、“幸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等等,现代的伦理学要么争讼未决,要么尚未议及,“我们的伦理学研究落后于当代科学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杜振吉:《关于伦理学改革的思考》,《东岳论丛》1995年第 6期)对于幸福问题,学术界研究偏少,这里有一个统计,查9397年《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及9296年《中国社会科学》,前者共收复印论文 845篇,标题出现“幸福”一词的仅有一篇;后者则一篇也没有,学术界对幸福问题的漠视可见一斑。     

    幸福学之“幸福”与伦理学之“幸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首先,幸福学中的幸福问题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在伦理学中只是诸多范畴之一。其次,幸福学将是一门真正济弱扶危、以实用为宗旨的学科,它将对匡正时弊,净化人心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并不沿用缺乏感召力的陈腐说教,也不同于实用心理学中治标不治本的心理咨询之类。再次,幸福学将更加直截了当地触及人类的终极目的,将幸福的获取与人的道德观统一起来,并着重从人的智能与人的最佳生存状态的关系入手,以解决根本问题。最后,幸福学对幸福问题的研究,将突破传统伦理学的壁垒,形成更加开放自由的格局,充分利用人类的一切智慧成果,在研究方法上独辟蹊径。

                      

三、幸福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   

    幸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的本质规律并总结为一定的理论方法,用以指导人类获得幸福的应用性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学具有终极意义。站在科学的幸福学立场,可以对人类所有的行为及其研究这些行为的学科进行重新审定,判明其存在的价值。凡是有助于增进人类幸福的学科,就是应优先发展的、具有相当生命力的学科,例如伦理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凡是与幸福关系不大,甚至损害幸福,或者削弱人类自控能力,助长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学科,就是属于须控制乃至取消的学科。如果说一个人达到了温饱水平,能够生存就有了幸福的可能性,或者将幸福视为情绪上的零值状态,非痛苦也非痛快,那么现有的许多放纵欲望的社会活动以及对此研究、指导的学科,就有收敛或改弦更张的必要性。现在学科愈来愈多且还在不断分化产生,但是,并非每一门学科都与人的幸福相关,也并非知识越膨胀人类就越幸福,现今人类知识每10年就增加一倍,如果知识的增长与幸福的增长成正比例关系,人类早应其乐无穷了,但是,冷酷的现实并不容人类乐观,其原因正如意大利“罗马俱乐部”创始人贝恰所言,“事实清楚地表明,人们自身如果保持未开发的状态,经济、社会、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任何开发都不可能,而且也无意义。”([日]池田大作[意]奥锐里欧•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 166页)当代人幸福技术化、物质化的势头太过强劲,将人幸福的赌注全部押在对外攫取上,这就为人类的痛失乐园埋下了隐患。人类并非神灵,当人类妄自尊大错以为通过技术手段可达到幸福时,他的败局就是注定的了。自然并非人类的“掌中宝”,抱有这种信念,人类就应调剂出相当的心智,致力于发展进退有节的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己的应变机能,这样,就不能不考虑人的自我修养。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确有必要改变原先那种一味只求创造创新,不管其与人类幸福是否有密切关系的思维定势,学科的人本品格应得到大力弘扬。     

    分科是一种趋势,综合也是一种趋势,世界是具有系统性的,为了共同攻克某一课题,往往许多学科协同作战,这尚是指一般的问题,而对于幸福这个关乎人类共同理想的问题,更需要各学科的辅佐,形成一股凝聚力,正如三棱镜将七色光聚焦为温热的光束,幸福学对其他学科而言,正是具有这种“聚焦”作用,或曰协统作用,它将把千百种学科化为一门宏大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学科——关注人类幸福的学科,将把浩如烟海的知识升华为人类获取幸福的一种生存智慧,让人们借助这种生存智慧在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中真正地洞透生命的玄机,从而既脚踏实地,又超然物外,不为形役地主宰自己的生命。否则,学科的林立、知识的博大,只能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满足虚荣的摆设。     

    有关幸福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如下:      

    1 、幸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幸福的研究,由于伦理学问题的繁多,长期处于被埋没的窘境,而实际上它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很有必要将其加以突出,将其放在众多学科组成的学科环境中,才能有望突破传统的陈见,正如金哲先生所言,“在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一学科的重大问题,在本学科范围内,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冲出本门学科的知识局限,采用多门其他学科的概念、理论、方法,综合利用多科知识理论体系,进行联合攻关,结果,既解决了本门学科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又综合产生了新兴学科。”(金哲:《论当代新学科的思维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5年第 3期)幸福学涉及到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经济学、法学、生态学、生命科学、精神病理学等许许多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学科,同时与哲学也有不解之缘。幸福学不是这些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它既从其他学科吸取也向其他学科提供思想资源。      

    2 、幸福学是一门问题性的学科。与其他侧重某一领域研究的学科相比,幸福学属于一门将幸福问题作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来研究的学科,这种针对性强的学科正是人类所急需的。      

    3 、幸福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幸福学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它既要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又要与大众的需求对接,虽然达成幸福对个体素质要求较高,具有超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作为研究者应尽可能考虑方法的切实可行。      

4 、幸福学是一门灵思性的学科。所谓灵思性的学科,就是侧重运用灵性思维的学科。研究幸福,以至获取幸福,不能单纯依赖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不能单纯依赖机械的知识,或某种科学的定量分析,应更多地诉诸于人的尚未开发的潜在智能,包括通过感悟而能较透彻把握人生真谛的灵性思维。为了更好地研究幸福学,有必要吸取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包括“目击道存,不可容声”这种思维方式,采用此法研究的论著思想语言有可能缺乏“科学性”与“逻辑性”,对此不宜简单地斥之为“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四、幸福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幸福,即是幸福学的首要研究对象。幸福,是个含义暖昧的用语,人们对它的领会各不相同,分歧极大,但有一点须说明,我们所研究的幸福,主要是指“人类的”,而人类的幸福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程度,理由正如前述,人类自定的目的与价值并未证实具有终极性,那么依此而行得到的幸福也很难说是至上的。再则,人类并非无所不能的神灵,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消除一切困厄,肉体的存在就极易使人陷入不自在的状态,人的精神力量再强大,也只是自我的一种内心调控,是一种“精神性”的战胜,而非一种“现实性”的根绝,现世幸福的达成并不能抵消世界人生的悲剧性。幸福,严格地说,应称为“准幸福”或“相对幸福”

。至于宗教所言的“绝对幸福”,则不属于作为一门学术的幸福学的研究对象。过去对幸福的理解一直不够科学化、精确化,幸福,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己内心理想化、完善化、有序化、和谐化状态的一种感受,它不等同于狂喜、兴奋、激动。这种感受也可逆向表述,即对自己内心无痛苦状态的一种感受。痛苦与幸福是一对矛盾,故此痛苦也是幸福学的研究对象。     

    幸福学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现择其要点简列如次:     

1 、幸福本质论;

2 、人类幸福发展史研究;

3 、中外幸福研究史;

4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幸福;

5 、实用幸福学;

6 、幸福本体论;

7 、幸福境界论;

8 、群体幸福与个体幸福;

 9 、幸福学与其他学科;

10 、幸福与灵性思维;

11 、痛苦研究;

12 、幸福与伦理学;

13 、幸福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14 、幸福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分支学科,如文化幸福学、经济幸福学、教育幸福学等。

   

    (发表于某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兴学科》1999年第三期全文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五期摘要转载。)

 

目录:

第一章     幸福大家谈

第一节  当代的“世俗幸福”

一方面,经历了漫长贫穷岁月的中国人,在对物质世界的丰富占有想象中,确立了有关“幸福生活”的个人化前景:日常生活可以给予他们物质业绩,而来的速度可以是可以迅速的。同时,人们曾经又经历过精神的不幸与奋斗的苦苦挣扎,在灿烂的物质诱惑面前,似乎变得一文不名。而在日常生活中,整体社会财富在不断增长,老百姓的日子却似乎一如平常,这就日益增长了他们对物质贫困的不满和对经济富裕的憧憬。

渴望“幸福”的想象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时间依崇,把“幸福”寄予“未来”,甚至在空间上还给予国外,像纽约、曼哈顿、东京、澳洲……都成了他们满足“幸福”欲望圣地,甚至是梦的天堂。人们在海归派作家的作品和影视里面,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知识分子的幸福“乌托邦”。

n         世俗幸福源于中国人的贫穷

n         世俗幸福的人性实践牺牲了快乐享受的代价

n         “美女作家”满足的是一些人的偷窥欲

n         幸福的力量不仅仅在于稀释痛苦的浓度

 

第二节  中国古人的“快乐(幸福)”观

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是一种情感哲学,它很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它把伦理和审美合二为一,从道德情感中体验美的境界,这就是所谓。有人甚至把儒家文化归结为乐感文化。以乐为最高境界的情感体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同时,它也把乐和仁、诚结合起来,也就是将真善美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l         知足者常乐,是一种超现实的境界

l         孔子:知者乐,仁者寿。

l         孟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l         荀子: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l         程颢: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l         朱熹: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l         陆九渊:与天地合其德,岂不乐哉!

l         王阳明:喜、怒、哀、惧、爱、恶、欲,其中并无单独一乐

l         黄宗羲:同自然界 “鸢飞鱼跃”,自有乐的境地

l         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第三节  幸福究竟是什么

首先,幸福它是一正心理状态;其二,这种心理状态是基于某些物质或物质性意识形态之上。在内涵上,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和意识去感受;在外延上,它是不是完全虚幻的,是可以量化的。那么,人类的幸福就是,在一定的时空状态下,基于某些物质或者可以量化的精神状态,人对追求某种目标的实现的可能性有信心和对某种需求的满足。

l         老外大话幸福

l         幸福的求取,乃人类文化财富

l         古代的幸福:一种冷暖自知的状态

l         为官,可能是幸福的障碍

l         古人指称幸福的“乐”,是一种非情绪性的心理反应

l         幸福而又不幸的公主

l         幸福的定义在这里

l         幸福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需要

l         社会的七大阶层

l         幸福是我私人的事,你有必要说三道四吗?

 

第四节 幸福的属性与获取

凯尔克郭尔通过对不现实和现实、分裂和协作、静止和运动、恐惧和安全、绝望和意义等五组对立的概念的阐释,借以说明不幸就不现实、分裂、恐惧、绝望,相反则是幸福的。

u       凯尔克郭尔:幸福是现实的、协作的、运动的、安全的和富有意义的

u       要获得幸福,就不要让不幸占据你的视野

u       幸福的压力:社会体系考验个人心理素质

u       如果灾难来临……

u       佛说幸福:安、和、福、禄、寿

u       佛学大师教你幸福十二招

u       爱是生命的根源

u       爱迪生的灯泡可以照亮你的兴趣吗?

u       章太炎的白糖盘子

u       勇气为先谈恋爱,虽败尤荣

u       黄香打虎,以防老爸被叼走了

 

第五节  人类群体幸福论

身体健康和力气是获得幸福所必需的重要条件;它们是与过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的高度紧张不相容的。人的精神需要表现在他的求知欲上。人的天性使所有的人都具有求知欲;然而我们要在精神上得到幸福,那么必须使智慧的种子——求知欲——开花结果,否则它会白白理在那里,得不到什么益处。

l         幸福作用于我们的感应,靠某种嗅觉

l         只开幸福花,不结果幸福果。原因在哪儿?

l         英格兰的十七、八世纪,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多数人的不幸之上

l         花边工业给了人们什么?

l         顺藤摸瓜,摸不到幸福的蒂把

l         产品应该由谁来享受?劳动者……

l         富人的欲望比狮子的胃口还大

l         赚钱使人痛苦

l         资本利益的竞争,让一些人自由得像吸空气

l         生产阶级在个人竞争下往往处于弱势

l         教会给他们补助金,是为了他们不至于饿死

l         贫民的财富是用来养活富人的

l         人类之爱和求我幸福本没有冲突

l         幸福的内容不可以改变,但你的眼光可以变呀!

 

第六节  幸福的达成

爱情是甜美的,拥有爱情,尤其是拥有完美的人的确是幸福。但是,幸福不完全表现在爱情上。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以健康为幸运,疾病为不幸;成功为幸运,失败为不幸;富有为幸运,贫穷为不幸......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然而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达成幸福途径就远远不只是爱情的美满。

l         让你失落的,是你的“自我为中心”

l         价值是工具,幸福就是目的

l         爱情就吃在嘴里的糖,含着,甜着,吐了就没味了

 

第二章   自由意志的实现

第一节     哲学智慧是人幸福的寓所

幸福生活是需要有智慧之光的指引才能得到。哲学智慧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条理解人生的新的思路或新的视角。倘若没有哲学的智慧,也就没有人能够有幸福的生活。哲学智慧是我们的寓所,在这样的寓所之中,我们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才能欢享真正的自由。在这样的寓所中,我们自由自在,我们无拘无束。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愉悦。这种深沉而平静的喜悦是智慧所结的首要果实。

l         苏格拉底的智慧来自于神谕吗?

l         智慧的灵光会降临在你的生活中吗?

l         智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源头活水”

l         自由的内涵,有五个方面

l         幸福是精神的?抑惑物质的?

l         人的生存就成问题的时候,他的一切都被黑暗包围

l         没有自由的人,最孤独

 

第二节   自由的心灵为幸福开放市场

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为他统一了六国把人从奴隶的角色中赶到土地上去的时候,西方的希腊,“幸福”就已经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了。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东西。不过,进入中世纪,幸福这个概念几乎消失了。因为那时人们追求的不是尘世浑浑噩噩的生活,而是来世上天堂,不管现实的幸福。值得庆幸的是,文艺复兴又重新激发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兴趣。把人从红色教袍的阴影下解放出来,一大帮人发现了“人”、发现了“人性”,有的人大声疾呼,要求解除“禁欲”,人需要满足欲望,追求幸福。

l         美国:幸福就是“功效”和“福利”的最大化

l         经济地位的平等,并不等于社会地位的平等

l         在美国,幸福的有钱人少了

l         金钱买不到幸福的婚姻

l         市场不会让你有血有肉

l         我们的父辈在为我们而活着

l         了解自己,倾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l         家兴万事兴

l         家庭没有民主,父母有负罪感

l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形成的亲属间社会组织

l         为了孩子,请父母注意你的德性

l         离婚家庭的孩子,多成不了大气候

l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

 

第三节    对生活自由的管理与支配

如果幸福是群体生活的目标的话,那么,自由便有了它发挥本能的市场。虽然自由并不一定使人幸福,但自由却是幸福达成的基础。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个人连追求幸福的自由就没有,他何以幸福?而且,自由本身就是人类的幸福,是人的“自我实现”等诸多需求实现的前提条件。

l         无视自由,是对自己的犯罪

l         对于有的人来说,自由或许是一种奢侈

l         幸福把社会的人划分为两类

l         回避某些不幸,或许更加不幸

l         不要指望别人给你给免费地提供福利自由

l         家庭主妇的汤

l         没有钱不要紧,不会管理钱就要紧

 

第三章          个人价值的实现

第一节    理想的职业

所谓职业理想,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可以分围三个层次:一是低层次,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二是中层次,把职业作为对个人兴趣的满足;三是高层次,把职业作为创业、创造和为人类贡献得手段。

n         牛群“裸捐”说明了什么?

n         女性的婚姻角色,改变了她们的价值理念

n         市场经济虽然造不出雷锋,但它仍需要雷锋

n         理想的职业是暴利职业吗?

n         现代的女性,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n         你依靠什么来进行职业抉择?

n         理想的职业标准

n         教你找理想职业的招数

n         找工作,要善于扬长避短

n         女研究生也找不到工作,正常!

n         摸清用人单位的底细,你回胜算几成

 

第二节   成就感的满足

成就是衡量优秀管理人士的尺码。成就是除其他管理人员之外,他个人为公司的盈利与成功所作的贡献。成就是他已经走过的路,他应该为之自豪。

成就可以从数量上或质量上来衡量,其中可以包括;成功地推出一项新产品;改进装载机的效率;节省1%的劳动力;把本国一些最优秀的毕业生招聘进公司;连续12个月准时交货;使客户的投诉低于前任时的水平;通过改进管理大量节省公司的开支等等。

l         成就感不可以吃,但可以影响的你的吃

l         衡量成就,既要有量,又要有质

l         确认价值观,是人本管理的基础

l         人本管理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益的问题……

l         人在社会中,即使角色,又是资源

l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不善待“人”,就是不善待自己

l         企业文化给人以成就感的空间

l         升官发财,有学问,人生的全部?错!

l         幼儿园的孩子,比我们强

l         中学时代,这个如花的时代……

 

第三节    理解你思想的知己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俗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贵的痛苦,人生是很公平的。当一个人的快乐被别人理解,当一个人的痛苦被人怜悯,他有几个朋友;而同意个人的思想被别人接受,他就有了知音。指引可以是你的朋友,可以是你的老师,是你的同事,是你的爱人。

l         可以容忍别人看不起我,但不能容忍自己看不起我

l         挚友易得,知音难求

l         你的妻子是你的知己吗?那她的老公呢?

l         夫妻之间,迁就当先

l         于伯牙和钟子期,知己得绝了

l         知己是一棵树,下雨的时候你可以去遮雨挡风

l         幸福是荷塘月色,刹时便到那边去了

l         知己不会给你财富,但可以……

l         男人的知己,红颜不佳

 

第四节  人生价值的实现

我们中国有着儒、道、佛教思想精髓的渊源文化传统,崇尚简朴、远离物欲、遏制贪婪、人人向善、渴望心灵自由、追求精神充实、热爱自然、向往风雅。在古代的以仕途经济为上的社会里,人总以为居官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在这种人生标尺中追寻着自己的梦,但事实上,千百年来,又有几个官流传下来,被后人评颂呢?相反,那么地位不高,而在一个平凡的位置作出成就的人,比如修史、作文、科研……等诸多方面的伟大成就和伟大人物。

n         什么是人生价值?

n         胡克的显微镜于1665年看到了细胞,它也看到人生的价值

n         齐家、治国,不修身,何以平天下?

n         个体人的价值感知,需要客观环境的温度

n         激励性工作设计,它激出来的不仅是热情,当然还有效益

n         雇佣制,雇的是人,也是责任

 

第四章    幸福的边际效应

第一节   不要把财富看得至上

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的需要。这几个层次依次满足后递进,而对于上一层次的人,他对下一层次的需求的边际效应极低。但这几种需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可能性愈少。但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n         一周挣255块钱,它买到的是什么?

n         对于生命,我们得重新思考

n         你有十元钱,再给一元你也满足;如果你有一百元,再给你十元你也不会满足

n         最底限度的生存保障,来源于经济状况与生存风险

n         佛徒与毒蛇

 

第二节    长久的婚姻才是美满的

婚姻是人一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人一生中的自然发展规律。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结婚、生育,结婚就是未婚男女组成一个家庭。但能否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关键还在于看他们自己怎么把握和创造。从医学角度来看,这里面还有很多学问需要讲究,其中较关键的一环就是从身心健康方面择偶。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及家庭的幸福,甚至还可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幸福。

u       你离婚了吗?

u       择偶的条件之一:身体健康

u       你可以给你的爱人生宝宝吗?

u       教你婚前如何咨询

u       AB型血的女人和她的爱情及婚姻 

u       A型血的女人和她的婚姻

u       B型血的女性,小心被男人骗  

u       O型血的女性,婚姻成功率比较高

u       让妻子生气的丈夫大扫描

u       夫妻之爱不能只在床上

 

第三节   用幸福来衡量财富

归根究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

n         人的理性也是痛苦之源,你信吗?

n         有趣的冰淇淋实验

n         人对待血汗钱与不义之财的态度

n         如果看音乐会的钱丢了的话……

n         有病,何时吃药?

n         “前景理论”教你怎样把前景痛苦降到最底点

n         财富仅仅是人幸福的0.001%的因素

n         发工资的学问

 

第五章  情感的满足

第一节   爱情就是甜蜜蜜

惟有经历了才明白,没有婚姻的感情,实际上最脆弱、最靠不住的。就像雨后的一道彩虹,高高在上,七彩斑斓,美丽得炫目,但却是短暂与虚幻得。不要相信那些风花雪月得故事,风花雪月得另一种诠释是虚无缥缈。雪是很快就会融化的,而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的粉身碎骨。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要丧失价值,我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爱情也是如此。

n         陪伴病妻33年的好丈夫

n         有忠贞的爱情,你还要离吗?

n         爱情中,这么一些事情我们需要做

n         爱情没有味了,我叫你加糖

n         奥斯卡电影可以要《卧虎藏龙》,爱情不需要卧虎,也不需要藏龙

n         感情就是一台“老虎机”,你投一元进去,也许不会出来什么。但你一元也不投,是什么都不会出来。

n         结婚和离婚就像生孩子一样,无所谓对错

n         爱一旦降温了,就给它加热

n         你尊重你爱人的隐私了吗?

 

第二节   亲情是人性的根本归宿

亲情,首先是一种至贵的爱,是父辈给孩子的,是兄弟姐妹互赠的。当我们出生的时候,亲情就开始恩赐于我们了。

童年是人一生最幸福、最美的一个特别时期。因为那时的思想和感情像山里的泉水一样清明透亮。回忆童年我们回沉浸在一片幸福的甜蜜之中。

n         人在哪里获得的最多?当然是家里!

n         你知道你家的家谱吗?或者你还记得你爷爷是谁吗?

n         三岁的女孩恋妈

n         是亲情医了他的病

n         奶奶最放不下的是孙儿

n         血浓于水,起源于人类之初

n         母系社会,子女是不知道他父亲是谁的

n         人类曾经有过抛弃孩子的历史

n         独生子女,亲情哪儿去了?

n         她还记得她爸爸的爱情故事

n         你也不妨列一些“亲情清单”

 

第六章   健康上佳

第一节  活着就要身体舒服

健康是幸福之源,健康是快乐之本,健康也是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标准可概括为三条:躯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称的上是完全健康的人。

l         人身健康的标准

l         日本的健康四快:吃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

l         健康的十大准则

l         鲁迅话健康:打开窗,外面就是天

l         警惕:亚健康

l         “白领”天敌:亚健康状态

l         中国古代体育

l         尽信锻炼,不如不锻炼

l         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

l         出入健身房的人注意“要旨”

l         你喜欢晨练吗?小心天气

l         锻炼与营养

l         心理应急与自我评价障碍

l         现代放松训练法

 

第二节   心情好才是真的的好

败了,可以从头再起。但没有好的心情和平静的心态,别说再起,就是生存下去的希望了也没有。所以,有人说,人最可悲的事情是生活没有希望。拼一搏,才会明白,从头起,努力就有机会。没有好的情绪,万事皆空谈。

l         情绪决定一切

l         心理学家的最新发明:幸福的“沉醉”状态

l         心理健康的标准

l         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倾向

l         如果没有自然的陶冶,就没有《悲惨世界》的出炉

l         饱暖思淫欲,贵族之家多产败家子

l         鲁迅给肖红评衣着

l         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l         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来去听便之

l         请注意你的精神卫生

l         公共精神卫生,有时也是致命的

第三节  养生是一门艺术

我们先来考察生命养生。其实我们在上一节里讲到的运动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的气功、太极等都是很宝贵的养生术。但这些我们做起来肯定是有难度的,即使运动健身,我们也不可能人人做到,或某些人天天做到。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些简单而实际的注意问题,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稍加重视,对我们的生命保健都会收益颇丰。

u       你知道什么叫养生吗?

u       你刚康复吗?记住“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u       人体生长的营养原则

u       这些构成机体的营养素,你会搭配吗?

u       如何判断身体缺什么微量元素

u       女性美容“十项主义”

u       床上养生术

u       房事养生:节制。切记!

u       美国人:静思冥想美容健身

u       加拿大人:像鸭子一样在水里跑步

u       澳大利亚人:坐鸵鸟车观光

u       法国人:大街上滑旱冰

u       西班牙人:充分享受海水

u       奥地利人:让身心疲惫的人的精力在大自然中返家

u       瑞士人:扔石头

u       韩国人:饭后先休息片刻然后再去“百步走”

u       日本人:踩踏石头

 

 

第七章    人文关怀

第一节    对人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是社会的使命

在现今,科技与经济是社会的两个关键的名词。经济是物质的发展,它是幸福的基础,对与低层次追求与需要的人来说,它可以直接地带来幸福和幸福感,比如饥饿的人吃饱了,疲惫的人可以去休闲娱乐场去花消口袋里钱找到快感,空虚寂寞的人可以去找人聊天、看心理医生,等等。那科技该我们什么?与幸福有关吗?

n         人文关怀,由来一久

n         “人”是在文艺复兴时的欧洲被发现的

n         科学,求真乎?求善乎?

n         物质的欲望凌驾于一切之上,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将发生溃退

n         人文关怀,需要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观念体系

n         现代,应该是“人”的现代,缺乏人文关怀的现代,是一个野蛮的时代

n         人文关怀,大众传媒义不容辞

n         没有人文关怀的企业,不长久

n         学校该倡导什么样的人文教育呢?

n         健康住宅:人文关怀的默默体现载体

n         “健康住宅”的标准:

n         人文关怀,关键在于肯定人,重视人,爱“人”,以人为本

 

第二节  好的环境使我们“适应”幸福

幸福的人不会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条理清晰的,在家里营造一个和谐氛围和舒适的环境。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n         家庭环境,营就人生一大特殊的情调

n         学会收拾你房子

n         不会生活的人才会把生活弄得一团糟

n         你所在的社区可以给你幸福吗?

n         “主观自适”的个体心理特征

n         居住者的健康保障:社区人文体系

n         可持续生存,事关你我他

n         生活的人文环境的价值实现

n         感谢环境心理学

 

第三节     生命需要呵护

生命是个一次性的不可逆的有终点的过程,像马拉松长跑一样,无论路程多长,你总会撞到终点的红线,然后倒下。它永远都是一次性的,不可以挽回的,正是这样,它才显现出的宝贵。生命的珍贵也正在这里。

如果谁能活两次或者永生不死,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珍惜此生了,他会把所有该做的事都推到明天。壮行者在赤日炎炎的大沙漠里发现水壶里的水仅剩下少半壶时,他会视滴水如琼浆。再长的人生也是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像一个装满水的大桶,一滴一滴向外滴水,总有滴完的时候,终点总会不可避免地到来。

l         请善待婴儿,妈妈!

l         弃婴,谁之过?

l         任性的孩子,很痛苦

l         真爱孩子,请用科学的教养方法

l         人类历史,是一部灾难史

l         爱情价很高,生命最可贵

l         平安是福

l         国王在最重要的地点和最重要的时间服了最重要的人

l         热爱生命,天长地久

 

第一章 幸福大家谈

幸福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个时候起,它一刻也没有脱离过人的思维和追求视野。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路上,也是在创造自己。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情感。正是我们对情感的追求和经营,我们才珍视幸福并追逐它。幸福究竟是什么,或许没有一个定论。坚持的过程是幸福;有追求是幸福的;身处爱情的甜蜜之中是幸福的;有知己是幸福的;拥有很多财富是幸福的;拥有健康是幸福的;活在一个好的人文环境里是幸福;被关怀是幸福的;甚至是吃一餐好的也是幸福的、睡一个好觉更是幸福的……我们在创造幸福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幸福。但是,我们还没有把幸福当作一门学问来真正的正视它,我们只不过在追求它、享受它而已。很多名家也对幸福作了深入的思考——

 王蒙(作家):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提出的根据,难道小说结尾是由人设计的吗?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我要说,甚至作者自己在到达结局以前,也常常设计不了小说的结局。问题不在于幸福或者不幸的结局,问题是人们追求幸福,这种追求是感人的,这种追求常常不能实现,或者实现了以后才发现原来追求的并不那么幸福。

 不幸福才追求幸福,追求幸福才幸福,没有追求就没有幸福。所以,不幸福与幸福是孪生的姐妹。

 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幸福,真实的与自欺欺人的,深刻的与表象的,依靠旁人承认的与自己体验的,暂时的与长久的,自得其乐的与可以共享的。

 一个小说家,写出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望和一厢情愿的虚妄,写出追求的艰难与追求的充实,写出在幸福与不幸之中的众生的困惑,这是否也是一种幸福呢?

坚持生活本身的提供吧!

 池莉(作家):别说21世纪了,时间不重要;也别说网络了,技术也不重要;情感世界与形式无关。对于人类的幸福来说,任何外在的途径都不能够通达,通达之途唯有自己的内心。遗憾的是,我们的内心从远古到如今,总是那么孤独;那么怪僻;那么敏感;那么嘈杂;那么苛刻;那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么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那么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那么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那么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十年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那么独自莫凭栏;那么天凉好个秋;那么欲说还休。如果有人能够偶尔获得一段幸福过程就不错了,去哪里遭遇什么幸福结局呢?艺术创作还是坚持生活本身的提供吧,管它是什么!  

 陈村(作家):如果没有非常必要的理由,我赞成结局大团圆算了。虽然是俗套,人本来就是俗物,彼此相配,并不唐突。大家活得都不容易,何苦再给生活增添不痛快。人对苦难的耐受是有限的,对喜乐的追寻是无限的,仅此一条,何去何从,即可猛醒。说得更直接一些,那种似乎很有艺术追求的想法,还得配上一颗红亮的心。无私才能无畏。如果想的是收视率,是印数,是洛阳纸贵一鸣惊人,趁早死了折腾大众的念头。

 自从有了莎士比亚,再把戏做得苦兮兮就不容易了。倘若不留神把悲剧演成了闹剧,把正剧演成喜剧,就让人哭笑都不是了。君不见网上有多少妹妹死哥哥哭的恋爱小说,大悲大恸,看到后来,大家都笑不动了。人贵有恻隐之心,惜生之德,时代风尚坏在文艺作品的手里,岂不太亏?所以我是宁肯看到俗气的。

皮皮(作家):我愿意把问题重新设置一下:假如说坚持或者不坚持都得不到幸福结局,回头再做选择,怎么选?我选坚持,虽然结果一样。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就像纪德说的那样,幸福是你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很多人喜欢悲剧,但没人喜欢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有时候同情心是很值得怀疑的。禾林小说几十年坚持幸福结局,可能就是吻合了这样的心理,就像有人喜欢看好莱坞的电影一样,能在电影散场之后,舒心地喘口气,没什么不好!

 胡亚权(《读者》常务副主编):幸福是什么?中国百姓的通俗理解可能就是幸运和福气,所以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从来就带有一种宿命。这种有关幸福的宿命将伴随着每人的终身。一个人要追求生活的安逸快乐,追求爱情婚姻的美满,追求人生的社会价值等等,那是为了个人的幸福。更高层面上的幸福是社会的、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

 恐怕幸福还和历史、地域、人文、自然甚至国家的政体、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所以世界上有两类幸福———理想和现实的。个人的幸福常被限定在某些大环境里。

 我喜欢幸福的结局,因为它会给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或者将要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一种光明的感受:或者是认同,或者是追求,或者是希望,或者是憧憬,哪怕是苦难中的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幸福的标准可能千差万别,寻求圆满结局的幸福观却是一样的。   

 杨澜(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主席):我觉得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和谐,能够顺应你自然的天赋和你自然的秉性,同时能够和你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就是幸福了!而你个人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个人能够在哪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对自身的了解是幸福的关键。很多人我觉得得不到幸福,是因为他们心目中幸福的标准是别人定的,或者是人云亦云的,这样往往给自己造成一个很大的负担,其实我觉得了解自己也是最难的,一旦了解自己,而且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那么自己和自己讲和了,自己和自己的环境讲和了,那就是一种幸福。和谐就是一种幸福,起码对我个人是这样。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幸福或者不幸,但是,人要是相信幸福的话会活得容易些!

