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风水的典型标本

曾祥裕 原创 | 2007-10-27 17:06 | 收藏 | 投票
  

  ----考察南京明孝陵风水随笔

  行业动态加入时间:2007-10-1522:34:46admin点击:101

  赣州风水养生堂曾祥裕(QQ175613195)

  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为民众禁区的皇陵也揭开神秘面纱。2007年金秋时季,我特地来到南京明孝陵,考察学习皇陵风水。

  自1381年至1413年,明孝陵历时近40年才完成全部工程。建成后的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玄宫所在的宝城纵深约3000米,沿线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的精美建筑。

  作为明代第一陵,明孝陵继承了汉、唐、宋帝陵的传统,又开创了明清帝陵新制。它更加讲究风水地貌的完美,对陵宫神道石像技艺精益求精;它首创仿皇帝生前宫殿建造的“前朝后寝”陵宫格局,为后世明清帝陵所沿用。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明孝陵的地面建筑遭到毁损,但沿神道分布的石柱、石碑、石兽、石像等石刻雕塑,却大都保存完好。

  据考古专家进行了长达6年的科学探测后,推断出明孝陵地形建筑设置呈北斗七星状等秘密。也许当时的风水师就是按照朱元彰旨意布局。"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这首气贯长虹的诗篇道出自朱元璋死后也要君临天下的气势。

  偌大一个宝城,何处才是朱元彰夫妇的陵墓呢?这至今还是一个谜。只见宝城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让人兴奋的是,近年来考古人员借助了一双“科技眼睛”——磁测(GMP)技术。“磁测技术就是利用物体磁场原理寻地下文物。运用这种先进技术,能测到地下五六十米的人工建造物,尤其是金银铜铁等金属物和砖头、陶瓦等烧制品。因为在地下构建人工建筑会破坏地球磁场,由此在磁测中产生‘特异现象’。”经过考古工作者已掌握了上

  万个数据。经过电脑分析,终于真相大白——朱元璋就落葬在玩珠峰地下数十米处。其规模宏大,构建复杂,仅甬道部分就超过120米。

  专家认为,地下宫殿的发掘在近20年内几乎不可能,国家文物局对此有严格要求,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妥善保护墓葬品的条件和必要的经济实力。由于古墓埋在地下达数百年之久,环境封闭,其内部的空气成分、温湿度基本恒定,墓葬品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一旦挖掘,由于各种环境指数的改变,这些文物很快会失去其原有的色彩和品质,尤其是丝织品和纸质类文物,是目前保护的弱项,出土后一两个小时就会变色、变质、毁坏。同时,按国际惯例,地下出土文物存放的场所应具备恒温恒湿条件,但目前凭我们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还无法创造这样的条件,所以,朱元璋地下陵寝的挖掘是遥遥无期。

  在中国历代上百个帝王陵墓中,有3个堪称是里程碑,一是秦始皇陵,二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再就是明孝陵。秦始皇死后的陵墓建成方形,以后一直影响到西汉、东汉。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倚山为陵,陵前有完整的神道和石刻制度,由此影响到整个唐代直至宋。到朱元璋时,一改以前的方形陵墓为圆形,同时将陵墓周围的围墙由方形改为长方形,由四周开门改为单独开门。此外,朱元璋陵墓还取消了前代帝王陵墓中的下宫,仅保留上宫,并扩大了上宫规模,又加建方城、明楼。陵前弯曲的神道,据说是为了绕过孙陵岗上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墓,也说是与朱元璋迷信风水有关,但确实开创了新式的帝陵制度,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以至清朝帝王陵墓,一直得到沿用,影响深远。

  我步入宝城顶上,其地真可谓后有靠(指钟山),前有照(指前湖),左右有护(指独龙阜山峰东西边的小山,即龙砂、虎砂),远有朝(指江宁的东山),近有案(指梅花山)。经用罗盘测定,明楼以及宝城中脉处的坐山立向均为子山午向(坐穴庚子土龙)。从宝城山下来时近黄昏,了无人影,树荫遮阳,感到有股阴气渗透入身。

  朱元璋为何相中紫金山作寝陵?这主要是风水之故,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风水”景观一起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譬如,钟山古称“龙山”,早在东汉末年,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由此看来,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择金陵“龙脉”以为葬地,这完全符合风水要义。在钟山的南面建造自己的帝陵,在钟山的背面陪葬功臣,让自己的臣子在死后也护卫着自己,南北对应,尊卑昭然。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古代的风水学上,这被称为“华盖三峰”。按照中国的传统,以中峰的地位最高。而孝陵所处的独龙阜,恰好处于中峰南面的玩珠峰下。

  据史料载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过去不解其意,现从风水地貌上分析,方知其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之象左右对列;而直对孝陵陵宫的“梅花山”,过去都以为乃朱元璋为让吴大帝孙权这条“好汉”给他的陵寝看大门而留下的,其

  实,这一如座如屏的小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其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式,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亦十分难得。

  我走在蜿蜒曲折帝陵神道上想的更多的是,皇帝拥有生杀大权,生前至高无上,死后也独搅大片山河,但是再好的风水宝地也挽救不了明朝的灭亡,因为一个朝代自有气数,气数由盛至衰,势不可档。如果当朝者逆历史潮流而动,就大失民心,加快灭亡。想当年,朱元彰从一介草民发迹,成为一代君王,固然有其过人才智,也有天意。不过朱元彰的皇座下是累累死骨,他嗜杀成性,忠臣良民惨遭杀害无数,按因果报应,杀生过多,必遭天谴,再好的风水也阻拦不了天神的惩罚。

  
个人简介
自小深得祖传风水和中医薰陶,中医养生与杨公风水集于一身,与著名风水学者程建军结为学友,具有丰富的风水布局和中医内科经验,为帮助众人趋吉避凶不辞辛苦,奔波在祖国各地,希望用一技之长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天人合一而服务!
每日关注 更多
曾祥裕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