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禁止民宅办公引发的思考(12月19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6-12-19 10:19 | 收藏 | 投票

由禁止民宅办公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创业 和谐社会 SOHO 能源危机 社会现象

 

2006年即将过去——

2006年度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就是对民宅办公的禁令。北京工商管理部门在620通告:暂停利用居民住宅从事经营活动的登记注册。登记注册时凡提交的《房屋所有权证》注明该房屋用途为住宅的、所购置的商品房购房合同中写明房屋用途为住宅”(公寓、别墅)的,《房屋所有权证》和购房合同中房屋用途的表述无法辨别为住宅或商业用的(如商住、综合等),均不予登记注册。

在笔者看来,这条禁令的颁布或者出于便于管理需要,或者是出于形象考虑,或者是出于规模化门槛的提高,或者是打扰了喜欢安静的居民的正常生活。从这些角度讲,禁止民宅办公的出发点这一禁令的推出也是有道理的,就如同《七剑》所说的由于提高了不安定因素而推出的“禁武令”。

2006年,税务方面的一个举措就是“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就算高收入人群,需要在税务方面重点监控”,但在此规定出台后不长的时间,就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其中典型的就是:假如一个家庭只有一个人是年收入12万以上的,而其他人都没有收入,是否算高收入?假如一个家庭有三个人都是年收入10万元的,算不算高收入家庭?

2006年,央视经济频道推出的《赢在中国》这样的创业秀栏目受到了正在做创业梦想与已经走在创业的路上的人士,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一大热点。

 

再说说打工者的状况:

大学毕业后年就在家待业的不在少数,不要说是大学本科了,就算是研究生毕业、留学归来的都从炙手可热变成“海待”,从这个角度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更有媒体报道,有河南的某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明确提出“城市里的和独生子女不与考虑”的条件。

工薪阶层正在遭遇越来越尴尬的境地。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父母的年纪越来越老,成长中岁带来的,婚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甚至养家糊口的压力,以至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的压力,更不容说高昂的医疗费用的压力了。笔者认为造成这现象的有就业者的问题,有企业的问题,更有社会的问题。

曾经有一部法国电影说,一个中年男人失业了,又难以向家里人启齿,因而每天依然是上班的时间出去,下班的时候回家,所不同的有两点,一个是出去的内容是闲逛或者发呆,另一个当然是到月底没有领回家薪水,直到越来越窘迫难以为继或者“谎言穿帮”。

这种现象在我国也相当普遍。男人丢了工作不好意思跟家人说,独自一个人默默承受,而家人也难以分担其压力。这甚至可能从根本上动摇男人的阳刚之气,甚至会在原本就阴盛阳衰的当代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甚至会出现身体的病症——比如阳痿,并进而动摇家庭与婚姻的基础,构成离婚的因素之一。

这几个现象中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前创业似乎很简单,小本经营的支个摊做大排挡,稍微规模大些的也不需要投入什么,但现在注册公司、办公场地、设备、人员开销、水电油等能源价格都已经形成是上涨的势头,非个人力量所能够扭转。

创业者的艰辛非常人所能够想象。这已经在笔者既往的一些文章中有系统的阐述。因此,创业者的资金如果不是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就是从家人与亲戚那里借来的,当然也包括“天使投资者”。而禁止在民宅办公的政策无疑将加大创业所需要的成本投入。

一面是高涨的创业成本,一面是不容乐观的就业局面,再加上劳动权利被越来越重视,法律对劳动者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性偏向,创业的难度无形中加大了很多,创业的成功率大幅度降低。

 

人的激情与现实总是存在矛盾的,老一辈看问题总是用最朴素的标准,你需要多少钱的投入暂且不管,你是不是赚钱的,什么时候赚钱;而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表象与形象的问题,是代沟问题还是颜面问题。

创业是需要激情与感性的,是需要边做边看的,而投资是需要理性与成熟的,是需要谨慎的。在创业投资两者之间,创业大体是孩子,而投资者更像是师长,而当前收入与资金积累尴尬的境地,创业者的启动资金中的相当大比重都是从父母与亲友那里凑的。

我们可以想象,大约通常有激情的创业者与理性的投资者之间都有如下的一段对话:

创业者:我要做一件伟大的事,会有N多盈利渠道,即使不能都收到满意效果,都会赚大钱。

投资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而可控的范围内,并深度挖掘下去。摊子铺大了,事情就会大了,事情大了就为部可以照顾得全面,难免顾此失彼,

创业者:照顾不过来就找人——外包,这是国际惯例。

投资者:拿什么钱来找人,没有钱如何外包。

创业者:只要有前途就会有钱,有钱就可以赚更多的钱,然后与大家分那些钱。

投资者:你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

创业者:你给呀!