 当我有闲暇时间的时候,我不一定喜欢看大团圆的结局,喜欢看那种开放式的结局,让自己想得更多一些,但是我很忙碌的时候我希望看大团圆的结局,至少我看完以后就不用去再想它了!我觉得身心能够得到放松,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阅读。

 我选“阳光”代表了几层意思,我认为历史和文化都应该是温暖的,充满了喜怒哀乐,是有人情味的;第二点,我觉得阳光是常新的,就是说每天的太阳不一样吧!历史其实有很多的解读方式,文化有很多的解读方式,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也和阳光比较契合;第三点我觉得阳光是全世界的人共同的,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同拥有的一个力量源泉,其实人文精神以及人性中高贵的地方也是具有全球性的,泛人类的。从这个意义上选定,我觉得阳光是一种形象,有力量、有温度!

  对于幸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我们在咀嚼着、品尝着,正入我们在一路走着、笑着。基于各自不同的人文背景和群体属性,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和感受,那么从一般社会属性来看,幸福究竟是少年们呢?或者说究竟怎么才能“幸福”呢?在后面的各个章节,我们来一一在思考。

    

第一节  当代的“世俗幸福”

当前的时代里,物质相对富裕,精神文化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大众文化普遍扩张,这都激化了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有关“幸福”的时代倾向,对于维持和满足日常生活欲望的种种世俗幸福的渴望,促进了人类追求形而上的生活。幸福,自人类有史以来都在人的潜意识里存在,在物质发达、精神自由的时代,逐渐显形得突出。对幸福的追求和渴望,既是人生存的本能,又是人类社会维系文明延续的需要。如果这种追求与渴望,在放弃理性必然性目的、放弃道德义务的历史规定过程,鼓励人们一身轻松地来到了“现在”之境,满心喜悦地享受着日常性生存状态下的种种欢乐。这是幸福的一种,是世俗的幸福,显得形而下。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一种对世俗幸福进行形象构造的小说文本在中国文学世界里诞生。80年代末至90年代,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复苏与繁荣,人的精神开始了新的启蒙,一系列以“出国”、“海外发迹”等为故事内容的“打工文学”的兴起,在文学释义的可能性上,为大众文化时代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十分明确的形象指南。比如《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上海人在东京》、《我的财富在澳洲》……

世俗幸福源于中国人的贫穷

在“打工文学”里,它所表现的“幸福”价值是,“作为人获得世俗幸福的前提,‘如何挣钱’以便摆脱个人在日常状态下所遭受的困窘(这种困窘在‘文化激进主义’的美学精神中,曾经被当作为鼓励人们投入精神奋斗的理想条件),是这些小说文本在自身叙事过程中向我们展示的进入‘现在’的可靠保证;作为人取得世俗幸福的成果,自鸣得意的中产阶级生活形象则是‘打工文学’为‘什么是幸福’所做的具体注脚。这里,文学的浪漫热情中显然体现出一种极端现实而坚定的‘物质主义’精神意志:在出国打工这一赤裸裸的‘金钱梦’上,世俗幸福的‘成功之路’具体而直接地表现为经济上的自我‘翻身’。”[1]

一方面,经历了漫长贫穷岁月的中国人,在对物质世界的丰富占有想象中,确立了有关“幸福生活”的个人化前景:日常生活可以给予他们物质业绩,而来的速度可以是可以迅速的。同时,人们曾经又经历过精神的不幸与奋斗的苦苦挣扎,在灿烂的物质诱惑面前,似乎变得一文不名。而在日常生活中,整体社会财富在不断增长,老百姓的日子却似乎一如平常,这就日益增长了他们对物质贫困的不满和对经济富裕的憧憬。

在现实中,他们直观的看到了经济富裕的“解放”效果,这又不断地刺激人们越来越现实地将个人幸福的生活权利交付给日常活动的物质占有过程。正如刘观德在《我的财富在澳洲》里所说:“与其在国内如此这般文不文武不武模样儿,倒不如到国外去转转……说不定时来运转也未可知”。

世俗幸福的人性实践牺牲了快乐享受的代价

渴望“幸福”的想象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时间依崇,把“幸福”寄予“未来”,甚至在空间上还给予国外,像纽约、曼哈顿、东京、澳洲……都成了他们满足“幸福”欲望圣地,甚至是梦的天堂。人们在海归派作家的作品和影视里面,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知识分子的幸福“乌托邦”。比如在《蝴蝶》(1980)里面,“张思远”对自己与爱人“海云”情感关系的忏悔,深情而浪漫地表达了人在“爱的原则”面前所体验到“纯美”幸福:

白茎绿叶的韭菜,是和阔别好几个月的和暖的风,和小乌的啁啾,和融化着的一道一道的雪水,和愈来愈长了的明亮的白天,和返青的小麦,和愈来愈频繁的马与驴的嘶鸣,和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里所孕育着、萌动者的那种雄浑而又微妙的爱的力量不可分离地扭结在一起的。所有这些都敲打着每个人的心灵,即使创痛使某个心灵变成了裂了纹的鼓,也总会发出一点儿声息,给人一点儿希望。

这是世俗情感上升到世俗幸福的体验,通过人性的改造和理想的提升,充满了对生命力的激情诱惑和人道主义的伦理力量。

“然而,由于这种幸福的人性实践,往往不可避免地意味着牺牲现世的快乐享受,总是再现了理想性未来对人的现实欲望的鄙夷或超越,因而在直接面对日常活动的感性过程的时候,尤其是面对曾经经历过精神激动而如今又已经退回到世俗性出发点上的人们,它往往又表现得虚乏无力,表现得过于空幻而不切实际。在一个失落了激情,并且把‘理想’当作为物质渴望的等价形式的时代,理想的幸福观念已经无法予人以实际的满足;它能给人以伦理性的充实,但却无法代替人的全部世俗性存在,更无法使人永远遗忘现世的琐碎与无聊。”[2]

张思远对爱情的忏悔及其伴随的对理想性幸福的心灵体验,似乎是大彻大悟,但好歹也只能是在爱人的灵前自言自语:“我们都有一死。我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前的一刹那再说一句:海云,我爱你!”进入九十年代,人们对现世的不满足情绪和着个人物质“成功”的世俗性要求,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个人感觉的补偿与“活着就好”的生活满足之上。正如刘震云在《一地鸡毛》里所表现的:“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真实的生活也不过是充塞着单位、家庭、上班下班、洗衣服生孩子做饭、找关系托门子、讨好领导分房子、赚钱、想办怯让孩子上好重点中学……幸福在其中是无论如何“认真”不起来,也严肃不得;否则,在流水般的生活面前我们会永远“找不着北”,永远无法“舒服”。只能在若干年后“追忆似水年华”。幸福被淹没在世俗之废墟之中。

“美女作家”满足的是一些人的偷窥欲

在美国,五十年代掀起了一股性解放运动,这让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人文文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在中国,基于对“妇女解放”的深入认识和海外文化的进入,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又开始了一种对“幸福”的重新思考,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新的追求。

贾平凹的《废都》刺激所有人的心弦,加上后来居上的一批所谓的“美女作家”,他们用身体的写作,一并使得意识里本来就充诉着“偷窥”因素的人们开始对性产生了新型的认识和看法。“性”成为一种幸福符码,追求“性福”这种“玩世”的经验,导致了“‘性爱崇拜’最终成了放纵自我追逐官能满足的堂皇藉口,将人在精神上的失落转化成为一种世俗幸福的具体想象,这也就是出自‘庄之蝶’之口的那种感觉:‘终日浮浮躁躁,火火气气的,我真怀疑我要江郎才尽了,我完了……身体也垮下来,连性功能都几乎要丧失了!……更令我感激的是,你接受了我的爱,我们在一起,我重新感觉到我又是个男人了,心里有了涌动不已的激情,我觉得我并没有完……’”[3]

在“玩世”的世俗之中,自我被抽去了精神的支持,沦为了官能的动物,它再一次有力地放逐了任何精神的规范和终极伦理的价值,放逐了社会良知的要求,心甘情愿地沉浸于日常性生存状态的当下满足和快乐。这可以形容之为“人的大面积精神溃败”。而在这个过程上得到的世俗幸福,更显得人在在精神上的平庸,使人(包括知识分子)退回到个人,退回到精神与现实彻底分离的个人生活之中,而对金钱的贪婪和物质占有的渴望,则趁机引导人们更深地走向世俗性生活的具体追求。显然,追求这种“世俗幸福”的人是肤浅的、感性的,他们对幸福的得到也是暂时的,不顽固的。当他们走到人生有限幸福过程的末端,是可以想象结果的。

幸福的力量不仅仅在于稀释痛苦的浓度

在漫慢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都不免会有孤独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生活境遇,心理追求使这种孤独感也几乎覆盖了人们的一切生存空间,侵占了人们的一切精神领域。无论是谁,孤独也许都会随时随、不知不觉地降临、滋生。尤其是那些个体意识、自我意识较强的人,追求精神自由独立并不断地跋涉探索的人,这种孤独感就更强烈,对孤独的体验也更加深刻。因此,人们渴望交流,渴望理解,渴望心灵上的共鸣与感应,而朋友这是人们为淡化或消解孤独,在精神上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对象。也是自我被社会认可、接纳和承认的一种价值的证明,同时还是人们认识周围世界、探索人生真谛的途径。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生存境遇中,有几个朋友围在你的身边,或潜在心灵深处,你就会感到充实、安全,从而产生一种人生的勇敢、自信和力量。幸福会伴随你的左右。于是,你就能经受住难以接受的痛苦而不会自妥倒下。同时,也能承担起令人眩晕的幸福而不自傲漂浮。你的痛苦与幸福,因朋友的存在而被稀释和淡化了浓度,变成了大家公有的财富。你的人生也由此达到了一种自我超越与升华的境界。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举多。”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其实,每个人有至爱在身边,或者装在心里面,那么幸福就在身边。有知己,有理解你的思想的人和你同在,人的价值能被承认、人的存在能被认识,精神得到满足。灵魂的震动和坚毅,绝不会受影响于世俗。而这样,就完全走出了世俗的园囿,进入了精神饱满快乐相伴的殿堂。

于洛生有这么一首诗《一顾倾人城》:

一顾倾人城

他的才华是天外天上的一道虹

每一朵小花的生日

春天母亲都将为此静静地激动

那个贪玩的孩子看见了,他的歌

象是田野上清纯的风!

虽然成败不足论英雄

却又该怎样

提防运命中不可知的

陷阱……

昨夜观天我看见一颗伤感的落星

今晨报纸报道失去了诗人顾城

曾一顾倾人城的他走了

从此世界诗坛的天外天上

褪去了一道明亮的中国虹……

这是用来纪念他的一个诗友的。人生找到于伯牙与锺子期那样的知己,在现在是不太实际的,但倘若能有这样的诤友,人升未免不幸福相生快乐相伴。

如果工作拼死拼活,自己成为职业和金钱的奴隶,你还必须打起精神穿得漂漂亮亮——你真的很难感到幸福。

——1971年出生的一个女性在《泰晤士报》的自述中说。

如同这个女性这样,换件好衣服,就有个好心情。她觉得她是幸福的。有个人在“六盘水信息港”网发了一个帖子,这样写到:

睡很久是幸福
吃很饱是幸福
有很多钱是幸福
考试很简单是幸福
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是幸福
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是幸福
冬天很暖夏天很凉是幸福
网络不塞车是幸福
看一场演唱会位子就在舞台边是幸福
走在路上看见喜欢的明星是幸福
E-mail
信箱变10MB是幸福
在冬天边等公车边喝热可可是幸福
内存再增加10GB是幸福
看一本不无聊的书是幸福
在麦当劳坐一整天什么都不做是幸福
认识的网友不是暴龙是幸福
一分钟打200个字是幸福
心想事就成是幸福
生活很简单就是幸福
被幸福包围就是幸福
幸福很单纯

所以要很单纯的人才容易获得
你幸福吗?

 

第二节  中国古人的“快乐(幸福)”观

从孩童时期一直到长大成人,大人给了稚童幻想和观念。“要这么穿才体面,才像规矩人家的孩子。”“要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将来嫁个好老公、多赚点钱,就可以幸福。”大人们是这样给孩子们幸福的定义。大抵人们会随着成长,遇到罣碍进而修正自己的幻想,养成自己对事物的想法、观感。但也有人沉湎于幻想中,因为与现实世界有所差距而痛苦。用着别人创造出的价值观、幸福观去画地自限虐待自己。即使拥有了“好学校”、“好工作”、“好伴侣”,有的人也不一定能够真的幸福。

事物的过程、本质本就存在,是人给予意义。在远古时代的人类最初不懂用比较来辨别美丑、贵贱的,是在给予意义比较后,进而辨别难易、强弱、敝新、损益、祸福、利害等等相对关系。有了这些观念,事便趋吉避凶、好逸恶劳,物便以稀为贵、以繁为贱。喜好美丽事物,产出慾念,自然会有纷争、扰乱。

知足者常乐,是一种超现实的境界

站在阒静的窗台,望着碎金遍地的城市风华,忖度着“既然如此,为何不能保有赤子之心自始自终呢?偏要在这红尘俗世走上一回,浑身泥污再修身养性、褪尽铅华再领悟真理吗?”但是,人如果永远保有赤子之心的话,是不是文明就不会进步、科技就不发达,永远满足于现状而不上进?或许这样的生活正是理想的无欲无争的世界。但是对于人是有智慧、会思考的这点看来,想要无欲无求是几近不可能的。

社会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境界正是人类不断追求、不断创造的结果。也许褪尽铅华回归原始自然所淬湅出的反璞归真更值得珍惜。“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放下身段接受吧!”既然无法消除不安,那就抱持不安而安心吧!知足者常乐,顺便自然,幸福或许会水到渠成。

有句话这么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非常明晰生动地描述了人生的三阶段。人在婴儿时期是块很好塑造的泥土,教他什么,他就依样画葫芦。单纯而不失真,真诚而不娇柔。等到成长了一段时日,懵懂的他就开始产生很多疑问。吸收到许多知识后,便开始怀疑、寻找、甚至推翻既定的观念,替代更新的想法。直到寻找到一个方法,可以不飘渺虚幻而且不超脱现实,与当下世界相容、并存的安心状态-找到真理、反璞归真。道可以用文字传承下来,但人却无法返归本源。人生,若怀有感恩之心,知福且惜福。那么,一切得失、损益便显得不重要了,智者常乐。

知足者常乐也好,智者常乐也好。这些都是中国古人创造的“幸福观”。

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是一种情感哲学,它很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它把伦理和审美合二为一,从道德情感中体验美的境界,这就是所谓。有人甚至把儒家文化归结为乐感文化。以乐为最高境界的情感体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同时,它也把乐和仁、诚结合起来,也就是将真善美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孔子: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认为,“道德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快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在学习中探求人生意义,增强人格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物质享受所不能得到的,以为它是内在的,属于自己的,具有真正价值的,只有仁、知之人才能作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论语·子罕》),‘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不忧才能乐,不忧就是乐,只有实现了仁德,才能体验到心中之乐。在孔子的学生中,颜渊之所以能受到孔子的嘉许,就因为颜渊能长久地作到仁并能体验到心中之乐。‘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以仁为最高的德性,以乐为最高的体验,仁则乐,乐则仁,颜子既然能长久地作到仁,因而体验到其中之乐,不为贫困的生活条件所改变,这种境界当然要受到孔子的赞扬。这就是所谓‘孔颜之乐’。” [4]

孟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则进一步将“乐”与“仁”、“诚”统一起来,提出“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的体验美学。这里的“诚”,是人与自然合一的最高体认,“诚”既是天道,也是人道,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但就其真正实现而言,就在自己的心里。所谓“反身而诚”,就是反回到自己的内心,实现心中之诚;一旦实现了诚,也就体验到最大的快乐。这是真、善、美合一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就能够“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处处都合于天道,处处都是自由的,因此也就无往而不乐。

孟子还认为,任何乐的体验,都要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基础。否则,“将是没有价值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尽心下》)这种一步步向上提升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最初发端,是情感意向,其最终目的,是将人的心灵境界提升到神圣而不可测的高度。‘可欲之谓善’,实际上是指人的内在的道德意向、意志,它来源于道德情感,其中有目的意义。‘有诸己之谓信’,是指真实而无任何虚假的存在即信,信与诚有内在联系,也可以称之谓诚信;‘充实之谓美’,是指善即诚的内在充实,这需要修养功夫,有了这种充实的道德内容,就是所谓美。可见,善是美的基础,道德心性是乐的基础。至于大和圣、神,则是内在的善和美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是最大的快乐。”[5]

荀子: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荀子认为,人的性、情、欲都是自然的,也是统一的。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荀子·正名》)性、情、欲既然是天生而不可免,因此就是人人所不能无,但又不能顺其发展,因此就需要有所节制。既要满足情欲,又要节制情欲,在荀子看来,能完成这两项任务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礼乐。他作《礼论》、《乐论》,从理论上阐释了这些问题。“礼”,其根本作用是养情(《荀子·礼论》)。何以养情?在于“有序”、“有分”,即人人各得其序,各安其分。“乐(乐教之乐)”,其根本作用在于安情、适性,能使人得到快乐。礼、乐之所以作,都与人之情有直接关系,但其作用各有不同,简而言之,礼主“分”,乐主“合”( 是指等级秩序,是指和谐相处)。“乐也者,和之而不可复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荀子·乐论》)这样看来,和孟子着重于主体自身的内在体验不同,荀子更强调社会化的作用,主张“接受性”理论。他强调音乐可以“善民心”,能“移风易俗”。

儒家思想认为,乐是人的情感需要。荀子将情划分为六情或七情,即“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六情说);“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荀子·正名》)(七情说)。作为情感活动,乐只是六情之一或七情之一。

对于人的自然的情感需要,当然不能压抑或取消,但是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如果任其自然发展,那就会出现“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的后果。因此,必须以礼节之,以乐(音乐)导之。

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从“和民”、“成民之欲”的社会角度也谈到了乐。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道德人格的观点提出乐的问题。

程颢: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周敦颐则说,“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二程集》),“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周茂叔窗前草不除,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河南程氏遗书》卷三,《二程集》)周敦颐是从心性本体之学和天人合一之学出发,谈论乐的体验,达到了所谓本体境界的高度,形成理学,上升到从本体论的高度。

程颢喜欢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风云变化之中体会人生的乐趣,感受生命的快乐。他作诗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秋日偶成》,《河南程氏文集》卷三,《二程集》)“从容”、“洒落”是在人与自然合一的情境中才有的体验。“静观”是从容不迫而深入其中的一种直观,是一种静静地体会、体味,必须把自己放进去,这样才能显出万物的生命与自家生命原来是融为一体的,是不能彼此分开的。“道”虽然在有形的天地万物之外,但又在天地万物之中,“思道”者则必须在天地万物风云变态之中才能体会出“道”的意义。由于人与自然界已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因此,才能超越富贵贫贱的区别,感受到最大的快乐。他所说的“豪雄”,不是指英雄豪杰,而是指精神境界。他还认为,要学为圣人,达到圣人境界,就要“正其心,养其性”(《河南程氏文集》卷八,《二程集》)。他讲情感体验,并且重点在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约其情而使合于中(同上),“中”就是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是情感的理想状态。他还主张“性其情”,即用理性指导情感,使情感与理性合一,这就是“合于中”。能作到这一点,就能达到圣人境界,体验到圣人之乐。

朱熹: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

朱熹以实现“心与理一”的境界为乐。在他看来,只有一心之中,天理流行,心广体胖,悠然自得,才能体验到乐。朱熹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统一起来,所谓“天理流行”(《论语集注》卷六,《四书章句集注》)之理,是审美原则与道德原则合而为一的宇宙原则,道德直觉和审美体验只是从不同方面去实现。他认为,曾点之乐,能达到“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同上)他用“胸次”、“襟怀”、“气象”、“意思”等词形容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的境界,说明这是一种飘逸洒落、超然物外,非语言所能表达的最高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下,“在在处处,莫非可乐。”(《朱子语类》卷四十)物各得其所之“妙”,正是超言绝象之“境”。要有这样的造境,就必须去掉形体之蔽,克服有我之私,才能与万物融为一体而无任何彰碍,这时,心中之乐就会悠然而生。“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朱子语类》卷三十一)这种乐的实现是一种超越的本体体验,是“物我两忘之地”,“仁智独得之天”。

所谓颜子之乐,并不是乐贫,乐与贫贱富贵不相干,乐是心灵自身之事,颜子之乐,只是由于能作到“私欲克尽,故乐”(《朱子语类》卷三十一)。

陆九渊:与天地合其德,岂不乐哉!

陆九渊重视主体的自我体验,在“心即理”的意义上才有所谓乐。“孔子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之乐。为什么呢?因为‘践行到矣’,能‘洞然融通乎天理’,故乐(见《语录下》,《陆象山全集》卷三十五)。至于‘吾与点也’之乐,也是说,‘三子(指子路、冉有、公西华──作者注)只是事上著到,曾点却在这里著到。’(《语录上》,《陆象山全集》卷三十四)‘事上’是指事业、事功而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这里’则是指本心、天理而言,它是完全超功利的,因此,才有所谓乐。由此可见,陆九渊所理解的乐,也是形而上的本体境界。这种境界的实现,也需要自我超越,去掉一切‘劳攘’,磨去一切‘圭角’,没有任何滞碍。”[6]“浸润着光精,与天地合其德云云,岂不乐哉!(《语录下》,《陆象山全集》卷三十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体验,同时又是道德人格的完全实现。他一方面用“悠然”、“怡然”、“淡然”说明其超功利的“自然”的美感体验;另一方面又用“廓然”、“冲然”、“坦然”说明其超越的“自作主宰”的道德境界,实际上二者是完全合一的。

王阳明:喜、怒、哀、惧、爱、恶、欲,其中并无单独一乐

王阳明直接把乐说成心本体,与良知合而为一。不过,所谓本体之乐,并不是离开七情之乐,倒是在七情之中。“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语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本体之乐是“真乐”,七情之乐是感性之乐,但“真乐”虽不同于七情之乐,却又在七情中体现,七情之乐虽不是“真乐”,却又是“真乐”的流行表现,这就是他的“体用一源”说。“真乐”作为本体之乐,是天人一体、内外一体之乐,但它只能在具体的七情中表现。王阳明所说的七情之乐,不是指七情中的一种,而是指七情之中,任何一情都能表现“真乐”。王阳明的“七情”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其中并无单独一乐(见《语录下》,《王阳明全集》卷三)。对此,他还有一个解释,《传习录》载:“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乎?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七情之中无论哪一情,都有乐的问题,这个乐就是心安理得之乐,他既在七情中表现,同时又超越了具体的七情。

黄宗羲:同自然界 “鸢飞鱼跃”,自有乐的境地

黄宗羲认为,乐的体验出于人性之自然,人有喜怒哀乐之情,如果“任天之便”(《孟子师说》卷七,《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没有有意的安排和把捉,就如同自然界的“鸢飞鱼跃”,自有乐的境地。关键在于主客内外的合一,“才见得万物非万物,我非我,浑然一体,此身在天地间,无少欠缺,何乐如之!”(同上)这种人与万物“浑然一体”之乐,也是合诚、仁而为一的整体境界,但与宋明儒已有区别。黄宗羲以情为性(这与刘宗周有关),以气为自然界的根本存在。这种境界是近乎形而上的本体境界,他发展了个体审美情趣。

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王夫之提出了“情景合一”,从主客体关系入手,解决美感体验的问题。他认为,任何美的感受,都是情感与对象的统一,即情景合一的结果。“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姜斋诗话》)所谓不可离,是说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生,情不是纯粹主观的情感,景也不是纯粹客观的存在,情是景中之情,而景是情中之景。“景中生情,情中生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同上)如果离开情,所谓景就不是景,只是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作认识对象,但不是欣赏对象;如果离开景,所谓情就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或潜在的东西,并不能产生美的感受。这个思想,与理学家特别是心学派确有区别,他真正提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并以二者的统一为美的原则。他认为,情如果没有理性的指导,最终只能殊流而异归,与性不能合。情是重要的,是美与乐的心理基础,他实质说,“我情自性,不能自薄”(《邶风》八,《诗广传》卷一),但正因为情自性出,因此要“尽性”以正其情。在他看来,真正的审美体验,应当是“发乎情,止乎理”(《邶风》七,《诗广传》卷一),这是理性主义的美学观。

中国古人对“乐”的认识大抵上是将自我与自然融合,从审美的高度来阐释“幸福”。在他们看来,幸福(即乐)主要是自我情感的满足和意识上的美。精神上的超越、个人价值达到自我标准并得到自我的承认,他们以为那是人生的幸福。这是千百年来影响中国人文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这无疑是一种幸福观念,甚至或者说是一种健康的幸福观念,但人生的幸福远远不至于此。

 

第三节  幸福究竟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从来还没有谁对这个问题作定性的分析和结论。中外名家对幸福都做了大量的大胆的命题,但那都是定量的假说,而并不是无条件地无时空地适合每个人的。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和对幸福学的探讨。

老外大话幸福

美国作家艾迪生.J说:“知足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幸事。”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W.G说:“我们得到的一切幸福都是劳动、辛苦、自我克制和学习的成果。”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R.W说:“让时间过得充实些,那才是幸福。”

美国作家霍桑.N说:“幸福是一只蝴蝶,你要追逐它的时候,总是追不到;但是如果你悄悄地坐下来,它也许会飞落到你身上。”

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 S说:“幸福是想象中的东西。从前,生者认为死者幸福,孩子则认为大人幸福。”

美国钢琴家利万特说:“.幸福不是你经历的事,而是你记得的事。”

美国总统罗斯福. F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B说:“与其说人类的幸福来自偶尔发生的鸿运,不如说来自每天都有的小实惠。”

美国总统林肯.A说:“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英国诗人蒲伯.A说:“一无所求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永远也不会失望。”

英国剧作家杰罗尔德.D.W说:“幸福生长在我们自己的火炉边,而不能从别人的花园中采得。”

英国作家约翰逊.S说:“希望本身是一种幸福,也许是这个世界能提供的主要的幸福。”

英国法学家波洛克.C说:“幸福是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站。”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说:“幸福在于自知拥有幸福。”

法国小说家雨果.V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法国思想家卢梭.J.J说:“人间最大的幸福莫如既有爱情又清白无暇。”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说:“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爱和被爱。”

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说:“只能当一个人的生命在辉煌中结束时,我们才敢说他是幸福的。”

……

太多“幸福”之说了。从社会学角度讲,这些都对,这些也都很权威。时间、欲望、追求、精神、只有、拥有、经历、健康、爱情、希望、成就、名誉……等等,所有的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都可以给我们幸福的享受。但是,这并不足以说这些都可以来界定幸福。

幸福的求取,乃人类文化财富

幸福的求取,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希望获取幸福,这是一个无须证明的公理。所以,人类不仅竭力在目标上、行为上,同时也竭力在思想上贴近幸福。在人类的文化财富中,潜藏着许多关涉人类幸福的资源,这些资源既有哲理思辨形态的,也有文学叙事形态的,以及艺术音像形态的,更有物质形态的等等。可是,这些资源总的来说比较零散,缺乏一种定向研究所必需的定向整理,系统性缺乏,这是殊为遗憾的。更为遗憾的是,如此一个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课题,居然至今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至今还没有上升到学科的高度对幸福问题加以全面的、条理的、充满人类使命感的研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其漠然的态度真是令人喟叹,而能将此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加以研究,且视野宏阔、观念开拓、定位准确、方法得当的,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古代涉及幸福问题的文化资源,包括幸福学思想、幸福学专著、幸福学专家、幸福学思想实践家(幸福人)等是存在的。但是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古代幸福学研究的自觉化程度不高,作为一种行动,也就是人生修养的自觉化程度却很高。中国的学识乃是侧重修为即实践,而不是为了学问而作学问。古代的大学问家就其学问数量往往有限,没有许多著作安身立命并流芳千古。他们认识到,认识道理不难,施行道理才是困难,也就反对过分排场地做学问。他们做学问将其著述出来,是为了开导一下后辈晚生,或营生仕途经济。

古代的幸福:一种冷暖自知的状态

中国古代幸福学思想具有很高的价值,地位也比较高。“古代幸福学虽是思想领域的高科技,但却不像产品的发明生产这种高科技,可以用数字公式图表等传播告之,并能用物质制造出来,可以批量生产,具有科学所要求的可重复性。而幸福人依靠尖端的精神高科技使自己幸福地度过一生,这一点较易自知却不太容易让人察知,因为幸福实在不等于狂喜尽欢,或即便一个人真正地成天高高兴兴,人们照旧还是可以认为他是做出来的,因为确实存在着掩饰与做作,存在着内心苦闷而外表却若无其事的这种人。幸福是一种冷暖自知的状态,不易为外人所证明。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说他是根据了某些准则才获致了幸福,而这些准则由于其具有苟刻性、超世俗性、反人情性等,能亦步亦趋做到的人极少。

为官,可能是幸福的障碍

故此,人们往往由于无法做到无法验证而轻易否定,这种人非常多,这是人类一种很不好的秉性,也体现了人类易受其幸福能力的层次所限。比如现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对自己的道德很严格,每天都要反思自己,做梦不德也要自责自省,能这样做的人能有几何。假若说这是幸福人做到幸福的一方面因素,加上其他的因素,梁漱溟是个幸福人,你可能会不相信,可是,其对自己的这些要求你能做到吗?做到后你知道是什么境界?故此,古人云:‘夏虫不可语冰’,就是这个道理。”[7]

根据众多古典理论中有关幸福的阐述,可以将幸福的古代用语定位在字上,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幸福,在中国古代的语言中表述为

作为幸福学,我们在定位幸福的内涵要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即幸福是一种什么状态。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还是一种物质环境的美满状态,还是其他什么状态。根据人类体验的经验,幸福首先是种感受,这种感受是“主观的”。

“这种‘主观性’是相比较于‘客观性’,‘客观性’幸福观往往是将外在的事物作为幸福的唤起物与满足物来对待,这无疑是不终极的,从逻辑上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你认为被任命为一定的官职是幸福的必要保障,而他可能认为学术卓著为世认可是幸福的必要保障。那么什么才是幸福的保障呢?有人可能什么稍加过分的都不要,只要温饱而已。极端去推测,甚至有人可以认定幸福的外在条件可以几近于零,‘心泰则无不足’(周敦颐《通书》卷二)甚至在他人认为会出现负面情绪的情况下也可存在。比如死亡的威胁或肉体的折磨,在一般情形下,也许是反幸福的,但是,对于为了某一正义而蹈死不顾的义士,内心的感觉却不会是痛苦,这种不会是痛苦,是指其内心的坦然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应被忽视的,正如它的反面比如一个被通缉的逃犯,即便让他生活在灯红酒绿之中,他也无法坦然,罪恶感使他终朝惴惴不安。由此看来,幸福的所谓有条件,对于一定的心理状态,也可以是无条件的,而那种将外在条件等同于幸福的思维更不是出自理性的认识,这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根据人类普遍的差劣的心理素质所作的群体推断,对幸福的这种功利主义意识,可以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而要谋取幸福,就须抗拒这种长期养成的集体无意识,代之以新的观念,甚至培养起新的良好的集体无意识,不过,这个过程是极端艰巨的,较之于科技推动人类物质文明,这种人类观念的更新更为复杂。”[8]

古人指称幸福的“乐”,是一种非情绪性的心理反应

幸福的内涵不是狂喜、欣喜、兴奋、高兴之类的情绪性心理反应,古人指称幸福的“乐”,是一种非情绪性的心理反应。有的时候用“乐”,是指高境界的“乐”,是智能主义的,比如“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雍也》)“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左丘明《左传》)。但是,有的时候用“乐”,却是功利主义的、情绪化的,比如孔子《论语·学而》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欧阳修《醉翁亭记》云:“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里,“朋”、“游人”都是与这种“乐”相关的东西。所以,它只相当于现在语词中所说的“快乐”,然而,快乐与幸福是不同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同理,古代有许多用语与“乐”也是似是而非的,比如“喜”、“福”、“欢”、“悦”、“愉”等。

在古代,“福”更多是属于一个民间好用且崇尚的一种状态,如常言道“多子多福”,就是将“多子”与“多福”相联系。除此之外,老百姓还有将其他世俗之物与“福”相联系的习俗,比如能当到大官,钱财多,身体好寿命长,有个好媳妇之类,都可以称作“有福”,认为“福气好”。在宗教中有“福分”之说,它是指人由于生前做了好事种下好的因缘导致今生有个好的“福报”,这种说法的高明之处在于说明了“福气”从何而来,与民间将种种利益视作“福气”是一致的。但是,“福”也好“福气”也好,它们是不等于“幸福”的。在宗教中并没有说前世行善给今生带来的“福报”是内心的幸福状态,不是给予你“虚”的,而是给予你“实”的,可见“福”也不是我们所指的幸福。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和古人的文化成果,都没有对幸福做定性的解释。这些都只能作为我们研究幸福这门学问的参考,而不能用来解释幸福。

下面是一个有关“幸福的定义”的故事(作者阿瞬),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界定“幸福”的内涵。

幸福而又不幸的公主

我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安杜路美达。

今天,将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的母亲喀西俄帕无意间的大话触怒了海中的仙女,海神的愤怒降临到我们的王国上。苦苦的乞求和忏悔之后,宙斯的神谕便是——若想救全国百姓,必须献出你们的公主。

今天,便是神谕中祭典举行的日子。

豪华的卧室此刻是如此的冷清,冷清得让人发抖。床前两个侍女跪着,等着我的吩咐。

“叫祭司来”,我说,听起来是如此的软弱无力。那两个侍女恭顺地点一点头,起身去了。

“公主,请。”祭司和他的副手——一位女祭司出现在卧室门口,身后跟着那两个侍女。祭司摆手叫她们走开,她们恭顺地行了个礼,转身去了。那女祭司过来扶我,我也顺从地让她搀着--虽然现在我还有足够的力量自己走完我生命中最后的旅程。

他们拥着我走向海边的小船。穿着白色祭祀礼服的父王的臣民们自动地让出一条路来。眼角有泪滑落,我最后一次地看着脚下养育了我的土地。抬起头,含泪的眼睛转向身边,人群中有低声的议论,我听不清;他们的眼神是如此的复杂,我看不懂。在一片棕色黑色或金色的头发和白色礼服的海洋中,一位有着碧绿色头发的少年异常的显眼。我看着他,他却一点也没发觉。他的双手交叉着握在胸前,低头祈祷。他紧闭着眼睛,眼角似乎也有泪光闪烁。

登上船的那一刻,我再一次回过头去。这次,我看到了那少年的眼睛--一对纯净如天空般的翡翠色眼睛。

后来的事却出乎意料。我没有死。那斩下美杜莎头颅的英雄帕耳修斯救下了我。他向我母亲表示了对我的爱慕,我也同意了嫁给他。虽然,我说不上有多爱他,因为我并不了解他。

结婚典礼举行的那一天,整个王城的人都来为我们祝福。在一片棕色黑色或金色的头发和白色礼服的海洋中,我又看到了那个有着碧绿色头发的少年。我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缓缓向前走去,经过那少年身边时,虽然隔着卫队,我还是听见了他的一声轻叹:“公主能够幸福就好了。”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可他最后的低语却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公主能够幸福就好了”,我真的幸福吗?

