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

翟智高 原创 | 2006-11-18 13:00 | 收藏 | 投票

 阳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

                 文、图: 翟智高

 

   位于古都洛阳伊阙门石窟南的伊川,自古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产,留下无数文物古迹和神奇传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不断赋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见诸人民群众的行动上,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洛界高速、少洛高速、洛栾快速几条公路和焦柳铁路穿越伊川,每年过境游客预计将达二千万人以上。要使这些“过客”变成伊川的“游客”,需要创造条件,其重要一条是利用伊川众多历史人文景点的独特魅力来吸引他们。发展旅游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兴县工程”之一,《历史伊川》之《伊川十六景》,将使外界对伊川丰厚的旅游资源概貌有所了解。

  

 伊河两岸有许多文化景点,在历史上有一定名气,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扩大伊川的知名度,振兴伊川经济,现将伊川较有知名度的十六个景点予以简要介绍:

 

 

伊川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正南方,四周环山,伊水中流,史前文化遗址达三四十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伊河西八大景                                        伊河东八大景

              1、第一名相     (官)              1、范公忧乐     (正)

              2、天然石龙     (灵)              2、天室鹤鸣     (诗)

              3、程园紫气     (名)              3、观音净土     (福)

              4、安乐佳城     (财)              4、庄子蝶梦     (寿)

              5、书院立雪     (文)              5、杜康醉牛     (喜)

              6、南岳眺衡     (运)              6、聚仙泉声     (仙)

              7、九龙古槐     (吉)              7、龙岭银光     (宝)

              8、鼎台观景     (乐)              8、万安盘龙     (胜)

 

伊河西八大景

 

一、第一名相:

 

《中国将相辞典》所载自先秦至清朝的878位将相,《中国历代名师》所载52位名师,伊尹均名冠首位,称中华第一名相。平等乡平等村(古称大莘店),村西0.5公里有伊尹祠、伊尹墓、《拜尹台》、《伊尹故里》、《中华第一相》碑:

:

 

伊尹祠的伊尹塑像:

 

 

 

 

 

        伊川名胜七字歌(册页1)

 

 

 

 唐代文献《十三经疏注》记述,孔子说“大贤惟有伊尹”。孟子说“伊尹圣之任者也”

 

伊尹故里大莘店的庙会:

 

《中华第一相》碑:

 

 

伊尹祠有对联曰:“伊尹耕野几度鸣鹤盘垣九皋去,汤王聘贤五番玉骑奔腾龙门来。”据《水经注·伊水》载:“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伊水又东北过新城县南(平等乡古城村南)。唐孔颖达《十三经疏注》载“伊尹老归故里。”《帝王世纪》载:“伊尹卒,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以报大德焉。”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位宰相。《孟子》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伊尹相汤而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史记·殷本纪》:“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

 

 

下图伊川出土商代的“子申父己鼎”:

 

 

 

     

 

 中华第一相碑:

 

台湾邵氏宗亲会干事长邵铭祥(右)在伊川伊尹祠《中华第一相碑》:

 

 

    

 

 

伊尹辅佐成汤开创了商王朝,又辅佐成汤的儿子大丁、外丙、仲壬和成汤之孙太甲,为三朝功臣,他主持建造了偃师商城,规范了甲骨文,提出“咸有一德(以德治国)”“任官唯贤材(任人唯贤)”等立国大计。历代尊为贤相。站在伊尹墓前,面南向伊尹祠,拍手或呼叫,回声很灵,传说在此求愿,极有灵验。此回音壁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有同工之妙,但要早三千多年。

 

 

 

伊川大辛店(平等村)出土商周时期马车上的青铜人形车辖装饰 :

 

 

 

 

伊尹祠附近还有马回永庆寺、宋店卧云山、石守信墓等名胜古迹。

 

 

  山东曹县、河南商丘、开封杞县、洛阳偃师、洛阳伊川历史上都有“伊尹墓”。 出现这一现象,皆因史料记载混乱造成。

   现代考古资料表明,偃师商城是成汤灭夏后建立的第一个城池,被誉为“夏商分界的界标”偃师是名副其实的“亳”。这一时期正是伊尹主政时期,伊尹辅佐成汤灭夏,建立起商王朝。

    成汤称帝没几天就去世了,由于成汤的大儿子大丁病的很严重,无法当皇帝,伊尹就扶立成汤的次子外丙、仲壬先后即位当皇帝,但这两位新皇帝身体也不怎么着,病体缠身,不久也去世了。于是伊尹扶立成汤的大儿子大丁的儿子、成汤的孙子太甲称帝。谁知这个太甲不心疼爷爷创业的艰辛,“不遵汤法,乱德”,使新建的商王朝处于危机之中。作为开国重臣的伊尹,以国事为重,毅然将太甲送到成汤的墓园“桐宫”“闭门思过”,有著名的“太甲悔过”事件。待太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伊尹重新把太甲接回当皇帝,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   

     有一种说法,说太甲从桐宫潜出杀了伊尹,把伊尹的田宅中分给伊尹的两个儿子伊陟和伊奋,从已发现的甲骨文的所有记载中,有大量称颂伊尹的卜辞,而没有任何伊尹被杀的蛛丝马迹。如果伊尹被杀,他的儿子以后怎能再当宰相呢?