投资者:…  

 

在品三国中,易中天先生对关羽有如下评价(大意):关羽是被刘备集团宠坏了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任性,一个是天真,由于任性而刚愎自用,由于天真而不懂得为人处世的策略,…

其实,在都市里那些正在憧憬甚至已经进入创业者大军中,应该有相当大的比重是“被宠坏了的孩子”,一面是娇宠的家庭环境,一面是残酷的市场环境,这些同样天真而且任性的孩子们的创业成功概率如何能够得到应有的呵护?一旦他们赔了钱,用自己甚至是父母的血汗钱交了学费,真的不能让政策的制订者们心疼吗?他们假如单纯赔掉了钱倒也罢了,假如他们同时赔上了信心与创业激情,那在崇尚创业与独立的社会中的损失岂不更大!

笔者所担心的是政策的制订者认为:反正赔的也不是我的钱,而你所赔的钱刚好为我完成政绩提供支持……如果那样,就真的会让人心寒至极了。

 

office里办公会得到莫名的尊崇感受,似乎与家人脱离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但成熟与被尊崇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是随着人工作环境的排场与奢华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提高的。

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中,那代价首先体现在“一人两居所”的情况,其实,两个居所加一个办公位,个人所占有的空间已经是很奢侈的了。假如解除民宅办公的禁令,应该会节省出大量的居住与商务空间,并进而间接起到抑制房价,更有效利用城市空间的效果的吧。

另外的代价是奔波在路途的时间,而现代化的都市几乎没有不堵车的情况,以中国的“首堵”北京为例,经常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而爽约或者迟到也成为再合理不过的理由。由此,有意与无意迟到的,加上甘愿与无奈等待的,所浪费的时间就以倍数增长。

据说,北京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时的平均车速仅仅达到10公里/小时,每年由于交通拥堵所造成的损失高达1700亿,而2007年度北京将拿出40亿来补贴鼓励公交。这也难怪北京要实行“一轴两带多中心”的战略布局。

假如说别的代价与损失都是可以度量的,有三点却是难以度量的:

首先是对承诺的责任感降低,即使迟到也没关系,总是可以为迟到找到站得住脚的理由,如此长久,则会弱化信誉与责任感对人的基本束缚;

其次是默契与信任感降低,当你总是以千篇一律的理由迟到或者爽约的时候,人家仅仅是淡淡一笑,那笑中有无奈、有怀疑,当然也有理解。逐渐地他对你的信任指数就会逐渐降低。人际关系会更淡漠,沟通成本会提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亲情的淡漠。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趋势,抚养孩子的成本的逐步高涨,年轻一代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但陪在老人与孩子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沟通少了,代沟变宽了,彼此猜疑的成分有所提高,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破裂的风险加大,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的和谐基础。

 

在中国的地产界,潘石屹夫妇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对夫妇从国外带回来了一个以前没有的理念,这被简称为(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其实就是“在家办公”。笔者认为,soho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方式,不管是生存还是创业。这在当前能源越来越缺乏,人口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老人和孩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权利保障保障方面越来越朝劳动者倾斜的情况下,几乎已经成为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实用型的创业不仅可以在家里办公,更可以让家人来帮忙,将养家糊口的费用记入创业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在笔者看来是“反朴归真”式的创业方式。而反朴归真的创业会收到如下这些好处:

极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预算与市场费用的审批程序以及沟通成本,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由于人的交际与公关的需求一点都不会随之而减弱。由于与家里人在一起,因而责任感有所增强,亲情与家庭的基础得到了稳固。所节省的租金与能源及不可再生的资源的消耗量降低,并能够更好地应对能源危机。用家里人,在家里办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信任度,与合作者默契程度加深。

任何事情都是人在做,而如果能做,在哪里都能做;如果不能做,在金房子里也做不出来。而随着网络条件的不断改善,无纸化办公、虚拟化办公、虚拟团队的协作条件逐渐成熟了,互联网早就把人类生存的所有死角都放在每个人的面前,不管是双方在什么地方。

 

即使是在传统行业,比如在服装等行业的零售领域,促销员在交流的时候都在说“你家我家”,而不说“你公司我公司”。这也算是企业家庭化文化的一种体现了。

当然,在家里办公,用家里人虽然可以有如上所提到的优点,也是有些瑕疵的,比如与家庭外的环境接触减少,人际关系淡漠;比如小规模难以抵抗大企业的竞争;比如市场需求减少,难以刺激消费,并进而形成社会需求的萎缩,生产力过剩并进而影响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如与国际化形象相违背,难以得到重形象的“大单”与“大投资”的青睐。

对在家办公的禁令对商务地产是一种持续性的利好,会在客观上起推高房价的效果。但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而已经先后出台各种政策来平抑高房价的情况下,禁止在家办公的政策无疑与总体方向矛盾。

 

当然,所谓倡导在家办公也并非一概而论,工厂与大企业所需要的协作与团队精神也是很有必要的。

 

20061219星期二

贾春宝

 

更多原创文章,尽在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aspx?id=6652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