也许,我是幸福的。我又想起那两个侍女--她们,不知为什么再也不见了踪影,据说是做了祭礼的“牺牲”。好残酷。她们也一样有着秀丽的容貌、轻盈的体态和良好的修养,也一样是优秀的少女,甚至可以说--作为长伴我左右的贴身侍女,她们并不比我差多少。可是,我是公主而她们只是侍女,有人救我却没人救她们。我还活着,有爱我的丈夫和父母,有舒适的居室、华丽的衣服和精美的饮食,这,已很幸福。

也许,我并不幸福。身为一国的公主却救不了两个侍女,回忆起她们陪我度过的日子,心中便一阵阵地抽痛。虽然她们只是侍女。我还活着,有爱我的丈夫和父母,有舒适的居室、华丽的衣服和精美的饮食,可我没有自由,走不出皇宫半步。我身边可以接触的人太少,我没有第二个朋友。这,也并不幸福。

在冰冷的海水抽打着我的身体的时候,我曾乐意将我的生命奉上,只要这能够平息神的愤怒,只要能令父王的臣民们幸福。可是,就算神的愤怒已经平息,父王的臣民们又真的能够幸福吗?我不知道。

又一次想起那个有着碧绿色头发的少年。对着满天的星光,我默默地祈祷,祈祷他也能够幸福。

公主安杜路美达为了替母亲赎罪并以生命为代价来拯救整个王国,在弥留之际,她享受着侍卫的侍奉,临登船的时候,她惋惜地看着一切美好的事物,碧绿色头发的少年……她很幸运地活下来,还可以结婚,整个王城的人都来为她祝福,那个美少年还为她祈祷,又有人替她死,有爱她的丈夫和父母,有舒适的居室、华丽的衣服和精美的饮食……美好的事都被她赶上了,她是幸福的。

幸福的定义在这里

然而她又是不幸福的,她想那两个侍女,两个侍女陪她度过的日子,她没有自由走不出皇宫半步,她接触的人太少没有第二个朋……总之,她很幸福,而他又不幸福。我们管她幸福又不幸福,似乎很模糊。到底怎么样呢,从绝对意义上说?幸福与否?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启发中开始给幸福下定义了。

首先,幸福它是一正心理状态;其二,这种心理状态是基于某些物质或物质性意识形态之上。在内涵上,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和意识去感受;在外延上,它是不是完全虚幻的,是可以量化的。那么,人类的幸福就是,在一定的时空状态下,基于某些物质或者可以量化的精神状态,人对追求某种目标的实现的可能性有信心和对某种需求的满足。

追求美好的爱情,拥有美好的爱情,个人的价值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被承认,拥有财富和智慧,邻里和睦,被别人牵挂和关怀,家庭和谐,夫妻感情美满学业有成,拥有聪明的孩子或者好父母,意外的收获,付出有回报,生存环境好,社会民主和政治发达……这些都是很幸福的事情,拥有的人也是很幸福的。

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通常人们以财富、地位、美满的婚姻、长寿、健康、美貌、事业成功、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等为幸福人生的实质,以为得到其中任何一种,便得到了人生的幸福。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幸福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假如是的话:(1)幸福应该比较容易得到;(2)人类一旦得到某种幸福实体(如财富、地位等),就意味着得到幸福了,而事实不然;(3)有财富、地位的人多得很,他们未必过的幸福。

幸福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需要

幸福的关键在于“需要”。任何一个美好的事物,对于一个不需要它的人,他是不会从中感受幸福的。

人作为生物体,为了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空气、食物、阳光、水等客观的自然和物质条件,否则无法生存。但是仅有这些自然条件,还是不够的。因为人具有社会性,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依赖诸如交往、群体等社会条件。因此,人的需要,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条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并将它们由低到高排列,形成一座金字塔。之后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以上七种需要层次,前两层作为低级需要,后五层作为高级需要,高级需要的追求,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基础,而最高级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较低各层次的满足。每个人都具有七种需要,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如:新生儿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存的需要;而对于儿童,其认知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就显得更有意义。
  2.需要总是处于一种动态水平中,它依次逐渐发展变化。当前最迫切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只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人们往往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开始寻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如尊重、友爱、知识等等。如果这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往往会觉得生活乏味、没劲等等。
  3.需要的满足次序是从低级到高级,如有颠倒或超越的情况,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人的个性和教育在发挥作用。如:有人能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并且无怨无悔,因为他觉得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超越了一般的生理需要。
  在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根本;把社交、尊敬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较高层次的需要。同时,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低层次的需要与高层次的需要区分开来,把需要看作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而提出了逐步实现的观点。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到需要层次仅仅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而已,只是一种预测行为的手段,绝不能把它看成绝对的模式、人人都有的相同结构,而忽视了个别差异。

社会的七大阶层

我认为,以人文背景为大前提,再从个人所处的物理位置来看,一般社会可以分为七个阶层,即:

下层贫民

下层富人

中下层人

中产阶级

中上层人

上层贫民

上层贵族

“下层贫民”是指社会的最弱势群体,他们没有知识,很贫穷,温饱都解决不了;“下层富人”是指那些没有知识和文化但物质上比较丰裕的人群;“中下层人”是那些知识和物质都一般般而且基本可以维持日常需要的人;“中产阶级”主要是白领阶层以及和白领阶层相近的阶层;“中上层人”是指那些有比较高的文化和知识而且也比较富有但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上层贫民”是指有钱有地位但缺乏思想和文化理想的人;“上层贵族”就那些有文化有钱有地位而且有抱负的少数人。这七个阶层分别对应着七种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果该阶层的人满足了该阶层的需要,那么,他们是在总体上是幸福的。如果,超越该阶层的需要,他们都是幸福的。如果不能满足该阶层的需要,他们可能会是痛苦的。假如,他们从其他方面可以获得另外一种满足,他们也许是幸福的。如果一个社会群体整体上要满足幸福,那就不是仅仅某个阶层的相应需求的满足了。

幸福作为一种需求的满足,它是一种内在的利益。麦金太尔谈到内在利益时曾经说:“内在于某种实践的得益,除了这种实践或其他特定类型的实践,这种利益是任何途径都不可获得的。缺乏相关经验的人无法判断。”在力图卓越的实践过程中,人的目的和利益概念都系统扩展了。内在利益就象是一种直观,一种经过反思后的感觉,背后有对某种东西,如目的、意义等的认同。

他还说:“作为个人的我们的利益和那些人类共同体中和我密切联系的人的利益是统一的。共同体的基本结构对善和共同体的利益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个人根据这种善的利益判断自己的根本的利益”。幸福与幸福感是比较难区分的,赵汀阳曾经说过:“幸福只是一种感受”,“有意义的生活必定引起幸福感”,就一定意义来说,当我说幸福,是我感到幸福,直观到幸福,不是强加的,不是可以推理出的。“生活中的任何一种意义,都必须落实到某种心理——生理感受”。

幸福是我私人的事,你有必要说三道四吗?

有的人有可能说:幸福是我自己的事,我感到幸福才是幸福,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心理、生理感受是基本的,但感觉是受语言思维作用的,理论背景不同感觉也会变化,幸福感的获得也需幸福理论来支持,感觉也是要培养的,如果一个人相信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幸福,他如何获得幸福感,就算幸福来临,他也只会认为是别的。实质上“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幸福的行为是广义的创造性行为即具有给予性的行为。”幸福的行为是广义的创造性行为,它的获得关键在于大家自己的争取,当然,社会因素也可避免。

人类的幸福,作为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一个人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不懂得如何去获得或者感受幸福,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

人们往往跟着感觉走,或随顺世俗,其实这都不足为凭,有的快乐潜伏着更大的痛苦人们却乐此不疲;有的痛苦孕育着深远的幸福人们却敬而远之,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短视的人是很难识此中三昧的,他们太多地看重眼下的、实在的,固执已见地认为自己懂得幸福并正在谋取幸福,他们往往将幸福物质化、对象化、仪式化、集体化,如认为“财、寿、子”即是幸福本身。

殊不知,人们的许多追求与占有,充其量仅是达到幸福的手段与过程,为幸福提供一些外部的条件,幸福的手段、过程、条件皆不是幸福本身。幸福具有主观性,同样处境的人,对幸福的感受也许差异极大。再则,谋求外在之物不一定能事事遂人心愿,如果没有坚韧的心理承受力,则往往得不偿失。不仅现实中的人们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许多学科的任务及目标也是如此,属于一种现实关怀,而幸福学则是一门涉及终极关怀的学科,它将帮助人类从形而上的终极意义着眼,摆脱痛苦,以达幸福之彼岸。

 

 

第四节      幸福的属性与获取

幸福,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的基本特征是永恒的,直接的,可以感受的,受时空限制的。

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1)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或以有钱为幸福、或以有地位为幸福、或以长寿为幸福、或以健康为幸福,或以成家为幸福、或以独身为幸福、或以居住在繁华的闹市为幸福,或以居住在清静的乡村为幸福。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2)幸福从比较中产生: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处境不好,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会有幸福感;现在处境好,回想过去的痛苦遭遇,就会觉得现在很幸福。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比如想想自己舒适的生活条件,再看看他人的贫穷,就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3)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基尔克郭尔:幸福是现实的、协作的、运动的、安全的和富有意义的

丹麦学者基尔克郭尔把“幸福”的特征就可以被描述为现实的、协作的、运动的、安全的和富有意义的。他的《不幸与幸福》一书对此做了专门研究。

基尔克郭尔通过对不现实和现实、分裂和协作、静止和运动、恐惧和安全、绝望和意义等五组对立的概念的阐释,借以说明不幸就不现实、分裂、恐惧、绝望,相反则是幸福的。

该书中有这么精彩的描述:

那不幸的人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理念、他的生命内容、他的意识财富,他的根本的本质以某种方式而处在他自身之外。那不幸的人对其自身而言总是缺席的、对其自身而言从来不是在场的。

那些不幸的人们可以是在希望或者在回忆之中迷失自己。而如果他们是在那希望或者回忆之中在场的话,那么他们在严格的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不幸的。如果有某种东西妨碍他们在过去的或者将来的时间中对其自身而言在场,只有在这时他们才是不幸的。如果那希望者希望着某种不具现实性的东西,然而却还是想要去希望,因为我们知道,他本来可以投身在回忆之中;或者那回忆者失去其回忆或者无可回忆,然而却还是想要去回忆,因为我们知道,他本来可以希望来拯救自己;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有了那些在根本上的不幸者。”诸如剧痛和心灵痛苦这两个相互关联着的现象看起来是都包容有灵魂的和肉体的环节。我们有时候谈论肉体上的疼痛而想着身体上的伤害、强烈的饥渴、或者高温。但是在之中也显示出感情和心境、绝望、畏惧、恐惧、失望等等,并且对此也总是有协作着的理解。相应对于那些积极的现象也是如此。总的说来我认为,吕斯特若普说所有感性的感觉都是确定的,他是对的。虽然在感觉中我们能够区分灵魂的和肉体的(或者说,感官性的)环节,但这现象本身则是一个整体,并且在把这些环节分开的时候人们是在把这种整体性强扭开。我们不可能说:那灵魂的和那肉体的在剧痛或者其他感觉中是两种被区分开的东西、而以一种方式它们可以构成一种综合乃至矛盾对立。

同样心灵痛苦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灵魂现象。单相思、悲伤、惊恐以及那些由于看见自己所喜欢的人、家庭成员、财产、地区的或者民族的宝藏被战争摧毁而产生的无名巨痛,等等,它们不仅仅是灵魂的,也是感官性的。这是那由于痛苦的感觉印象而被唤起并且流溢在肉体的表达中的各种情感。因为看见自己所爱的人挽着他人的胳膊,嫉妒和单相思的痛苦是灵魂和肉体的共同的刻骨沮丧。它们不是作为综合或者矛盾的两个环节而出现的。

如果一个人被置于一种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那么另一种形式的社会性恐惧就也会发生。也有那些极端的处境:个体人置身于人群中、而这人群有着他所不懂得的语言、姿态和文化;但这种极端是可以被缓和的。一个爱沙尼亚的女性朋友对我说,在柏林墙倒下之后不久她去美国并且有生以来第一次行走于那些黑人间。“我不是种族主义者”,她说,“但是我很害怕,因为他们有如此多人。”我这样理解,在黑人们那里,她感觉到自己的世界、自己所熟悉可靠的东西被剥夺了,而首要地不是一种对于“他们会伤害她”的畏惧。

以感觉为前提的恐惧是一种在感性上陌生的环境中的恐惧。标准的例子是晕眩性,对于那吸引着人的深渊的恐惧作为那向下望时所体验到的晕眩。很明显,那招致恐惧的不是理解而是视觉,并且理解对此通常是无可奈何的。基尔克郭尔象上面所写的那样对晕眩性和恐惧作比较,但是既然他把恐惧解读为精神的晕眩,那么那感性的晕眩性只是被用作类比。而在事实上,晕眩性是一种真正的恐惧形式,这也显示在:我们无法通过一种精神的运动而选择自己从它之中脱离出来。并非所有人都对晕眩性有所知,但是这并不使它特别不同于那许许多多其他形式的不幸和幸福。

“不幸”被定性为那不现实的、分裂的、僵滞的、恐惧的和无意义,而那反过来的则是现实的、协作的、运动的、安全的和有意义的生活。不幸是那达不成的(失败的)生活,而幸福则是达成。对不幸的斗争是关于去扑灭不现实、分裂、静止、恐惧和绝望,而人对幸福的追求则成型于一种意志中,一种去使得那生存本身变得现实、协作、运动、安全和有意义的意志。比如,幸福就是:

在重复中有着那些真正的琐碎和习惯。如果我们经历日常普通的一天,那么它们被填得很饱满。我们起床、进行早上的漱洗、进餐、做餐包、整理好公文包、上班(在工作中有相当的时间是每天的常规)、购物、回家、晚餐、读报、看电视、然后又上床。

日常中也包括了一部分重复,它们既不是琐碎也不是发展。同样它们也既可以是不幸的又可以是幸福的或者相对地中性的。那些幸福的重复,其价值是在于:它们是我们所熟知的,我们能够很高兴去重复那熟悉的幸福。对此的例子可以是年度的欢宴、圣诞节、生日和夏日派对、旅行、假日和工作、在花园漫步、重新听一段所喜爱的音乐或者再次和爱人作爱。
   
该书的译者“京不特”对基尔克郭尔的观点和论述还做了精辟的剖析:

我们能够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地方度暑假,并且总是有着一系列的东西能够是属于一种作为固定仪式的好假期。但是也总会有某些不一样的东西,丹麦的夏天气候并非是因为其不变性或者好的重复而著名,邻居、人、环境有所改变,正如我们自己以及共度假期的家人也会有所改变。那真正的重复是对于一种普遍形式或者结构的重复,结合于一种对于独特内容和那新的和变化了的东西的开放性。在这种意义上,去重复一个好的暑假是可能的。去年阳光明媚并且我们整日整日地在海滨游泳;今年天气很糟,于是我们就利用现有的可能性来得到快乐。这样今年也是一个好暑假,虽然可能不及去年,但是这还是一次幸福的重复。

自然会有各种变化出现,它们改变事件的形式和结构。从前的暑假有孩子在一起,那时他们还小;现在他们不再一起来了。这是永远地过去了,而和孩子的孩子在一起度假则是另一回事,也同样美好。

这是关于重复所谈的最后一些。一些东西是无法重复的,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婚礼、出生、婴儿及其生长,这是无法重复的。其他婚礼和其他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都不是重复。在这样的时间和过程中,那独特的东西是决定性的,而那普遍的则是隶属的。在严格的意义上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重复的。但这种“严格”其实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在普通的存在中包含了整个变化度所及的范围,——从日常反复的习惯、能够重新体验的幸福时刻到那些绝对唯一的事件。

那幸福的重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它要被达成,那么我们就必须开放于事件中的独特和变化的东西以及那无法被重复的东西。

在我们的社会中既有着一种在工作生涯中驱逐感情的倾向,又有着一种将家庭生活浪漫化或者感伤化的倾向。如果这两种倾向在同一个个体人身上结合起来,那么对于这样一种人格的发展来说土地就肥沃了。如果我们想象这是一个精神工作者,那么结果就是:在业务上他没有重心?因为这重心和感情是同时的,而在私人生活中他缺乏驾驭力;他或者她将被看成是肤浅的,在工作中象一个专业吹嘘者,而在私生活上象一个墙头草、一种涨潮或者流沙。这里所谈的是一种分裂的个体性,虽然这个人可以是生活得相对幸福,那也只能被标示为一种表面的并且多多少少是幻觉的幸福。

一个人的生命中的全部幸福和不幸的集合在这生命结束之前是无法为我们所知的,但人们当然是知道现在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过去的。幸福不是一种人能够达到和驻留于之中的状态。那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在时间和运动中的生活。它是过程。只要那个体人是处在一个“幸福”的过程中,那么他自然是幸福的。大多数人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而渐渐地提出关于“一个人生命中的全部幸福”的问题,也许更经常地是在老年,并且至少是有另一种观察角度。它是那年龄将人牵入的回忆工作的一部分。“一个人的全部幸福”只能在这个人过世后由那些后人来搞清楚,相对于一个人对自己所正在和已经生活的生命的理解,这种对全体幸福的评估必须被看成是一种在一定距离之外的事情。

那普通的人生是一种幸福和不幸的混合。那些变换可能性是无限的。有些人的存在几乎接近那完全的幸福,而有些人则是彻底的不幸。现代工业化的世界根本没有去掉不幸的根源,但是它改变了一系列的生活条件。在工业化之前,人依据于自然去使自己适应一种生活;而在今天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依据于那人的社会而去使自己适应一种生活。幸福和不幸的源泉由此被从自然移向社会。一系列导致不幸的天然原因得到了控制;但同时却由于那“控制着自然”的社会而出现了新的不幸之源泉。那些现代社会闪烁着财富和福利的光辉、炫耀着公民的政治和法律权利;但它们也同样被阴影笼罩,各种可怕的权力和叵测的结构噬食着人的灵魂。那进步是否在真正的意义上是进步,则是一个令人头痛和麻烦的问题。但这进步也确实是进步,虽然我们能够问,在怎样的程度上它是进步、而在怎样的程度上它是那反面。

要获得幸福,就不要让不幸占据你的视野

人要获得幸福,那么首先就得驱除不幸,自己解放自己。

不幸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它无处不在。上班时间广立繁忙街头,周末闲暇盘桓通行大道,或者良宵时光留连于歌堂舞厅,这时,请把自我从灵魂处放空,让周围的陌生人的性情——占据你的视野。你将会发现,这些不同的群体都有着各自的烦恼。在赶着上班的人流里,你会看到焦躁不安。

过度紧张、消化不良,那种除了生存斗争以外对一切缺乏兴趣的态度,对游戏娱乐兴味索然,以及对人类同伴的冷漠无情。在周末的通行大道上,你会看到男男女女,轻松悠闲;那些很有钱的人,则致力于追逐快活享乐。这种追逐完全以同样的速度开始,像长长的车队缓缓爬行。从车里根本看不见道路或是周围的景象,因为稍一旁视便会引发交通事故。所有坐在车里的人时刻都在设法超越前面的车辆,但是道路如此拥挤,以致他们徒自白费心力。如果他们的心绪由此游离开去,就像那些未握驾驶盘的人那样,一种难以名状的厌烦就会攫住他们,使他们的表情打上微微不满的印记。有时一辆满载黑人的车上会爆发出真诚的快活来,但是他们的乖戾行为又引起不满,到最后由于交通事故而落入警察手中:假日里的快乐是非法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欢度夜晚的人们。人人都想来此逍遥一番,这种决心之坚定,就像某人去看牙医时确保轻松镇定一样不可动摇。

人们一致认为饮酒和吻抱是通向欢乐之路,于是他们开怀畅饮,根本不在乎同伴如何讨厌自己。一阵狂欢滥饮之后,他们开始泪流滂泪,埋怨自己太对不起母亲的养育之恩。酗酒给他们带来的不过是犯罪冲动的宣泄,而这在人清醒的时候,往往被理智所压抑。
  幸福的压力:社会体系考验个人心理素质

这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会体系,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当然,后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产物。我以前曾有著述,讨论如何为促进人的幸福而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造,因而在本书中我不准备讨论战争、经济剥削、恐吓教育的废除等问题。

我们文明时代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寻求一种没有战争的社会制度;然而人类如此不幸,以至于相互杀戮比持久地享受生活的阳光显得更为诱人。在这种情况下,再美好的制度也是难以实现的。假如机器化大生产是为了增进那些有最大需要的人们的利益的,那么防止永久的贫困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连富人们都是不幸的,使所有的人变富又有什么意义呢?诉诸棍棒的恐吓教育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施教者自己本就是这种热情的奴隶,他们就不可能施予其它形式的教育。

然而,在此时此地,在我们这个普遍怀旧的社会里,一个人如何去获得自身的幸福?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得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类人身上,他们没有遭受过外来的任何巨大的痛苦。我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解决了温饱和起居问题;他们足够健康,有可能从事日常的各种活动。

如果灾难来临……

我不考虑那些巨大的灾变,如儿女尽亡、当众受辱等。这类事情确实值得讨论,而且确实重要;但它们属于与我想说的是不同的另一类事情。我的目的在于、为现代文明国家里大多数人遭受的日常不幸提供医治的处方。这类不幸使人不堪忍受,因为它没有任何明显的外在原因,它一旦到来,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我相信,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其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惰和追求欲望的丧失,而这些事物,乃是所有幸福——不管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所最终依赖的东西。这些事物的获得是在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我因而提出这样一些转变方法,只要我们有一般的好运气,便能通过这些转变获得幸福。

有一位叫“耕耘先生”的人,一九九四年四月四日在台湾讲“幸福之道”时,将幸福描述为安、和、福、禄、寿等无个方面。他还把幸福分为真幸福和假幸福:假的幸福就是一般世俗所谓的福禄寿三星高照,福是福气、幸运;禄是待遇、地位,也 是应得的尊重;寿是可以多活几年。人们认为这就是幸福。

佛说幸福:安、和、福、禄、寿

有人认为福禄寿还不够,又加上个“喜”字,除了福禄寿之外,还要经常有喜事,这就成了福禄寿喜。有的人还希望多点钱,来个五福临门,就成了福禄寿喜财。

其实,这些只是空想,因为你没有那个条件。大宇宙一切的存在,都是条件的组合,凡是没有条件的东西,就不能存在。好比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原子 ,把电子、质子、中子分开之后,什么都没有;我们喝的水是氢二氧,如果把氢二氧一分开 ,那里有什么水呢?你要求福禄寿喜财,而不具备幸福的条件,又怎么能够获得?

所以说那是假的幸福。而我们所要的是真幸福,是健全稳固的幸福,是有基础的幸福,那就是安、和、福、禄、寿。安是什么?“安”就是心安无愧,不受良心的责备,再升华一点就是安详。安详是什么?安详就是各位现在的心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妄想,这就叫安详。你有了安详之后,还要有和。“和”就是和谐。尽管你家里有钱,先生做大官、你是个女强人,但是家里天天吵架,兄弟姊妹吵,夫妻也吵,那会有幸福吗?所以说要安详也要和谐。相信大家也曾有体验,当你心安详的时候,也就是人际关系最好的时候;当你心不安详的时候,人际关系就差了许多,烦恼也会接踵而来。烦恼从那里来?烦恼是从人来的。所以六祖说常见自己非,莫见他人过,你应该常常找自己的缺点,不要挑剔别人的缺点,才不会起烦恼,也才能保持调和。

所以说真正的幸福,是有基础的幸福,是很稳固的幸福,那就是安和福禄寿。因为福禄寿已经包括了喜,也包括了财;有福气的人,他会没有喜悦吗?有禄位的人,他会缺钱吗?汉朝有个邓通,皇帝给他一座铜山,要他自己造钱花用,结果他却饿死了,可 见钱并不代表一切,钱虽是人生所必需的,但却不是足够的。

佛学大师教你幸福十二招

如果你为了求财而去绑架、勒索,那不叫求财而是找死!因为任何人都逃不过大宇宙的因果法则。所以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安详和谐的基础上,然后才能拥有福气、地位与健康长寿。

他还指出了追求幸福要具备十二个条件:

()忠诚。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来他是常常吃亏,实际上他占了大便宜,因为一个心存忠厚、不跟人计较的人,他的儿女都很优秀,他的太太也很贤淑。所以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我们做人一定要忠厚。“诚”就是诚恳,有很多人,心地很忠厚,但是态度却很随便,人际关系不调和。我们要活得幸福,人际关系要好,如果你没有亲和力,和别人都处不好,那你天天都是烦恼。如果你态度诚恳的话,即使你做错了,别人都肯原谅你。

()谦容。谦就是谦虚,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你如果不谦虚,人家就不认为你可以谈问题;张良若是不谦虚,那圯上老人就不会说:“孺子可教”,也就没有以后的汉初事业,所以人的谦虚很 重要。容就是包容,天下没有完美的人,太阳表面有黑子,白璧有微瑕,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你必须要包容。如果你深信因果,你就更会包容,因为错误恒等于烦恼,你只要说 错一句话,马上会招来烦恼。听错了也会烦恼,别人本来不是讲你,你怀疑是在讲你,那你不是自寻烦恼吗?就算他真的是在讲你,人只有被杀死 的,没有被讲死的,你管他干什么呢?所以说做人一定要包容。你看,肯包容的人,多半都是活得很幸福;不能包容的人,就不会幸福,一天到晚与人家冷战,结果打败的不是别人而 是你自己。

()调和。家庭调和之后才有温暖;同事要调和,工作才会顺利;内心要调和,才会活得幸福。如何调和?最低限度要像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正在说 话,你正听著;我不说的时候,你的心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这个就是调和。这也是保留余地,这个就是充实、储蓄生命力,就是真正的入静,静是什么?静是生命力的充电;动是什 么?动是生命力的充沛伸张。你如果不能静,你必然也不能动,所以这也是中道,这也是调 和之道。你要是不擅于调和,你只动不静,精力有限,最后动得太多了,变成动物了。所以要懂得动静的平衡,身心的调和,这一点非常重要。

()勤俭。勤是勤快 、勤劳;俭是俭朴。俭朴就是不要浪费,比如一家人吃四菜一汤就够了,如果做了八菜一汤,结果剩下了四盘菜,这就是浪费。勤就是勤快,古人说“业精于勤”,你如果勤快,你的 事业就会精进,就会愈做愈好。

()自律。自己约束自己,语言行为都不 随便。不该讲的话就不要讲,不该做的动作就不要做。例如在街上,边走边抽香烟就是不自律;随地吐槟榔汁,这也大煞风景。有些养狗的人,带着狗随地大小便,人家没注意踩上一 脚,这都是不自律、没有公德心。像这样的人干扰了别人之后,他会快乐吗?业,是思想 、行为的总和,你做了不好的事、造了恶业,必然得到恶报。所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知道做了坏事必有恶报,所以他不敢造恶;凡夫做什么事都率性而行,等到报应来了,害怕也来不及了。所以说人要自律才不会惹祸。说自律其实就是要忍耐,因为不如意的事情十 常八九,若不能忍耐,难免会跟人吵架,当你生气准备吵架的时候,我建议你解个小便回来再说。小便解完了,气多半也消掉了。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生气,一个长者告诉我这个方法,还挺有效的!