    到太甲之子、成汤重孙沃丁称帝时,“伊尹老归故里。”“伊尹卒,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但八十年代建偃师首阳山电厂时,考古队在历史记载的亳地,偃师县城塔庄以北发现了埋于地下三千六百多年的偃师商城,但考古发掘钻探,没有发现传说中葬于此亳地的伊尹墓。

   那么,伊尹墓究竟在哪里呢?西晋皇甫谧作《帝王世纪》,其中记“伊尹卒,葬于亳”。历史上,商丘曾称“南亳”,曹县称“北亳”,偃师称“西亳”,几个地方都称有“伊尹墓”,敬仰名相伊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早在唐代,史学专家孔颖达在对历代史料厘定后,认为:“伊尹老归故里”。所以,伊川大莘店伊尹故里才是烹饪鼻祖、第一名相伊尹的归宿之地,大莘店伊尹祠后的伊尹墓才是这位“莘氏圣人”的安息之处。

     一位莘氏少女桑树洞中捡到婴儿,这个婴儿成了圣人,用母亲的姓氏命名圣人,与用捡到婴儿的河流“伊河”、“银(尹)河”命名伊尹,具有同等特殊纪念意义。伊川大莘店的伊尹墓还有别名“莘伯墓”(见老《嵩县志》、《伊川县志》),意思就是“莘地的圣人”,是圣人故里对本地名人的昵称吧。

  在伊尹祠正北约一公里多,有宋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易学家邵雍墓,邵雍墓直照伊尹墓。邵雍字尧夫,被宋理宗封为“新安伯”(意思是“新城故地乐尧舜之道的圣人”),可见他的“尧夫”是慕“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而有意起的。两位圣人比邻而安息,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邵雍墓正西一公里多的龙头沟,有巨型天然石龙。伊尹墓在龙脉龙头沟之阳。邵雍墓园《安乐佳城》在龙脉卧龙沟乾阳坡之阳,他的诗中有“陆海卧龙收爪甲,云山胜处追寻偏”。看来伊尹邵雍都发现了石龙,都是龙的崇拜者。关于天然石龙请看下篇:

 

 二、天然石龙

 

 

 

由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龙·源流文化》一书中,平等乡上元村南龙头沟中的天然石龙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洛阳市旅游地质景观分布图》列为淋滤钙华型石龙景观,距今约三百余万年:

 

 

 

  

 

 

 

夏秋潜龙:

 

 

 

 

望龍台雪龍

 

天然石龙位于龙头沟北侧沟壁上,现出露部分长约九十九米多,高近九米五。龙的吻、牙、眼、角、身、翼、足等俱全,呈伏卧欲腾飞状。全由自然形成的料礓石构成。附近还有天然石凤凰、石龟、黄龙泉和黄龙庙。图为黄龙泉附近凤凰沟中的天然石凤凰:

 

 

 

石质凤凰特写图.

天然第一龙碑文:

 

 

史料典籍《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巳,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图说中华文明大典·三皇五帝时代》记伊川天然石龙即文献中的“神龙”。平等村内有《炎帝庙》。下图为炎帝廟石匾和廟内的炎帝像: 

 

 

石龙地区百姓在春分龙登天时祭祀神龙和炎帝神农,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然石龙是有独特魅力的奇观。

 

 

《说文解字》记:“龙,春分而登天”。天然石龙一年四季随季节不同而变化,以春分至清明看的最清楚。石龙附近二十公里范围内有四十多处古文化遗址,例如西南二公里是穆店旧石器遗址,南部一公里是新石器文化马回营遗址;东部三公里是裴李岗文化大莘古城南遗址;再向东伊河东有土门、白元遗址。石龙地区出土有大量新石器文化文物,以八千多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契刻骨片、红陶三足钵、锯齿石镰、骨针等最有价值:

 

 

旧石器时代的石锤

 

 

 

 

 契刻骨片

红陶三足钵

锯齿石镰

 锯齿石镰和石铲的使用,表明当时的中原先民已掌握了较为准确的农历历法与农耕时令要素,不然无法种庄稼,也不会有成熟的庄稼可用锯齿石镰收割。

用大型动物牙齿磨制而成的骨针,大小与现代的一号缝衣钢针差不多,而针眼仅只有一号缝衣钢针的三分之一,不仅是缝衣,针灸的实用器物,而且是精美的工艺品。{中国文物报}

1996年3月17“考古新发现:伊川大莘一带发现裴李岗文化骨针”

 

 

 

 

三、程园紫气 

 

程园位于县城西荆山下。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和其父程垧的墓园:

 

 

 

 

 

宋淳佑元年(1241年),宋理宗诏二程从祀孔庙,封程颢为河南伯,封程颐为伊阳伯。程园西与荆山公园相依,东与酒圣杜康祠为邻。从远处望去,似有紫气升腾。

 

 

二程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行仁义以变法”“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纲常理论,被封建时代奉为道德规范准则,从宋至清,统治人们思想几百年。

 

 

 

 

 

二程的理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天理治国”“视民如伤”是重要的治国重民思想,二程批佛老、重纲常、以农为本、重义轻利、利不妨义、克已私心去、以教为本、学莫贵于自得、博学而守约等学说,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在今天也有积极意义。

 

 

 

四、安乐佳城

 

 

 

安乐佳城是宋代哲学家、易经大师邵雍的墓园。位于平等乡西村西卧龙山之阳:

 

 

 

 

 

 

 

 

墓碑上书《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墓园围墙的每一块砖均印有“邵夫子墓”四字,墓园中西北立有邵雍父亲的墓志铭碑。

 

 

 

 

 

 

邵雍被宋哲宗皇帝赐谥“康节”,宋淳佑元年(1241年),宋理宗诏邵雍从祀孔庙,封邵雍为“新安伯”,意为新城安乐之伯。程颢称邵雍为“内圣外王”。

 

 

