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三大悲情人物如是说

郑磊 原创 | 2006-12-29 20:5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李锟耀,2004年收购西门子时,豪情万丈地说:"收购西门子,才是第一步.国际化的进程,绝对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有把握."

李锟耀想表达的是,国际化进程虽然充满艰难陷阻,他了解这一切并做好了充分准备,因而取胜的把握很大.

收购西门子一年后,李锟耀败下阵来,花了6亿欧元,他买回来的经验是:德国人力成本高,创新和竞争意识差,工作进度慢,文化难以融合. 同时总结出三条教训: 事先资金一定要充足;如果买的是大公司的一部分,进入之前就必须要求对方和母公司彻底切割;要尽早换人.

这里面有正确的总结,也有局限于这一特殊案例的经验,总之,代价昂贵.

李锟耀碰到了TCL的李东生,不知道有没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近感,反正李东生会稍微感到好过一点,他充满社会责任感地说:"三思放举步,百挠不回头.从某种意义上讲,TCL是在为所有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中国经济体系全球化支付代价和探索成本.中国企业要走这一步,这个代价是很难避免的." 这段话挺上去诚恳而动人,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啊,但是,假如你将"中国企业"换成"TCL",就会品出另一番味道,令人很难理解TCL凭什么力量能承担为全体中国企业买单的责任.

TCL当初并购的时候,难道有一丝一毫的这样的念头吗? 让我们回忆李东生1999年10月讲过的话,"大不一定强,不大就一定不强.TCL的目标是用十年时间建成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前三年时间用来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接下来就是向国际市场冲刺." ,说明TCL今天的挫折是从开始就种下的,对于如何在国际市场竞技,开始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李东生认为亏得很直,因为他为所有的中国企业探了路? 如果是这样的话,TCL的股东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让李东生立刻引咎辞职. 这和是否爱国没有关系.

最后看看联想,以杨元庆的个性,不会愿意承认任何失败. 联想成功了吗? 没有. 但联想也还没有失败. 只是在整合品牌策略上的做法让人们为其捏着一把冷汗.收购两年后,IBM PC仍未见明显起色,而PC行业仍在全行业加速下滑, 疲惫的杨元庆不由自主地叹息"打造一个国际品牌真难!".两年前的他,高调宣扬"这是新的梦想的开始,我们并不满足于今天第三的位置,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向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发起挑战."

但愿再过两三年后,这不会成为一个"梦想".

对于这三位中国英雄,我们应该从民族大义的角度,真诚赞美他们,但是,我们更愿意看到成功的企业家和真正的中国商人.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