()尊重。要做到尊重别人,法华经里有位常不轻菩萨,见了 狗他都磕头,并且对狗说:你也有佛性,将来也会成佛。什么叫做佛性?佛性就是觉性,觉性就是生命的基本属性。人如果没有知觉就不叫众生,而叫众死。我们是有知觉,佛跟我们不一样,佛是纯知觉——除了知觉,什么都没有。纯知觉是不是不起作用了?!现在我们说话、听话都是纯知觉,假如不是这样,那我就是大妄语。我们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没有准备第二句,当开口的时候并没有念头。平常就练习尊重别人,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动物植物都要尊重。生命不只是人或动物、植物,矿物也都有生命,植物是准动的生命,矿物是不动的生命。整个大宇宙用佛经的术语来讲叫做大圆觉海,用现代的语言就是生命之海。生命的海洋里没有一样不是生命。在竺道生那个时代,大涅经只有上半部,下半部还没有翻译出来,他当时发表意见说,不但众生皆有佛性,器世间的一切(植物、矿物)也都有佛性。竺道生这个人的思想是超越的,他主张一元论,说佛性是一切,一切都是佛性;当时佛教中的人说他是外道,凡不是佛说的都是外道。这真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若按照文字来解释佛的意思,过去、现在的佛都会喊冤枉,为什么?因 为他不是那个意思!又说“离经一句,即同魔说”,你说的跟经上不一样,你就是魔啊!竺道生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宣泄,就跑到苏州虎丘山对着一块石头发表演讲;讲完了还问石头:我讲的对不对?那块石头点了头,这是点头石的由来,各位有机会去苏州观光时就可以去看看这块“点头石”。这个故事说明蠢动含灵都属于我们尊重的范围。我们对任何一种东西都要尊重,一只小小的茶杯都要尊重它、要感谢它,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服务。 当你心态 最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生命的存在。在座的人,一定有人有这个经验,当你心态最好的时候,你看看家里的暖瓶、电视机,甚至所有的物体,背后都有淡淡的黄光,都有光影;也就是说它的光子体浮现了。别人家的为什么不浮现呢?因为物以类聚,你的心光不足 以唤醒它,它就不会浮现;你的心态升华,它就跟你起共鸣。为什么禅师可以传心?也 是物以类聚,他的本心浮现,就可以唤醒你的本心,如果他的本心也睡着了,他就没有能力 唤醒你睡着的本心。所以我们做人要尊重,要向常不轻菩萨看齐,这也是幸福的条件之一。

 ()敬畏。敬畏上天、敬畏佛祖。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宋明儒家的功夫就是主敬存诚。主敬,不是说周围没有人就可以懈怠、就 可以随便,还是要如见大宾一般,这就是慎独的精神。要主敬存诚,对每一件物体都要敬,不能因为生气,一句话不高兴,就把那盛饭的勺子往地上一摔,那叫不敬,它又没得罪你, 你干嘛要摔它?这个叫迁怒。我们不管对人、对每样物品都要敬。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办公室里,如果长官夸了他两句,他做事便很顺利,回家见到儿子,就抱起来举在头上,甚至骑在他脖子上。他要是在公事上碰了钉子,事情做得不如意,回家见小孩迎上来,他伸手就是两耳光。这是个事实,我偶而也会这样,但程度没有这么深,人人都会犯这个毛病,有的人没有发露,有的人发露了。所以凡事一定要心存敬畏,不要随便迁怒。

()谨慎。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就是得力于谨慎。我们说话以前应三思,话到口边留半句,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小心、谨慎,就不会出毛病、就不会招来烦恼、就不会破坏幸福。人活在烦恼里是不会有幸福的,人要想不活在烦恼里,就要特别谨慎。很多人说话放肆、随便 ,第一次说错话,第二次、第三次依然说错,明天、后天、乃至于明年都还是如此,那就叫不谨慎。谨慎就是谨言慎行,说话不随便,做事行动不随便,我们能够做到不随便,才会珍惜自己的幸福。珍惜幸福才能拥有、保有幸福,所以谨慎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很重要。

()反省。反省什么呢?凡是影响幸福的东西,我们都要反省,凡是影响幸福的限制因素都要去掉,我们就一定能幸福。反省的内容很多,等一下我们再讲。

( )感恩。我们看报纸说:衣索匹亚、索马利亚每天饿死多少人,我们想想自己天天过着安乐的日子,一家人过着天伦之乐的生活,就要知足,就要感恩。人若不藉父母之缘,就无法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的过程中,食衣住行都靠别人的贡献,自己才能生活。而阳光、空气、水的无偿之爱,父母出自天性的呵护之爱,国家的栽培及教育之关爱,社会大众相辅相成的协助与友爱,都是我们这一趟人生之旅所应该知恩、感恩与报恩的对象。佛教有上报四重恩:感谢天地的恩、感谢父母的恩、感谢国家的恩、感谢众生的恩。为什么要感谢众生?因为没有众生你我都活不下去。你能当鲁宾逊吗?不能,所以要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人才会变得厚道,厚道才能载福,你若不厚道、很尖刻、忘恩负义,那你这个人不会有福 气,福气都被你破坏掉了。

(十一)守法。讲幸福为什么要守法呢?因为有很多人不守法,一旦犯了法,法院开传票,一家人都不得安宁。一个进步的国家、进步的社会 ,一个高水平的国民,他都重视守法。台湾虽是小国寡民,可是你看看那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他们人口更少,只有我们的十分之一左右,地方也很小,但实力很好,他们的观光事业比我们发达。为什么?因为人人守法。政府说“不许吃口香糖。”立刻就没有人再吃口香糖。我们这里若是说不许吃口香糖,马上就可能有人上街游行抗议,说吃口香糖是最基本的自由,你不准许,那你就是不民主。民主泛滥,就是大灾难;民主不是一个好东西,守法才更重要,最公平的不是民主而是法治。法治是什么?法治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法律之上没有权威。法律之上不许有权威,谁是权威?总统不是权威,法律才是权威。法律之外不要谈民主,法律之外的民主太多,民主就会成为灾 难。外国那些自由主义者也承认,国家是必要之恶,虽然它是讨厌,但它是必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那有个人?所以守法是幸福的先决条件。你要是犯了法 ,不但破坏了自己的幸福,也破坏了别人的幸福。

(十二)弘法。我们讲佛法强调种因,种因就是要弘法。弘法贵能以法来供养众生,这叫做法布施。一切供养以法供养最为殊胜,法是救心的。各位要是写文章,参加征文比赛,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上班铁 定是无精打采。但你要是给禅刊写文章,虽然一夜未睡,第二天照照镜子,保证会容光焕发,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既以兴人,己愈有”,以法供养人,你会得到生命力。真正的法供养,就是幸福的根源,功德最大,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而救人慧命,那是永恒的功德,救人一命他可以活下去,救人慧命他可以成佛。成佛之后他可以照亮世间、照亮宇宙,他能散播安祥,所以这也是我们所讲的幸福的条件。

因此,我们要去除足以破坏我们的健康、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破坏我们的良心道德、破坏我们的幸福的一些不良因素:

()虚伪

()愚迷

()吝啬

()依赖

()懒惰

()恐惧

()虚荣

()不满

()猜疑

()担心

(十一)逃避

(十二)残忍

(十三)贪婪

(十四)纵欲

(十五)牢骚

(十六)嫉妒

(十七)傲慢

(十八)发怒

(十九)挑拨

(二十)赌博

具备了这些或者其中一部分条件之后,就要寻求达成幸福的途径,他在此还特别指出,通向幸福的阳光大道就是爱与慈悲:

爱是生命的根源

今天世界上凶杀、仇杀、绑架、勒索、金光党、骗子、夫妻反目、家庭破碎的事件层出不穷,都是由于缺少爱。爱就是牺牲,爱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爱是道德的根源。 没有爱,就没有创造;没有爱,就没有道德;没有爱,就没有生命。这话怎么讲呢?我们 看历史上最大最凶猛的动物是恐龙,它体积大、力量大、食量大,但它绝迹了。

有的人说恐龙是因为冰河期而绝迹,这个说法不一定全对;跟恐龙同期而遗留下来的动物、植物还很多。有人说是陨石造成的,那也不对!人类比恐龙更脆弱,人类能留下来,恐龙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因为恐龙缺少爱心。恐龙在肚子饿的时候觅食很困难,连它的幼儿小恐龙都会吃掉,它连最基本的爱都没有,所以它绝迹了。爱是生命。所有生命能够延续的主因是爱,你看现在的淡水河畔环境多么恶劣,污染多么严重,但是很多水鸟在那里孵卵、在那里哺育幼鸟 ,这也是因为爱。爱是生命的动力、生命的根芽,也是人的天性。夫妻之爱应该是夫妻两个人生命的融合,而不是世俗所谓的夫妻做爱就叫爱,这个不是爱,这叫本能,本能有没有错?没有错!这是天赋与人的,但是你若违反了中道那就错了。

爱为什么是生命的根源呢? 如果母鸟不爱小鸟,老虎残暴得连小虎都吃的话,现在恐怕老虎也绝迹了。爱也是道德的 源头。中庸上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什么叫做君子?就是有自尊、有尊严的人,他 的道德是从夫妇开始。而人类的进化,由草昧进入文明,由浑浑噩噩进入大清明的人类社会 ,也是从夫妻开始。因为没有夫妻以前,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这样的社会谈不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有了夫妻之爱以后,才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子有亲、夫妇有义,所以爱也是道德的根源。道德的总纲就是智、仁、勇,人类的智慧是由爱产生的。

爱迪生的灯泡可以照亮你的兴趣吗?

各位知道爱迪生只受过两年家教,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的智慧那里来?是来自于他爱研究。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研究,不小心把黄磷掉在地板上,地板烧了起来,车长一怒之下打聋了他一只耳朵 ,但他还继续研究,他不是被人逼迫着研究,也不是为了要赚钱,他是经由喜爱而研究,而产生智慧。于是他成了大发明家,发明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我们现在用的电话、看的电影、听的音乐,都是他发明的,只不过当初发明的比较粗糙,现在是经过很多次改进的成果。例如电灯,他发明的是用碳丝,后来改用钨丝,虽然他没有发明日光灯,但是如果没有他先 发明碳丝做电灯,今天可能还没有日光灯。他的发明是为兴趣而发明,工作本身就是喜乐。我们再看瓦特做实验时,常常忘了进食与睡眠,晚上家人给他准备了两个鸡蛋,旁边有 个煤油炉子,家人关照说:你夜里饿了就把煤油炉点上,把两个鸡蛋丢进去煮熟了吃。第二天清早,感觉有点饿了,准备吃了鸡蛋充饥,结果发现锅里煮的是他的怀表。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夏,不知老之将至。”所以一个对工作全神贯注的人而言,工作的本身就是享受。

章太炎的白糖盘子

我们读儒林外史,王冕画的荷花,居然能把蜜蜂蝴蝶都吸引来。王冕原是一个牧童,只因他对荷花的挚爱而成为大艺术家。他看到雨后的荷花清纯姿容,雨珠滴在荷叶上的晶莹婉转、一尘不染,他感觉由衷的喜爱,连作梦都会梦到。于是他先拿棍子在地上勾描,给人家放牛赚的一点零用钱。拿去买颜料、纸张来画荷花,最后成了大画家。这也是因为爱才产生出智慧,终于成功的例子。章太炎是中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他读书常常不睡觉,他说:我只要读书就会得到生命力的泉源。有一天读到天亮,他姊姊端来一碟白糖、一碟年糕。他说:好!你先放在那里,我边看书边吃。等一下他姊姊来收盘子时,发现他满嘴发黑,哧了一跳,会不会是食物中毒啊!再仔细一看,一碟白糖原封未动,那碟年糕已经醮着墨汁吃完 了,这就是发愤忘食、心无二用。很多读书人讲中国人的诚是孔圣心法,那没有错!诚是 什么?诚是知情意的合一,把你全部的感情,投入你的真理智,在那一点上坚持下去,就会产生意志力,那种真爱的意志力是很大的,超过练瑜伽术的意志锻炼。西方学术的知、情 、意是分开的,中国学术的知情意是合一的,这个合一的知情意就是诚,诚的动力根源就是一个爱,一个真爱、热爱。西方所谓的哲学,就是爱智慧。

勇气为先谈恋爱,虽败尤荣

真正的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根源, 它可以发挥生命中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群。爱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一种勇气,爱会使胆小的人变成胆大。过去一个同事和我住在同一间寝室里,他胆子很小 ,每次要等我回来,他才敢进屋里去,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点的是桐油灯,我要是没有回来,他一个人不敢进去,怕鬼啊!过了一个时期,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去约会必须要通过 一个公墓,那个地方鬼多不多?他老兄只要小姐一约他,他是准时报到。因为那个时候谈恋 爱,不像现在那么公开,都是悄悄的、趁没有人看见的时候约会,免得人家风言风语,所以他都是晚上去,回来大多是半夜了,必须一个人通过那个墓地,我问他怕不怕鬼啊?他说什 么鬼?那里有鬼!所以爱也能产生勇气。

黄香打虎,以防老爸被叼走了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里的黄香打虎。黄香小时候不乖、不睡觉,他妈妈说老虎来了,他就赶快盖着被子睡了,他是怕老虎的。有一天,爸爸带着他去打柴,突然来了只老虎把他爸爸叼走了,他那时候才八岁,拿着斧头就朝着老虎屁股上砍了一家伙,老虎丢下他父亲就逃跑了。为什么?因为突然的袭击,是老虎所没有 料到的。黄香回到村子里,别人问他:你平常最害怕老虎,一听说老虎你就不敢哭了,为什么你敢去砍老虎呢?他说:我爱爸爸,我不能让老虎把我爸爸叼走。所以爱也是勇气。基督教讲神爱世人;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佛教讲冤亲平等。仇人、恩人你都要爱他,所以爱才是我们幸福的泉源,如果家庭没有爱,它就不是个完整的、温馨的家庭。爱你该爱的,不管 他是好是坏,也不管他合不合你的意。一般人常犯的毛病,大都认为人家不合我的意。但是你反省一下,你又合过谁的意呢?你一辈子也没合过几个人的意,却要求别人合你的意,这 是君思想,这是不对的。如果要求父母合我的意,才孝顺他们,那古代的舜对鼓叟,就不会那么孝顺了;舜的孝才是大孝。孝是因为爱他的父亲;慈是因为爱他的儿女;智慧是因为爱他的知识;勇是因为不让别人破坏他所爱。懂得真爱,才会自尊自重,只有爱才能长久 ,只有爱才能和谐;只有爱才能发挥自己生命的潜力,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讲慈悲呢?慈悲是爱的升华。爱是有条件的,爱是有等级的,爱是有步骤的,爱我自己的国家, 再爱别人的国家;爱我自己的爸爸妈妈,再爱别人的爸爸妈妈;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杨子为我,看起来杨朱这个人只管自己,别人的事我不管,社会的事我也不管,好像连 皇帝都不要了;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尊重国家、不尊重政府。其实人人若都像杨朱那样,国家就会富强。杨朱有一句话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纵使拔掉我一根汗毛对全天下有益我也不干。

他下面还有一句话说“举天下富于一身而不敢”——你把天下的财富都给我我也不要。这是极端个人主义,若人人都能照顾自己,照顾得很好,这个国家就会富强,为 什么?因为社会没有垃圾,社会没有包袱,当然就富强。佛的爱是慈悲。什么是慈?就是予 众生以乐;什么叫悲?就是给予众生以欢喜、快乐与幸福,这就是慈悲。观音菩萨是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无条件的同情。对于众生烦恼痛若,都会同情,不因为认识你,也不因为 你是我的什么人,都一概同情。什么是同体大悲呢?你长一个疮,等于是长在我身上,而 感同身受,这就是同体大悲。像这样的人,他不但赢得幸福,而且会赢得永恒。观音菩 萨它是无所不在,法身遍虚空,从中国到东南亚,没有一个国家不供奉观音,甚至可以说是遍及全世界。我们了解爱是幸福的动力,家庭充满了爱,家庭一家会温馨、和谐、完整; 社会充满了家,就没有凶杀、仇杀,没有绑架、勒索、金光党,没有了这些事,社会就是一个祥和的社会,是一个温馨的社会。如果人人献出爱心,社会就是天堂,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国家。反过来说,我们若缺乏爱也就没有创造幸福人生的动力,我们若没有爱,就 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不会很健康,也不会是天才;天才都是情感丰富、热情洋溢的。所以要想活得健康幸福,就必须充满爱心,充满爱心再进一步升华,到了大慈大悲,我们才能够创造幸福的生活,也才能为人类带来永恒的希望。

耕耘先生的对幸福的悟解已经上升到了参禅的境界。同时,他也是更多地从佛学上来教诲我们怎么去获取幸福的。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获得幸福,善于利用他人的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时,也要经常总结反省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与他人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实现人类整体幸福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幸福。

 

第五节           人类群体幸福论

《论语》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幸福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体验和追求。但是,万物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人类的幸福,应该有一个共通的标准和属性。

幸福作用于我们的感应,靠某种嗅觉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写到:“我们好象长生不老的寿星公,活了几千年,经过千灾百难,如今还是和小孩子一样,万事都带几分幼稚态度。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觉悟,觉得我们这一族人象同胞兄弟一般,拿快利的刀也分不开;又觉得我们这一族人,在人类全体中关系极大,把我们的文化维持扩大一分,就是人类幸福扩大一分。”那么,究竟什么又是人类的幸福的?理解了人类群体幸福,对追求和达成个人幸福是大有裨益的。

幸福存在于通过感觉的媒介作用而给予我们的愉快的印象之中,我们感受幸福的程度,是受到我们的天性所能接受的愉快感觉的强度和数量的限制。假定有一种生物,它与植物的区别仅在于它具有一种感觉——嗅觉。如果它从外界得到的印象与人们借助于同样的感觉所得到的一样,那么该生物的幸福仅在于愉快地使用这一个器官。

然而这种幸福是非常有限的。它无法与除嗅觉外还拥有听觉的生物的幸福相比,因为后者能接受数量较多的愉快感觉,能达到较高的幸福程度。幸福在于接受愉快的感觉,幸福的大小是由我们的天性所能接受的感觉的强度和数量决定的。个受过脑力劳动锻炼的、有修养的人,他的性格还因受到爱情和友谊的陶冶而变得更加温和,他就能比一个仅有感性的人达到更加高度的快乐和内心的满足,而仅有感性的人的愉快则仅限于肉体的享乐。要得到幸福,就必须把得不到满足便会带来痛苦的一切欲望连根铲除。

只开幸福花,不结果幸福果。原因在哪儿?

幸福——人类一切企求的最终目的——在我们的自然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前,是无法达到的。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有生命的生物所固有的需要;一种是作为有理智的生物所特有的需要。第二种需要本身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随着人的诞生而一起产生的,是与人不可分割的;另一类是由于教育、习惯、周围的人们的榜样或影响而获得的。至于后面这些需要,最重要的是人们必须只获得那些与天性赋予他们的需要相协调的东西。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需要食物、衣服和住所。他所处的地位必须使他有可能养活自己,如果他有家庭的话,还要养活自己的家庭;他必须能够以适度的劳力做到这一点,并且毫不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达不到期待的目的。

身体健康和力气是获得幸福所必需的重要条件;它们是与过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的高度紧张不相容的。人的精神需要表现在他的求知欲上。人的天性使所有的人都具有求知欲;然而我们要在精神上得到幸福,那么必须使智慧的种子——求知欲——开花结果,否则它会白白理在那里,得不到什么益处。

人类追求的伟大目的在于满足这些需要。下面我们通过对英国和北爱尔兰十八世纪社会的研究,来说明“努力对满足这些需要究竟适合到怎样的程度。”满足了怎样的需求,这个社会的群体才能幸福。

英格兰的十七、八世纪,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多数人的不幸之上

曾经有一个人以前过着俭朴的生活,后来有了巨大的产业,他不久开始觉得(指一个普通人的行为方式)自己住的房子太小和太简陋了。他买了一所庄园,为了体面和享乐起见,他还在城里买了一幢房屋。以前只要一个仆人就能应付他的全部工作,现在他为每一种工作都专门雇用一个人,还请了许多不做任何工作的人;他在乡下和城里都有管家、看管酒窖的人和他的帮手、侍仆、马车夫、马夫、仆晚层司、专做点心的厨司和帐房,还为太太小姐雇用了女仆、婢女和女伴等等。有巨大产业的人们通常是怎样花费自己的金钱的,他们花费得合理吗,他们不是把绝大部分金钱花费在讲究漂亮、华丽和奢侈上吗?请看着贵族及其侍从的家庭开支吧;请看看他们的花园、猎场、马车、马和狗所需要的费用吧;此外,再加上用于购买妇女的服装和一切奢侈品上的庞大资府。这些奢侈品如:温室里培养出来的水果和蔬菜,不近情理地讲究好食品——鱼如果价钱便宜,就不能吃。总之一句,一切不是用极高的价格买来的食品,他们的贵族都不吃。

有人说,这一切“对商业是有好处的”,在当时的制度下的确如此。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奢侈和过度挥霍——现在社会所依据的原则的后果——被当作是美德,一个明智的人能认为社会赖以建立的原则是正确的吗?

花边工业给了人们什么?

难道我们真的相信,我们浪费的东西愈多,我们拥有的东西也愈多吗,难道我们将永远认为,一个把成千累万金钱花费于满足某种不合理的古怪要求的人,由于使钱币能在商人之间周转,从而让一批工人有工作可做,因而说他的行为是很对的吗?从事这种工作的每一个工人都是社会无益的成员,因为他们的劳动产品是无益的,结果他们就成了对从事有益工作的生产工人的所征收的一种直接税;这种情况一定会终止的。

这种制度不仅不合理和有害,而且也不合乎健康。

花边工业现在在英国达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在某些场合一件连衫裙值一百基尼或一百基尼以上,也就是说,它可能确实要一个劳动者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劳动;如果缝制这件衣服的人用较低的价格出售,他就不能得到适当的补偿。缝制这种衣服的生产者在他从事这种工作的时期内,他的家庭靠他的劳动得到了生活上必需的东西,但我们能因此而称他为社会有益成员吗?

当然不能。因为他的劳动产品是花边的连衫裙,它是无益的。它既不能充饥,又不能解渴,而且也不是有用的服装。缝制这种衣服只是为了满足古怪的要求和引起别人的惊奇。至于它的实际用处,还抵不上一文钱的一块面包或一杯冷水。缝制这种衣服的人所消费的饮料,他所穿的衣服,他所住的房屋,都是别人的劳动产品,不是他自己的劳动产品。

因此这种无益的、荒谬的玩意儿只是一种使他有可能依靠别人的劳动而得到一切必需品的巧妙手段。而别人的劳动得到什么呢?花边的连衫裙吗?轿式马车吗?精致的房屋吗?不是。只有极少的钱——他们只能用来购买他们本身劳动或别人相当劳动的五分之一的产品。我们要问,买这种连彩裙的人付出了什么,他付了一百基尼,这笔钱也许是他以地租的形式从农业工人的劳动产品中得到的——认真正属于他本人的财产中,他甚至连一根麦杆的价值也没有付出来他一文钱也没有付出。

顺藤摸瓜,摸不到幸福的蒂把

工人得到自己的一份微薄的生活必需品,付出了什么呢?他付出了自己五分之一的劳动产品,这一部分产品是没有被人剥夺去而留给他自己的。这一部分产品之所以没有被人剥夺去,并不是由于目前的制度保护他不受剥夺,而是由于没有这五分之一的部分他就不能生活,不能继续当别人的奴隶富人实际上什么也没有付出,而得到了一切;穷人实际上付出了一切,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们在建立我们的习俗和制度的时候,至今没有注意过一切自然的原则,一切事情都是碰运气去做。这就使我们从一个错误陷入另一个错误,把一切事情都弄得真正混乱不堪,制造出原始状态所没有的无穷的灾害。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可能成为社会有益成员的工人,当前却在从事无益的工作。这并不是由工作的种类所决定的。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玻璃工、翻砂工以及其他一切行业的工人,不断地从事于建造温室、漂亮的建筑物以及无数类似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唯一的目的在于满足富人古怪的要求,满足他们虚假的需要,迎合他们愚蠢的想法。只要财富能平均分配,就不会产生这种情况。一个收入适度的人不可能有任何过分移奢的行为。一个每年有五百英镑收入的人。不可能每年花费五千英镑去购买价格昂贵的废做生产阶级也不可能从事无益的劳动,如果没有人拥有这样的财产叫他们去做这种工作的话。

产品应该由谁来享受?劳动者……

再者,劳动阶层的盈千累万的成员正在从事干创造这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当时的制度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最初却不能用理性来加以解释:例如,橱窗和商业上需要的许多别的废物。不熟悉这种事情的人,很难想像每年在这上面所浪费的钱是多么的庞大。这些东西是与目前的制度不可分割的附属品。它们是由于商业上剧烈的竞争而产生的,然而它们能带来什么真正的好处呢?他们的好处在于毁坏各种商品。

由于这样,商人们不得不在自己的商品上挣更多的钱,以便抵补破损商品和次货造成的损失。很明显,在当时的制度的压力下,甚至生产阶级的许多成员也成了社会无益的成员。

劳动是一切财产的唯一公平的基础。在最原始的时代,人们把为取得食物而打死的动物看作自己的财产。如果别人夺取他们的猎获物,这被认为是不公平的,这种企图马上会遭到回击。不过我们不必到这样久远的时代去寻找例子,因为在任何社会里,劳动都是财产的唯一的泉源,因而也是它的唯一的基础。

毫无疑问,只有在这样的场合,当一件东西是他用自己双手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时候,他才有充分的权利说:“这是属干我的。”人的右手是属于他自己的吗?我们肯定说,它属于人的程度不如它的劳动产品呢!劳动是财产的唯一的基础,任何财产都不外是积累的劳动。

富人的欲望比狮子的胃口还大

如果一个人积累了一份财产,想去休息,那本从他停止为取得自己的生活资料而进行工作的时候起,他的财产应当愈用愈少。同样,蜜蜂夏天在自己的蜂房里储满了蜜,冬天则享用自己劳动的产品。这意味着是依靠自己的财产而生活的。

如果人们把自己的才能及时地用于合理的目的,就能使自己的努力获得真正的满足,而他们本身也能变得明智起来。即使一个的衣服和住房能符合防止自然现象侵袭的一切要求,能够同样地适应于交际、幽居和家常的需要,他们的住房能够成为公余的休息的地方,他也不会就此满足。财产必须富丽堂皇,它必须能够表明:“我的主人是一个大富翁”,否则它们就没有什么用地。

然而能够否认这些人依靠他们的地位可以得到一切的享乐吗?难道他们没有亲戚朋友可使他们有广泛的机会表现出慈善、好客、友爱和同情的美德吗?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他们能够得到可以买到的一切幸福;然而我们不承认,幸福一般都能买得到的。如果不能够把才能和爱好引到正确的方向,那么财富只能给予我们很小的愉快。由于在现在的世界上大家所追求的目的是标新立异,因此不满足就成了它的经常的结果。

富人很愿意从事慈善事业,只要这种方法能够使他们出名,能够使他们在他们亲友中间表现出与众不同。上层阶级中间是很少有幸福的:他们的意图排除了实现幸福的可能性,用冷淡的礼节、表面的华丽和无谓的竞争来代替热忱、内心的满足和合理的享乐。

在工厂和大企业里,企业主本人虽然并不做劳累的工作,然而他们的精神却处在经常不安的状态中。他们被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所折磨着:不是担心自己被竞争者搞垮,便是担心自己的债务人还不出债而失去自己的财产。他们的思想中经常被物价波动、生意亏本、投机失败以及其他类似的不愉快事情纠缠着。

赚钱使人痛苦

结果他们变得忧郁、易怒、吝啬、阴险和冷酷无情,虽然他们天生原有极好的性格。精神上的需要根本谈不到。如果有人竟然这样愚蠢,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学术研究或休息,那末他就会遭到破产。为了取得成就,必须把一切智力和体力全部用在这个值得吹嘘和赞赏的目的上——赚钱。这些人是世界上最受压抑的奴隶。在批发商业中他们一般要比在零售商业中好一些;然而在那里也有许多使没有完全失去精神需要的人们感到厌恶的事情。但是零售商店中的伙计的地位的确是值得同情的。

为了仅够使他们保持漂亮的仪表的微薄的报酬,他们从清晨到深夜紧张地工作着,甚至经常工作到“阴暗的早晨把苍白的光线照到这些可怜虫的更加苍白的脸上”。他们的不幸(不是过错)在于他们处在这样的地位。为了帮助他们能够得到幸福和安宁,应当使他们有可能参加一两次会议,讨论讨论自己的处境。让他们好好地想一想,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能够成为怎样的人。只要能够让他们知道店已目前的实际处境就好了。他们想摆脱这种处境的努力将随着他们的知识而增加。

资本利益的竞争,让一些人自由得像吸空气

]少数人做出了榜样,许多人立刻仿效他们,这样,那些目前属于商店伙计这个没有多大作用和意义的阶级的人们,就将变成社会上明智的、有知识的、有用的人,变成像他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自由的人。

资本利益的竞争,使人们消除了一切善良的感情,使人们的性格变得比野兽更坏,使人们变成最无情的生物。

工人本身有可能使用他们创造的财产,使他们有可能把自己不需要的部分劳动产品去调换对他们适用的等价的东西——同时从他们那里只扣除必须用于抵补管理、领导、监督和分配工作的费用。财产只要他们参加工作就能毫不费力地得到,而且工作不仅能给予他们财富,还能给予他们乐趣。人们的幸福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但不是在个别人的手中,而是在集体手中。利益的一致能消除一切贫困及其许多后果,而这些后果加在一起,会使人类失去能使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一切东西。

在有工作能力和劳动热情的居民阶级中间,贫困的明显原因或者是人们不能得到任何工作,或者是虽然找到工作而工资不足以使他们摆脱贫困。虽然在人数适当的情况下他们也是社会上有益的和必须的成员,但是他们并不创造他们所消费的东西,因而不得不依靠那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的人们的勤劳而生活。

生产阶级在个人竞争下往往处于弱势

生产阶级得到的财富数量,是他们的劳动所能得到的最小数量。工人不能取得比现在大一倍的数量,这原因是:如果他一个人要求这样做,并且拒绝为很少的数量而工作,那末他就会失业,因为别人会同意按现在的数量做同样的工作,换句话说,别人舍和他竞争。

在个人竞争制度的统治下,不管工人可能变得怎样贫困,不管商人和工厂老板的处境会怎样困难,不管土地所有者多么不容易收到自己的地租,人们对此都是漠不关心的。问题并不在于人们能够创造多少财富。

即使在机器和其他生产力的帮助下他们已有足够的劳动力,以便使社会变得富裕起来,他们所生产的数量通常还是不能超过在竞争的限制下所容许他们消费的数量,哪怕这数量远没有满足需要。大不列颠社会的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它的居民有力量,他们能够用这种力量不受任何限制地创造财富,然而一半居民却处在异常贫困的境地。

教会给他们补助金,是为了他们不至于饿死

在受竞争支配的一切社会里,经常总有一批失业者。当一个工人处在这样的地位,他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问题:“我怎样生活?他不是向教会领取补助金,便是把另外一个在业工人排挤掉。教会的补助金只能使他不致于饿死。有职业的工人也许能得到相当报酬。但自然,他们是以较低的工资得到工作的:把生产阶级的收入降低到最低水平,也就是降低到仅够维持生活和传宗接代,这是竞争的必然结果。

如果有人看到,某人在他的事业中能得到极大的好处,那末马上就会出现竞争者起来和他对抗。接着两者都试图把自己的东西卖得便宜些,结果双方都必须限制自己的支出。限制自己的生活必须品,使自己只能得到很少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竞争使人类注定要永远劳动,而它的报酬则是奴隶般的生活。

要在每一个人都拥有他心中想得到的一切的时候,而且只有在那个时候,这才能说我们已经生产了超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然而目前的社会是跟这一点完全背道而驰的;请看看其他一些可怜人吧,他们有成千累万人在挨饿,穿着破衣烂衫,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他们有没有足够的财富过着奢华生活的饮酒作乐的人们,可以到工厂区去看看为创造他们财富的可怜的生产者,问他们是不是已经有了超出他们需要的东西。

贫民的财富是用来养活富人的

要说明财富是谁创造的,它被谁享用着。我们要说明每一种财富都来自人类的劳动,生产阶级目前不仅养活自己,而且还养活了社会上的一切非生产者;而社会上的生产者只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翻耕土地,或者对土地的产品进行加工或使之适用于生活的目的;每一个不从事这种事情的人都是对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所收的一种直接税;所有的商业家、工厂老板、批发商、零售商以及他们的办事员、助手和伙计(我们不提过着浪费生活的许多阶级,他们甚至不想做任何有益的工作),他们或者是生产的领导者或高级监工,或者是向生产者支付酬劳的普通的财富分配者,这些人中间只有一部分数量是有用的,因为有这一部分人从事领导、监督以及分配劳动产品的工作已经足够了。

这是约翰·格雷在《人类幸福论》里分析社会制度以及分配的不公给劳动者带来盘剥的研究。在一个社会里,某个群体处于一种不公正的待遇和境况之下,幸福是根本无从谈起的,哪怕他们已经得到了某一方面的满足。

我们必须看到,人的社会性虽不能看作我们所理解的人性,却会给这个人性以巨大影响。人类组成社会之后,个体幸福必然与他人和群体幸福并存。既然每个人都是求我幸福,那么,不同个体的幸福之间就必然会存在矛盾。此时,求我幸福这种不变的、普遍意义上的、颇有抽象色彩和超验味道的自在人性,因他们的组成社会,因他们的能动作用,必将有着无限丰富的演变,其结果便是自为人性。

人类之爱和求我幸福本没有冲突

当人类面临异类时,求我幸福表现为“求我类幸福”;当一国面临另国时,求我幸福表现为“求我国幸福”;当一族面临另族时,求我幸福表现为“求我族幸福”;当一阶级面临另阶级时,求我幸福表现为“求我阶级幸福”;当一团体面临另团体时,求我幸福表现为“求我团体幸福”;当一家庭面临另家庭时,求我幸福表现为“求我家庭幸福”;……最终,当本人面临他人时,求我幸福才表现为“求己幸福”。

从此意义上讲,抽象意义上的全人类幸福如果存在,其根本基础在于每个人类个体的自我幸福;超阶级的人类之爱如果存在,其根本基础在于人类的自我之爱。正是这种存在于每个人类个体的自我幸福和自我之爱,才会产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人类幸福和人类之爱。

人类组成社会后,由于需求与可能之间存在矛盾,每个“求我幸福”的行为之间,便必然会存在矛盾、冲突。

因此,自在人性为了实现自身,便不得不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能动本能又使人类有能力来完成这种对人性的影响。能动,在理论上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自在人性的表现形式;进而,促成自在人性实现上述转变的,也恰恰并只能是人的能动本能。它可以使人类认识到,只有付出劳动、创造财富、求得他人幸福和社会的共同幸福,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幸福;它可以使人类为了实现自我而首先放弃自我、为了“为己”而首先“为人”。

幸福的内容不可以改变,但你的眼光可以变呀!

