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性:农村五保老人的特质

吴晓林 原创 | 2007-02-22 16:29 | 收藏 | 投票

脆弱性:农村五保老人的特质

 

——来自湖南省农村五保养老问题的实证研究

 

(吴晓林 牛磊,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农村五保是我国社会救济事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五保老人在整个五保供养对象中占有绝对数量,其供养工作是保障困难人群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对湖南部分农村的实际调研发现:农村五保老人物质供应不足、发展权受到漠视,从“衣、食、住、医、葬”、政治权利等制度安排的内容,以及心理精神供养需求的伦理内容指标考察来看,农村五保老人具有“孤、老、病、贫、弱”等形式的脆弱性特质。

 

关键词五保  脆弱性  生存权 发展权 

 

一、       研究背景:

 

农村五保是我国农村社会救济事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6月,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对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社员,给予保吃、保穿、保烧,给予年幼的保教和年老的死后保葬五个方面的保障,便简称为五保。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农村五保救济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五保供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农村五保老人在整个五保供养对象中居于主体地位,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五保养老的方面。

 

为了做好五保老人在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1994年和2005年,国务院陆续颁布和修改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对于五保对象,应实施以下保障内容:(1)供给粮油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5)办理丧葬事宜。

 

据初步统计,全国农村五保对象有570多万人,现在已经纳入到五保供养的有320多万人,占应保人员的56.14%[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就社会学意义而言,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权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之一,保障“五保”老人的基本权益,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对于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五保”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他们是否合理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为了全面了解“五保”老人的现状,笔者组成调查组,就五保户的生存状况等问题,深入到湖南省CZT三市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目的和内容

 

本调查将研究目标确立为:以湖南省CZT地区为样本,调研了解该地区现阶段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现状、五保养老的需求与供给现状,重点调查研究五保老人的生存特质,总结免税后三地现行五保老人保障制度的实行现状。

 

具体地说,本项目研究将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对农村五保老人保障问题进行分析考察:

 

调查假设:

1)五保老人养老保障需要正规和非正规安排同时推进;              

2)五保老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现了“五保”;

3)五保老人在生存权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享受到精神和心理供养以及相关政治权利等发展权。

 

验证假设:

1)考查五保养老工作的政府和民间安排;

2)从衣食住衣葬等方面考查五保老人的物质供养现状;

3)考查五保老人精神供养、心理供养的现状和政治权利情况。

 

得出结论:当前农村五保老人生活具有脆弱性。

 

(二)过程和方法

 

调查选择W县、ZH县和T区、X县等三县一区,共10个乡镇,200村(组);共调查老龄村民(60岁以及以上)473位,其中普通农村老龄居民192位,五保老人281位(其中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16位和分散养老五保老人165位)。五保老人占调查样本比例为59.40%,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和分散养老五保老人在所有被调查的“五保”老人中分别占41.28%58.72%

 

本项目研究运用多学科相关理论及分析框架,以五保老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社会资源在五保养老保障的配置和使用状况。从研究方法来看,本项目综合运用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对“农村五保老人脆弱性”这一课题进行全方位研究。

 

从研究步骤来看,第一步,提出相关假设;第二步,以相关假设为基础设计获取分析数据的工具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文献整理等手段获得相关变量的数据资料;第三步,检验所设定的假设最后形成研究结论。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1.年龄分布。本次调查的五保老人中:6065岁的老人共有166人,66岁到70岁共有107人,71岁到75岁老人共有85人,75岁以上老人共有115人。

 

2.性别分布。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中男性老人共有86位,女性30位;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中男性老人共有135位,女性30位。

 

3.身体情况。从患病(常见病)比例来看,集中养老的五保人口带症状人口比例为97.41%,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带症状人口比例为76.97%,普通老人带症状人口比例为70.31%

 

4.配偶情况。从农村老人配偶是否健在的情况来看:集中养老的有配偶的比率是5.17%,分散养老的有配偶的比率是21.21%,普通农村老年人口有配偶的比率是61.98%

 

三、调查的主要结果及分析

 

(一)生存权保障现状:农村五保老人物质供应不足

 

1.衣物供应情况:农村五保老人虽然基本上能够保证有衣服穿,但是,一年内买过衣服的只有27.40%,超过46.98%的“五保”老人5年以上没有买过新衣服。表示不能保障过冬御寒衣服的占到了23.13%

 

2.食物供应情况:调查的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中,反映基本不能保证粮食供应的达到12位,占到了7.27%,虽然比例较小,但是绝对数量难以估量。自湖南省2005年完全取消农业税后,敬老院的粮食来源也不同程度受到威胁,据XH镇敬老院负责人介绍:截止到调查时间(20058月初),在院的25个五保老人只有5个已经由村组送来了粮食。农业税免除以后,供粮形势不容乐观。吃肉是保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要素,也是衡量农村老人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有75.15%的分散养老的五保户超过两个月不能吃一次肉。

 

3.住房供应情况: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基本可以保证每人一间住房,部分养老院还配备浴室或公共浴室,如XT镇敬老院每个房间都配备浴室,WX乡敬老院拥有公共浴室。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住房情况比较集中养老的而言,情况要差。从住房性质来看土砖房占到46.06%,红砖房25.45%,茅草房15.76%,还有12.73%的分散老人没有住房或者流浪或者寄居弃房,在拥有住房的144个老人当中,反映房子漏雨、透风等危房现象的占到78.47%,危房户和无房户共占81.21%

