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日关系有三大目标

郑磊 原创 | 2007-12-15 08:40 | 收藏 | 投票

金熙德

 

    复交35年采,中日关系走过了前20年“友好蜜月期”和后15年“重新定位期”。后者经过两轮“政冷经热期”,如今正走向新的定位。

    中日关系经历了四次重新定位

    如果把现在作为圆心,那么迄今为止中日关系经历了由远而近的五种同心圆历史:(1)20001年的交往史;(2)150年的近现代史;(3)60多年的战后史;(4)35年的复交后时期;(5)15年的冷战后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中日关系经历了四次重新定位。

2000年的古代交往史,曾是中强日弱、日本学习中国、日本不时挑战中国或与中国断交的时期。约l50年的近现代史,是中强日弱转向日强中弱、中日关系第一次重新定位、中国学习日本、日本侵略中国并失败的历史。60多年的二战后史,是由受制于冷战格局的前20多年和复交后35年构成的。经过二战后的第二次重新定位,1972年实现复交使中日关系第三次得到重新定位。

复交以来的35年,是中日关系史上最好的全面交流时期,其中经历了前20年的“友好蜜月期”和后15年的第四次“重新定位期”。冷战后15年,中日关系经历1995199620012006两轮“政冷期”和l997200020062007两轮“恢复期”,其间于l998年和2006年确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互忠关系”两种新的双边框架。

第四次调整与以往不同

回首2000年的交往史,中日关系每次重新定位的决定因素与所需时间大相径庭。19世纪后半叶,中日关系在从1868年到l894年的26年间完成了由中强日弱向日强中弱的转型。二战后,中日关系于1952年形成了被东西方两大阵营隔断的冷战敌对型双边框架。l972年,受益于中美和解的国际环境变化,中日在短时间内一举复交,确立了和平友好型双边关系。

    与前三次相比,当前的第四次重新定位有所不同。此次定位具有“非外部性”。前三次重新定位,都是在西方列强或超级大国等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下发生的。如今,中日两国由自身来塑造相互关系的能力空前增强。

第四次定位还具有“非断绝性”。此次的重新定位,不是要形成某种与前一阶段截然不同的双边框架,而是要在继承以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新的需要而对已有框架进行补充和完善。其三是“非武力性”。19世纪后半叶的第一次重新定位是中日以武力决出胜负的结果。如今,国际环境、中日国力对比和两国政策选择都使以武力决胜负变得极为困难,双方在相互矛盾问题上都坚守着“斗而不破”、和平竞争、以外交谈判解决争端、不诉诸武力的底线。由于有了上述特点,此次重新定应在时间上势必更长,其目标与步骤的设定也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新模式适应两国的同时崛起

冷战后中日关系再次进入重新定位时期,是由国际环境、中日国内条件、两国相互作用等层面的结构性变化引起的。目前,中日关系正处在“回暖”进程中,但不会回到“蜜月”状态,而是以避免再陷“政冷”低谷为起码目标,其基本趋势将是走向介于“蜜月”与“政冷”之间的第三种双边模式。

就其实质而言,中日关系的重新定位,并不完全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两个同时崛起中的大国相互调整彼此关系的必经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中日政治摩擦之所以增多,既有日本挑战“1972年体制”的“倒退因素”,也有两国关系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的“发展因素”。例如,l972年中日人员往来只有几千名,如今每年往来人数已逼近500万名;1972年中日贸易额只有11亿美元左右,2006年已超过2000亿美元;1972年中日都认为东海出油气的前景非常遥远,如今双方却已具备了开发东海油气的条件;7080年代日本对华友好与援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中国贫穷落后、日本保持“俯首”心态为前提的,而今中国的迅速崛起使日本的对华政策进入了一个重新调整期。可见,中日政治摩擦增多,是以相互交往增加、相互依存加深、共同利益增大为前提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前进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中日究竟将走向何种双边模式呢?其实,这一模式包含着最低、中间、最高三个层次的预期目标。最低目标是一条起码底线,即中日双方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基本原则,保持相互关系稳定与发展。避免其向l972年以前的冷战状态倒退。

中间目标是一个积极态势,即两国在继承“1972年体制”的基础上,初实落实《中日联合宣言》、几次《中日联合新闻公报》的各项内容,致力于控制政治摩擦、发展共同利益、增加战略共识、增进安全互信、增进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改善两国间的舆论氛围。

最高目标是一种理想前景,即两国在实现中间目标的基础上,真正走向历史和解与战略合作,最终成为共同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双引擎。在这一阶段意味着,中日两国已基本消除“安全困境”,携手共同塑造东亚新秩序,致力于推动两国、地区及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目前中日关系的重新定位正处在由最低目标向中间目标过渡的时期。构建“战略互惠关系”,则是这一时期的努力方向。中日关系如能顺利度过7月份日本参议院院选举这一“关口”和2007年这一“关键年”,两国关系重新定位的“最低目标”就可基本实现,朝向“中间目标”的进程也有望得到健康发展。安倍晋三如连任两届自民党总裁,其首相任期将于2012年结束,这与中共十七大产生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将是中日关系重新定位进程能否实现“中间目标”、并向“最高目标”持续过渡的关键时期。(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