再者,它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从而改变“幸福”的内容,改变人类的幸福观,可以使同样的自在人性表现出不同的人格:既可以使“自在人性”得到良性引导,造就出“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高尚人格;也可以使“自在人性”肆意张扬到它的极端,造就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低劣败类。

尽管求我幸福的自在人性使人类行为动机从根本上定位在个体和局部利益上,但通过人类能动的疏导,却可造就出良性的“自为人性”,从而使人类做出有利于他们整体的合理行为。

尽管人类能动可以造就表现为高尚人格的自为人性,而且,从价值意义上讲,这样的自为人性自然最有利于社会运作。但是,人类却不能把这种表现为“高尚”的自为人性当作社会赖以运作的基础,这是因为:首先,自为人性源于自在人性,而自在人性又定位在“为我”之上;其次,能动固然可以造就出表现为高尚人格的自为人性,但同样也可能造就出相反方向的自为人性;其三,高尚自为人性的造就,不可能完全摆脱既定社会存在的影响。

求我幸福是自在人性的自然表现,它无所谓善恶,或曰,它既可造就“善”、亦可造就“恶”,完全在于人的能动本能如何疏导它。这种人性实现的客观逻辑,既为能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了可以创造辉煌的无限机遇,也给它犯下各种错误准备了形形色色的陷阱。

至此我们足以看到:能动,使人从“自在之物”变为“自为之物”,使人在有别于物在、使人性有别于物性;但它的作用更在于:使人性的实现方式有别于物性的实现方式。人之所以为,是因为能够思维,在思维的基础上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过程。

 

第六节  幸福的达成

我们情绪的本质是被我们感受现实的方式决定的。不是要脱离所有的人类情感,而是要获得一种不再受各种情绪愚弄,不为逆境所震惊也不为成功所陶醉的广阔、宁静的心灵。如果一把盐落入一杯水中,这水就变得不能喝了;但如果这把盐落入一个大湖中,水的滋味几乎不变。而绝大多数的人,由于心灵的狭隘,总是为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东西和面对他们所不爱的东西而无益地感到痛苦。

让你失落的,是你的“自我为中心”

我们痛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我中心主义。如果我们完全以我们自己为中心,则我们遇到的困难和这些困难给我们造成的苦恼就会直接对抗我们的幸福。我们使自己沮丧并且不接受这些问题。相反,如果我们首先是关心他人的利益,我们就会喜悦地接受这种幸福的实现有可能引起的个人的困难,因为我们知道他人的幸福比我们自己的幸福更加重要。

我们这样一种价值归约主义偏向,认为只有快乐才是维一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其他价值只是作为有助于幸福的实现的工具才具有价值(即工具价值)。虽然从条件反射心理学模式的角度看,在最初的条件反射过程中,其他价值(如知识、、美、友谊、正直等)可能只是作为某种有助于人类的生存和人类幸福的实现之工具而被人们认可、接受、强化并固定下来的,但由于文化的长期积累和熏陶,精神生活已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加之道德生活极其复杂。

价值是工具,幸福就是目的

因而我们现在已很难确定,这些价值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不是、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工具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宁可听从道德常识的的指导,站在价值多元论的立场,把这些价值都视为值得人类追求的具有内在价值的目标,而且,对这些目标的追求一方面可事人类获得崇高的精神满足,另一方面可使人变得更为完美。以道德作为幸福达成的拐杖,引导实现。

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实, 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做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有这么一个温馨的爱情故事(作者亚细亚盈),向我们讲述了是怎么幸福得来的:

一切皆有定数。相遇是意料之外,相爱却是意料之中。至少我爱你。

  掬一手柔软温暖的阳光,再也不忍放开,是我的私心。完全不顾对方感受任性妄为孩子气的私心。原因有一条,唯一的一条,我爱你。

  你,是可以依靠可以任性可以无限索取温暖的另一个我自己。

  在我指间轻轻缠绕的纯红软发,在我眼中与我对视的暖如午阳的蓝色,在我臂弯中给予我同样坚定拥抱的灵魂。你是我的爱人我唯一的拥有。

  我的吉尔菲艾斯——

  我曾经那样与你说,无论什么都要分享!你可知说这话的我有多么恐惧胆战心惊,怕面对拒绝怕得几欲落荒而逃,知不知道你那双暖色眼眸无数次将脆弱一如婴孩的我从死神大张的黑幕披风中扯回。

  这个我,对你是怎样的无言感激,自己都不知。

  是意识过强,是矜持过强,那一句‘爱’无法吐唇而出,只有颤抖着身心用戏谑间眼中的柔光轻轻唤你的名,轻轻向你倾诉我爱着你这个会令我脸红心跳呼吸不畅的事实。你会了解吧你会明了吧,这个在你面前怯懦胆小无法与你对视的我。

  知道呵——你爱着她,我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即使如此,自私的我仍不要放手!爱幻化为双刃剑,血流满地,伤害了姐姐,伤害了你,爱到最后难道只能是伤害?

  我卑微的愿望,卑鄙的行为,只是想要想要你在身边啊——

  你不知吗?在凝视我悲伤的眼的这个时候,在我紧紧环抱你的这个时候。

  你不知。我伸向遥遥天幕的双手渴望着被你承接,渴望你温暖的双手只为我一人传递体温,如饥似渴的等待着。你却只微笑着站在我身边。

  你看不到吗?征服的梦想只是一个借口,用以掩盖压抑心底汹涌澎湃的情感。

  你看不到。长存于我心的真正的灿烂,你。是任性的只想独占的瑰宝,强行从姐姐的影子中抢夺过来,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只想束缚在自己身边一辈子的,你。

  我无法开口,那你来说好不好?告诉我你的想法!

  你爱我吗?

  可以做我的亲人家人伙伴知己情人爱侣吗?可以吗?

  十一年,不住的这样问着,为何,为何你只是回应微笑?不肯伏首于我耳边轻言一句爱呢?我只要这一句!

  莫非你在等待,矜持着心中闪着白魔法之光的情感,一如我?

  如果不说出来,没有人会知道,即使亲密如你和我。

  如果注定了会失去,我宁愿在现在就撕破感情屏障,管它会流出的是泪还是鲜血,任性的我怕过什么?

  即使会——两心若不能相契,一切枉然,枉然而已。

  身后传来规律的体贴的轻柔的脚步声,所有的神经回路都叫嚣着你的到来我的懦弱。

  “莱因哈特大人!”“是莱因哈特!”不曾回头也可知你诧异的表情。

  听见你不明就理重复我的话,我笑了。

  “吉尔菲艾斯——”轻扯你额前的软发,我听得见自己血液的流动,于是配合着那狂啸的声音,我听见自己说,“我爱你,齐格!”万籁聚寂,众神静默。

  是对我无耻的愿望最终的判决,血凉了。泪止不住的狂涌,你暖蓝色的眼中充满我忏悔的悲哀。走吧,在我无力挽留的此时,远离这个不知耻反叛道德伦理的我!

  是那双温暖熟悉的手,那种温暖我用尽一生仍无法忘怀,他以从未有过的轻柔力道将我的背推离椅背,投放入等待了十年的胸怀。

  “我也是!”冰冷的泪贴上他的颊变得微温,我因这炽烈的言语而颤抖,在他怀中。

  幸福。

  幸福是彼此相知。

  幸福是彼此相爱。

  幸福是能够使你幸福。

  幸福是能够成为你的幸福。

爱情就吃在嘴里的糖,含着,甜着,吐了就没味了

爱情是甜美的,拥有爱情,尤其是拥有完美的人的确是幸福。但是,幸福不完全表现在爱情上。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通常人们以健康为幸运,疾病为不幸;成功为幸运,失败为不幸;富有为幸运,贫穷为不幸......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然而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达成幸福途径就远远不只是爱情的美满。如何达成幸福呢?有位佛学大师提供了五种方法:

1、消除不幸福的因缘。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1)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2)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3)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4)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福的因素。假如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该努力地消除它。
  2、无所得、不受。有漏的世间,必然会存在种种不幸。可是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1)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2)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3、广种福田──行善。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幸福人生的获得:(1)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2)广种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如修十善等,开发生命中幸福快乐的源泉,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4、生活简单、思想单纯。现在的都市人,大多觉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太复杂了,心理太复杂了。身体的疲惫,睡上一觉就能解决,如果思想太复杂了,想睡都睡不着。人类的痛苦有身苦与心苦,身体有痛苦的人只是少数,而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普遍的。复杂的社会、复杂的生活,使人活得很累;而复杂的思想,会滋生种种烦恼、妄想。相反生活简单、思想单纯,使人轻松、自在。
  5、知足。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是幸福的;相反他自己不觉得幸福,你能说他幸福吗?获得幸福感,知足是一种廉价的方式。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当然,他这只是一家之言。同时,里面也还带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实际生活中,值得要做起来,难度是很大的。

我们在前面已经给幸福做了定义,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是某种需求的满足。在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们从精神自由、价值实现、边际效应、情感满足、健康上佳、生存环境理想、人文关怀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幸福的追求和实现。

 

注释:

1[1][2][3]世俗幸福的文学释义   作者:王德胜  http://www.booker.com.cn

2[7][8]万物至谐:古代中国的幸福理想    人文人http://www.xingfu.xiloo.com

3[4][5][6]儒家论“乐”  蒙培元     http://xingfu.xiloo.com/idea/gd/le.html

参考文献:

1.中青亮点    http://www.spark.com.cn

2幸福的定义   六盘水信息港http://www.sc.gz.cn/news

3.幸福的形状  云出岫   http://www.hapmis.com/

4.外国名人论幸福   http://xingfu.xiloo.com/idea/gd/minren.htm

5. 《不幸和幸福》   尼尔斯·托马森著丹麦)   京不特  

Niels Thomassen Ulykke og Lykke(a rough draught of translation by Jimbut)
http://211.100.5.19/forum/view.jsp?forum=30&thread=111317

6. 实践与可能生活   ——《德性之后》与《论可能生活》初探        黄阿木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19/6/class001900011/hwz44632.htm

7.幸福之道    耕耘先生    http://www.hhfg.org/jcjx/f75.html

8.人类幸福论    作者:约翰·格雷 译者:张草纫

http://www.mypcera.com/book/2003new/zhexue/other/rlxfl.html

9.新    刘可非     http://jqrh.top263.net

17.一种精神科学?让—弗朗索瓦·勒维尔 马蒂厄·里卡尔   陆无昶 译

http://city.yondor.com/

10.功利、正义与集体主义   杨通进   《现代哲学》(广州)1997年第3

11.幸福的定义 作者: 亚细亚盈 

http://www.phezzan.com

 

第二章   健康上佳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和缺少运动而死亡。这份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的疾病将有70%属于“非传染病”,也就是“长期吃住习惯养成的疾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及肥胖症等因缺乏肢体活动而形成的疾病。不管是富裕国家、贫困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患这种病已成趋势。该报告指出,目前人们缺乏运动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在发达国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几乎不运动。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大城市里,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空气质量差等因素,加上缺乏公园和体育设施等,人们的运动更少。这不是在危言耸听,疾病确实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鼓励世人多做运动,活络筋骨,这样才能去除百病,延年益寿。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三分之一的癌症病患者原是可以避免患上癌症的,只要注意起居饮食,长期保持一般的体重及经常做运动。如果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和吸烟,估计有高达八成过早患冠心病的人是由此而起。在中国、芬兰和美国的研究均显示,若稍为改善生活形式,都可以预防近六成患严重糖尿病的机会。

     2000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等11个部委局联合行动,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民体质也不容乐观。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度运动不仅对健康无益,而且还会给机体带来伤病(如运动性猝死)。所以,“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才是新世纪国人要遵循的健身基本原则。

第一节  活着就要身体舒服

我们已经身处于21世纪,新的生活正在将我们包围着。而世界正以令人难以想像的速度发展,这就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

人身健康的标准

健康是幸福之源,健康是快乐之本,健康也是人生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标准可概括为三条:躯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称的上是完全健康的人。

躯体健康。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机体完整或功能完善。同时,还要有对健康障碍的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够对健康障碍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

心理健康。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事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均衡。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我人格完整,心理平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己,并能及时发现并克服自己的缺点;二是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追求和进取,对 未来充满信心。

社会适应性良好。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日本的健康四快:吃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

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日本有学者提出了健康条件的四快。所谓四快,即吃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四快虽有概括上的简单片面之嫌,却有认识上的明快形象之感。就是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能力好,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神经系统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他的身体是健康的。

健康的十大准则

古今中外,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未间断,健康的标准越来越具体。为了进一步使人们完整和准确理解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规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十大准则: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人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会强壮有力,精神抖擞,端庄稳重,处事乐观,机智敏捷,落落大方,才能充分体现丰富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

当你的身体系统正在以全部潜能工作,处于最佳状态时,那你很可能会在闹铃响之前就自然醒来,起来之后觉得精神抖擞而且一直到就寝之前基本保持不疲劳的状态。拥有艰苦的身体,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我们得以享受生活的最起码的基础。拥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这话不无道理。

现在说到人的健康不仅仅是人的肌体的健康,它包括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力。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七色阳光”,增添生活的乐趣。生活犹如大海,有时波浪滔天,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是阳光明媚的晴天,有时又是布满阴云的雨夜。在生命的旅途中,有一些情趣爱好,可以放松自己,起到调剂精神的作用。美好情趣所选择的积极和休息方式,帮助列宁驱赶走紧张工作后的劳累,恢复了工作的精力;同时,也丰富了生活,愉悦了精神。

鲁迅话健康:打开窗,外面就是天

鲁迅先生说过:“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抄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休息眼,平常看一会儿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那岂不是更美好?”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对于有心的人,没有什么东西是无用的”。健康的生活情趣,不仅应该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还能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知识,焕发人的精神,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发展。健康生活情趣与事业、学习是互相联系、互为补益的。例如:我们知道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特别喜爱牵牛花,这是为什么呢?梅兰芳把其中道理讲得很清楚。“我养牵牛花的初意,原是为了起早,有利于健康,想不到它对我在艺术上的审美观念也有这么多的好处”。梅兰芳从花卉中受到启发,从而避免了在舞台上衣装服饰色彩不协调的毛病。另外,梅兰芳年轻时,双目眼皮下垂,妨碍他表演时眼神的运用。面对这个先天的缺陷,他多方面努力并从富于情趣的训鸽运动中进行矫正,终于弥补了其缺陷,使他的表演艺术变得更加完善。

健康的生活情趣,能形成一股无形的、内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启发着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排除困难,为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行不懈的努力。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由此提出了“亚健康”,即“机体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亚健康”状态这一新的医学概念名称,是社会发展、科学水平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是对古老医学课题重新深入的再认识。
   
警惕:亚健康

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与疾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结果同样表明,当今社会有一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上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这种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主要表现有:失眠及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

这种所谓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不少医学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亚健康则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征或第三状态。从亚健康状态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恢复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向转化而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人处于第三态,且多发生在中年人群中。而我国也有一份亚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5万余人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约占被调查人群的73.6%

我国约有七成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亚健康发生率高达70%以上,而且在步入中年的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的比例也接近50%。亚健康在我国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 其实,我们人群中的“自我残害”或“攻击他人”、“破坏公物”、“多病”等的现象,其中“亚健康状态”是重要的元凶,而这问题多集中于中青年人身上。 正如某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在现在的世界上,出现故障的已不是机器,而是人本身”。 由此可见,“亚健康状态”在城市人健康问题中应该给予关注。

“白领”的天敌:亚健康状态

根据专家介绍,现在“白领”阶层,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精神压力很大。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及时调整心态,随时化解压力,就不会积劳成疾。反之,精神压力长时间积蓄,大脑超负荷运转,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从而引起全身的亚健康症状。浑身无力,头晕眼涩,心悸气短,失眠健忘,上火便秘,没有食欲等等。它还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使人易患感冒和流行病。

这种现象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 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映综合症的先兆。
  国外的有关调查显示:应激反应综合症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学老师、驾驶员、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此症。
  应激反应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反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是有益的。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严重的则可能出现胃溃疡、心肌梗塞、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及症状,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症了。
  对于应激反应综合症,许多人至今还不甚了解。有些人仅仅把它视作躯体疾病而单纯依靠增加营养或补品,有的人一遇烦恼就训斥下属或家人,有的人甚至试图用抽烟、酗酒来渲泄。这些办法不仅无济于事甚至还适得其反。
   亚健康并不是无可救药,只要我们对此加以重视和防疫,我们就可以从他的阴影下走出来。权威人事认为,多多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是最好的办法。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的最有效的办法,长期的体育锻炼能改变身体的机能,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中国古代体育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体育史。中国古代体育,其初始可以上溯到史前时期的蛮荒时代。随着史前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类文化的进步,诸如球类运动、射箭、角力、搏击,甚至保健养生体育,以及各种与后世体育项目有关的运动器械等,开始初具雏形。

夏商周时期,体育活动形式的主要特点是体现在其教育性、军事性和民间性三个方面。秦汉三国时代,中国古代体育走上了一个初步兴盛的时期。随着隋唐时代封建统治者对军事和科举(包括武举)制度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全面勃兴,出现了中国古代体育历史上的鼎盛局面。随着国内各民族之间及中外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许多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球类、相扑、围棋等传播到了海外,而传入的不少运动形式,又影响和丰富了中国古代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如技巧等。宋辽金元时期,随着市民文化的勃兴,城镇的繁荣,推动了以健身、娱乐为主体的体育活动的发展,传统的体育形式进一步深入民间。及至明、清,体育表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古代体育大总结的时期;二是民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迅速增加,是民间体育空前活跃的时期。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中既有体现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与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点的运动内容,又有盛行于历代民间节令和宫廷中的民俗体育形式。产生、发展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氛围之中的,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体育,其渊源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方式方法之完备以及活动开展之广泛,堪称举世无双。从世界古代体育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古代体育占有重要地位,诸多的体育活动形式,如球类、武术、保健养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动、棋类以及某些“田径”项目等,均可在世界各国体育活动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是世界体育史上的生动篇章。

我们最好在继承古代优秀文化的基础,充分利用有用的成分改造我们自己。人体从事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都必须首先具备相应的运动,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

尽信锻炼,不如不锻炼

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现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人们若想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但也需要充分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科学的锻炼。

“田径是运动之母”,不过要搞好田径锻炼也是有难度的,原因在于它的内容比较枯燥,除了跑、跳、投和相关的运动之外就没有其它的内容了。另外,现在的人是越来越懒,越来越怕吃苦,同时也缺乏耐心,强度稍大一点的枯燥锻炼,许多人都坚持不下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和耐力。

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

科学的体育锻炼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以避免不仅没有是身体得到锻炼反而使其受了伤害。

一、把握好负荷的度。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荷,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负荷,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负荷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出入健身房的人注意“要旨”

现在,健身也成了一门时尚,很多人都选择健身房,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健身方式有百益而无一害,有关健身专家为我们指出了一些“健身要旨”,对我们的科学健身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做必要的热身:
当肌肉越松弛时,它们也更容易被驾驭和扩展,做这些运动将使你减少受伤机会。因此,花上5分钟的时间,让身体完全地活动开,有稍稍出汗的感觉是最好的。这一步是健身锻炼的良好开端。  
  做必要的伸展运动: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做来十分容易,但是,在健身练习之后的伸展运动并不是这祥简单。当锻炼一处肌肉的时候,它会变得紧绷而缩短,伸展运动就是帮助你放松肌肉,从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做这个动作的最好时间是在完成热身运动之后,同时须持续每个动作2030秒的节奏,这将有助于肌肉松弛,使健身者获得一个更有意义的伸展运动。
  不要做超负荷的举重:在健身房需要慢慢地开始,并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因为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运动之后的24--48小时之内,将会感到怎样的痛苦,因此开始的时候需要慎重一点。另外,如果盲目地试图举起超过身体负荷的重量,就有可能导致肌肉拉伤、扭伤,甚至伤及背部。这么看来选择3--6的重量会比较适合,通常重复动作1520次,如果希望更快地获得坚实的肌肉,也可以选择稍重些的重量但只要重复812次就可以了。不要急于求成,有节制地完成你的练习,才会达到好的效果。
  不要过激运动:既然健身的目的是为以后一直坚持下去,但并不意味着非得运动过激。因为一旦感到运动给身体带来不适时,再坚持下去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体质不佳,你可以选择一些较轻松的锻炼动作去完成。不想到健身房去的人,可以选择适宜的有氧操光盘,学习如何入门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也是不错的方法。

做必要的水分补充:正在进行运动时,身体会因流汗而迅速丧失水分,而这些液体必须及时补充,否则的话,随时间的推移,身休就会出现脱水的现象,人也会感到口渴难挨。所以,在运动的从始至终过程中都不要忘记给身体补充水分。一般来讲,人体每天需要8怀的水分,而当开始做运动时,则需要得更多。此外,充足的水分有助于减少饥饿感,可缩减摄食欲望。
  不要依赖登山器:有时大家会感到身体很疲累,但运动的效果也不是想象的那样好,然而却仍然希望通过锻炼获得再大一些的收益。于是就在登山器上玩命地“奔跑”,直到身体不能负担为止。但这种“被动式”的运动——依靠登山器来强追自己完成任务,只会对身体产生危害,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此时的登山器只是一个帮助关节机械地活动的工具,而不是锻炼的帮手。因此,大家需要为自己选择一个合理的运动强度和正确的方法,而不是什么让身体处于被动状态的“被动法”这一点很重要。
  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高强度的运动并不适用于健身训练之初,但对于那些已持续练习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人来讲,是值得注意的。在达到某种程度后你通常进入一个停滞的状态,而大部分人可能会认为“我并没看到身体的任何变化”——于是他们会加快步伐,给自己制造更大的挑战:加大运动量,以期达到使身体有所改变的效果。然而,此时你的迫切心情却让你步入了误区。运动强度的加大需要循序渐进,最好逐步地提高运动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可以从20分钟延长到30分钟,把你用的5重量的哑铃改换为8的。只是不必一次性地同时做到,时间和强度取其中之一就好了。

运动的动作频率不要太急:有人在健身房冒险地加快动作频率,并且不顾身体的反应而坚持练习。尤其像举重之类的锻炼,如果做得太快,剧烈的动作会使你的肌肉超出负荷,从而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规则:2秒举起,4秒放下你总该保持有节奏地动作起落,做得越慢,收到的效果反而会越好。  
   不要在运动期间吃喝:
任何不超过2小时的运动,都不要求必须补充体力,因此只要在运动之前的1小时内,确保进餐就够了。运动饮料对身体没有坏处,但还是不及纯水更有益于身体。另外,酒精含量高的饮食对运动是徒劳无功的。
  运动最后需要必要冷却如同健身之前身体需要时间“预热”一样,身体在锻炼之后,也需要时间恢复平静,让心率重归正常。可以缓缓地放慢的动作,直到心跳还原至每分钟120下或更少。当感到自己的心跳趋于缓和,呼吸也逐渐平稳时,也就完成了最后的“冷却”工作。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选择晨跑,但也不是所有的晨跑都有益无害,关键要看锻炼时的环境如何。如果早晨在浓雾中跑步,激烈的运动会加大空气吸入量。而又因为雾气中水汽含量大,且悬浮在空中的各种污染物不易扩散,这些污染物一旦被超量吸入,对身体危害极大。

你喜欢晨练吗?小心天气

那么,在什么气象条件下进行晨练较为适宜呢?这里有一些“晨练指数”可以作为参考依据。晨练指数分为5级:

  1级:非常适宜晨练,各种条件都好;

  2级:适宜晨练,1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3级:较适宜晨练,2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4级:不太适宜晨练,3种气象条件不太好;

  5级:不适宜晨练,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所有气象条件是指天空状况、风、温度、湿度以及污染状况)。

身体保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除了体育锻炼,还注意合理的营养。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紧张,内分泌机能提高,酶系统活跃,新陈代谢旺盛,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数倍、十数倍于安静状态,体内的糖、脂肪被大量分解供能,蛋白质代谢更新加快,大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参与分解代谢而加大了损夏丢失过程。这些变化会使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为增多。

体育锻炼造成能量消耗,需要在运动结束后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行到补充。如果缺乏合理营养保证,消耗得不到补充,久而久之,于机体健康不利,会使锻炼者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下降,出现乏力疲劳甚至疾病状态。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条件。

锻炼与营养

以下是各种锻炼所对应的各种营养特点及需求:

短跑:它是以力量素质为基础的无氧代谢供能为特点,工作时间短,强度大,要求有较好的爆发力。在膳食中要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以增大肌肉体积,提高肌肉质量,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可达3.0左右。同时还要求在膳食中增加磷和糖的含量,为脑组织提供营养,改善神经控制和增强神经传递。最后还要求在膳食中增加矿特质如钙、镁、铁及维生素B1的含量,以改善骨肉收缩质量。

长跑: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以有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要求有罗高的心肺功能及全身的抗疲劳工作能力。体力消耗较大,要求膳食中以较全面的营养成分,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贮备,在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成分中,突出铁、钙、磷、钠、维生素CB1、和E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

操类运动:动作复杂而多样,要求有较强的力量与速度素质以及良好的灵巧与协调性,对神经系统的较高的要求。其营养特点是:高蛋白质、高热量、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应突出铁、钙、磷的含量及维生素B1C、的含量。参加该类项目有时为比赛需控制体重,但不能过分控制饮食,避免造成营养不良,特别是不能影响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球类运动: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食物中要含丰富的蛋白质、糖以及维生素B1CEA。球的体积越小,食物中维生素A的量应更高些。足球活动时间较长且在室外活动,矿物质、水分丢失较多,应及时补充。

冰雪运动:由于长时间在冰雪上活动,加之周转环境温度较低,机体产热过程增强以维持体温。所以蛋白质和脂肪消耗较多,膳食中必须给予保斑点。同时增加糖类以提供能源,维生素B族为主并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保护眼睛,适应冰雪场地的白色环境。

游泳:由于在水中进行,使机体散热较多、较快,要求一定的力量与耐力素质,所以在膳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抟、糖和适量脂肪。老年人及在水温较低时出于抗寒冷需要,可再增多脂肪摄入。维生素以B1CE为主。矿物制裁增加碘的含量,以适应低温环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的需要。

棋牌:以脑力活动为主,脑细胞的能源特质完全依赖血糖提供。当血糖降低时,脑耗氧量下降,工作能力下降,随之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所以在下棋、打牌时随时补充糖类。此外,膳食中增加蛋白质和维生质B1CEA的供给,提高卵磷脂、钙磷铁的含量。膳食中应减少脂肪摄入,以降低机体耗氧,保证脑组织的氧供应。

冬季锻炼:气温较低,寒冷的环境使机体代谢加快,散热量增加,所以膳食中应增加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同时,增加热能充足的食物和维生素AB1BCE。因冬季装较多,户外活动少,接受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时间较少,还应在膳食中补充维生素D和钙、磷、铁、碘的含量

夏季锻炼:气候炎热,此时应多在通风、树荫处进行。此时体内物质代谢变化很大,大量出汗使能耗增加,并使钙、钠、钾及维生素大量消耗和丢失。所以,需要及时合理地补充水与电解质及维生素比补充蛋白质、糖、脂肪。在电解质中,氯化钠的摄入,常温下每人每天为10-15,夏季高温再增加10左右。南非补充维生素包括B1B2CB6、胆碱、泛酸、叶酸等。

蛋白质的补充应较平日增多,减少脂肪成分,膳食搭配应清淡可口,以增加食欲,并多吃一些蔬菜与水果,以增加矿物质、维生质的摄入。

以上是锻炼以及营养的一些建议和参考,但仅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人们经常要受到各种生活事件的压力和刺激,如工作的紧张、人际关系的紧张、经济拮据、婚姻危机、患病、亲人病故……这一切的压力和刺激,都会引起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应激反映。

心理应急与自我评价障碍

应激所引起的人体反应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引起生理反应,而且也能引起心理反应。前者主要包括肾上腺能反应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肾上腺能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肌张力增高等;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则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大量分泌,ACTH等肾上腺素皮质的分泌活动可以起直接效应,主要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抑制炎症反应、对抗过敏反应、血糖升高等。心理反应主要有有利于应激能力和干扰应激能力的两种。例如过度的焦虑、情绪激动等,由此可能会引起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障碍。

有没有一种良好的抗应激效果的办法呢?肯定是有的,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不仅有利于应激反应和身体健康,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放松训练又称松弛疗法,它是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胳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的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支配可阻断交感支配。

在进入放松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功能降低,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肌肉放松,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的感觉。同时还加强了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促进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的分泌。经过放松训练,通过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可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现代放松训练法

引起放松反应的方法很多,而还远渊流长。特别是在一些宗教中,如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瑜珈、禅宗、道教等均有放松训练的成份。

现代放松训练的实际应用主要有雅可布松〔Jacobson·E.〕的著作《渐进性放松》。他认为焦虑能因直接降低肌肉的紧张而消除。在训练程序上,基本上是使各肌肉群紧张与放松,使学会区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感受,被称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以后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放松训练,都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心理学家本逊〔Benson,1977〕提出了放松术中都存在的以下四个基本成分:

1〕精神专一:要求自己集中注意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默默地或出声地重复一个音、词、句子或想象,以促进逻辑的继发性过程性思维转变为较少现实依据的原发性过程性思维;

2〕被动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心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于精神专一;

3〕减低肌肉能力:处于一种安适的姿势,减低肌肉紧张;