 

 

 

  

 

邵雍曾随父亲邵古隐居于伊川神阴原西南,(今平等村)。据《宋隐君邵子启贤公墓志铭》记载,“尧夫侍亲,往来洛阳,见山川水竹之胜,人情舒遐,遂于闲旷之地,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其父)自号伊川丈人。”“铭曰,世范阳,家伊川,神荫原,原西南”。

 

 

 

 

 

 

 

 

 

 

 

后来,邵雍迁到洛阳居住,回伊川大莘店为父母上坟,看到当年他随父母在此居住,故居仍在山川未改,但人去房空,只有自己独自一人独来独往,伤感万分。当时的心情他有诗记之:“梦里到乡关,乡关二十年,依稀新国土,隐约旧山川”。

 

 

从居住过的大莘店村安乐书院到卧龙山邵古坟园有二三里地,邵雍对上坟沿途有诗描写当时景色,诗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到父母坟前,看到荒坟,想起父母养育之恩,反复徘徊不忍离开。他在坟前写下当时的心情:“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此情至死不能尽,日暮徘徊又且还”。“气候如当日,山川似旧时,独来还独往,此意有谁知?

 

  

 

平等村内有邵夫子祠旧址。发现有模印着反写的“安乐书院”字样的土坯:

 

 

 

 

“安乐书院”土坯在伊川平等村原邵夫子祠遗址的发现,证实“宋史,邵雍传”中关于“先生讲学于家,未尝强于语人。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大夫过洛者,不之官府必至先生家”。记述邵雍在家办私人书院“安乐书院”是真实的。二程在伊川鸣皋办“伊川书院”,张齐贤在伊川酒后海角镇办“和乐书院”,两者与邵雍都是同时代人。

 

 

康熙皇帝亲书《学达性天》匾曾由钦差喀拜亲送到该祠,“皇上御匾到洛,文武官员、缙绅士庶、跪迎郊外、欢传百里、送到嵩邑莘店镇邵夫子祠、钦差开御箱悬挂”。

 

 

 

 

 

 

 

邵雍随父隐居神荫原的二十多年间,除“讲学于家”养家糊口外,还对历史演变、朝代兴衰规律有独到的研究。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内外篇》、《伊川击壤集》等哲学名著,对易学的研究更是由表及里,洞彻蕴奥,对象数学的研究尤其有建树。他所画〈伏羲六十四卦方图和圆图〉,按二进制数码排列,是后世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理论基础,

 

他所写《伊川击壤集》诗中有“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识天根,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意思是说,三个阳爻即八卦中的乾(≡)“|||”,与八卦中的巽(||¦)“||0相配组成复卦(|||||¦)“|||||0,可观见月窟(¦)“0。三个阴爻即八卦中的坤(¦¦¦)“000

,地(坤)逢雷(震¦¦|)“00|” 组成复卦(¦¦¦¦¦|)“00000|”,能识别天根|。天根|和月窟0(¦)反复不同的数码组合变幻以至无穷,可以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数(数码)之间的转变。邵雍将阳爻—(︱)命名为天根,绝妙而切题;将阴爻-- (0) 命名为月窟(即,月亮似的圆圆的窟隆,形象又准确。对解读《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很有帮助(点击下面图片可看大图):朱熹把这幅图收录入其著作《周易本义》。德国学者莱布尼茨在研究邵雍的象数理论后,写出了著名的“论二进制”。根据二进制的理论,电子计算机由此而发明。邵雍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电子计算采用二进制的启蒙者。今天世界已进入数码时代,目前已有每秒钟运算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电视,手机,电脑,数码像机…‥,图像与数字相互转换已是司空见惯。哪一样不是邵雍预言的“天根|和月窟0(¦)”变幻的结果呢。

 

   按照邵雍的图,天根|月窟0(¦)反复不同的数码组合复加变幻以至无穷,可以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数(数码)之间的转变。通过0与1引申,就可以表示一切数字,如000001,010011,100分别可与易经八卦阴阳二爻变幻对应,伏羲图的六十四个卦就是如此排列,把阴爻看作0,把阳爻看作1,所有的卦象也就01的组合。比如坤卦就是000000,乾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111101等等。邵雍的《伏羲图的先天六十四个卦图》,正好是二进制算术从0到63有规律的数码排列图

  德国学者莱布尼兹在研究邵雍的先天六十四个卦象数理论,在邵雍睿智的启迪下,莱布尼茨最终悟出了二进制数之真谛,写出了著名的“论二进制”。莱布尼茨撰写的论文《二进位算术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发表在
  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收稿日期为1703年5月5日,出版日期1705年。(参考资料:
价值中国网 > 文化/社会 > 历史/哲学 > 邵雍天根月窟象数理论对世界科学文明的贡献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4/23/27930.html
   

可以说,邵雍的象数(数码)理论,是对现代文明最有意义的贡献。为世界科学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电子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推广,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邵康节的34代孙、当代香港亿万富翁邵逸夫

先生,自1987年至2006年向中国内地文化教育事业捐款达34亿元。

 

 

邵逸夫与夫人方逸华

 

 

 

 

邵康节后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解放军中将、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邵华泽,1994年题词“岁月易调谢,善恶难湮论”,刻碑立于邵夫子墓山门前。邵康节后裔还有当代易坛泰斗、预测大师邵伟华等。五湖四海的人们纷纷到安乐佳城来寻找灵感,把他当圣人敬。

 

 