 

4.医疗救济情况:“医”是五保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农村五保老人身体健康、安享晚年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不论是五保老人还是普通老人,对于生病治疗的态度能够及时治疗的老人只有12.4%93.59%的五保老人选择“小病忍,大病拖”这个选项。自己承担医疗费用的占到了大部分,其中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完全或者大部分承担的)占有86.67%,集中供养完全由自己承担医疗费用的占有65.52%

 

5.丧葬事宜情况:调查发现几乎每家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家里都给自己准备好了木制或石质棺材,五保老人基本处于自葬阶段。村干部告诉笔者:那些都是老人为自己准备的,村里没钱给老人们买棺材;至于集中在敬老院养老的五保老人,则一般采用入院时由个人缴纳500——800元钱作为保证金,死后则拿出来用以料理后事。

 

(二)发展权保障现状:农村五保老人发展权受到漠视

 

1.五保老人精神、心理供养处于自养阶段:精神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调查发现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的精神和心理供养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很不完善。在回答“村组干部是否来看望慰问老人”这个问题时,只有15.15%的五保老人村干部经常(平均2个月一次或更多)的。调查中还发现所有被调查的农村村组尚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娱乐场所和设施,大多老人还处于精神、心理自养阶段。所有被调查的分散无保护对象都将街头聊天、串门作为主要的交流消遣方式,反映寂寞、无人交流的老人超过了达到了58.18%。反映没有消遣方式的分散五保老人达到了38.21%,远高于敬老院11.21%的比例。

 

2.五保老人政治权利受到漠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每个合法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五保老人享受本地域内的选举权利对于参与和影响地域相关政策、寻求对五保群体的有利资源有着重要作用。 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基层选举的农村老龄居民竟然占总数的21.14%,而偶尔参加过的超过了调查总数的一半,达到了54.76%;表示全程参加过的则只有24.10%。调查结果表明,在涉及选举这个农村区域最大的政治活动中,五保老人是一个参与冷漠和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四、基本结论:“五保老人”具有脆弱性特质

 

“脆弱性(vulnerability)”,指的是欠缺经济和生命安全保障措施的社会群体或成员,在面临老龄、患病、伤残和其他灾害风险时的状态。[2]由于五保老人缺乏年龄优势、丧失劳动能力、缺乏子嗣供养、适应能力下降、没有经济收入,再加上社会缺乏必要而充足的社会救济,导致该群体与普通农村老人相比更加脆弱。总体来说,“五保” 老人具有“孤、老、病、贫、弱”等五个方面的脆弱特质:

 

(一)孤:从农村老人配偶是否健在的情况来看:集中养老的五保老人有配偶的比率是5.17%,单身率高达94.83%;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有配偶的比率是21.21%,单身率达78.79%。五保老人单身率达到85.40%。反映寂寞、无人交流的“五保”老人超过了达到了58.18%

 

(二)老:调查的五保老人65岁及其以下的占五保老人总数的57.30%70岁以上的“五保”老人占总调查“五保”老人的42.60%98.22%的五保老人达到或超过70岁。

 

(三)病:人入老年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口,由于长年搞体能地体力劳动和营养状况不良,导致进入老年后不同程度地伴有不同症状,从患病(常见病)比例来看,集中养老的五保人口带症状人口比例为97.41%,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带症状人口比例为76.97%

 

(四)贫:总体而言,五保老人群体基本上是处于纯支出阶段,很少有五保老人能够在年末有赢余。调查的Z市,给每个“五保”老人(2005年)的供养标准是每人每年只有300元,X市标准为每人每年480元。

 

(五)弱:孤、老、病、贫的综合反映,也是“五保”老人在权利弱势方面的综合表现。在简述“五保”老人“弱”这个特质的时候,有必要引入能力理论(capabilities)这个概念,阿玛蒂亚·(Amartya Sen)认为应该引入能力的参数来测度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核心就是,学者必须考察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功能方面的实际能力,因为能力不足才是导致贫困的根源[3]。马尔科姆·吉利斯(Malkom.Gillis)认为指出:人的基本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它应包括下列方面的最起码水平:营养、健康、衣着、住所和获得个人自由与进步的机会[4]。从能力上看,孤、老、病、贫的特质以及社会保障的缺位直接导致老人们获取生存权的弱质特征。在强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地位下,一旦风险来临,老人便难以应付,更妄谈发展权。

 

参考文献

 

[1]赵媛媛:经常性救助对象过半亿[N],《北京青年报》200615日。

 

[2] Burgess,Robin and Nicholas Stern,Social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hat,Why,Who,and Howin Ahmad et al.,Social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Clarendon Press for Wider,1991,pp.4546.

 

[3] Amartya K.Sen:"Capability and Well-Being",in The Quality of Life,ed.Martha Nussbaum and Amartya Sen(Oxford:Clarendon Press,1993),pp.30-50.

 

[4] []马尔科姆·吉利斯:《发展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2月版,第105页。

 

 

个人简介
现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工作人员,剑桥大学《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编委。
每日关注 更多
吴晓林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