4〕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宁静的环境可减少外来感觉的传入。

 身体保健与健康,还要参照“阳光指数(紫外线强度)”和“空气舒适度指数”,进行户外活动。

近年来,臭氧层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地面受到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目前发布的紫外线指数,可帮助人们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当紫外线为最弱(01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外出时戴上太阳帽即可;

紫外线达34级时,外出时除戴上太阳帽外还要备有太阳镜,并涂防晒霜,以避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

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6级时,外出时须在阴凉处行走;

紫外线达79级时,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到沙滩等场地晒太阳;

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10级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钱线辐射极具伤害性。

为了人们在生活或外出活动时能提前有所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空气舒适度的预报被分为极冷、寒冷、偏冷、舒适、偏热、闷热、极热7个等级,分别表示人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生理感受。

当预防“空气舒适度”为“极冷”或“极热”时,你需要在未来24小时内在具有保暖或防暑措施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否则,一定会冻伤裸露的皮肤或是发生严重的中暑现象。

当预防“空气舒适度”为“寒冷”或“闷热”时,则是提醒人们要适当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不然的话,很容易由于过度的寒冷或炎热,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当预防“空气舒适度”为“偏冷”或“偏热”时,则是提醒年老体弱的朋友适当地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或受热。

当预报“空气舒适度”为“舒适”时,则说明在未来24小时内所有的人都会感到冷暖适度,是休闲度假或外出旅游的最佳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服务的范围和作用将愈来愈大,按“指数”生活必将为我们的健康带来便利。

 

 

第二节   心情好才是真的的好

如果我们喜欢怀念过去,那么我们所经历的东西,就是走过的路,而路上曾经的片断就是一树树的花。当每一树花都有芬芳和鸟语,我们的人生是精彩的,我们的日子是美好的。

常常听到人这样慨叹:“这事本不难,我却做不好。不是我没有本事,而是我确实没有心情。”赌博的熟了钱的人都很沮丧,甚至是绝望。这倒不仅仅是他们因为失去了财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情难受。

败了,可以从头再起。但没有好的心情和平静的心态,别说再起,就是生存下去的希望了也没有。所以,有人说,人最可悲的事情是生活没有希望。拼一搏,才会明白,从头起,努力就有机会。没有好的情绪,万事皆空谈。

情绪决定一切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象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划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程度:

能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自卑、不自亢;能正确对待别人,善交友,也就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时,善意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敌意的态度(如怀疑、嫉妒、憎恶等。

能正确对待工作,热爱学习和劳动。有人说,工作和劳动、学习对于心理健康之重要,犹如身体之必须维生素,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即使体格再健壮,其精神也是空虚的。

能正确对待环境,适应能力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秋去冬来,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要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对待社会环境也是这样,面对客观现实要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

一个人倘若能够做到这些,他就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的健康状态,处理事物的效率自然也就高。

心理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的生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有相关研究表明,幸福者的大脑左前方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而那些精神抑郁或沮丧的人在其大脑前方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
  心理学家的最新发明:幸福的“沉醉”状态

心理学家们对“主观的幸福”的研究,已日渐深入。科学家们提出了新发现,例如:幸福不分性别;幸福不依赖于年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而艺术家们常常在工作中忘记了一切。
  哈利还研究了“沉醉”的性质。他以科学家、学生、机械师、舞蹈家、医生等不同领域的至少800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最后他发现在“沉醉”状态下,人仍然能动用自己的全部或大部技能。更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提出感受幸福的如下九个步骤:
   1、享受瞬间要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们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2、控制你的时间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适应于任何工作。
   3、增强积极情绪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
   4、优待身边的人人们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带幸福感实验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研究表明,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6、告别枯燥的生活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动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向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8、好好休息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然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9、关照心灵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美好的。她带给我们愉悦、欢乐和幸福,但同时工作中的压力、生活中的不顺、家庭里的琐事等等又都会制造一些烦恼、忧虑、痛苦甚至心灵创伤,进而影响人们心身健康。人类在追求体魄健康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而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缺乏常识的错觉。

心理健康的标准

有研究表明,无论在那一个国家,达到真正健康标准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不少人错误地把能保持心理平衡看作是心理健康。其实,真正的心理健康代表着一种心理发展的水平或层次,代表着一种高水平的、高协调的心理动态过程。在心理学范畴内,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人格健全,或叫人格成熟。世界上,有关健康人格的判断标准很多,但被公认的是由H•马斯洛、W•库姆斯、R•罗杰斯等一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并揭示的健康人格判断标准。这种类型的人被H•马洛斯称为“自我实现型人格”或“自我实现者”。

依照H•马斯洛的观点,心理充分健康的应具备15个方面的特质: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方式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绝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具有苏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那么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达到这一标准的呢?H•马斯洛曾在美国布兰代斯大学作了一次调查,结果他在3300名大学生中只发现一名大学生达到了完全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倾向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带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倾向,这种倾向并不一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它却能够妨碍人向完美的方向发展,导致人在诸多方面失败。

人生的旅途,有如崎岖坎坷的山路。在一生奋力攀登中,固可见奇峰胜景,更多有险阻艰难。当你一旦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当你的小家庭经济生活出现临时拮据时,当你被别人误解、遭受委屈时,你该怎么办?著名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仍是美好的。为了在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在为社会,为人民奋力拼搏中有人生至高无上的情趣。

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夫人的一生中,有完美的婚姻,也有完美婚姻所带来的幸福,事业的成功也带来的欢乐。大她也有家庭经济拮据造成的奔波,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然而,无论是生活中的甜还是苦怎么样,都没有能够泯灭居里夫人热爱生活的热情,没有妨碍居里夫人实现“把一切献给科学”的誓言。她厌恶名利,不惧怕困苦,在条件极艰难的方寸之地的实验室里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却享受着在广阔的科学殿堂里奋力拼搏的无限乐趣。

如果没有自然的陶冶,就没有《悲惨世界》的出炉

法国作家雨果,20岁时开始发表作品,29岁时就创作出了轰动文坛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可是在他向艺术高峰继续攀登的时候,心脏病恶性发作了。雨果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信念,他散步、做操、打拳、游泳、爬山,在广泛的生活爱好的陶冶中,在大自然怀抱的抚爱下,增强了体质,恢复了健康。60岁时,他又成功地创作了世界文学名著《悲惨世界》。

向上的生活情趣和健康成熟的心理,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催人上进;能够帮助人及时排除和克服烦恼,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战胜意志消沉,即使在逆境之中,对生活目的和理想仍有积极的追求,它体现的是一种优秀的意志品质

人类经历了从茹毛饮血、穴居群婚,到高楼大厦、电子自动化的历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情趣要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要与时代精神相吻合。

社会发展到今天,时代也要求人们的生活情趣应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符合文明的需求,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

在一些人看来,只要物质富裕了,条件优越了,生活也就自然会充满了情趣。其实,并不然。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说,一个人生活情趣的丰富与贫乏,的确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物质享受与高洁的美好的生活情趣是同等的。

物质的匮乏,固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的情趣。例如,使人们获得情趣的范围和条件受到局限。不过,即使物质充足了,假如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缺乏坚定的生活目标和高尚的人生理想,那么,事情就可能适得其反。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成为发展低劣、腐朽情趣的温床,乃至断送人的一生。这一点,可以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西方世界出现的种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和心灵危机里得到验证。

饱暖思淫欲,贵族之家多产败家子

美国亿万富翁杜邦家族的后代,由于精神上的空虚,意想出让宾客吃绒布馅蛋糕的恶作剧以自娱。

与此相反,人们处于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往往能保持心灵的高洁。只要我们能至爱生活,心灵里的理想之光不灭,我们照样能从有限的物质条件中找寻到无限的生活乐趣。音乐家冼星海,抗战时期曾在延安生活过。那时,根据地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每人每月只发给极为有限的一点津贴费。冼星海把钱一点点积攒起来,买来一堆大大小小的磁盆罐,他用这些盆盆罐罐精心组成了一架旷古末有的独特的“钢琴”。他用小木棒敲击他的钢琴,发出了悦耳的乐音,奏出了一支支动听的名曲。他就是在“敲击盆罐”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成为了传世的音乐家。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物质富裕就一定会使人只满足与享乐,而荒废精神的修养,甚至会走向堕落。我们只是说,丰富的物质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生活需要和谐统一,这不仅是我们选择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尺,而更是我们生存的一种必要的生命哲学。

我们现在身处与一个物欲横流、科技发达的时代。有人说,自己呆在一个屋里,几天不出来,世界就变了样。可见世界的变化之快和人心的适应度。所以说,时代要求我们要讲究科学性的生活情趣。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理想,我们需要追求一更高的形而上的精神。

鲁迅给肖红评衣着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女作家肖红去看望鲁迅。她穿着一件火红色的上衣,见到鲁迅她问他:“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肖红的衣着,说:“不大漂亮!”停了一会儿,他又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配上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你的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乱得很,所以把红上衣也弄得不漂亮了……人有胖瘦,穿衣的色调也不能一样。人瘦不能穿黑衣裳,人胖不能穿白衣裳;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鲁迅虽不是什么服饰专家,但以他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眼光,到出穿依也需要讲究的道理。

一个人有没有内涵,一听他说话就知道了,一个人的格调高不高,看他的衣着就知道了。在美国有这么一句话,说:“你一开口,我就了解你。”事实上,不用等你开口,一看你的形象,我们都了解你。穿衣戴帽不用多么花哨,只要讲究服装的整体和谐,体现一个的高雅情趣即可。

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在前一节里我们讨论了营养对维护身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锻炼的营养补充科学。实际上,要维护心理健康,它也是需要营养的。如果缺乏某些心理营养元素,它也会影响心理健康。人们都愿意自己经常并永久处于欢乐和幸福之中。然而,生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并且经常发生祸不单行的事。频繁而持久地处于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会有健康问题、减损寿命。那么,遇到心情不快时,应采取什么对策呢?用什么来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呢?或者说人重要的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与探讨,有很多人都在不断地努力,尤其是一些心理专家,他们提供的咨询可以帮我们保养心理。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爱。爱是伴人一生的情感。童年时代我们主要面对的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要面对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它们会使人在事业家庭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的幸福是关键,子女的关怀,儿孙的问候,都会是他们的安慰和问候。
 
 第二,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善意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第三,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理暗区。

第四,倾诉。 人受刺激,心理不平衡,导致肺气郁结,引起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内心苦闷和忧郁不倾诉出来,如定时炸弹,一旦触发,可能酿成悲剧。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当今社会虽然还不那么理想,但绝不会遇不到善心人,人间自有真情在。

第五,宽容。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第六,求雅趣。雅趣包括下棋、打牌、绘画、钓鱼等。从事你喜欢的活动时,不平衡的心理自然逐渐得到平衡。丘吉尔体会最深:“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它们必须都很实在。绘画在一个最苦闷的时期搭救了我。”“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它们隐退到阴影黑暗中去了,人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面。”伊丽莎白就是通过画画治好了忧郁症。

第七,转移思路。 当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的事情临头时,可暂时回避一下,努力把不快的思路转移到高兴的思路上去。例如,换一个房间、换一个聊天对象、有意去干一桩活、去串门会一个朋友或有意上街去看热闹等。“难得糊涂”是用在对待这类既烦心却又无关紧要的琐事时,是改善心情再恰当不过的好办法。同时,还可以去听音乐、读书、亲近自己的宠物、专心于自己的爱好,甚至可以去旅游。当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可以大自然中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阴离子是人和动物生存必要的物质。空气中的阴离子越多,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所得到的氧气就愈充足,新陈代谢机能便旺盛,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增强,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健康,心理就愈容易平静。

第八,多舍少求。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是抱怨自己吃亏的人,的确很难愉快起来。容易满足的人,总是心胸坦荡,笑口常开。整天与别人计较工资、奖金、提成、隐性收入的人心理怎么会平衡?

最后,就是求医了。 对于长期心情不畅、无法自拔者,可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长期心情不快可能由隐匿性抑郁症所引起,或由其它较轻微的障碍所引起,其共同特征是体内一种叫做血清素(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减少,引起情绪低落,通过服用一些能升高体内血清素水平的抗抑郁药如百忧解(Prozac)、郁乐复(Zoloft)、赛乐特(Seroxat)等,可改善低落的心境。当然,情况严重时旧的去看心理医生,寻求治疗和指导。

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来去听便之

人的心理若能常保持平衡,则会愉快振奋,身心健康,学习工作效率也高;但是,如果心理失去平衡,就会抑郁沮丧,不但吃饭不香,睡觉不实,长此下去,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产生种种疾病,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才华横溢,“为诗文下笔立成”名满江南,但却因科场不得意,屡试不中,深深的哀痛导致了一场病;曹雪芹《红楼梦》未定稿,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心理长期严重不平衡,不到50岁便离开了人世。

人要自信开朗,成也好,败也好,都能等闲视之,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功名富贵没准,财来财去,不必要计较,只要自己的心情好,可以从头再起,一切都有机会。

当然,我们不是神仙,我们都会受自己思维的影响,尤其是周围客观环境的影响,使我们的心理不可能都时时刻刻完好。人与人相处一时的误会;追求学业、事业不顺;恋爱、婚姻失意;生理缺陷、健康不佳等都可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地上鲜花铺路,天上白鸽飞舞,这是人们所渴望的,但并不常有。在快节奏但是生活时代里,许多人到了中年常会出现消沉颓废、郁闷不乐、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之为灰色心理。中年人在生理上已由旺盛期进入缓慢衰退期,并开始感受到与现代生活、工作的快节奏脱节,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之下,心理开始出现偏差。在我国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固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不少人被搅得心旌摇荡,抑郁症者呈日增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之快,更换之勤,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如果对现代信息的接受,超过了心理的承受能力,就容易造成大脑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平衡失调,发生现代信息膨胀综合症。一般说来,情绪饥饿与人的生活富足与否有很大关系。清贫者由于整日为油盐柴米操劳,思想有所寄托;而生活富足、闲散舒适、无所追求的人,由于长期无所事事,精神毫无寄托,由于不思进取,活力日减,情感麻木,久之心情抑郁、疾病缠身。怎么办?我们需要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保持心情宁静;.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实在不行就适当地变换环境,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结交知己,与人为善;努力工作,学会休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我们应合理地安排休闲时间,经常改换方式,也可参加一些职业性或社会性的活动。要使休闲日更为丰富多彩,真正成为恢复体力、调剂脑力、增长知识、获得健康的时机。

请注意你的精神卫生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狭义的精神卫生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使慢性精神病者的康复,重归社会。广义的精神卫生是指研究健康者增进和提高精神健康、精神医学的咨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的含义,包括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三方面完全安宁幸福状态。

从不同年龄阶段上看,精神卫生一般有以下几种:

儿童期的精神卫生:儿童期是正常心理开始成长和发育的阶段,这个时期可能由于儿童心理活动开始发育和精神状态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缺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这样的儿童可能会有说谎、逃学、斗殴、甚至吸烟、盗窃等行为和异常行为,而且易患儿童期精神疾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各种事物也过于敏感。因此他们需要在父母、教师正确教育和引导有规律的健康发展,需要父母、教师等进行心理、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引导和教育。父母对子女不可过于溺爱,但也不要使其压抑、粗暴、过于严苛、更不可挫伤其自尊心。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多动综合征、神经症要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和治疗。

青少年期精神卫生: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是活跃而且也是易波动的阶段,是精神卫生保健最关键时期。由于青少年期处于第一、二次发育的前后时期,内分泌生理改变突出、植物神经不稳定、情绪易波动。这个时期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可出现放荡、出走、流浪、饮酒、吸烟、斗殴、行凶、欺骗和色情行为等。所以父母老师要进一步加强重视对行为思想的指导和心理卫生保健以及性的指导等。在方法上,以诱导、劝解、说服、疏通、纠正等耐心教育为宜,不可歧视和用粗暴手段管教。

青、中年期精神卫生:青、中年期的人,心理活动和生理都处于稳定的阶段。脑力和体力充沛、心理活动活跃和思维丰富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在家庭、夫妻、子女、父母、工作、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上,易发生矛盾和打击,可能会在心理上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兴奋等状态。也有的诱发抑郁症、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其他精神病和饮酒、离婚、磕药、厌世甚至自杀的企图。如发生上述各种异常行为或精神病态,急需进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如心理咨询、个别心理理疗等。

更年期的精神卫生:由于身体生理机能特别是内分泌系统机能的变动,心理活动不稳定、情绪上的脆弱、伤感、敏感、激动等。如果有经济、生活、家人和其他意外事故等生活事件,最易表现出焦虑、抑郁、哭泣、紧张、惊恐等情绪,甚至有生活不下去的想法。有的可患更年期综合症、忧郁症、偏执症等心身疾病。这些表现都需要在不同的症状要早期进行精神卫生保健工作,以防止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期的精神卫生:老龄人的生理衰老和内分泌系统机能衰退,其心理活动也随之减弱,如果遇上如家庭成员分居、经济困难、配偶疾病或死亡和子女等诸多问题时,他们会感孤独、寂寞、悲观、失望或者沉默、少动、怪僻等。智力上也明显下降,反映迟,健忘,思考贫乏。因此容易产生老年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性偏执症、忧郁症、脑动脉硬化症精神障碍和阿尔采末病。因此,关心老年人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转台的饱满。

公共精神卫生,有时也是致命的

另外,还有不同群体的精神卫生,如家庭的精神卫生、学校的精神卫生、工矿企业的精神卫生等等。家庭中父母、子女、同胞、夫妻等相处较为复杂,常因思想矛盾、经济问题、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等家庭问题引起感情不睦,对心理活动、精神健康有着不良影响,甚至产生精神疾病的危险。往往可诱发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在学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精神文明、生活作风等表率作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有的学校对学生偏重智的教育,重视升学率,放松德的教导,忽视纪律管教,往往引起心理活动障碍。有的同学放任自流,纪律松懈、道德败坏,混在社会中滋长不良恶习,甚至触法等。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协调也可导致心理活动异常。在工矿企业里,有空气污染、嘈杂声音、环境卫生不良等公害和机械操作、仪表、信号、高温等对工人群众的心身健康常有影响。同时也有人际关系如进级升职、工资调整、工种转换、频繁调动、集体生活、干扰和违犯场矿规则等,也可引起心理活动障碍。因此,家庭和学校以及教师除了需要讲究个人品质的高尚、道德修养、文明,还更需要率先加强精神卫生的教育。工矿企业的工人群体也是如此。必要时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人生短暂,万事都要想得开,能保持平静的心态,相信自己,重视自己,心守平常,处变不惊,同时注意一些必要的精神卫生,自然会活得轻松一些。

每一个生命都在迎接艰难和挑战,每一个人活得都不容易,无论地位卑微还是高贵,顽强地生活都值得尊重与正视。我们需要关爱自己、关爱心灵。

 

第三节  养生是一门艺术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历来注重养生术,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而治未病之法主要是靠养生术,今天的人体亚健康状态应该属于当治的“未病”范畴。考察中医养生,不外三法:四时调摄、服食与导引。四时调摄是指顺应大自然四时与昼夜的变换,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导引是古代的体育锻炼方法,有很多精华,有许多方法流传至今。服食是中国独有的养生防病术,内容繁多。《黄帝内经·汤液醪醴篇》记载:“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后人研究发现,汤液醪醴,皆为酒类,可见古代对食疗养生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你知道什么叫养生吗?

科学养生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狭义的养生,是生命个体的行为,指个人的饮食起居、活动劳作、防病治病、药物滋补、房事调节等方面,以保证生命健康的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个人行为的养生也称后天养生。广义的养生,除后了天养生外,还包括先天养生,即父母辈的婚姻、房事、优生优育等,也是父母给予一个素质良好的生命体。从人类生命学的意义上来讲,先天养生就不只是个人的行为,应该视作部落、民族、国家的整个社会的行为。每个人的后天养生,都是对下一代的先天养生,这样才能使后代身体素质高、体质好。而由于先天的养生已经注定,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有在后天的养生上下功夫,同时为下一代的先天养生大基础。养生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包括青春养生、生命养生、卧室养生、饮食养生等等。

我们先来考察生命养生。其实我们在上一节里讲到的运动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的气功、太极等都是很宝贵的养生术。但这些我们做起来肯定是有难度的,即使运动健身,我们也不可能人人做到,或某些人天天做到。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些简单而实际的注意问题,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稍加重视,对我们的生命保健都会收益颇丰。首先,我们得注意生命五忌:

一忌久行,不要走路走得太长,久行则伤筋。步行是我们天天都会面对的一种运动,适当的行走,有利于流动气血,活动关节,畅达气机,祛病防老。人的行动既要有“气”“血”两种“物质基础”,还需要调动心、脑、肌肉、筋骨的作用。但是,凡事的有个度,过尤之不及,若长途跋涉,超过应有的负荷,不仅有损气血,也会损伤各组织器官。

二忌久立,不要站的太久,站的时间长了会伤骨。站着,影响气血的运行,时间长了会使部分组织、细胞的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同样的,站的太久了而不走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便会引起腰痛、腿软、足麻,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膝关节发炎等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气血运行已经减弱,全靠动静结合来调节平衡,维系健康,所以更应该注意适当的运动。
  三忌久坐,坐的时间长了会伤害肌肉和脾脏。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坐久了则脾气不健,水谷精微难以运化转输,反使肌肉松弛,四肢倦怠,机体软弱无力。久坐不动,气机运行、血液流通受阻,人容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冠心病、腰肌劳损、痔疮等疾病。因此,在工作一定时间,尤其是坐办公室时间太长了以后,应起来散散步,活动活动四肢,舒展舒展肌肉、关节。
  四忌久卧,睡的太多了会伤元气。俗话说“搔成的疮,睡成的病”。躺的太久了,则会闹病。古人云: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睡眠过多,气血运行不畅,容易造成精神不振,身倦无力,动则气喘。适可而止的睡眠是最重要的休息方式。所以,要顺应四时,在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季要早卧早起,冬季要早卧晚起
  五忌久视,看的时间长了会伤血气,影响视力。五脏之精上注于目,乃能照明万物。眼受血而能视。过度用眼,轻则两目疲劳,重则导致疾病。长期专一用眼睛的职员,容易患近视和其他一些眼病。中医认为,久视则会伤血耗气,引起肝血不足,目失所养,产生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甚至发生夜盲等症。所以,看电影、电视、书报以及观赏景物时间都不宜过久,以免视觉疲劳。

你刚康复吗?记住“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应注意而又容易做到的养生。对于我们一些健康的人来说,对这些只要稍加注意,便终生受益。那么对于一些病人来说,也有一些该注意的事项,这里疫病道来以供参考。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人患病后,是一痛苦的事情,病人的康复,除了及时、正确的药物冶疗外,还必须注意饮食的调理,某些食物是忌食的,这对促进康复、防止病情迁延不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患病后哪些食物不宜进食呢?
      
患感冒后,不宜进食冷饮冷食、油腻粘滞食物、油炸食物,酸、腥、辣味刺激性食物,不宜饮酒和抽烟。

患胃十二指肠溃疡后,不宜进食生冷、油炸、硬粗食物及腐乳、辣椒、咖喱、八角香料、酸、甜、蚕豆、土豆、芋头、山芋、蟹、蚌、咖啡等食物,不宜吸烟饮酒。

发热时,不宜进食韭菜、生姜、辣椒、胡椒、羊肉、狗肉等食物,不宜饮酒吸烟。

患支气管哮喘后,不宜进食花粉食品、海味食品、蟹、虾、鲫鱼、肥肉、南瓜、芥菜、雪菜、米糟、腐乳、辛辣及油腻食品,也不宜饮酒和吸烟。
     
患病毒性肝炎(含各型)后,不宜进食山芋、芋头、海味、羊肉、辛辣、油炸、高脂肪食物,不宜吸烟和饮酒。
       
患肾炎后,不宜进食咸菜、咸蛋、酱菜、腐乳、海味、猪头肉、雄鸡、辣椒等食物,不宜吸烟和饮酒。
       
患风湿时,不宜进食荠菜、韭菜、小蒜、香椿、黄鳝、雄鸡、海味食物,不宜饮酒吸烟。
     
患肺结核后,不宜进食辣椒、洋葱、韭菜、生姜,也不宜饮酒和抽烟。

患高血压病后,不宜进食肥肉、辣椒、白薯、浓茶、咖啡,不宜吸烟饮酒。

生命的存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命活动及体育活动的进行,都依赖于体内的特质代谢过程,从而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新的构成细胞的物质、能源和其他活性物质等营养。营养是保证机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人体生长的营养原则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则是增强机体质量、完善生理机能,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条件之一。营养膳食合理原则就是要适当地摄取含有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含量也要适当,种类互补,能全面满足身体的需求,同时,营养的合理性还要求食物是易消化吸收,不应该含对身体有害成分。一般讲来,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食物营养成分的互补。任何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都不可能十分全面。在富含一种或数种营养成分的同时可能缺少另外某种成分。比如谷物主要提供糖类、肉类禽卵等主要提供蛋白质与脂肪,而蔬菜与水果等则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等。只有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实现营养成分的互补,满足身体的需要。

2.不同年龄阶段营养成分的选择要合理。人身体在各个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儿童少年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对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取要求全面,比如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脂肪等。老年人为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形成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选择,需要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为了防治骨质疏松、高血压等,需要补充钙质,限制钠盐。

3.对特殊体能消耗的补充。日常膳食可满足一般体能消耗,但对那些有特殊体能消耗的人应予区别对待。如炼钢工人高温作业,因大量排汗而造成蛋白质大量消耗及矿特盐、维生素及水的大量丢失,这就要在膳食及饮料中给予适度补充。营养膳食需要讲究合理性,必须做到营养成分全面均衡,营养搭配要因人而异,营养过程要持之以恒。

这些构成机体的营养素,你会搭配吗?

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得对营养素做必要的补充。它们在体内被消化吸收,供给热能,调节生理机能,促进身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是构成机体组织成分。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它们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对此一一作考察。

(一)蛋白质

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成发育;构成酶和激素成分,调节酸硷平衡及全身生理机能;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供给热能等,机体一旦缺乏蛋白质,首先影响机体生长发育,肌肉痿缩,甚至贫血,并出现抗病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易疲劳,伤口不愈合等现象。

日常膳食中的豆类、肉、蛋、奶等是运动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米面等谷类食物含蛋白质较低,只有10%左右,但在我国由于其在人们食物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成为植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动物性及植物性蛋白质在食物中庆各占50%

(二)脂肪

脂肪在体内的主要作用:在体内构成细胞膜及一些重要组织,参加代射,供给热能,保护内脏,保持体温,并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

动物性脂肪主要来源于各种动物肉和油、奶、蛋黄等,植物脂肪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食用油。另外,核桃、花生、葵花子等干果也含有较丰富的脂肪成分。就我国目前的生活水平来看,普通膳食一般就可满足脂肪的每天需用量。食物中的粮类,在体内也很容易转变成脂肪供机体利用或贮存起来。

(三)糖类

糖类在体内的主要作用:供给热能,人体所需能量的60%是由糖类供应的;构成组织成分并参与其他物质代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营养作用;调节脂类代谢,具有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的功能。机体缺糖使血糖下降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机能,使其兴奋性下降,反应迟钝,四肢无力,动作南调性下降,甚至晕厥,运动不能继续。

溏的来源较为广泛,食物中的米、面、谷物含有约80%的糖类。生活中也可直接合理摄取糖果及饮用含糖饮料,提高肝糖元、肌糖元含量储备。

(四)维生素

维生素的作用:维持人体生命和调节正常机能。它们在体内的贮存量很少,因此须经常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两大类。前者有维生素ADEK四种,后者包括维生素B1B2C等。以下分类来讨论其怎样获得:

1.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保证眼睛以及维持组织结构的健全与完整性。如果缺乏,会引起视觉及暗适应能力下降,甚至患夜盲症。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各种运动的肝脏和鱼卵、乳品类、蛋黄以及胡罗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中。

2.维生素D:对机体的钙磷代谢和骨骼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能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骨骼钙化及牙齿的正常发育。缺乏时,钙的吸收受到障碍,严重者骨盐溶解而致脱钙。维生素D主要来源是鱼肝油、蛋黄、奶品。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化成维生素D,一般不致缺乏。

3.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机对缺氧的而受力,减少组织细胞的耗氧量,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提高心功能,增加肌肉力量与有氧耐力。它与维生素C结合,能缓和及预防动脉硬化。维生素E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小麦胚芽、玉米以及绿叶蔬菜中含量也较丰富。

4.维生素B1:在糖代射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肝糖元肌糖元生成,保护神经系统机能。充足的维生素B1可有效地缓解机体疲劳。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谷物杂粮中,服用维生素B1片剂也可以。

5.维生素C:能加强体内氧化还原过程,提高A.T.P酶活性,使机体得到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运动,提高耐力,减缓疲劳,促进体力恢复,并能促进伤口愈合,促进造血机能,参与解毒过程,增强机体抗病力。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时中。

(五)水

水在体内的作用:它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参与全身所有的物质代谢,完成机体的物质运输,调节体温,保证腺体正常分泌。

体内的水分必须保持恒定,体内不能储存多余的水,也不能缺水。若身体缺水而又不及时补充,将影响正常生理机能。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之后,在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适量盐分,这样可以补充电解质。

(六)矿物质(无机盐)

矿物质元素的作用:构成机体组织成分、调节生理机能。

矿物质元素种类很多,总量约占身体的5%,其中比重较大的有钙、镁、钾、钠、硫、磷等,其他如铁、磺、氟、锌含量很少,也称微量元素。矿物质在食物中分布极广,正常膳食一般都满足机体需要。其中,最易缺乏的是钙和铁。

铁的主要作用是构成血红蛋白。缺铁可影响血红蛋白生成,从而引发缺换性贫血,降低血液载氧功能,全身功能低下。成年男子每日需铁12毫克左右,青少年、妇女每日需铁15毫克左右,大量出汗可能会增加铁的丢失,应给予充分的补充。含铁量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血液等。其它的如蛋黄、肉类、豆制品、红糖、沙棘果等,铁的含量也是比较丰富的。

钙在体内的主要作用为:构成骨骼与牙齿,维持神经在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参与凝血过程等。成人每日需惩0.6,儿童及孕妇、老年人的需要量较高,大量出汗可使钙的排量增多,每日需钙量可达1.0~1.5。含钙较多的食品有海带、豆制品、芝麻、山楂、绿叶蔬菜等。由于钙和磷在体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血液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水平才能同完成其生理机能。所以,在补充钙的同时,还要注意从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摄入磷。

如何判断身体缺什么微量元素

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如果缺乏某种元素都出现故障。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某些反应及症状来判断我们的身体正缺少什么,我们得马上想办法补充。

一、牙齿出血,骨头酸痛,需要补充的元素磷。过量的钙会使骨骼组织失去平衡,磷可以起到调节和中和作用。此外,磷有维护骨骼的作用,它可以减低骨折。补充磷:煎鸡蛋、羊肉汤和鸡汤都是美味的补磷营养品。

二、头痛失眠,需要补充的元素镁。镁元素有安神的功效,身体中的镁含量过少,无法中和血管中的钙量,导致血管逐渐狭窄,血流不畅。补充镁的含量:全麦食品、牛奶、土豆、香蕉和牛肉中都含有镁元素。

三、体虚乏力,气短或气喘,需要补充的元素锌。长期缺锌的结果是红血球比正常人低40%,人吸入的氧气无法被正常带入肺部,而二氧化碳又无法顺利排出,从而造成呼吸困难。如何补充锌:牛肉和鸡肉中都含有锌元素,花生酱和煎鸡蛋也是很好的选择。

四、咳嗽,发烧,流鼻涕,需要补充的元素铜。铜元素可是消灭细菌的好手,当人体细胞被病毒感染后,正常含铜量的身体细胞杀死细菌的数量是含铜量低的细胞的23倍。铜元素还有利于人体免疫力的提高。补充方法:食用全麦面包、巧克力奶或是麦片,如果早餐食用这些,它们能够提供一天所需铜元素的1/3。铜还可以从海鲜和坚果中摄取。

五、肌肉酸痛、僵硬,需要补充的元素:OMEGA-3脂肪酸。这种物质能够降低前列腺素的分泌,从而改善肌肉酸痛的症状;同时,OMEGA-3还有助于人体抵御寒冷。如何补充:一杯鸡尾酒、一盘扇贝,加上一条金枪鱼,虽然价格不菲,却也物有所值。全麦面包也是不错的选择。

六、健忘,需要补充的元素叶酸。叶酸的缺乏会对碳水化合物的平衡造成破坏,从而损害心血管和脑血管,也就破坏了人脑的记忆功能。如何补充:玉米、橙汁和肉辣酱都能为你补充叶酸。

七、精神无法集中,偶尔有失语情况发生,需要补充的元素铁。尤其是正在减肥过程中、只吃低脂肪食物的女性,通常对铁的摄入量都不够,其结果就是严重影响了氧在血液中的顺利输送。因此如果没有充足的氧被送到大脑,人就会有记忆力减退和疲劳的状况发生。如何补充:把鸡肉切成丁,和菠菜叶放到一起,再加一点儿柠檬汁。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铁元素的吸收。牛肉同鸡肉一样也是富含铁的肉类。另外,一切干果也是好选择。

 女性美容“十项主义”

 爱美的女性除了注意对铁的补充之外,还须得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少吃含饱和脂肪的食物:例如肉类、全脂奶类食品。

2.别一餐就吃得太饱:吃饭时最好细嚼慢咽,倘若盘内的食物还没吃完就觉得饱了,那么等下一餐再吃了!

