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世界上最美丽的家

张目分 原创 | 2006-07-17 10:37 | 收藏 | 投票

因为职业的缘故,看过很多家居类的杂志,《时尚家居》、《瑞丽家居》只用看几期你就觉得乏味,充斥太多广告和软文,矫情做作的时尚态度,千篇一律的图片,毫无创意的版式,迎合了一种肤浅的品味,真正的高端读者未必喜欢那种气质。

所以,当《国际家居》第一次呈现在我面前时,仿佛看到一个真正有文化和气质的女子,或一幅别具一格的风景画,毫无理性地被打动。类似的感觉很多年前在广州有过,那时我无意中翻到一本《新周刊》,才翻两页,便确信它是给我看的杂志。直到现在我都还不定期地收藏它,每次我都想探究:这一期它会告诉我什么?正如我下意识搜罗第二期、第三期《国际家居》一样,但它比《新周刊》更耐看和值得收藏。《新周刊》以文字为主,文字作为表达手段永远有局限性,里面充斥的太多观点常常是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许多标新立异的观点明显肤浅和站不住脚,但语言新颖,风格华丽,仍有独特之处。

《国际家居》就不一样了,它不用文字主观引导你的想象,因为文字仍是很个人的东西,它更侧重图片和设计,所选的图片无论是家居装饰、建筑艺术还是创意设计,尽量呈现艺术最真实的面貌,让你自己去理解、想象和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意味着这本杂志没有把自己想象得比读者更聪明和更有品味,需要它来“教导”,这也意味着彼此的交流是平等和自然的。不像《时尚家居》、《瑞丽家居》那样总喜欢傻乎乎地宣布现在流行什么风格和观念,或急不可待地告诉你什么是达利画派和巴洛克艺术,让人感觉是一群自己尚未“高端”的小编们在办公室想当然地揣测“高端人群”心理而炮制出来的东东,一开始你想笑,再后来就厌烦了。

所以我更喜欢《国际家居》的气质和风度,一如它的定位:小众人群居住观念读物。绝对精准和有内涵的定位,小众人群当然不一定是高端人群,也适合我这种人阅读;懂得提炼“居住观念”并把它放在定位中的人,一定是有能力理解建筑、设计、艺术、文化与人居环境、生活方式之间深刻关联的人,还懂得巧妙地把办刊的精神和主旨融入其中,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令人赞赏。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它的广告语——“寻找世界上最美丽的家”,配合广告语的是一幅简单而意味深长的图片:一辆小货车在行驶中渐渐远去的背影,和广告语默契十足,让你相信做这本杂志的是一群品味相当、志趣相投、理念接近的人,因为每一个环节都配合得那么好——文字不多,但字字珠玑,充满文化美,毫不张扬轻浮;图片很美,封面尤其显出文化底蕴,里面的题材和摄影都很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版式简洁而充满灵感,没有任何芜杂信息;就连广告,也并不多,每期就那么几个知名品牌,让你相信占有它的一席之地并不容易,不像《时尚家居》、《瑞丽家居》那么有“人尽可夫”的庸俗感(抱歉,这只是比喻,没有恶意),虽然它们的广告位也很贵,但感觉只要出钱便多多益善,增印、增刊、夹带都可以,牵强附会也不介意。再看看《国际家居》定价,每期30元,比《时尚家居》、《瑞丽家居》贵得多——好极了,它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世界上最美丽的家在哪里?我读到第7期还没有答案,或者,它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生命的角落,在每一个尊重自然和热爱生命的思想和情感里。你看,你刚刚为一个男人居住的鲨鱼形状的房子惊叹,因为他似乎想回到母体的庇护,又发现一个热爱生活的女人把家里搞得像剧场,客厅绚烂得犹如刚上演一场音乐剧,令你也有想担当一个角色的冲动。好吧,当你刚从这些创造性的设计里发现颠覆具有某种快感时,又一眼瞥见一幢中国古代最方方正正的大宅门式的房屋及家具,仿佛站在时间深处与你凝望,深沉,专注,充满仪礼感,欲说还休。

真正的美,是无穷尽的,人的创造性亦永无尽头,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家。所以,很欣慰这本杂志还会有第八期、第九期……第N期,那帮懂得坚持和放弃的杂志人对“世界上最美丽的家”的找寻还在继续,它到底在哪里,我们都还不知,所以需要一起寻找和创造,也许是你的家,也许是我的家,谁知道呢。(2006年7月15日于北京)

 

 

个人简介
广告人,佛教徒。
每日关注 更多
张目分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