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谩骂,不只是个道德问题[转贴]

王思彤 转载 | 2006-02-17 15:08 | 收藏 | 投票
  在某种意义上,网络为人们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伤害较小的出口。我们既要看到它在伦理道德上的负面影响,又不能忽视它对于社会心理调适所具有的现实功用。因此,现在对网络谩骂没有必要过度忧虑,但是对于网络谩骂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宾:顾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新闻背景:近来,网络谩骂之风日盛。哪怕再平和不过的话题,只要放到网上,都有可能招来一通乱骂,且言辞之辛辣、刻薄,非常人所能想象。南京大学一位教授因为不堪网络谩骂,日前愤而将博客管理者告上了法庭,成为我国向网络谩骂宣战的第一案。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有人说,正是在网络的假面下,人性的另一面得到了释放和暴露。因此,建议通过道德和法制加强对网络言行的管束。然而,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主持人:代表现代文明的网络不应成为情绪偏激的宣泄之地,更不应成为煽动某些不正当情绪的藏污之所,这毋庸置疑。但现实是,网络谩骂之风比较盛行,您认为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顾骏:说到底,人是需要情感宣泄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承受着生活的压力,都有着各自的难题,很多时候仅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放在以前,个人都是由“单位”组织起来的。借助工作单位的社会管理方式,人们可以“有困难找组织”。但是现在呢?随着政企分开,单位的社会、行政职能正日渐弱化,人们再也无法从单位组织获取必要的心理、情感、知识和方法的支持。

  遗憾的是,面对个人从“单位化”向“社会原子化”的迅速转变,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体制性宣泄机制可以帮助引导情绪或解决问题。在西方国家常见的示威、狂欢和游行显然并不适用于我国。为了保持家庭和工作的和谐,人们也不能像祥林嫂那样逢人便诉苦。于是,有的人便跑到网络上去宣泄。因为在网络这个匿名空间里,人似乎可以不用压抑自己,充当一次价值的主宰和评判者,而不用担心有什么损失。也许有人要问,情绪宣泄就宣泄吧,为什么要骂人呢?在此我们不妨对骂人者作一个结构分析,是学者大家、成功人士吗?非也,这群人他们有自己的意见表达渠道,所以犯不着到网上来唇枪舌剑。事实上,根据我们所做的调查,骂人者中多数是社会或单位中的边缘人群,他们往往没有饱学之士那样的雄辩之才,没有点评江山的底气,但是又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怎么办呢?只有不着边际地谩骂。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看起来有一些穷形尽相,但是对于人的情绪郁积和创伤而言,却有着“止痛药”般的镇定效果。试想,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宣泄渠道,如果网络的虚拟骂战都要通过网下的现实冲突来解决,那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主持人:这么说来,对社会生活的和谐来说,网络谩骂倒也算得上是一种将社会摩擦成本降低的特殊办法?网络现象其实并不是“好”与“不好”那样简单,我们对它的评价难免又要遇到著名的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的两难。

  顾骏: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于用道德标准来评判网络现象。但是我要说,就以网络谩骂为例,如果仅仅是几个人,一小撮人,那么可以说这是素质问题、道德问题;但是如果成为一股风潮,那可就值得进一步思考了。我们都说网络骂人不好,但是网上不骂到现实中动手就好吗?一个健康社会应该有一个让人们情绪得以宣泄的出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谩骂的盛行恰恰是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情绪疏导机制的缺失。

  其实网瘾问题也是如此。我们都说网络对青少年最大的危害就是网络成瘾,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来解决,但为什么就是难见成效呢?因为,网络世界的多彩、刺激,恰恰暴露了精神生活的某种乏味和无趣。更何况,网络真就那么可怕吗?其实有了网络之后,青少年恶性犯罪率反而下降了。

  因此,就目前而言,我们对网络问题还很难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往往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堵住了网上的言路,现实中有可以让人们宣泄同时又不危及社会安定的途径吗?如果禁止了网游,我们现在有把握可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健康精神食粮,把青少年争取过来吗?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任何简单化的管理思维,对于解决网络问题都是无益的。

  主持人:这的确是一个两难困境,我们都知道网络谩骂之风不可长,但简单地采用一套法律或道德规则去约束也未必能得偿所愿。那么对于肩负管理之责的政府来说,是该任其发展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呢?

  顾骏:即便到了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没有社会矛盾。要是人们都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现实可能是真正的暗流汹涌。如果在网上人人都是乖孩子,问题可能更大。在某种意义上,网络为人们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伤害较小的出口。我们既要看到它在伦理道德上的负面影响,又不能忽视它对于社会心理调适所具有的现实功用。因此,现在对网络谩骂没有必要过度忧虑,但是对于网络谩骂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要网络上出现了问题,就单纯地从网络本身去找根源。

  政府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社会中来。从网上政务开始,政府已经积极地在作这方面的努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在互动的网络时代,政府不应作壁上观,而是要参与到网络辩论中来。这样的参与,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一种互动,一种与公众平和、平等而理性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网络谩骂才不至于演变成一场混战,一种不满情绪的传染;而主流价值观念也才能够在网络的新高地上树立起一面新的旗帜,不至于被网络边缘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