3. 克制吃宵夜:吃宵夜对健美的身段不利,可能会导致发胖。晚饭后可以选择出去走走,如果这样无法抑止你兴尤未尽的食欲,不妨去刷牙,据医生说这样可以抑止食欲。
     4.
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含大量饱和脂肪、糖份和卡路里的加工食品。否则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足,头发皮肤暗黄、指甲脆弱、了无生气。

5.参加宴会时需要多喝水少喝酒以及饮料。清水具有解酒的作用,可以避免酒醉。
     6.
尽量少吃小吃,在外头用餐时,不要对太热衷于餐厅招待的餐前零食,如:花生、面包等。
     7.
慎重对待营养品和药物。比如口服补充品、食品、草药、减肥药甚至减肥书等。

8.多吃蔬菜,补充叶绿素、维生素。
     9.
对于身材保持一种平常的观念,身体的肥瘦很大部分是源于遗传基因,美好身段对某些人来说的确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实在是改变不了自己的身体,那就有必要欣然接受自己的现在的身形。

10.培养运动习惯:运动加上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世界上最佳的减肥途径。最有效的燃脂运动有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有氧运动等。 

床上养生术

以上我们对营养以及饮食养生做了探讨,有些是我们生活必须注意和重视的。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只要我们作个有心人,我们会发现,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利用养生术。下面我们来谈谈床上养生的一些妙诀。因为床是我们休息的地方,忙忙碌碌一天,是它给我们舒适。在上面躺一宵,疲惫全部走开。

一、选好床及注意床的高度。床的高度应以略高于人的膝盖为宜,以方便上、下床活动;如果是木板床是最好不过了,在上面铺9厘米厚的棉垫,可使人体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保证睡眠舒适。
  二、用好枕头。 颈部是人体最柔弱的器官之一,枕头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颈部肌肉的自然放松,日久天长还使肌肉韧带软组织失去张力和弹性,导致脖子发僵或患颈椎病,严重时甚至发生椎骨错位等疾病。一般说来,枕头高度在9~15厘米时易获得最佳睡眠。可选用菊花、茶叶、牛甘子叶、芦花、防风等作枕芯,也可用玉枕、磁性枕等保健枕,可以起到清肝明目、饱满精神等作用。

三、盖好被子。 被子质地以轻便、松软、保暖为宜,不可盖得太重太厚,否则会使身体处于一定的压力之下,有碍放松休息。
  四、注意睡眠的姿势,最好是“弓”状。中医认为,夜晚是人体阴气转盛而阳气内敛的时候。屈曲如弓的卧姿有利于阳气的收敛,使肌肉筋膜完全放松,易于消除疲困。最好右侧卧,这种卧姿可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肝脏藏血功能和胃肠的顺利运行。睡眠时忌穿紧身衣裤,因为这同样会影响人体在松弛状态下睡眠,青少年还可能因此引发手淫、性梦等。女性的文胸也可以除去,使乳房呈自然生长状态。   
  五、用温水洗脚。脚底的穴位很多,每天晚上睡前用温水洗脚,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对于患有失眠和足部静脉曲张者,可减轻症状,易于入睡。俗话说热水洗脚,如吃补药就是这个道理。

六、睡前可进行自我按摩。如按摩头皮,可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松弛神经,消除疲劳,改善头部营养和氧气的供应,对防治白发、脱发有良好效果;按摩脸部,有助于除去陈旧老化的角质层,加速新陈代谢,保持皮肤柔软光滑;按摩腹部,有助于胃肠消化及脂肪的代谢,预防腹部发福。每次按摩花时不多,积少成多必见佳效。    
  七、注意眼睛的保健。人的眼睛在白天使用频率很高,睡前最好能进行适当的按摩或做一会儿眼保健操。如用手指轻轻对眼角穴位做10~20次按摩,眼球左右上下旋转几十次;凝视自己的鼻尖和极目远望交替进行等,都会对眼睛的松弛和休息产生很好的作用,使你的眼睛明亮有神,延缓视力减退。

八、补充水分。人在夜间会因排尿、呼吸、出汗等失水而使血液粘稠度升高,故夜间、晨起前是脑栓塞发生的高危时间。因此,睡前饮杯水的作用非同小可,能改善血液粘稠度,减缓血管老化和动脉硬化的过程,保持血管的弹性,预防脑栓塞。床前也应备水,以便在夜间醒来和早晨起床时及时补充水分。

九、早睡早起。按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入眠的最佳时间是22~23点,早晨5~6点则是生物钟的高潮时间,应及时起床。按照这种规律睡眠,可获得最佳的睡眠休息效果,长期坚持会使你生活规律,代谢正常,有利于健康长寿。
  十、在快节奏多信息的生活中,我们总有干不完的事和想不完的问题。如果思虑过多,就会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建议睡前不应过分用脑,以保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
  十一、注意空气流畅,保证睡眠时的高效呼吸。卧室应保持空气流通,就是在寒冬也不可紧闭门窗。特别是雨后和早晨空气比较新鲜,含有较高浓度的氧与负离子,污染物及尘土也少,此时开窗通气,大有益处。另外,可在卧室中放置一些夜间呼出氧气的仙人掌和能净化空气的吊兰等植物,也可装上通风扇,经常更换室内空气。

十二、节制房事。房事是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甚至提到幸福的时候就把幸福等同于“性福”,可见它对人的重要意义,有的反复因为它的不和谐还提出离婚。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孟子》曰:食色,性也。《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人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谈到了人类的两大生产,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殖。有学者认为人类自身的生产要比生活资料的生产更重要,因为生殖才能使人类繁衍,而饮食是服务于生命、服务于生殖的。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乱婚、群婚、纵欲甚至如现代式的“性解放”,也出现过性忌讳、性禁锢以及“灭人欲”等现象,这些都是对性的本质的扭曲。古人把这种对性的研究称之为房事养生学,今人称之为性保健,其实质是一样的,它是养生第一学。

   房事养生:节制。切记!

 中国房事养生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学术精湛,是人类文化园囿中的十分珍贵的瑰宝,是应该予以认真总结和研究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代的贤哲们对于房事养生学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今世界上无论在性学界还是医学界,无不为之赞叹。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得从养生的角度来这样看待性。房事和谐是婚姻幸福美满的重要基础之一,也与养生关系密切。故行房事时,应尽量做到心理沟通、感情交融、保持同步,使夫妇双方均享受到性爱的愉悦。但也要注意适度,以房事后第二天无疲倦感为度,否则会对养生不利。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养生方法,侃侃他们的休闲健身的方式。或许这些会给我们很多参考价值。  

美国人:静思冥想美容健身

近年来在美国新建的“环保度假村”里出现了一种新鲜的休闲养生方法:静思冥想,使人在恬静的气氛中修身养性,既美容又健美。在这种绿色的环境中,没有设置任何具有刺激性的或需要剧烈运动的体育、游乐活动设施,而是提倡人们静思冥想。专家称此法是松弛思想的一种特殊运动,是专门针对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疲劳而设计的,可以有效地消除疲劳,使左右脑获得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进而获得美容健身的双重效果。

加拿大人:像鸭子一样在水里跑步

练习者垂直悬浮于水中,鼻孔仅比水面稍高一些,手脚在水中猛烈划动,好像鸭子在水中扑腾,水中跑步虽然“跑得气喘吁吁”,却很难跑动。

与地面跑步相比,水中跑步有诸多好处。在地面上,每跑1公里,跑步者的两只脚就得撞击地面六七百次,脚部、膝部和臀部都会受到震动,容易扭伤肌肉或者拉伤韧带。而在深水中,跑步者下肢不受震荡,因而不易受伤,运动过后会有通体舒坦之感。同时,水中的阻力是空气阻力的410倍,在水中跑45分钟,相当于在地面上跑2小时以上。这样可以省时。

澳大利亚人:坐鸵鸟车观光

鸵鸟在澳大利亚誉为“国鸟”。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屡发奇想,设计出种种与鸵鸟为伴的休闲健身项目,他们乘鸵鸟拉的四轮车在原野上兜风,享受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和满眼绿意,使人心旷神怡、醒脑健身。还有偶一些人就干脆与鸵鸟赛跑,减少了人在长跑中的寂寞,增加了新鲜感。

法国人:大街上滑旱冰

法国人酷爱滑旱冰,他们在人行道上轻松自如地滑着旱冰,引得路人羡慕不已,滑旱冰还能够锻炼人的意志。据统计,法国滑旱冰的人已达到2千万。

西班牙人:充分享受海水

西班牙人喜欢和大海打交道,乐于与海水一起共度休闲时光。在他们看来,大海也是一所医院,对相当多的疾病有缓解作用,如失眠、精神紧张、风湿、关节炎、腰痛以及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在大海里,即可享受到大海的乐趣,又能疗病健身,一举两得。现在,海水和海藻疗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西班牙一些文艺界和政界人物,他们利用海水疗法在紧张的工作之后让精神放松。

奥地利人:让身心疲惫的人的精力在大自然中返家

他们常将休闲时光交付给大自然,在该国的萨尔斯堡、卡林西亚省、泰罗省等地区盛行牧草浴、热沙浴、页岩油浴、五色土润肤面膜等自然疗法。

牧草浴:身裹床单,把自己埋进温湿的牧草里(草料必须是没有施过肥料的),过20分钟后再出来,据说这样对哮喘、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同时也是消除身心压力的好办法。

热沙浴:先以红外线将沙子加热,然后在沙子中躺20分钟。沙子一般是来自庭什旅馆附近的加易河的河沙,里面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对身体组织各种慢性炎症有特别疗效。

页岩油浴:页岩油中含有丰富的硫元素和海中化石的成分,浸泡在这种气味重、黑色又粘稠的液体中,虽然并不轻松愉快,但对皮肤、血液循环以及风湿患者都有神奇的医疗保健作用。

五色土润肤面膜:用绿、黄、蓝、黑和红等五种颜色的粘土,涂在脸上的各个部位包括前额、眼圈、下巴、脸颊、颈部和鼻子。这样可以快速恢复精力,使患者重新换上一张容光焕发的脸。

瑞士人:扔石头

瑞士人掷石头比赛鲜为外国人所知晓。比赛者要将一块重83.2公斤的大石头举起向前掷去,看谁掷得最远。这种活动很有点像掷铅球,但更富有原始的古朴气息。

韩国人:饭后先休息片刻然后再去“百步走”

韩国人也是崇尚“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他们认为,饭后不应当立即去“走百步”,而是饭后先稍事休息或卧床片刻,再去散步或做其他事情,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胃肠保养和肝脏功能的养护。

日本人:踩踏石头

在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晨风中,舒展开身体,迈出双脚自然而又舒适地在凸凹不平的鹅卵石小径上有节奏地踏动,怡然自得。据传在古代,人类在赤脚跳舞时,发现了无数次偶然的疗效,通过踏石,刺激脚部穴位,达到全身保健之目的。日本人还在许多学校和幼儿园专门开设“赤足教育”课程,让孩子们赤脚在走廊和操场上跑步,不少工厂、公司的入口处铺有一段鹅卵石路,供职工上下班赤脚走10分钟。

 

参考文献:

1. 为健康而活动    幸福与痛苦网(http://www.hapmis.com)

2. 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    广东碧桂园学校    顾红旗   

http://www.gdcgs.sdnet.gd.cn/czb

3.体育锻炼与营养    大众体育网   http://www.chinasfa.net/

4.你的身体缺什么?  中国电信网-健康》

http://www.yellowpage.com.cn/health

5.养生忌“五久”   猎商网

http://www.lgoods.com/healthy

6.健康美丽十一点    华体网

http://city.sportscn.com/xueyuan

7.10项健身新标尺  体育与健康网

http://xu22.xiloo.com/yangshengjianti/jiansheng1.htm

8.什么是放松训练?   http://www.healthsoul.com/

9.健康新理念:按“指数”生活  《医药养生保健报》   医药在线网(http://www.cnm21.com/)

10.国外休闲健身面面观     厦门指南网

http://www.xm114.com/tree/news/xxsh2.htm

11.床上养生妙诀    猎商网_健康(http://www.lgoods.com/healthy)

12.什么是亚健康   新中医时代网(http://www.fushanglu.com)

13.中国古代体育文化    崔乐泉  千龙新闻网

14.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驿站网(http://rushi.myrice.com/)

15.心理健康的标准    新心网(http://www.sdblh.cn/untitled1)

16.心理学家教你看待幸福   中国医药网(http://www.8120.net/qxyy)

17.精神卫生      于汗青  

http://www.37c.com.cn/literature/library/theory/030/03017105.html

18.心理平衡     文摘与收藏    http://www.rongwp.com/ballance/life.htm#心理健康维护

19.  房事养生学 ——养生第一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宋书功

http://www.x.com.cn/sh/000927ysx.htm

 

                       第三章    边际效应

一定的价值物与人的价值追求有着客观的联系价值。因为特定价值物与每一个作为价值主人本的人类个体的价值需要、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所以价值因主体状况的不同而具有“边际效应”。如果把一元钱给一个富翁,对他来说,没有丝毫的价值,它不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如果把它给一个乞丐,他可以买一个面包,解决饥饿危机。那么,这一元前对后者来说价值是非常大的。因为它解决了他的饥饿。这实际上就一个边际效应的问题。边际,即使对某种需求的需要,效应就是它对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应理论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它说,当不断的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时,人们对这种需要的需求程度会降低。所以,乞丐没有钱,他需要钱,一块钱就能满足他的渴求,就是他的幸福。而富翁太有钱了,一元钱对他来说只是大海的一滴水而已。它不能满足他什么需求。所以一元钱不会给他幸福。

通俗的说,边际效应是指随着你的投入的增加,却发现产出的增加却越来越小,当投入等于产出的时候,再增加投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幸福的获得也是一样。当你有需要是,它来满足你,你感到心理愉悦,你说你很幸福。如果它的满足已经与你的需要平衡了,你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如果它超出了你的需要,它带给你的可能不会再是满足,或许是累赘。比如,你很孤单,你迫切需要一个朋友或者一个伴侣,当你拥有是,你会幸福。但倘若你有太多的朋友,他们天天要和你在一起,你的工作和生活肯定是会受到干扰的,你也许回厌倦他们。如果你有多个伴侣的话,你可能面临灾难。事实上,物质和金钱对于人的满足也是如此。有的人拥有了太多的物质和金钱,反而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幸福,反而还十分空虚,甚至还走向了堕落。

我们在第一章里讨论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提出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是依次满足后递进,而对于上一层次的人,他对下一层次的需求的边际效应极低。但这几种需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可能性愈少。但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财富多了,人反而会麻木着痛苦

 当社会迅速满足某个人较低层次的需要后,某个人就有可能享有比其他人更其他人更广泛的权益。比如说,一个下岗工人只有200多块工资就可满足时,却必需给专家教授加工薪以提供他们更好的环境,做出更好的工作。

    所以,知识创造财富,天赋、能力,社会关系能更有效的创造财富,而人对某一需要的满足要是有限的。

当然这些相对创造更多财富的人,应当拥有比其它社会成员更宽泛的幸福。有些人所创造的财富对于自己所在的特定的社会是极其丰富的,甚至超过他个人所能享用的限度。同时,人是有私欲的,他总会不断衡量自己的得与失,一方面人是贪婪的,所以他总在想方设法获取财富,而人又是怠惰的,当社会的习俗安排中要求他的财富(包括名誉等‘无形资产’)仅供他享用,死后会充公或自然消失,是不论生前死后都不允许他的子孙消受的话,人们必须陷入小富即安的状态,而正如康德所说的,社会就无法有效的前进。所以,作为特权制度的安排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是特殊权益有所附加与延伸。使其后代能“心安理得”的享用前人的成果。

所以,满足带来的边际效应,是影响幸福达成的关键。

   

 

第一节   不要把财富看得至上

金钱不是万恶之源,对金钱的滥用才是万恶之源。有一种金钱观,就是放之,将它用在该用的地方,在宽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搭济一下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其他的陌生人。奉献越多,你的内心就越坚强、越自信、越有力量。奉献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一种内心信仰。金钱只是衡量个人成功的一个尺度,它不应成为人生的最终目标。所以,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难理解自己的财务困惑。事实上,财务困惑往往是人为的,而解决它的办法人为的,无论拥有多少金钱,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安排好金钱的各项分配,让自己主宰金钱而不是让金钱主宰自己,那么,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向我们微笑。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最新的调查研究发现,最幸福的英国人,每周只挣255英镑。通过研究人员对1万名工人和50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那些工资微薄的人比收入很高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要高得多。事实上,英国人一年的平均工资为19936英镑,但调查发现,年收入只有平均收入三分之二(13290英镑)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最感到满意。同时,三分之一的富人觉得不幸福。

一周挣255块钱,它买到的是什么?

他们的调查表明,工人们愿意与家人和朋友共渡时光,不愿意从事工作时间长、薪水高的工作。报告的共同起草者之一、阿伯丁大学的利奥塔尔迪发表观点说:“那些工资微薄的人更加幸福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工作的时间短,责任轻,因此压力也很小。钱并不是一切,虽然他们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时髦的小汽车,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生活不满意。”

  调查人员在认真纪录了被调查人的每小时薪水情况,然后再按从17的标准来询问被调查人对工作、薪水、工作时间、老板、工作稳定度、升职机会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工资水平的上升并不一定总能使工作满意度提高。他们还发现男人更关注工资水平,而妇女则更关注工作时间,女性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也比男性工作人员更开心。

  有一个33岁的叫本斯特德的人,他放弃了一份薪水很不错的工作,跑到学校教书取乐了,而当老师的一名周薪才为275英镑。他说:“我再也不想从事过去的工作了,那份工作,工作时间长,还要经常开会,早晨8点就上班,晚上九点才能回家。我那时非常痛苦。现在我4点就下班了,感觉比过去好多了,人们浪费了他们的生命。”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9)曾这样劝告我们:不要盲目追求财富和权力,因为幸福的三要素是“友情”、“自由”和“思考过的生活”。

古罗马哲人塞内卡说:“我们日常生活的连续性让我们不愿预期突然间就会发生的灾难事件。”那些登上协和飞机的富有的人们,谁愿意设想一小时后的空难呢?那些在大海上捞鱼的渔船,谁又敢保证天气不会变化而来台风和暴雨呢?行驶在山路上的汽车,谁可以说那里一定不会出现山体滑坡?可是另一方面,我们理性所及,却又不断提醒我们灾难随时可能发生。于是,塞内卡继续说:“人类需要供奉‘幸运女神’,把对灾难的担心托付给神。”我们可以对出远门的亲人说声“一路顺风”,或者对造访晚归的朋友说声“走好”,其中隐含着的假设,语义分析的结论,便是“不要遭遇不幸”,在这一语境里,临别的话具有了符号意义,这符号所供奉的,正是“幸运女神”。

对于生命,我们得重新思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求生存的人来说,正确的语境应该是由“贫困”、“恐惧”、“绝望”等概念构筑起来的。也许我们对自己生存处境的“非人性”会感到厌烦,甚至是困惑。

我们的社会面临过很多灾难,我们的人生命曾为这些付出过太多。试想那些贫困的劳工,那些为每天几使块钱在矿井下劳作的工人。他们为了当天30元人民币把自己抛进半米高的“掌子面”底下,每抡100次镐头就吸入40毫克粉尘,要么就放水把自己淹死。我们知道每天挣30元,每年下200次井,挣6000元,刚够盖一间房子,或者,娶三分之一个“老婆”。我们知道,在200次机会中,至少有一次是灾难性的,而从每次灾难里生还的可能几乎是零。于是我们知道,我们的每次生命,充其量只值6000元,外加或多或少的“抚恤金”。想系想这些,我们有轻松的工作,我们能够安全舒适,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金钱相对我们的幸福来说,又算什么?

在社会上,精英阶层拥有着一些“特殊利益”。特殊权益的拥有者是指拥有更多社会财富的人。我们从人的本性以及我们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看一下公平的财富分配应该依据的自然原理、原则或法则。劳动创造财富, 分配财富的目的,就是借此尽可能的给那个生产财富的社会以最大量的幸福,也就是给以最大量的感官的或者道德的或者知识上的快乐。社会上所有成员(畸型的人除外)既然在身体构造上相同,所以在同样的待遇下都能够享受同样的幸福。多数人的幸福优先于少数人的幸福。

被称为财富的那些生活享受手段或者谋求幸福的手段是在知识的指导之下,把劳动应用到自然所提供的原料上生产出来的,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刺激,作为动机,使在知识指导下的必要劳动发生作用,从而生产财富。按照自然之理,对于生产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他就是最大生产所必需的刺激,是使生产者在完全享用他们的劳动产品上获得“保障”。

  你有十元钱,再给一元你也满足;如果你有一百元,再给你十元你也不会满足

   特殊权益当然是相对其他人而享有的特殊的或更广泛的财富,知识、荣誉等方面的利益。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不仅包括他的天赋、财产、学识,还应包括由于相延伸的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拥有较高天赋、较多学识、较多财产的人可以更有效率的创造社会财富。而如果进行冷静的观察的话,对于一个家庭出身较好,社会背景较好的人来说,在同等情况下,他也可以更有效率的从事某一件与其出身和社会背景相关的行为,从而产生更多的财富,或减少社会创造同样财富的成本。除了残障的社会成员之外,社会应给予相同身体构造,但拥有不同资源条件的人不同的财富,并以此为刺激,使之产生更多的社会财富,使整个社会有所增益。

“财富的感受力”,按照边际效应理论,当不断的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时,人们对这种需要的需求程度会降低。

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的需要。这几个层次依次满足后递进,而对于上一层次的人,他对下一层次的需求的边际效应极低。但这几种需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可能性愈少。但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当社会迅速满足某个人较低层次的需要后,某个人就有可能享有比其他人更广泛的权益和追求。比如说,一个下岗工人只有200多块工资就可满足时,却必需给专家教授加工薪以提供他们更好的环境,做出更好的工作。

    知识创造财富,天赋、能力,社会关系能更有效的创造财富,而人对某一需要的满足要是有限的。有些人所创造的财富对于自己所在的特定的社会是极其丰富的,甚至超过他个人所能享用的限度。“荫及子孙”等等将会激励这类人。

人是有私欲的,他总会不断衡量自己的得与失,一方面人是贪婪的,所以他总在想方设法获取财富;另一方面,人又是怠惰的,当社会的习俗安排中要求他的财富(包括名誉等‘无形资产’)仅供他享用,就会陷入小富即安的状态。

卢梭在《论条件的不平等》艺术里说:“第一个圈起了一块地,居然敢于宣布说‘这些归我所有’的人,发现周围的人们头脑如此简单的轻信于他,也就成为公民社会的真正缔造者”。对特殊权益的非法占有,是源于监督的缺失。

权势人物是在可以取得价值中获得最多的那些人们。可望获得的价值可以是尊重、收入、安全等类。取得价值最多的人是精英,其余的人是群众。精英利用各种已经约定俗成的言论的论和姿态从群众中骗取血汗、劳动、税金、赞扬。这种虚伪的对名利的追逐,或许甚至的确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即使他们不会诚惶诚恐,但在那种飘飘摇的境地,他们也未必感觉到他们得到的就是幸福。

最底限度的生存保障,来源于经济状况与生存风险

如果我们不恪守人性的道德,尊重智慧, 即使我们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我们的精神也许不可能会愉悦,我们的心灵也许不会干净,我们与幸福也将会形同陌路。

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的要求,来源于无法充裕的经济状况和生存风险,这作为道德基础构架了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合作条件。

人类社会中的财富、物品并不是从天而降,无中生有的,绝大部分也不是无主物。它们或者是人们发现而先占,或者通过对天然物是以劳动而产生而持为己有,或者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继承取得的,包括正当的方式如转让、继承、赠与和不正当的方式如偷、抢、诈骗等。

权利原则虽是一个历史原则,它关心来路是否正当。但是其正当性标准是建立在坚实的理性基础上,如果无法确认不正当,就只能认为是正当。而在实际上随着时间之矢的流动,要收集证据恢复原来的实际情况很困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在相当数量的不正当占有,在权利原则之下,因理性精神的要求确定性,而没有充分的证据否定之,而经过一定的取得时效而合法化或准合法化,很大数量的财产违法行为逃逸出正当性的审判,成为既得利益,结果受到了权利原则的保护。财产权,将剥落附在历史意识中那种朴素的道德标准和正义感,而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不正当占有的追究、清算和惩罚。但是,它也排斥了政府及其官员超越生存权的底线进行侵占私人财产的可能,保障了底层个体的生存权。拥有最基本的财产,它只是维护了人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存和延续。但作为有思想的人,他远远不会满足于最起码的生存。正是有这个源源不断的追求与不满足,人才在一个追求——满足——追求——满足……过程中感受心理上的快感。对财富的看法,我们得报以平常的心,适合了需要,我们会从中感受幸福。相反,超出了我们的需要,给我们带来的也许没有最初的那份惊喜。当然,物质的缺乏,连我们的生存就不能保障,我们整日在为生计奔波,幸福也无从谈起。

有的人认为只有在文学作品当中的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对此半信半疑。这是一些唯心的想法。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如果没有物质保障的话,不会有片刻的幸福可言,所以物质财富就是幸福的唯一源泉;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以马克思、居里夫人、高尔基等名人为例进行反驳说,没有任何物质保障,也会创造精神财富,再没有比这种幸福更幸福的人。

佛徒与毒蛇

在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佛陀率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见路边有一坛黄金,佛陀立刻对阿难说:“看,毒蛇。”阿难亦应声答道:“果然是毒蛇。”师徒俩的对话恰巧被附近一对农民父子听到,便怀着好奇心前来观看。一看之下,不由欣喜若狂,赶紧将黄金带回家中,以为这从天而降的幸运将改变他们的贫困生活。改变的确是发生了,但完全不是他们希冀的那样。当父子俩带着金子去市场兑换时,却被人告到了官府。原来,他们捡到的金子是窃贼从宫中盗出,在逃跑时弃于路旁的。他俩人赃俱获,有口难辩。这对乐极生悲的父子在临刑时,才领悟到“毒蛇”的真正含义。
  以往的生活条件虽不富足,但在安贫乐道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依然能够知足常乐。金钱的诱惑和贫富分化带来的危机感,双重地困扰着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人丧失了理智,置法律及道德于脑后,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或造假卖假,以不法手段来骗取钱财;或铤而走险,以走私贩毒来牟取暴利;或以权谋私,利用工作之便来贪污受贿……当这些不法行为和金钱结合在一起时,人们往往就一叶蔽目,知法犯法。
  东南亚金融风波之际,香港精神病院病人猛增。院方为治疗这批特殊的病人,以模拟的股票交易使下跌的股票上升,借此缓解他们因破产而带来的心灵创伤。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如果将积聚财富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那么一旦失去财富,就会失去整个精神支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

失去物质财富,只会使生活受到暂时的影响;而一旦失去精神财富,不仅会影响到我们一生,更会殃及后代。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能够获得的财富却是有限的。能够从容地驾驭财富,而不是被它左右的人,才能成为财富的真正主人,这样的人也就驾御了幸福,至少是幸福的基础。

 

第二节    长久的婚姻才是美满的

具有幸福感的个体容易吸引爱情和婚姻伴侣。因为这些人一般脾气好,更外向,更关注他人,更容易吸引社会注意力。而不快乐得个体往往受到社会排斥,或自我排斥在社会之外。所以,积极的、快乐的个体更容易促成幸福的关系。婚姻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婚姻本身使得个体感到更多的幸福。婚姻给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心理报偿、个体认同感、从属感、社会支持等,并有更多的条件来克服孤独,面对各种生活的艰难和困境。而且,爱情以及和谐的性生活,也是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一对80高龄的夫妇曾如此总结他们的长久幸福婚姻关系:永不将矛盾带入卧室。很形象地点出了婚姻中的性生活对幸福的意义。

你离婚了吗?

有不少人在慨叹“婚姻的现况”。在报刊或杂志上,我们可看到不少文章在谈论家庭及婚姻的困或。传统的大家庭已渐被小型家庭所取替。今日五代同堂的家庭已是凤毛麟角。这种小型家庭的现象固然有其好处,但它的毛病也不少。最低限度来说,新组织家庭的夫妇会缺乏长辈从旁的指导,而从长远来说,小型家庭并不能供给家庭成员足够的安全感和情绪上的满足感,因为小型家庭似是离群独处一般。

今天择偶一事差不多全是谈恋爱者个人的事。青年人缺少家长或长者的指导,很容易在罗曼蒂克的气氛下,作出婚姻决定。事实上,婚姻若只建立在“一见钟情”的基础上是很危险的。今日在一般家庭中,夫妇的角色很不清楚。据专家称,现代婚姻关系中一项致命伤,乃夫妇间未能分清彼此的工作和角色。

现代人对道德问题、对性的态度,开放得吓人。这些都冲击着家庭和婚姻。

家庭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是由家庭所组成的。而社会的状况,乃是由各家庭的家长所造成的。社会未来的盛衰,全凭我们周围正在成长中之青年的态度和道德而定。青年既受过教育,他们的品格既在幼时就受薰陶而养成善良的习惯、自治、节制,则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必如此。如果放任他们而不加开导,不加约束,结果就必变成任意妄为,放纵食欲情欲的人,则他们将来对于形成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必如此。

家庭之中的风气,大部分是由父母所造成的,父母之间若有不和,子女也会受到感染。满温柔体贴的馨香之气的家庭给孩子以好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往往成材容易,而他们的后代的家庭也会受到影响。相反,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不是成材路上出毛病,就是他们日后的家庭或婚姻也深受其害。所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不仅是自己生活幸福的关键,也是在为下一代的美满打造基础。所以有人将美满的婚姻当作幸福的代称也不无道理。

择偶的条件之一:身体健康

婚姻是人一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人一生中的自然发展规律。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结婚、生育,结婚就是未婚男女组成一个家庭。但能否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关键还在于看他们自己怎么把握和创造。从医学角度来看,这里面还有很多学问需要讲究,其中较关键的一环就是从身心健康方面择偶。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及家庭的幸福,甚至还可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幸福。

根据一些从事婚姻与家庭研究的专家的调查研究,他们从身心健康方面总结出择偶应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心理素质上,应以感情及爱情为基础,忠于爱情,夫妻间应互敬、互谅、互让、互爱、互勉、互帮、互学携手共进,渡过美好的一生。
      
责任感方面,夫妇双方都应对家庭及社会负有责任感,也就是一旦建立起家庭,相互就要对对方、家庭、子女、老人、社会负起责任,就要进入你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角色。女士就要当一位好妈妈、好妻子、好女儿、好儿媳。男士就要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好女婿。
     
身体健康方面,那就是夫妻二人都应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了后代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做到近亲不联姻,相互认真了解双方家族中有无遗传病史。我国的《婚姻法》有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近亲不能结婚,是从优生学的角度和有利于后代的健康考虑的。近亲夫妇所携带相同的基因包括致病基因比较多,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也就越多,那么遗传病发病率就越高,所以近亲是不能结婚的。还应注意在双方家族中,有无遗传病史,如精神病、白化病、全色盲、青光眼、着色性干皮症等,这些疾病都是会遗传的。如精神病夫妇,其子女精神病发病率高达40%68%,如果夫妇其中一人是精神分裂症的,其子女发病率达15%。由此可见为了将来的家庭幸福美满,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想的伴侣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给你的爱人生宝宝吗?