邵逸夫100岁时的清明节,派他的亲外甥姜廉清等八人,专程到邵雍墓地“安乐佳城”和邵雍父亲伊川丈人邵古隐居故地伊川(平等)大莘店考察,这里也是邵雍“讲学于家,乡里化之,远近尊之”的讲学旧址“安乐书院”,代表邵逸夫先生虔诚祭拜邵康节。

 

 

邵逸夫的亲外甥姜廉清姊妹四人在邵夫子墓'安乐佳城":

 

 

 

 

邵逸夫的外甥姜廉清先生(前排中)等在安乐佳城:

 

 

 

 

姜廉清回香港后,当年农历八月初八(9月18日),百岁的邵逸夫一行来洛参观访问,本来当地政府拟安排邵逸夫到先祖邵雍的安乐佳城和安乐书院拜谒,但省里派副省长王菊梅到洛,安排邵逸夫在洛阳的行程仅一个多小时,仅到龙门石窟和白马寺转了转就被接到省城郑州了。邵逸夫失去了一次拜谒先祖的宝贵机会。下图,邵逸夫在洛阳机场接受献花:

 

 

 

 

图为各地人们拜谒邵雍这位不朽的思想家和易学圣人:

 

 

 

 

 

五、书院立雪

 

 

 

伊川书院位于鸣皋镇伊川四中院内。北宋元丰五年,著名理学家程颐在宰相文彦博资助下创办伊皋书院。元朝大德九年,元将军克烈士希驻守鸣皋。慕程氏理学之博大,重修书院,元仁宗赐额“伊川书院”。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赵孟  页书丹。 碑旁有一棵笔直挺拔的古柏,相传为程颐亲手栽植。

 

 

伊川书院的宋代古柏:

       

 

 

历史上有名的“程门立雪”故事就发生在伊川书院。二程的学生杨时,游酢从南方到伊川书院探望老师。到达时程颐尚未起床,二人就立于门前恭恭敬敬地等候。当时天降大雪,待老师醒来时,二位学生站立的地方,雪已积了半尺多深,“程门立雪”成千年佳话。

 

 

 

二程的理学思想后来成了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统治中国人思想八百年。伊川书院也成了人们寻求“文气”的胜地。

 

 

 

 

 

 

六、南岳眺衡

 

 

 

南岳庙位于鸣皋 镇北的衡桃山上,座北朝南,殿阁雄伟,雕梁画栋,飞檐挑角,

 

 

 

 

殿内南岳大帝塑像庄重有神、栩栩如生。

 

 

 

相传南岳庙建于北魏年间,孝文帝都洛,南巡至鸣皋,望着正南方鸣皋山主峰,想到北魏政权已有四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尚缺南岳衡山,于是就尊鸣皋山为南岳衡山,建庙祭祀。唐代诗人祖咏《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薄》诗曰:“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把鸣皋山比做峨眉山。“洞庭浪”指南岳衡山,位于洞庭湖的南边,在南岳庙仿佛听到了洞庭湖的浪涛声。

 

 

伊川八大景图南岳庙:

 

 

 

 

 庙内有灵应签碑,据传立于唐时。碑上有签语数十条,分述吉、凶、祸、福、财、运、婚、嫁等。有求者可站在数米外,用土块、粉笔等投向碑上签语处,查看投中之签语内容,据说很灵验。不论预测效果如何,但为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使求签者乐此不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

南岳庙会,香火鼎盛,逢庙会必有雨,相传是南岳奶奶哭送南岳爷,为南岳庙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七、九龙古槐

 

 

鸦岭乡刘沟李窑村有一古槐,高14.3,主干最大直径3.65,绿阴达270平方米

,九根裸露地面的树根,恰似九条龙,被誉为九龙槐:

 

 

 

 

 

。站在九龙槐下,东可望万寿寺、龙门山、万安山、少室山。唐相李吉甫、唐相李德裕墓位其北。后唐庄宗李存勖雍陵、宋相文彦博墓、宋北京留守王拱辰墓位于南,唐齐国太

夫人墓、宋相韩琦墓位其西。唐代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平泉朝游”二大景观均在附近。观世事苍桑,评历史兴衰,别有一番韵味。

 

 

 

双鱼纹海棠花形纯金盏,伊川鸦岭唐齐国太夫人墓出土:

 

 

 

  

 

 

双鱼大雁纹鎏金银盏伊川鸦岭唐齐国太夫人墓出土:

 

 

 

 

伊川鸦岭唐齐国太夫人墓银提梁罐:

 

 

 伊川城关乡梁村沟是唐代洛阳八大景之一,如今平泉朝游景区有平泉湖、平泉寺、 大佛殿:

 

 

 

 

 

八、鼎台观景
    城关镇古城寨村和平等乡古城村,古称新城,又称伊阙城,是东周末年周天子赧王的皇城遗址。有赧王逃债之台,“债台高筑”典故即出于此。

秦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后演变成“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典故。《汉书•诸侯年表》载有“逃债台”的事:“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债 之台,被窃肤之言,然天下谓之共主,强大弗之敢倾,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

 

   成语“问鼎中原”也发生在这里。《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楚庄王以“尊王伐戎”为名,伐陆浑之戎,观兵周郊,陈兵于今平等乡东村、西村(古称东、西蛮子营,楚人称南蛮子)。周天子派王孙满慰劳楚军,楚王借机“问 九鼎大小轻重”,意在谋图周王室。王孙满以“在德不在鼎”回绝了楚王。这个楚王即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游鼎台故址,南望九皋,伊河如带,稻花飘香,荷花竟放,车水马龙。论成语典故,晤人生真谛,品历史云烟,乐太平盛景,个中感受,定有不同。

 

