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情感的效能性及其价值根源

仇德辉 原创 | 2005-06-27 00:41 | 收藏 | 投票

情感的效能性及其价值根源

仇德辉

情感的内心体验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无论是强烈的还是微弱的,都只是情感的主观效应,都不是情感的客观目的。情感只有转化为实际的行为驱动力,并作用于一定的事物,使之产生价值增值,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情感的效能性就是指人的情感转化为行为驱动力的动力特性。

一、情感效能性的内涵

对于相同的情感强度,不同的人将会产生不同强度的行为驱动力:有些人情感反应很微弱但行为反应很强烈;有些人虽然情感反应很强烈,但往往只停留在情感的内心体验上,很少付诸行动。这种差异就是情感效能性上的差异,可以采用单位情感强度所产生的行为驱动力来区分。

那么,行为驱动力又怎样衡量呢?统一价值论指出,人的行为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资源的投入产出过程,其规模或力度可以采用单位时间所投入的劳动价值量来衡量,因此可以对行为驱动力做出如下定义。

行为驱动力:人在某情感的驱动下单位时间所增加或减少投入的劳动价值量,称该情感所产生的行为驱动力,用n表示。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情感所产生的行为驱动力并不是指价值资源的总投入规模,只是指在原有投入规模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的投入规模,只有当原来的投入规模为零时,行为驱动力才等于现有的投入规模;二是,劳动价值既可以是活的、直接的劳动价值,也可以是物化的、间接的劳动价值,它是一种间接的行为驱动力(或借助于外界的驱动力)。

二、情感效能系数的定义

情感的效能性可以采用情感效能系数来描述。那么能否直接用行为驱动力与情感强度的比值来定义情感效能系数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经验表明,这样定义出来的情感效能系数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常量,它会随着情感强度的增长而迅速提高,因而不便于对人的情感效能性做准确的比较和度量。

可以证明(从略),人的行为驱动力只有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时,才能最迅速而有效地进行价值资源的合理分配。再根据“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可知,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则情感强度应该与行为驱动力的对数成正比,其比例系数反映了人的情感强度转化为行为驱动力的效能性,因此可以对情感效能系数做出如下定义。

情感效能系数:行为驱动力的对数与情感的强度之比值,称为该情感的效能系数,用n表示,即

   nlog(1+|n|/|μ|                    (13)

其中,μ表示情感强度,n表示行为驱动力。当情感强度与行为驱动力均为正值时,变换上式可得:

   nexp(μ×n)-1                         (14)

由此可见,当情感效能系数不变时,行为驱动力随着情感强度的增长而成指数增长。当μ=0时,有n=0,这表明当情感强度为零时,人就不再增加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当情感强度为负值时,行为驱动力也为负值,此时,人将减少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

三、情感强度性与效能性

    根据情感效能系数的定义,再结合情感强度第一定律,上式可变换为:

     m×nlog(1+|n|/ log(1+|Δ|   (15)

或者

     (1+|n|)=(1+|Δ|KI*K                 (16)

其中,m为情感强度系数,n为情感效能系数。

可以证明,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很小时,行为驱动力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即

            nm×n×Δ                    (17)

可以看出,m×n反映了人对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行为反应关系,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情感强度系数m,表示事物的价值率高差转化为情感强度的指数关系(或倍数关系);另一部分是情感效能系数n,表示情感强度转化为行为驱动力的指数关系(或倍数关系)。

行为反应系数:情感强度系数与情感效能系数之乘积称为行为反应系数,用M。来表示,即

              m。=m×n                       (18)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当人的行为反应系数过大时,人对应于相同的价值率高差将会产生过大的行为驱动力,导致向该事物的价值投入速度增长过猛,容易产生“一轰而上”、“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等现象,其结果是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迅速下降,并在惯性的作用下转化为负的价值率高差,又迫使人形成负的行为驱动力来消除负的价值率高差,这个波动过程可能持续好几个回合才能结束,从而造成价值资源的巨大浪费;当人的行为反应系数过小时,人对应于相同的价值率高差将会产生过小的行为驱动力,导致向该事物的价值投入速度增长过慢,从而容易失去快速发展的好机遇。因此,对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的行为反应系数存在一个最佳值。一般来说,社会的开放程度越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价值资源的流动性越好,社会的最佳行为反应系数就越大。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反应系数维持在最佳状态,往往在自己的情感强度系数较大时就把情感效能系数调得较小,往往在自己的情感强度系数较小时就把情感效能系数调得较大,其结果是:有些人的情感反映很强烈,但行为反应不显著,他们通常“雷声大,雨点小”;有些人情感反映不强烈,但行为反应比较显著,他们通常“雷声小,雨点大”。

个人简介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毕业,大学本科专业:动力机械,硕士研究生专业:火箭发动机,从军20年,出版了两部学术专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邮箱:choudh@sohu.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