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德隆祭---第三章 友联之梦 (四)

王世渝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6-10-06 16:01 | 收藏 | 投票

元旦节后,我开始了全部的工作。由于德隆自己的办公楼还没建好,友联的办公地点在国家开发银行大厦17层,这里曾是金新信托的办公地点,后来金新信托搬到信息大厦后,这里让给了友联。

友联在德隆内部也是一个很神秘的部门。我在德恒证券时,德恒证券曾设立了一个部门叫战略部,国内的证券公司几乎都没有设立这样的部门,当时我问起这个话题,德恒证券的人似是而非地告诉我,这个部门是和友联对接的。在德隆内部,这类比较敏感的话题一般没有人去打听,也没有人去议论,似乎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文化。其实内部谁都知道德恒与德隆、友联的关系,但是几乎没有人把这种关系外传。

我在国内投行也有些名气。在北京时经常现身于电视、报刊,与国内财经媒体保持着不错的关系,经常写一些财经评论。但一到德恒,置身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后,我几乎就从媒体的视线里消失了。其实,没有一个人告诉我要远离媒体,但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工作,我非常清楚经常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会是什么结果。而且,我也从德隆上上下下看到,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群体,是中国经济圈里的另类,他们一心只做自己的事,心无旁骛地做自己的事,玩命地做自己的事,德隆以外好像与他们毫不相干。他们上班即来,下班即走,8小时以外谁也不管谁。很快,我在国内所有媒体的视线里消失了,文章也不写了,记者也不联系了,我完全融进了德隆的文化之中。

到上海的半年里,我都几乎没有和北京的老朋友们有什么联系,多数人也不知我去了哪里。德恒当时还处于筹备阶段,业务无法开展。那段时间,一下班我就很无聊。好在一些艺术圈的朋友老来上海,跟他们在一起比较放松,他们既不关心中国的经济,也不关心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虽然知道德隆,但德隆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所以,除了偶尔的一些工作应酬外,我几乎经常都是约上艺术家米丘到酒吧里喝酒。

幸亏结识了米丘。几年前就经常听到成都的地产大腕之一陈家刚谈到米丘,但从未见过。直到《新周刊》社长,有老玩意之称的孙冕到上海,才向我介绍了米丘。我这才终于下班有了经常的去处和消磨时间的地方。身为上海人,曾经在北京工作,又在海外从事艺术事业十年整的米丘,是著名的雕塑家和环境艺术家。米丘身上总有一种艺术圈老大的气质,为人豪爽。我们经常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和米丘在一起几乎不会谈到德隆,也不谈生意,更不谈艺术,纯粹就是很惬意的聊天。

友联的工作开始后,我出去的时间就少了,工作状态开始出现。我的工作作息几乎和唐万新一样。每天上午,唐万新在证券大厦处理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的事,中午吃点水果,然后到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安排友联的工作。而我则每天上午在德恒,吃过午饭后,再到友联上班。所以,我从中保大厦出来去国开行大厦的路上,经常碰到从证券大厦出来到国开行大厦的唐万新。一旦看到他,我往往都不去打招呼,而是故意走在他后面,看着他特有的左右晃动幅度较大,步履蹒跚的样子,实在不想打扰他。

我刚接手友联战略部工作的时候,友联还没有搬家,还在证券大厦12楼。当时的友联只是一个部门,叫战略部。友联的总经理是德隆的创始人之一,李强。李强也是唐万新的同学,在德隆的创始人中,李强是最没有新疆色彩的,他几乎不去和唐万新喝酒,也不去打牌,不去打猎,不和德隆的其他核心成员一样在陆家嘴花园买房居住,而是独自住在他处。李强和我比较熟悉后,发现我善于思考、身上有不少文人气息。他曾担心我难以融入德隆文化。他对我说,你别在意,他们那帮人都很好,你不一定要跟他们一样,我也不跟他们玩,工作内外他们分得很清楚。李强说的一点都不错,唐万新从来不以工作以外的亲疏来论工作以内的亲疏关系。喝酒的朋友、打牌的朋友、甚至是朝夕相处的朋友不一定是工作的伙伴。不将个人关系的远近亲疏关系等同于工作中的亲疏关系,这一点,唐万新十分理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个人简介
资深投资银行家,兴边富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每日关注 更多
王世渝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