伊河东八大景

1、范公忧乐

彭婆乡许营村北有北宋著名贤相范仲淹的墓园,北依万安山,南临曲水河,左伊水龙门,右嵩山少林,高山仰止,松柏苍翠,一代名相,长眠于此。多少志士豪杰,慕范文正公之英名,前往拜谒者,络绎不绝.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人。少有志操,虽贫苦乃奋发学习。在任枢密副使、参政知事时,与宰相富弼、欧阳修等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 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项建议,被宋仁宗颁行全国,号称新政。腾子京谪守巴陵,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传颂名句。墓园前新立范仲淹巨型塑像,高大挺拔,展现出一代名相的神采。由范公后裔、伊川人 范振国 先生敬塑。园中新近重修范公祠,由范公三十代孙,香港人 范止安 先生捐资。郑州经少林寺到龙门的高速公路,太原到澳门的高速公路在范仲淹墓园附近交叉通过,为范园的旅游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范园东约四百米,有唐代名相姚崇之墓。

 

 伊川白沙石岭村附近摩天岭有唐代名相姚崇故宅,据明万历《直隶汝州全志》:“梁国公姚崇宅,在石家岭村东北摩天岭偏西百步。相传为梁公庄,有遗井,今废。按本传,公寄语帝曰:“臣年二十,居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遂待罪将相。云云。考本传,公陕州硖石人,或流寓于此未可知也。”(原文来自北京国家档案馆存的《直隶汝州全志》。)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 ”:“圣历三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俄兼相王府长史,以母老纳政归侍。、、、、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臣年二十,居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谓臣当位王佐,无自弃,故折节读书,遂待罪将相。然少为猎师,老而犹能。”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
   姚崇祖籍陕州(今河南陕县)一武将世家,后随母亲迁居汝州广城外婆家,生活二十多年,后考中进士,步入政坛,开元元年唐玄宗经多方考察,启用时任同州刺史的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出任宰相执掌朝政,除去朝中积弊十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被誉为“救时宰相”。

 

 

在唐武则天、中宗、睿宗和玄宗时,姚崇屡次出任宰相。姚崇“十政”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在《新唐书》124卷“姚崇传”的天头留下了“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10个字的批注。

 

十政是:1、政先仁恕;2、不幸边功;3、法行自近;4、宦竖不与政;5、租赋之外一切禁绝;6、戚属不任台省;7、接臣以礼;8、君臣得犯颜直谏;9、绝道佛营造;10、禁外戚干政。

用现在的话解释十政:(1)武后执政以来,以严刑峻法治天下,你能否施行仁政?(2)国家西部边界已没有反复被扰的灾祸,你能否不再贪图边功?(3)能否对宠爱的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4)能否不让宦官参政?(5)能否在租赋之外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6)能否不任命亲属出任公职?(7)能否以严肃的态度和应有的礼节对待大臣?(8)能否允许大臣们“批逆鳞,犯忌讳”?(9)能否禁止营造佛寺道观?(10)能否接受汉朝王莽等乱天下的经验教训而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姚崇针对他所经历的武则天、中宗和睿宗当政以来的政治弊端而提出的十政,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唐玄宗以一句“朕能行之” 而悉数采纳,并委以大权,由此奠定了“开元盛世”的重要基础。毛泽东非常欣赏姚崇的10条意见,对此批道:“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姚崇对唐玄宗采取的是循循善诱的进谏法。毛泽东欣赏姚崇的为政风格。武则天晚年宠信张易之、张昌宗,“二张”由此飞扬跋扈,把持朝政。姚崇协同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除掉“二张”,挽狂澜于既倒。武则天退出权力核心。中宗李显即位,姚崇官拜宰相,但他却流泪恸哭。张柬之斥问原故,姚崇说:“我侍候则天皇帝很久了,一分开,忍不住悲伤。再说,我以前跟随你们铲除奸邪,是作为人臣应该做的事情;今天告别旧君,也是人臣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因此受到处罚,我也心甘情愿。”结果姚被贬为亳州刺史。其实,姚崇心里很清楚,唐中宗昏庸无能,张柬之刚愎自用,并非治国谋政的明君贤臣。果然,第二年,张柬之等几个谋划政变的大臣便被武三思杀害,而姚崇则幸免于难。由此可见,姚崇历经唐代四任君王的政治风云而始终能够得到信任,除了因其高超的政治识见外,他相机行事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是使其在波诡云谲的朝廷斗争中始终游刃有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毛泽东称姚崇为“大政治家”,单一个“大”字,就足以耐人寻味。

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姚崇能坚持以“唯物论”精神立言行事,这在当时的思想政治环境中应是难能可贵的。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姚崇主张杀灭蝗虫并焚烧虫尸。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姚崇列举魏时发生蝗灾不敢灭而导致草木皆尽、饥荒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的事例劝诫唐玄宗,指出修德免灾并非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牺牲人命并招致国家危殆,才是真正违抗天命。黄门监卢怀慎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服,姚崇大声驳斥道:“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姚崇为民请命的坚强决心终于打动了唐玄宗,玄宗遂下令灭蝗。最终百姓免于灾难,天下太平。

姚崇不但相信“人定胜天”,还能站在唯物观点的高度对待身后之事。他告诉子女死后要薄葬,不做佛事。子女不理解,姚崇说,“人死了就如同粪土一样,没有任何知觉了,厚葬有什么用呢”。姚崇并非反对佛教,他反对的是当时统治者和民众过于沉迷佛教,乃至大肆修建佛寺,劳民伤财,影响国计民生。他曾劝诫唐玄宗,阐述了“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的理念。

