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德隆祭---第二章 德恒过客 (七)

王世渝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6-10-06 15:50 | 收藏 | 投票

 唐万新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夸夸其谈,没有故作神秘。他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自己怎样做产业、怎样做整合、怎样做金融、怎样将产业做强大。

走出唐万新的办公室,他那有时吐词不甚清晰的“新疆普通话”仍然萦绕在耳际,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仿佛多年的抱负终于可以在唐万新精心搭建的舞台上去施展一番。

我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已,想用三个月解决三个问题的时间已经不用延长了,凭着与唐万新的第一次长谈,打消了我对德隆的全部顾虑。

当时我想,要尽快完成关于德恒的报告,并将报告送一份给万新,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下午三点多钟,万新的秘书给我来电话,问我晚饭有没有安排,说唐总要请我吃饭。

能够多和唐万新在一起是我十分乐意的,我欣然答应。

下班时,我如约到证券大厦门口等待唐万新。由于刚到上海,我对浦东的路还很不熟悉,开车跟在唐万新的车后,到了饭馆。

一同吃饭的人除了唐万新外,我一个也不认识。经唐万新介绍,席中那位大约60来岁的老人是他的中学老师,还有一位是在日本工作的女同学,她同时带来了一位日本客人。

那位老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一个初进德隆系、初识唐万新的人来说,我非常认真地观察唐万新的每一个细节。从老师那里了解唐万新的过去,对我认识唐万新无疑会更加真实、更加准确。

老师告诉我,今年上半年看了许多关于德隆的报道,很为唐万新担心,但同时又对媒体说的很多东西不赞成。他说,唐万新心里很有数,不管外界怎么说,他都会踏踏实实去做。他读书时就这样,具有领袖气质,不善于言谈,注重实干,做事情让人信任和放心。

这场晚饭让我头脑中的唐万新形象更加具体,这种印象来自于唐万新对老师的尊重,来自于老师对自已学生的一贯信任、理解与支持。

一天之内,对唐万新这么长时间的近距离观察,使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信心。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加班加点完成了为德恒证券制作的《报告》,并叫秘书认真装订后送了一份给唐万新审阅。

我决心留在德恒,于是告诉我的香港合伙人,让他们安排人接管我们在北京合作的公司,我不准备回北京了。

我在德恒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先是顺利进行了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招聘。我制定了详细的招聘计划,从大量的应聘人员中筛选出50个人进行面试、口试、笔试。由专业人员、人事人员组成评委,对这50个人进行综合测试。

每个应试者先用5分钟介绍自已,并阐述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认识;然后,抽一个口试题目,最后进行笔试。所有命题全部由我设计,其中有一个问题我至今还清楚记得。

我的问题是,在国内坐飞机时,经常听到航班延误的原因是飞机调配不过来。请问如何从投资银行业务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这类问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非常大,对于仅仅会做中国股票发行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人员来讲,更难回答。事实上也几乎没有人能准确回答。

我告诉他们,中国的航空公司都有很强的地方色彩。航空业集中度不高,航空公司数量太多,而公司拥有的飞机数太少,所以会经常发生飞机调配不过来的事情。如果将几十个航空公司整合为几家航空公司,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这类延误。

很多应试者都对我们的招聘方式表示欣赏,我在德恒的工作渐入状态。

招聘中,还遇到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一份简历上的应聘者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将简历看完,才发现原来在1992年时,我就在海南面试过此人。他当时来自海南珠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最早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自称做过珠江实业的股份制改制。但面试后,我觉得他专业基础达不到要求而选择放弃。记得此后他打电话请我吃饭,想再和我谈谈,我没有允诺。

10年来,此人一直在国内几个证券公司做投行业务,也就是主承销。我主观认为10年时间一定会让此人学到很多东西。没想到见面后还是大失所望。不但专业知识缺乏,甚至10年的发行股票生涯对他更是有害无益。他变得既世故又浮躁,再次印证了中国投资银行的机制害人不浅。我依然选择了放弃。然而十分可笑的是,第二天,此人故伎重演,又打电话要请我吃饭。除了苦笑不得外,我还是一如十年前的决定,没有赴约。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个人简介
资深投资银行家,兴边富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每日关注 更多
王世渝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