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游离在大众媒体和小众媒体之间

胡泳 原创 | 2005-02-06 11:31 | 收藏 | 投票

根据《2005年博客发展趋势研讨会》现场文字记录整理

1997年的时候,网络当时还是一个小众媒体,但办到陈彤的时候变成一个大众媒体。陈彤对博客和论坛的认识不足跟互联网的冬天有关,但与他形成大众媒体以后产生的心态也是有关系的。陈彤有一点说得非常好,就是现在博客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是在大众媒体和小众媒体之间游离。网络发展至今还没找到一种方式,能够在集聚的内容和分散的受众之间发现一个平衡点。这是未来博客中国要面临的很大的问题。

今天的媒体实际上不仅是大众媒体、小众媒体,而是乱众媒体。博客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极致。刚刚对博客的分类,说某个博客可能是政治博客,有的博客可能是情感博客,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宜扩大。必须从每类博客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在中国的场合下,情感的东西会压下政治的东西?

博客是业余行为,同时是自愿的。一个人在创立博客的时候要想获得很大的名声,就必须有更多的投入。博客目前的传播途径还主要是口碑传播,慢慢其他的渠道也会起来。博客自身形成一个社区,这是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就是“自我指认”的陷阱。

我们看到博客是非常多样化的,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非常无聊,记了一些流水帐,一方面也有记录战争情况下伊拉克人民的生活这样的例子。所以它既是一个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在特定情况下它也可能形成对主流媒体的进入。

 一个典型网络日记的作者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记述了她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儿的一些状况。博客的年龄层非常低,而且女性多于男性。我们要考虑到这点。
  
刚刚讲到博客的增长惊人,这是无可置疑的趋势。除了博客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新的现象出现。例如RSS,这个东西的发展可能潜力很大,特别是商业潜力。在这种情况下,要看到博客的人数有什么特点,以及博客的应用现在走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了解了这些,才能说博客的商业化走到什么程度。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荣誉总编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社交媒体全球议程…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