 

  据史料记载,万安山(古称大石山)吕店乡有魏文帝曹丕陵、魏明帝曹睿陵遗迹。这一带属嵩山东延万安山脉,山势雄伟,风光秀丽,古代巨木参天,虎鹿出没。《水经注,伊水,大石山》:“昔魏文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资治通鉴》:魏文帝猎于大石山“见子母鹿,帝射杀母鹿,命其子(睿)射杀子鹿。睿泣而告曰‘陛下已射杀其母,臣不忍再杀其子’”,由此文帝决意立睿为太子。也表明古代这里植被环境很好。如今少洛高速沿山下而行,为万安山旅游开发带来了发展机遇。 

 

 

 

  
2、天室鹤鸣

   酒后乡梁圪塔(儿)村位于九皋山主峰下,山上有鹤鸣观。《诗径•小雅•鹤鸣》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把九皋山看做是离天最 近的地方。《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卜定洛阳王城时,曾“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三涂”即九皋山,周武王把它看作天 室。九皋山是古都洛阳南的屏障,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九皋白云”蔚为奇观:

 



下图:九皋山鹤鸣湖、鹤鸣峡、宝瓶潭:

: 

 

 

 

 

伊川九皋山鹤鸣峡宝瓶潭

 



 


 

 


   从伊川酒后乡梁圪塔(儿)村到九皋山主峰有小路可攀登,中间一段直上直下,尤如天梯,十分险峻。登上主峰可一览周围风光。陆浑水库如一面宝镜,伊阙龙门似天室之 门,汝阳、伊川、嵩县三县风光尽收眼底,飘飘然有如成仙,不由人诗兴大发。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九皋山吟诗多篇,有《鹤鸣九皋》诗曰:“昭化成仙质,长鸣在九 皋。排空散清泪,映日委霜毛。万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香凝光不见,风积韵弥高。凤侣攀何及,鸡群忽思劳。升天如有应,飞舞出蓬蒿”。在九皋山游玩后,李白发出“欲卧鸣皋 绝世尘”。他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九皋山鹤鸣峡;

: 

 
   九皋山下酒后村又名海角镇,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九世孙孔鲋避难于此,使孔子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宋代宰相张齐贤,曾在海角建“和乐书院”,并安息于此,有《宋司空张文定公墓神道碑》。罗庄村有“淘金鼎”

 

 

九皋山鹤鸣鹿场:

 

 
3、观音净土 

    白元乡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宝村的清凉寺、水牛沟村的净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清人张文德有《春日游净土、清凉、金山诸寺》诗:“晚来汲露煮茗芽,古 寺无人犬护家。座上真文余贝叶,阶前云气绕昙花。蒲团半纳随藜枝,舍利多珠隐木瓜。为问老僧何处去,白云深锁众峰斜”。三寺所在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从远处 望去,一尊巨型卧佛菩萨仰卧伊河东岸:
: 

 


     巨佛头朝龙门,脚登金山,头部前方有村曰“土门”,按当地口语称“头门”,意为佛头之门。
   土门遗址南有清凉寺,位于巨型卧佛眼角之下,佛泪下落,清凉无比。巨佛脖子部位有村曰“夏宝”,地方口语即称“下巴(儿)”。腹部位置是净土寺,脚的位置是金山寺。净土寺在隋唐时为皇家寺院,名为东都净土道场:

 

 



   隋大业七年(611年),偃师人陈玮随其二哥陈素在净土寺出家,法号玄奘。他于武德九年(626年)离开净土寺到京都长安,贞观元年(627年)由长安出发,去西域(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亲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有唐玄奘在净土寺出家的记载。“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笔孤征。”《旧唐书》载:“僧玄奘,娃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净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净土禅寺记》石碑,洛阳各县寺院主持均有签名,证明白元乡的净土寺就是历史上东都洛阳净土寺,目前该寺已修整一新接待游人。 

   土门遗址出土有七千年前画有太阳月亮一年四季运行图案的伊川土门彩陶缸

 

[系辞]上篇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

 

形成八卦的依据到底在哪里?

 

伏羲氏演画八卦的视角,仰观天象就是观察日月运行的规律。上古时期,传说伏羲演画易经八卦;神农做历法,通过观察星体运动,是可以现实的事。 仰则观象于天,应为观察太阳月亮一年四季运行,比较切合伏牺演化八卦和神农做历法的实际:

土门遗址出土有七千多年前的红陶彩绘“伊川缸”,上面绘有日月运行,一年四季的历法图案,是神农时代的科学成就的佳作, 也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二十四节与易经八卦图形文物实物:

 
。下图左是太阳运行图,一个圆环表示太阳运行一年,简称太极。圆环中间竖着画一个眼睛,眼睛的两个眼角尖指向圆环上下平分的两个点,这两个点正是太阳运行回归的二至点,到这两个点太阳自动拐回来,即二十四节中的夏至冬至。因为这两个点平分了圆环太极,即是“太极生两仪”。在二至两仪点两边,又画有四只小眼睛,小眼睛的俩眼角尖,一头与二至两仪点相连,一头将两个半圆平分,平分点正是昼夜相等的春分点与秋分点。四只小眼的眼睛珠恰好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方位,即是“两仪生四象”。以正中间大眼睛珠为中心,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用直线相连,线头出圆环外,就是相等的八个方位:乾、坤、震、兑、离、艮、巽、坎八卦,即“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生万物。

 

