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叫“后土豆时代”

刘兴亮 原创 | 2006-09-28 11:59 | 收藏 | 投票

初叫“后土豆时代”,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九七年年末?抑或是九八年年初?隔了一个世纪,记不大清了。
 
 
 这个名字用了八年了吧,也有可能是九年了,还有可能是十年了,反正是八九十来年了吧,由于也略略有了些名气,便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起初我还解释一下,后来问的人多了,我就回答说:“一时三刻也说不清楚,等我过两天写篇文章给你看吧”。结果,两天过去了,两月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写。原因就不多说了,大抵是由于低调吧,抑或是矫情?于是,我便略略有些恨自己了。直至今天动笔,才把自己饶恕了几分。

 我是九六年开始上网,大概到了九七年的时候,上网形势的紧迫就逼得我不得不起个网名了。那时候上网跟现在不同,就怕暴露自己的身份,得把自己隐瞒的死死的,使用实名上网的人凤毛麟角。不像现在,很多人都是实名上网,恨不得让满大街的人都知道自己是谁。比如我,逮着一人就唠叨:你知道我的真名吗?我告诉你啊,你记一下,我真名叫刘兴亮……

 刚起“后土豆时代”这名时,动机主要出在“土豆”,而且都与我的老家山西有关。

 首先是因为我的土豆情结。山西是个出产土豆的地方,一直以来土豆都是山西人们餐桌上一道极为平常的家常菜品,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以此充饥。在解决山西人们温饱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土豆真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山西人们与土豆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情义。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我,大概从八九岁就开始陪家人一起种土豆、挖土豆、存放土豆。那时我就已经熟悉了土豆的整个栽培、收获、保存过程,可能正是因为此,我从小便深知作为一名普通劳动农民的疾苦。直至现在,每逢点餐,朋友们必给我来一道土豆菜。

 其次是因为“山药蛋派”。去年,根据著名作家马烽、西戎小说《吕梁英雄传》(发生我家乡吕梁的故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走上了央视荧屏,这《吕梁英雄传》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之一,上个世纪中叶在工农群众中影响深远,。当代年轻人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山药蛋派”了,但在当年,人们喜爱“山药蛋派”土得掉渣儿的语言、可爱而上进的农民主角形像,就像今天的人们喜爱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儿》。

 “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应该说,“山药蛋派”的农民立场和民间形式的写作,正契合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引发的一场以弘扬民族意识和本土意识为内涵的政治文化运动。

 上述两条“土豆”动机,第一条我取土豆的“平常普通”,却又“必不可少”,希望自己可以像土豆那样朴实,也像土豆那样能立下汗马功劳;第二条则是当年作为一个文学青年的一点小梦想,希望自己能后沿着“山药蛋派”的路一直走下去。

 但自己终究不是餐桌上的土豆,终究也不能望鼎盛时期的山药蛋派的项背,借之当时“后XX时代”之类的时髦用语,在某一天午后的电闪雷鸣之际,“后土豆时代”这个称谓便新鲜出炉了。

 自打这名字用上以后,很多朋友便赋予它更多的含义。

 试举一例。挚友黄晓敏老师曾经这样解释:土豆烧牛肉那是共产主义,那么酿成了快餐的油炸署条,那就是国际主义了,而且越纯越经典。后土豆时代的昵称越联想和发散越有品味。土豆一个概念。后又是一个概念。有意思,耐人寻味,正如其文章一般。

 但是,“后土豆时代”这个名字毕竟太长,叫起来不顺口,很多人便给我起了很多昵称,常见的有“土豆”、“后土”、“豆豆”、“豆子”等,更有甚者,竟然叫我“老土”,还言之凿凿说是对我的尊称。还好,没叫我“土老”,看来,尊称还没到“X老”的级别。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次竟然有人称呼我为“老马”。见我一脸纳闷,那哥们解释:土豆,学名马铃薯,马铃薯是姓马吧,所以尊称你为老马。都哪门子的关系啊。

 借这个机会,我声明一下,我还是比较接受“土豆”这个昵称,什么“老土”、“老马”的还是免了吧,就不用尊称了,大家也不必这么客气。

 中医认为,土豆性微寒,味甘;入胃、肠二经,其功能为利水消肿、和中养胃,所以也适宜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希望我的文章和我的为人也能给朋友们带来类似的功效,能为您茶余饭后消消遣、养养胃,则幸甚。

 欢迎与我沟通交流,我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m/htdsd,其中,htdsd是“后土豆时代”五个字的首字母。

 

个人简介
刘兴亮,笔名后土豆时代,英文名Lantis Liu,山西吕梁人氏,现定居北京。非著名作家,秉快乐写作;非成功商人,承仁义经商。
每日关注 更多
刘兴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