 从身体健康和发育方面考虑,还有一些人是不能结婚的。第一种是患有严重的生殖器畸形而无法矫正,婚后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第二种是重度智能低下者,生活不能自理;第三种是患有法定传染病或严重疾病久治不愈,足以危害到配偶健康的疾病。如性病、麻风病、严重的肾病、严重的肝病、精神病等等。第四种是身体发育未成熟,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是不能结婚的。由于身体健康的需要应暂缓结婚的,如患有生殖器畸形或性功能障碍,未经手术娇正治疗或其它治疗,其功能未恢复正常的,如:尿道下裂、女性先天性无阴道、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男子的阳萎等;法定传染病如:开放性肺结核、伤寒、天花、斑疹伤寒、麻风病、性病等等;可治愈的重症疾病等必须经过治疗完全恢复正常后,再办理结婚手续。因为这些传染病和重症疾病,会直接影响到对方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后代健康。
     
为建立一个幸福美满家庭,要求将要结婚的男女青年,必须做好婚前健康检查和婚前健康保健的咨询。了解到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结婚的,在什么情况是需要暂缓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在正规婚前检查门诊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通过婚前咨询还可了解到有关计划生育、婚后性生活、性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等。这样有利于婚后夫妻性生活的和谐,还保证了下一代子女的身体健康。

婚前检查和咨询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受检人必须与医生密切合作,忠诚坦率的告诉自己健康状况。要对未来的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绝对不能为了达到结婚的目的,欺骗医生或隐瞒病史。这样,酿成的后果远远要出乎人达到相象,同时,有的后果还没有悔改的余地。

教你婚前如何咨询

婚前咨询的最佳时间,应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应做好婚前遗传病的咨询,然后再确定恋爱关系。婚前健康检查,应在婚前半年左右为宜。如有病或发现异常可进行及时治疗或做娇正手术。性卫生、避孕方法、性生活指导的咨询应在结婚前三个月到各医院的婚前检查门诊找医生咨询。
     
每个人都能严肃认真的对待好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是营造美满婚姻的基础。如果每个人的每一步都能走好,那么就会营造起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

青年人最好应该有一个美满婚姻和文明家庭的意识。 什么是文明家庭,这里有一个参考标准:(一)外人感觉一个家庭美满的标准:这个家庭看着像过日子的样子;这个家庭是自给自足,不依赖别人的;这个家庭的布置得当;他们的孩子照顾得很好,既健康又有教养。(二)自我感觉美满家庭的标准:夫妻相互敬慕;对家庭管理十分重视,能够合作解决家庭困难;夫妻都有向前发展和舒畅的感觉。

兼合具备这两个标准,才能算得上的文明家庭。社会也有义务为引导青年,对那些思想跟不上形势,常有矛盾发生的家庭,要对他们进行特别教育,比如通过宣传法律、法规,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和睦幸福的家庭;指导家庭管理知识,把家庭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引导家庭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把家庭纠纷消化在萌芽之中;提倡开展家庭心理咨询,帮助受挫折的居民及时解脱……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文化素质和认知要求的提高。

在那些设施齐全的新建小区内,居民人文素质和生活质量相对较高,而且更多的是新婚的年轻夫妇或三口之家。年轻夫妇或三口之家这样的家庭,如果都是文明家庭,那整个整个社区的也讲都是文明社区。

有人说男人比较重事业,女性对婚姻和感情特别在乎。而不同血型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性格对婚姻是否美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从血型的角度,对女性如何如何维持美满的婚姻提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AB型血的女人和她的爱情及婚姻 

一般而言,O型血的女性处理婚姻的能力极高。但就AB型平均来说,却不是很善于经营婚姻。虽然,AB型血的女性为其他男女牵红线系良缘的能力颇为出众,但当面临自己的婚姻时,这方面的能力就不太管用了。如果说这是AB型血女性的天生性格的话,也许就没有太多的研究了,但原因并非如此简单。

在男性眼中,AB型血的女性是最有魅力的,充满神秘感。因此,表示爱慕之情的男性就相对的多一些。但AB型血的女性不喜欢太浓腻的感情,也不爱原始必珠的男女行为,所以一旦对方表示占有的意识,立即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甚至是反抗性。由于AB型血的女性对男性这种行为保持着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使得男性时间一长便感到乏味。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多数男性并不完全属于绅士型,一再吃闭门羹,换了谁也没那么好的兴致了。

因此,AB型血的女性即使觅得条件不错的对象,双方感情的进展也十分顺利,但最后还是会失去对方。对现代化的AB型血的女性来说,以贞操观念拒绝男性的因素是微乎其微的。问题在于,AB型血的女性极不喜欢这种紧张的关系与气氛,即使强忍一时,一切顺从对方的要求,也无法持久。因为勉强的忍受,会使AB型女性厌恶对方的情绪日益增加,最后也只有走上分手的道路了。

关于这一点,最好是平常设想和练习如何巧妙地处理这种场面,所谓有备无患的道理就在于此。比如说:“对不起,我今天不太方便。”即使对方不甚了解此话何意,但只要脑筋不笨的男性,应能体会它的真正含意,适可而止。反之,如果听到这句话,仍贸然逼进,甚至霸王硬上弓,那么这种男性不要也罢。

另外,AB型血的女性在决定是否应该结婚时,常陷入迷失自己的情绪中。

本来,AB型在决定重大问题时,就易迷茫慌乱,而对女性来说,婚姻是有关终身的大事,一旦乱了方寸,脑筋也就跟着失灵了。因此,很可能随便地听凭别人的意见。但是, 在意见纷纭时,不仅本身无所适从,对方也会迫不及待,甚至有的男性在看到AB血型的女性完全没有自我主张时,就会兴趣索然地掉头而去。在这种情形下,最好能找富于人生经验的亲友充当顾问,人数不必多,有道是三个和尚没水喝,一个就绰绰有余了。

AB血型的女性,婚后很少引起家庭不和等纠纷。她们谈话风趣又有意义,因此对方只是要有相当生活能力的男性,AB血型的女性都能与他白头偕老。对于婆家,AB型比B型更能融洽相处,同时因婚前就有好评,婚后也就更易博得欢心了。但如果婆家大部分为O型血,则须多加注意,做妥善进退应对。因为O型血的家庭观念与家族团结力极为浓郁而坚固,这一点是超乎AB型所想象的。因此,AB型女性如果事先没有这个观念,而凡事不在乎,很容易就会受到排斥,变得孤立无援了。

A型血的女人和她的婚姻

A型血的女性在面临爱情时,一旦陷入盲目的状况,将遭到极大的危险。事实证明,婚前双方的爱情如果不够深刻,对婚姻必有严重的危害。因此,认清对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在探讨婚姻利弊时,更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冷静,因为爱情易使人失去冷静,蒙蔽理智。

恋爱期间,A型血的女性若能保持头脑清晰,同时发挥与生俱来的慎重性格,将事情考虑得面面俱到,则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而且未来的婚姻也较有保障。A型血的女性对结婚还有过于轻率的情形,有为家庭而恋爱的倾向。 A型十分急于寻找能获得安定生活的场所,而这在父母亲的家是难以如愿的。因为A型希望获得不受干扰而独自过活的生活环境,并不单指场所而已。

A型是十分寂寞的类型,因此与人相处时,不需要深刻的话题和互相安慰,只要有谈话的对象即可,只是这种人必须是一定的对象,如时有变动,就会使A型大感不安。因此A型的交友有一定的限度。A型所企求的无非是外出时有一固定的地方可以返回。而在一定的时间里,有无需客套的固定对象相伴,显然的,这就是家庭。

虽然我们不知道一夫一妻制是谁发明的,但至少应该相信,A型一定是极尽全力地维护这种制度的人。此外,有晚婚倾向的A型若为女性,渴望家庭的心情就更为迫切了。看到朋友们陆续走上婚姻的道路时,更是心急如焚,正是这个原因,A型也是最担心晚婚的人。

在这个时刻,女性就会以“先结婚,有家庭”为目的,然后再寻觅适合条件的对象。这是不合情理的。因为焦急只会坏事,此时刻,更应该保持冷静,才不会造成有误终身的憾事。不过,正如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一旦迟迟来婚,家人亲友往往比当事人更着急。因此这时候若征询他人的意见,很可能会有不负责任的胡乱建议,使A型更难以觅得理想的对象。不管怎么说,A型先要说服自己,先有一情投意合的理想对象,然后再谈终身大事。

O型相比,A型血的女性的爱情非常现实,即为家庭观念,而非夫妻观念。在这方面,A型血的女性也应做具体的自我分析,以便了解自己对家庭的观念。而当A型血女性的观念固定后,就绝难改变主意了,这点反而是O型比较具有弹性。譬如,A型对父母虽然也会有所不满,但通常会把传自父母或以父母为表率的夫妻观、家庭观,视为独一无二的法则,非但遵行不渝,并且深信背叛了它就是罪恶的行为。但是在婚后,这种态度容易导致互不信任、对婚姻绝望的后果。而且,A型女性和即将结婚的男性谈论这点时,虽常与实际生活相抵触,而且也可能造成夫妻分离的因素。这是因为A型女性的家庭观和夫妻观,原本就非常复杂难测,自然也就容易发生变化了。因此,A型女性务必切实反省,了解自己的观念只不过是众多观念之一,并非绝对正确。 

B型血的女性,小心被男人骗  

对于结婚前的B型血女性,“不要被男性所欺骗了”。这虽然是最基本的注意事项,但对轻易向人敞开心扉,无法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对方言词的B型,是尤其有意义的。

基于这个原因,B型女性最好不要轻易相信异性的话。B型血女性易受煸动,更轻易相信对方美丽的甜言蜜语,并将对方的话视为真心好意。因此,无数在甜言蜜语之下的牺牲者,有一半是B型女性。B型女性需要了解,这世上说谎时面不改色、投机取巧的男性多得不胜枚举,而且B型女性易受欺骗,本身也有相当大的疏忽与过失。比如喜欢将没有深交的异性视为知己,或只要对方性格略为与众不同,就劳心大动,很少审视对方在生活上的能力。这点对重视现实的B型血的女性来说,是匪夷所思的。

同时B型女性一旦产生爱意,就象火山爆发一样,热烈而不顾一切。若要避免这点,最好是在决定结婚对象前,请教他人,而最理想的人选,是各有一名O型和B型的女友做为顾问。

因为B型血女性对婚姻观和家庭观,没有绝对的理想。因此,婚后很能配合丈夫,也少有因上当而感到后悔的,而是非要建议的话,那么婚后若想读书、工作或有其他兴趣,最好是要坦白地告诉丈夫。B型并非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的类型,只是B型在处理时,常自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多费口舌,于是便很少开口。但是事实并不尽然。而且女性更应该了解,有些丈夫是很难侍候的。还须注意一点,婆家的人中若有B型时,也得多做考虑,切莫以为只要夫妻感情好,就天下太平了。这种想法是幼稚的。因为B型的行动往往以自我为主,说话也心直口快,不经大脑,而且对周围的动静,不大注意。这些看在男方家人眼中,自然大为不满,于是也便无法避免时常遭人指责和发生其他的麻烦。事实上,这种情形对于B型是常见的。

此外,如果婆家中A型血的人比较多时,也要慎加注意,因为行为随便的B型,最容易得罪这些人。B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自作主张的性格。例如B型女性,常毛遂自荐地向对方家人提亲,这实在叫人非常不以为然,关于这一点,最好是先和未婚夫协调联系,才是妥当之举。 

O型血的女性,婚姻成功率比较高

O型女性结婚的成功率极高。这是因为O型女性一旦希望和某人缔结姻缘时,就会用尽一切手段,对固定的目标发动攻势,不达目的势不罢休。

O型多倾向于一见钟情,这可能是因为她的直感能力十分发达的缘故。一般说来,A型考虑事物比较周密,B型对人有解不开的情结,AB型又非常消极,而这些O型一概不具备,自然也是容易产生一见钟情的情形了。

O型血的女性主观性很强,凡是她所中意者,必定努力争取,坚持到底。O型男女不仅易一见钟情,更坚持自己选择的婚姻对象。因此,平时对长辈还不失恭敬尊重的O型,唯独面对婚姻问题时,即使有所冒犯也绝不妥协,有时甚至对别人好意撮合的对象,产生先入为主的排斥与反感。

但是,直觉能力往往与现实不符。同时,O型的思考呈直线型,故而不善于分析人情,很容易被性格的表面所惑而无法深入探究。这就是为什么O型常高估两面性AB型血型的人的原因。

O型女性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太过于注意对方的生活能力和才干,以致忽视对方的性格。因此,婚后悔叹自己遇人不淑或看错人的女性,以O型居多。而O型偏高的离婚率,虽然多少也和本身具有自力更生的高度信心有关,但婚前忽视对方性格的因素,也不容低估。其实,生活能力在婚后也可以培养和改善,但天生的性格却无法改变,因此O型女性在婚前,应多察纳忠言,重视别人提供的意见。

还有一种O型血的女性,结婚后喜欢以爱情为中心来描绘夫妻和家庭的美景。以爱情为中心,当然无可厚非,因为有深厚爱情的夫妻,通常也都能同心协力克服恶劣的条件。但O型学的女性的最大的错误在于,自认为所有的人爱情观都与她同如出一辙,事实上则不然。每个人的爱情观念截然不同,O型独占性强而重动作亲密的爱情模式,也并不一定为他人所喜欢。

有些人喜欢自由自在,有些人注重互相体贴关怀,或保持友谊的成分,而对爱情的观念,多半因男性的态度而异。但是O型自以为是的爱情观,却容易使对方越来越生厌。因此,对O型血的女性来说,婚前尤须证实对方的爱情观念,同时,对于两人之间不同的看法,也无需过于重视,因为这点在婚后,便能自然而然地趋于一致,而自然的一致,当然是最理想的方式了。 

以上是从血型的角度来对女性的爱情和婚姻所做的剖析和建议。这只是一般的看法而已,也并非所有人都回出自一个模子,每个人都会遭遇同样的命运或者遇上好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把握好机会,用心经营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美满和谐是是水到渠成的。

让妻子生气的丈夫大扫描

在家里,丈夫承担着一家之主的责任。应该主动地关怀妻子的身心,尽力善解人意。该做的一定要做,不该做的就不做。要学会讨爱人的欢心。有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了妻子对丈夫的“十大不满”。这是做丈夫的大忌,为了持家,需要为夫的好好珍惜和检点。

做丈夫的不宜将职务带进家庭。社会和家庭是人生两大舞台,相应地,每个人都扮演着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是工具性的,它可以不计情面,公事公办,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而家庭角色则不然,它是情感性的,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是平等的,非隶属关系,其言行举止都渗透着情感因素。因此,将职务行为带进家庭,势必引起家庭的混乱,导致夫妻的不和,为夫者应牢牢记住。

丈夫过度殷勤,或许会使妻子烦。“夫唱妇随”、“小鸟依人”,这是传统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社会性别形象,这种性别形象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男人如果同样以这种性别形象出现,就很难得到社会和女性的认可。因为我们一直认为男人(丈夫)应是家庭挑大梁的,拿大主意的。作为男人(丈夫)应该果敢,勇于负责任,这种社会性别形象不应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消退,而应增加一些新的元素,如妥协、忍让等,这样才能使男人的家庭形象更加完美,更易被现代女性(妻子)所接受。

丈夫应该有男子气概,需要宽宏大量。宽宏大度一直是男性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性别形象,当说到某人“不像男人”时,往往就是对这种男性良好社会性别形象的否定。事实上,宽宏大度的丈夫一般能较好地处理夫妻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宽宏大度的丈夫往往也能给妻子以更多安全感,给婚姻生活带来祥和的气息。

妻子不满丈夫心灵脆弱扛不住事。大多数女性都希望男性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其实这是个误解。男性并不比女性坚强,只不过传统观念让男性习惯于不显山露水,把一切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而已。因此,女性不应把男性的哭泣简单地斥为一种心灵脆弱的表现。但是作为“大男人”,则应该学会遇事冷静、不惊慌,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丈夫最好不要拿健康作赌注。由于传统观念使然,男性倾向于事业取向。为了事业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男性更多地“驰骋”在交际场上,结交“酒肉朋友”。这种生活方式往往以男性的健康为代价。不排除一些男人乐此不疲,但恐怕多数男人是身不由己。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仅疏远了妻子和家人,而且还伤害了自己。而这种牺牲健康的代价常常又由家人共同来承担,这便是妻子抱怨、指责的重要原因。从这意义上讲,如果丈夫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谓一人好处,全家受益。

丈夫眼高手低甘心吃软饭,也让妻子不满。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巾帼不让须眉”比比皆是。在婚姻中“女强男弱”也已不在少数。女性的能干,导致了一些男人(丈夫)不思进取,夸夸其谈,靠女人(妻子)“吃软饭”,这种自甘堕落的现象,不仅让广大男同胞汗颜,更令芸芸女同胞所不齿。因此,男子当自强既是社会的期待,也是女人的期待。

做丈夫的不懂怜香惜玉,也许会使妻子生气。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男性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外,还缺少了一样东西,即“绅士风度”———对女性的尊重。由于男性从小没有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因此进入婚姻之后的男人,也很自然地不知道如何去“怜香惜玉”。但是,婚姻毕竟是一所学校———既是丈夫培养妻子的学校,也是妻子培养丈夫的学校。由于中国男性天生的不足,女性在要求丈夫“怜香惜玉”以及提高生活情趣等方面,必须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使其“知情”、“知趣”,成为合格的丈夫。

不良习惯回影响形象,丈夫作为男人,当应改掉。比如随地吐痰、用完厕所不冲水、在卧房抽烟、随手扔东西等等。恶习难改,这是许多妻子对丈夫的抱怨。这些恶习包括粗口、酗酒、赌博、抽烟、不讲卫生等等。婚姻生活中细节十分重要,而许多不良习惯所构成的细节或不堪入目或不堪入耳或令人生厌。因此,不良习惯并非小节,实乃影响婚姻生活的大事,丈夫们不可不注意。

将性与婚姻分离也会妻子心寒。“家外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这句顺口溜就是眼下某些丈夫所奉行的生活态度。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男人原因大凡有二:一是为自己偷情掩耳目,令外人觉得他是有正常“家室”之人;二是顾及个人声誉、仕途或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而不敢公开与情人的关系,维持原有的家庭。调查表明,“婚外情”是当代婚姻的最大杀手,是妻子最不能忍受,也是对妻子伤害最大的行为。因此,对于现代女性来讲,所谓将婚姻进行到底而将性与婚姻分离,往往是男人的一厢情愿,其恶果是显而易见的。

遇事粗暴不解温柔也是做丈夫的所应该忌讳的。温柔在传统社会里有明确的性指向,一般是对女性的要求。其实,温柔作为一种人生品质,应该包括男性,正所谓“男人也要温柔”。因此,现代男人应该远离粗暴,要学会温柔,这样才会使婚姻生活更加快乐。

夫妻之爱不能只在床上

爱是幸福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爱包括宽容、理解和信任。如果我们把幸福婚姻比喻为一座桥,那么支撑它的是爱和金钱两个桥墩,而且我们必需把爱的桥墩建造得更高更牢一些,否则这座桥就存在安全隐患。夫妻双方全心全意地去爱、被爱,这是每个人的愿望。但也得承认,现实有时与愿望是有距离的,人无完人,不少婚姻期间,种种因素使爱已稀释淡化,甚至爱怨交加。那么,当爱情已不能支撑婚姻的大厦时,还有哪些因素可资辅助呢?首先应该是责任感,包括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如对孩子的成长不要造成伤害。其次是欣赏、审美和互补的需要,因男人和女人的差别(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是先天的、永恒的,无法避免的。对异性发自心底地欣赏和赞美,可以弥补单一性别思考的不足。再者就是属性的范畴以及亲情的相互依赖。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要靠夫妻双方共同努力所营就的。缺乏一个人的配合,仅仅是某一方的苦苦挣扎,幸福是无缘这个家庭的。所以,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一个和谐的氛围,是两个人的努力的结果。丈夫和妻子都有责任和义务,重要双方都承担了相应的应该承担的东西,幸福也就会悄然降于夫妻的床头。

 

第三节   用幸福来衡量财富

人是有感情的,所以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卡尼曼与特沃斯基( Tversky )在分析“前景理论”时,也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损失的痛苦大于获得的快乐;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喜欢躲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却又倾向于冒险了。输赢取决于参照点。”

人们最终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金钱。我们需要有一个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发生在我们大家身边的财富现象无穷无尽,甚至显得扑朔迷离。而我们,也总是在不断尝试着给这些凌乱的财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借此展望未来。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给我们带来了“前景理论”经济学新方向。

  人的理性也是痛苦之源,你信吗?

传统经济学崇尚的是基于精密数学模型的理性主义,而心理学则强调实验,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卡尼曼在做诺贝尔演讲时,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 Christopher K. Hsee)的研究成果,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他采用大量的实例阐释了前景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以及心理学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小到个人购物消费,企业的风险决策,大到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社会上林林总总的财富现象,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秋节来了,如果有两个月饼,他们的配料和口味等各个方面完全相同,只不过一个比另外一个更大一点,你是不是愿意为大的月饼支付更多的钱?

  我们每个人都会说是。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对于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我们总是愿意为好的东西支付更多的钱。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决策有时候却并非总是如此英明。

有趣的冰淇淋实验

教授于1998 年发表了一个“冰淇淋实验”。假定“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了;另一杯冰淇淋B8盎司,但是装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满。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如果有人喜欢冰淇淋,那么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人们喜欢杯子,那么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

可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愿意花2.26 美元买7盎司的冰淇淋,却只愿意用1.66 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在分别判断的情况下,有人反而愿意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钱。

  卡尼曼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做决策时,人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

教授还做了一个“餐具的实验”:

比方说现在有一家家具店正在清仓大甩卖,你看到一套餐具,有8个菜碟、8个汤碗和8个点心碟,共24件,每件都是完好无损的,那么你愿意支付多少钱买这套餐具呢?如果你看到另外一套餐具有40件,其中24件和刚刚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完好无损,另外这套餐具中还有8个杯子和8个茶托,其中2个杯子和7个茶托都已经破损了。你又愿意为这套餐具付多少钱呢?结果表明,在只知道其中一套餐具的情况下,人们愿意为第一套餐具支付33美元,却只愿意为第二套餐具支付24美元。

虽然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出了6个好的杯子和1个好的茶托,人们愿意支付的钱反而少了。因为到底24件和31件算是多,还是少,如果不互相比较是很难引起注意的,但是整套餐具到底完好无缺还是已经破损,却是很容易判断的。

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有很多时候都是受情感的影响。人们为了一件同样的东西往往更愿意花比较多的钱。这或许违反常理,但事实上,人们得到的是另外一种实惠:精神上的满足,心理上的愉悦,是一种情感上的幸福。

人对待血汗钱与不义之财的态度

钱都是用来花的。同样是100 元钱,不管是靠血汗挣来的,还是靠彩票轻松的赢来的,甚至是路上拣来的,对于拥有它的人来说,事实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它的来路的不同,我们可能采取不同的态度,你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了。

  芝加哥大学萨勒( Thaler )教授所提出的“心理账户”的概念:

  比如说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 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 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会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 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的音乐会票子。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票子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 元钱买张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如果看音乐会的钱丢了的话……

凭我们的感觉,上面的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掉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 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没有道理丢了电话卡后仍旧去听音乐会,而丢失了票子之后就不去听了。原因就在于,在人们的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票子都被归入同一个账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 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对于钱的何去何从,我们只是心理上的一种自认为是合理的并感到舒适的感觉。

  这里还有两个实验:

  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 元,B50%可能性赢2000 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都选择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

  二是这样两个选择,A是你肯定损失1000 元,B50%可能性你损失2000 元,50%可能性你什么都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选择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

  仔细分析一下上面两个问题,我们会发现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假定你现在先赢了2000 元,那么肯定赢1000 元,也就是从赢来的2000 元钱中肯定损失1000 元;50%赢2000 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损失钱;50%什么也拿不到就相当于50%的可能性损失2000 元。

人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了。对待财富的风险,我们在实际上的心理反映和感受是不一样的。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有病,何时吃药?

萨勒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低于美国年均车祸的死亡率)会突然死亡,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那么现在请你再想一下,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现在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偿你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愿意出几百块钱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花几万块钱,他们也不愿参加试药实验。

实际上,这就是损失规避心理在作怪。

得病后治好病是一种相对不敏感的获得,而本身健康的情况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对人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损失。人们对损失要求的补偿,要远远高于他们愿意为治病所支付的钱。  不过,损失和获得并不是绝对的。人们在面临获得的时候规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偏爱风险,而损失和获得又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所使用的观点,可以改变人们对风险的态度。

“前景理论”教你怎样把前景痛苦降到最底点

“前景理论”应用是很广泛的。比如教授又谈到了另外一个应用: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如何发布消息甚至可以影响股市的走势。如果说一家公司要向它的股东/股票持有人公布一项好消息,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公布这个好消息才能使它产生最积极的效果呢?如果要公布的是一项坏消息,公司又该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个消息的不利影响呢?等等,等等。教授讲到了最早由 Thaler 提出的四个原则:

  (一)如果你有几个好的消息要发布,应该把它们分开发布。比如假定今天你老板奖励了你1000 块钱,而且你今天在一家百货商店抽奖的时候还抽中了1000 块钱,那么你应该把这两个好消息分两天告诉你妻子,这样的话她会开心两次。根据前景理论,分别经历两次获得所带来的高兴程度之和要大于把两个获得加起来一次所经历所带来的总的高兴程度。

  (二)如果你有几个坏消息要公布,应该把它们一起发布。比方说如果你今天钱包里的1000 块钱丢了,还不小心把你妻子的1000 块钱的手机弄坏了,那么你应该把这两个坏消息一起告诉她。因为根据前景理论,两个损失结合起来所带来的痛苦要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损失所带来的痛苦之和。

  (三)如果你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应该把这两个消息一起告诉别人。这样的话,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也就少得多。

  (四)如果你有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应该分别公布这两个消息。这样的话,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淹没,人们还是可以享受好消息带来的快乐。

  他还认为,不仅是个人可以应用这些原则来影响他们所关注的人的高兴程度,公司也同样可以用这些原则影响股票持有者的投资行为。

  让人人拥有快乐,就是想使人们的幸福最大化。想不想换一个工资更高的工作?想!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工资呢?为了生活更富裕!那么生活更富裕为了什么呢?

  ……

  归根究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财富仅仅是人幸福的0.001%的因素

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教授正在发展一种新的、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他把它叫做“幸福学”( Hedonomics )。这个理论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除此之外,时间性的比较和社会的比较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感。

比如你最近买了一辆“宝马”,你觉得很开心。但实际上你觉得开心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为你开着这样的车所给你带来的,更多的则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从时间性比较来说,如果你以前没有车或者有一辆很普通的车,那么现在开“宝马”你会感到非常幸福。如果你以前开的是捷达或者劳斯莱斯而由于一个特别原因你失去了它们,那么你不会感到很开心。从社会性比较来说,如果你和你周围的人,你的朋友同事进行比较时发现,其他人都还住在普普通通的车或者有的人根本就没有车,而你现在有自己的“宝马”了,你当然会很开心。如果说你周围的人现在已经都开着比你的好多了的稀有名车了,那么你就算现在开宝马也因为不如他们而感觉不是很开心。

幸福的另外一个来源是脉冲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如果一个人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而没有什么变化,他是不会比一般人幸福的。也就是说,舒适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如果一个人本身生活水平不是特别高,但是他时不时地会有一些起伏变化,比如旅游、探险等,这些脉冲式的快乐则能使人感觉到更加幸福。比如,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但据调查欧洲人普遍感到比美国人幸福,欧洲人虽然住的房子比美国人小,开的车子也比美国人小,但他们省下了钱来度假。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幸福感。教授还举了一个简单而耐人寻味的例子:

发工资的学问

现在到年底了,许多公司都会发放奖金给员工。比方说有两种选择,一是发1200 元现金给员工,另一种是发给员工两张上海最好的法国餐厅的就餐券,价值1200 元。哪个更好呢?肯定是前面一种更实惠,而且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给员工选择的话,人们也会选择前面一种。但如果你把这两种奖励分别给两组员工(他们不知另一组所获奖励),则是拿到后者(1200 元就餐券)的员工在多年后还会津津乐道谈起此事,长久的快乐记忆有助于增加员工愿为公司效力的凝聚力。

同样的道理,假定你是一家公司的 CEO ,你有两种支付员工报酬的方式。一种方式你可以给员工支付定额的高薪,另一种方式你可以给员工相对低一些的工资,但是时不时给他们一些奖励。客观来讲,你的公司第一种方式中花的钱更多,但是也许你的员工会在第二种方式中更高兴,而这个时候公司花的钱还更少!

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人人都在希望自己的钱包变得更鼓,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富翁。但我们社会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可能期望人人都成为富豪。富裕阶层与弱势群体之间的贫富鸿沟也不可能完全消失。绝对财富的鸿沟无法填平,而幸福感却可能会被每一个人所拥有

我们关注财富对人生幸福的效用,希望财富增加的时候,幸福感也能与日俱增。我们同样也关注弱势群体,希望每一个普通百姓都拥有幸福。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这是政府的责任,也理应成为社会上每一个成员自发的追求。卡尼曼教授等人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则从实证出发,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去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其矛头直指正统经济学的逻辑基础:理性人假定。我们不必要可以受某些特别因素的干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我们可以选择“自我感觉良好”,我痛,但我快乐着。我们都选择幸福的权利,在自我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用巧妙的思想让自己幸福。当然,社会在进步,满足感和不满足感都是相对的,不以偏概全,我们不妨看事物好的一面,不把坏的一面放大,来让人们获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中介     《教育研究》

2.-特权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习俗安排  作者:开开

http://535353.myrice.com/2/ls/n-dqzd.htm

3.财务自由与幸福(方法)   作者:小林     http://www.people.com.cn

4.生存与幸福      作者:汪丁丁  博客中国 (http//www.Blogchina.com) 

5.暴力革命中的财产权:从土地到资本    陈永苗    宪政研讨在线

http://www.libertas2000.net/workshop/online/chenyim.htm

6.《佛教的财富观》  济群  《人世间》第三期

7幸福美满的婚姻   中国国信IT网络中心  http://loveonline.gxchina.com/friend

8.血型剖析  中国心理学在线   http://www.psycn.com

9.用幸福来衡量财富     《财富周刊》2003 年第一期

10.女人对丈夫的十大不满意     现在流行网

 

个人简介
京城生活…… 小老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