  右边的红陶缸,画了九对上下对称的半圆,每一组对称半圆相连处是一个实心圆,共九对上下对称的半圆和九个实心圆,很明确是宇宙太阳系有九大恒星情况的描绘。笔者对“伊川缸”图的解读,定位是神农时代的二十四节历法与八卦图案,并被载入《图说中国文明大典,神农时代的科学成就》(中国社会出版社)

伊川土门彩陶缸

 

 

左边陶缸所画图案是太阳运行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伊川缸 仰韶文化 眼观太阳运行一年二至二分四时八节图案.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眼观太阳运行一年二至二分四时八节图案.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个圆环表示太阳运行一年,简称太极。圆环中间竖着画一个眼睛,眼睛的两个眼角尖指向圆环上下平分的两个点,这两个点正是太阳运行回归的二至点,到这两个点太阳自动拐回来,即二十四节中的夏至冬至。因为这两个点平分了圆环太极,即是太极生两仪

眼观太阳运行一年 特殊两天 确定二夏至 冬至.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二至两仪点两边,又画有四只小眼睛,小眼睛的俩眼角尖,一头与二至两仪点相连,一头将两个半圆平分,平分点正是昼夜相等的春分点与秋分点。四只小眼的眼睛珠恰好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方位,即是两仪生四象

 

眼观太阳运行确定一年四季二至二分四时八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以正中间大眼睛珠为中心,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用直线相连,线头出圆环外,就是相等的八个方位:乾、坤、震、兑、离、艮、巽、坎八卦,即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生万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伊川缸解析:眼观太阳运行确定一年四季二至二分四时八节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伊川缸 仰韶文化 眼观太阳 月亮运行一年十二个月 二至二分四时八节图案.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庄子蝶梦

   白元村东的蝴蝶山下,有庄子隐居的蝴蝶洞,《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白元村有《庄子洞》和《周漆园吏庄子墓》。庄子墓仅存一小土丘,庄子洞保存完好,洞内有 泉水涌出,被称为“不老泉”。庄子洞内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结核,朦胧看去这些石结核犹如各种姿态的蝴蝶。《庄子•齐物论》记其事:“昔庄周梦为蝴 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庄子著作中有二百多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宣传哲理。风格幽默,想象丰富,具有浓厚浪漫色彩。他讲到鲲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写疱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奇......彼 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此外,象“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后边有猎人”、“井底之 蛙,坐井观天”等成语典故,均出自《庄子》之书。老子与庄子并称《老庄》,其学说是治国、齐家、修身的哲学,也是长寿之道。

5、杜康醉牛
   葛寨乡黄兑村南有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头朝东南,牛首似钻入山中,据传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山而得名。牛尾部有山溪北流入梁家沟水库,过黄栋 树村,在烟涧村北与明水会合,经双头附近入伊河,北魏《水经注•伊水》记载此水名叫康水。明代《直隶汝州全志》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水经注名康水”。此 地古有上皇古泉和“杜康酒坊院”。康水流域烟涧村制作的青铜器精美绝伦,中央电视台《历史中国》专题报道,闻名中外。

 

 

 

常川乡有杜沟、康沟、康庄、土沟水,城关镇有杜康造酒的黑、白虎泉、杜康公园,江左有杜康避难的“纶氏”邑。杜康遗址遍布伊川大地。
  1996年《考古》上刊载,伊川南寨出土大批夏代少康(杜康)时期的精美酒器. 

 

九皋山脉向北突出三个山头,分别是牛山、马山、虎山,古称三涂山,下图是三涂山之一的“伏牛”山(黄线标出伏牛的位置):

 

 

相传杜康避难于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闻酒香而至,偷喝此酒,醉得不能回天宫,就把头钻向山中,从远处看牛山,确实象一头钻头不顾尾的大牛。

 

 

 

 

 


相传杜康避难于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闻酒香而至,偷喝此酒,醉得不能回天宫,就把头钻向山中.
 

 

 

 

 

 

洛阳伊川出土公元前1880年的酒器

常川乡有杜沟、康沟、康庄、土沟水,城关镇有杜康造酒的黑、白虎泉,江左有杜康避难的“纶氏”邑。杜康遗址遍布伊川大地。青牛不醉才怪呢!

 

 

6、聚仙泉声

   沿着杜康造酒的康水北行,过青铜之乡烟涧村,白元乡双头村与葛寨乡双头寨村之间有一个“三年两头过神仙”的道观“升仙观”,又名“聚仙观”。
 
  东汉末年,当时著名的道士张道陵在洛阳上清宫修道,慕伊川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美名,来到九皋鹤鸣山,沿着龙脉向北来到龙脉入伊河之处,有泉水自龙脉龙口涌出,清冽甘甜,张道陵遂在此建鸣泉观,潜心修炼,创五斗米道,后人称张天师。东汉末战乱时,张道陵由此驾鹤飞升去四川,人们敬仰纪念张天师,将鸣泉观改名升仙观。唐代八仙在此聚会,杜康多次请他们在此聚会饮酒,升仙观就改为聚仙观了。 

 

 

 

 

 

 

   相传八仙在此聚会,品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们由此越伊河,飞海山,会西王母,各施飞升本领,留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附近还有“吕洞宾戏牡丹”的“牡丹窑”。

    聚仙观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从石缝中涌出,仔细聆听,似琴声,似鹤鸣。有时泉音如高山流水,来自天际。俄而又似雨过竹林,龙出深涧。故此泉称明(鸣)泉,今称回音泉。《山海经•中山经》曰:“放皋(九皋)之山,明(鸣)水出焉”。《水经注•伊水》“康水出狼皋(九皋)山,东北流与明水会,西南流入于伊水。”鸣泉水是优质矿泉水,饮之延年益寿。昔日求水者络绎不绝。如今鸣泉被村里出租给有人搞矿泉水开发而封闭,游人只好望泉兴叹了.

 

 

 

 


7、龙岭银光

水寨镇韦村东黑龙沟古有龙玄寺,明清时期改称龙泉寺:

 

 

 

 

   玄在汉代四灵中为玄武,即蛇龟,也叫龙龟。盖因从吕店丁流西河盘龙山普明寺向西,至水寨龙玄寺的地形为一巨型龟状,称龙岭宝 地。在龟背的阳坡上,有后梁太祖朱温墓宣陵,唐代著名的牡丹园也建在天王院。白沙乡小王村有九龙洞,石岭村有唐相姚崇故宅。

  古时传说站在伊河西的山岭上,有时可见到龙玄寺一带有银光闪耀,被称为宝光,但到实地却找不到宝光发自哪里。据说七十年代初,确定秘密军工158厂址时,在飞机上曾看到龙玄寺一带闪银光。

   龙玄寺已不存,重建寺院名为龙泉寺。中外合资豫港龙泉电力集团和豫港龙泉铝业公司建在龙泉寺附近。不仅成为伊川县的支柱产业。而且是花园式工厂和旅游胜地。千古传颂的龙岭银光,如今成为现实,那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电和铝不正是炫耀光辉的银光吗?

 

 



8、万安盘龙

吕店乡丁流西河村古有盘龙山普明寺,现寺已不存,但寺院保存有许多古代碑刻。还有古莲花桥,流传有“桥上路,路上桥”的传说。普明寺的位置很有意思,丁惠水自北而南呈S形绕寺而过。水东为石山,层层斜状石线纹理如巨龙之纹,故名盘龙山。水的西面为土岭,以S线分界,极象常见的阴阳图。惠水又称湮阳水,谐音即“阴阳水”。

   以盘龙山为南北轴线,北边万安山下吕店乡梁沟有魏文帝曹丕陵,南边半坡乡娘娘山下有魏明帝曹睿陵,古时这一带林木繁茂,是游猎好去处。《水经注》载:“魏文 帝猎于此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资治通鉴》载:曹丕与其子曹睿在此打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母鹿,命睿 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万安山主峰海拔937.3米,是伊川最高峰,峰顶有万安宫、祖师庙。登顶可一览洛阳、偃师、伊川风光:

 

 

 

 

 

 

 


万安山晚眺 
 

 

 

 魏文帝陵以南有清泉寺,九道山岭朝向此地,世称九岭朝牡丹。古代这里遍地牡丹,比洛阳牡丹开的早,花期长,至今还有几百年前的牡丹树,是洛阳乃至全国唯一的“牡丹王”。

 

 

19446月,抗日英雄张士贤在盘龙山万安山建立豫西第一支抗日武装“嵩阳游击队”。多少革命志士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而献身,吕店村南文昌阁有《伊川县抗日烈士纪念碑》。沐浴在和平时代的人们会永远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伊川黄龙寺发现原八路军皮定钧部王飛手书词:“黄龍寺外立,黎民苦涂炭,驰骋沙场几十年。待得全国解放日,扩寺院,睹尧天。壶浆曾劳师,军民曾联欢,共谋解放睹新天,寺院胜地同扩建,戴红花,舞翩翩。调寄 唐多令 八路军 王飛

 

 

 

 

 

================

 

 

附录,楷书:伊川名胜七字歌

 

 

作者:樊少敏  (五色雨)

 

 

   洛南重县曰伊川,中华文明之渊源。
     历史遗产不胜数,神奇传说感地天。
     第一名相谓伊尹,辅佐成汤好江山。
     规范甲骨提国计,历代尊其为良贤。
     天然石龙不一般,距今三百多万年。
     神农传说源于此,世称第九大奇观。
     程园紫气升荆山,二程理学影响远。
     天理治国倡百代,今时意义仍不凡。
     安乐佳城有灵感,易学圣人此安眠。
     伏羲卦图藏玄妙,指导后世建乐园。
     伊川书院声名远,道德规范八百年。
     程门立雪故事好,千秋万代成佳谈。
     衡桃山上有灵签,香火鼎盛不虚传。
     庙宇建于北魏时,南岳眺衡人称赞。
     鸦岭刘沟有亮点,古槐九根裸地面。
     好似游龙同竞技,多少诗意浮眼前。
     鼎台观景心潮翻,成语典故接二三。
     历史兴衰烟云事,人生真谛悟心间。
     彭婆许营有范园,长卧贤相范仲淹。
     一篇名作千秋颂。忧乐佳句万人赞。
     鹤鸣九皋闻于天,境界绝妙非一般。
     如若攀得主峰上,定然飘飘犹成仙。
     观音净土在白元,五里三寺菩萨现。
     唐僧出家曾在此,多方记载可证言。
     庄子洞内不老泉,石壁蝴蝶栩栩然。
     寓言故事二百则,怎说与此未关联?
     葛寨黄兑有一山,形如巨牛朝东南。
     传为杜康造沭酒,老君坐骑被醉翻。
     白元葛寨两乡间,升仙观内回音泉,
     八仙过海意未尽,泉水鸣响乐无边。
     黑龙沟内有龙泉,传曰此地银光闪。
     如今伊电显身手,千年迷境今朝现。
     伊川名胜浏一遍,百里城乡处处绚。
     三言两语难描绘,欢迎贵客来参观。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长期在科研部门工作,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攻关研究项目,成果记在史册里。哲人有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
每日关注 更多
翟智高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